'【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春節家書 敏感期 睡眠 泉州市鯉城區婦聯 2019-09-05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二個叛逆期

7歲-9歲小大人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二個叛逆期

7歲-9歲小大人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一位媽媽說:我女兒9歲,讀小學四年級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過近來放暑假,玩有些瘋。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裡,不喊她回來她都可以一整天不著家。

暑假作業扔一邊動也沒動。我忍著沒說她,可是她爸爸為著已經批評過她好幾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們擔心這會帶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般,孩子在兒童期就會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更希望能夠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齡人拒絕。此時,習慣了孩子順從的父母,會感受到來自孩子同伴的“競爭”。呈現出來,就是父母們更多擔心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被同伴帶壞,更容易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對孩子進行過多“干預”。

其實,父母們的緊張往往是失度的。父母們之所以緊張,並非因為孩子做了多麼出格的行為,而是無法接受孩子即將要遠離自己的信號。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表現,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的話題。

父母對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預,只會強化親子間的敵對,壓抑孩子正常發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給孩子有效建議、引導的企圖,也更可能化為泡影。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二個叛逆期

7歲-9歲小大人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一位媽媽說:我女兒9歲,讀小學四年級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過近來放暑假,玩有些瘋。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裡,不喊她回來她都可以一整天不著家。

暑假作業扔一邊動也沒動。我忍著沒說她,可是她爸爸為著已經批評過她好幾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們擔心這會帶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般,孩子在兒童期就會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更希望能夠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齡人拒絕。此時,習慣了孩子順從的父母,會感受到來自孩子同伴的“競爭”。呈現出來,就是父母們更多擔心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被同伴帶壞,更容易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對孩子進行過多“干預”。

其實,父母們的緊張往往是失度的。父母們之所以緊張,並非因為孩子做了多麼出格的行為,而是無法接受孩子即將要遠離自己的信號。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表現,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的話題。

父母對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預,只會強化親子間的敵對,壓抑孩子正常發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給孩子有效建議、引導的企圖,也更可能化為泡影。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

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曾經專門有一個名叫“父母皆禍害”的群落。裡面就是許多青年男女對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種吐槽和不滿。濃濃的火藥味背後,更多地看到兩輩人陷於各自的掙扎當中,卻很少有真正看見“對方”。

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至關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他們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納。因此,緩和親子衝突的主動權,仍然把握在父母手裡。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來源:廈門海普諾斯催眠療法研究中心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二個叛逆期

7歲-9歲小大人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一位媽媽說:我女兒9歲,讀小學四年級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過近來放暑假,玩有些瘋。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裡,不喊她回來她都可以一整天不著家。

暑假作業扔一邊動也沒動。我忍著沒說她,可是她爸爸為著已經批評過她好幾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們擔心這會帶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般,孩子在兒童期就會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更希望能夠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齡人拒絕。此時,習慣了孩子順從的父母,會感受到來自孩子同伴的“競爭”。呈現出來,就是父母們更多擔心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被同伴帶壞,更容易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對孩子進行過多“干預”。

其實,父母們的緊張往往是失度的。父母們之所以緊張,並非因為孩子做了多麼出格的行為,而是無法接受孩子即將要遠離自己的信號。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表現,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的話題。

父母對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預,只會強化親子間的敵對,壓抑孩子正常發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給孩子有效建議、引導的企圖,也更可能化為泡影。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

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曾經專門有一個名叫“父母皆禍害”的群落。裡面就是許多青年男女對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種吐槽和不滿。濃濃的火藥味背後,更多地看到兩輩人陷於各自的掙扎當中,卻很少有真正看見“對方”。

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至關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他們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納。因此,緩和親子衝突的主動權,仍然把握在父母手裡。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來源:廈門海普諾斯催眠療法研究中心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鯉城婦聯微課堂

週一《婚姻微課堂》

週三《家教微課堂》

週五《維權微課堂》

週二、四《生活微課堂》

下次再見,

不見不散哦~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二個叛逆期

7歲-9歲小大人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一位媽媽說:我女兒9歲,讀小學四年級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過近來放暑假,玩有些瘋。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裡,不喊她回來她都可以一整天不著家。

暑假作業扔一邊動也沒動。我忍著沒說她,可是她爸爸為著已經批評過她好幾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們擔心這會帶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般,孩子在兒童期就會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更希望能夠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齡人拒絕。此時,習慣了孩子順從的父母,會感受到來自孩子同伴的“競爭”。呈現出來,就是父母們更多擔心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被同伴帶壞,更容易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對孩子進行過多“干預”。

其實,父母們的緊張往往是失度的。父母們之所以緊張,並非因為孩子做了多麼出格的行為,而是無法接受孩子即將要遠離自己的信號。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表現,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的話題。

父母對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預,只會強化親子間的敵對,壓抑孩子正常發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給孩子有效建議、引導的企圖,也更可能化為泡影。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

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曾經專門有一個名叫“父母皆禍害”的群落。裡面就是許多青年男女對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種吐槽和不滿。濃濃的火藥味背後,更多地看到兩輩人陷於各自的掙扎當中,卻很少有真正看見“對方”。

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至關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他們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納。因此,緩和親子衝突的主動權,仍然把握在父母手裡。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來源:廈門海普諾斯催眠療法研究中心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鯉城婦聯微課堂

週一《婚姻微課堂》

週三《家教微課堂》

週五《維權微課堂》

週二、四《生活微課堂》

下次再見,

不見不散哦~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聯繫我們

-22355917-22138809"【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153期

《家教微課堂》

01

什麼是叛逆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叛逆反而是孩子成長成為成年人的必經之路,是不會被永遠壓抑下去的。與其形成家長和孩子的對抗,家長不如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表達,耐心的幫助孩子平穩度過叛逆期,而不要用控制將親子關係推到矛盾中。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作為父母,不能不管,也不能嚴管,要管你就一定要有智慧的管!所以孩子的成長,更重要的是家長的同步成長!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一個叛逆期

可怕的兩歲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① 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② 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③ 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④ 讓更多的人蔘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二個叛逆期

7歲-9歲小大人

孩子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社交不再是家人、鄰居了,而是學校的同學和老師,步入了小學學堂,他們會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可以自己做決定,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可矛盾的是,他們還是非常的需要大人,還是會在父母面前毫不害羞的撒嬌,希望父母來為自己解答令自己困惑的事情。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對待這個時期叛逆的孩子,父母應該更多的以互動的方式來溝通,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觀點,再來進行評論。

父母可以適當的下放權力,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讓他充分的感覺被尊重被肯定。

比如對於興趣愛好的培養,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媽媽可以和孩子商量:是不是有別的愛好、是否想要發展這方面的愛好等,沿著孩子的興趣方向培養,孩子高興,媽媽也輕鬆,學習動機增強,才能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當然,這一時期的孩子,因為將他們精力都用在了與父母對抗上,他們的成績可能會很不穩定,而且孩子會因為沒得到恰當的引導,變得更加叛逆。

這時,父母要有技巧的化解與孩子的對峙狀態,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

此外,這個時期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第三個叛逆期

12-15歲青春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由於心理髮育還尚未成熟,常常會覺得有挫敗感,處於“煩著呢”狀態。這個時期孩子:好面子、自尊心強、非常容易受到同伴的影響,做出一些挑戰父母權威的事,這對他們來說只是一種獨立宣言。

在這個時期,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一位媽媽說:我女兒9歲,讀小學四年級了。一直都挺懂事的。不過近來放暑假,玩有些瘋。整天就是要出去好朋友家裡,不喊她回來她都可以一整天不著家。

暑假作業扔一邊動也沒動。我忍著沒說她,可是她爸爸為著已經批評過她好幾回了。按理孩子有朋友是好事,可是我們擔心這會帶給孩子一些不好的影響。

一般,孩子在兒童期就會有自己的朋友了。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的“朋友”似乎變得越來越重要。

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更希望能夠融入自己的同伴中,也更害怕被同齡人拒絕。此時,習慣了孩子順從的父母,會感受到來自孩子同伴的“競爭”。呈現出來,就是父母們更多擔心孩子會交到不好的朋友,會被同伴帶壞,更容易在孩子交友問題上對孩子進行過多“干預”。

其實,父母們的緊張往往是失度的。父母們之所以緊張,並非因為孩子做了多麼出格的行為,而是無法接受孩子即將要遠離自己的信號。

一個家庭教育健全的孩子,自有良好的判斷力,去對朋友的好壞進行篩選。而且,對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和同伴對他們的意味是完全不同的。他們更可能與父母聊學習、學業表現,而更可能與同伴聊約會和性有關的話題。

父母對孩子同伴交往的粗暴干預,只會強化親子間的敵對,壓抑孩子正常發展的渠道。父母希望給孩子有效建議、引導的企圖,也更可能化為泡影。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

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曾經專門有一個名叫“父母皆禍害”的群落。裡面就是許多青年男女對自己更年期父母的各種吐槽和不滿。濃濃的火藥味背後,更多地看到兩輩人陷於各自的掙扎當中,卻很少有真正看見“對方”。

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更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這個過程中,父母自身的成長至關重要。

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次認識自我、發展自我的機會,作為家長無需過分的焦慮,只需要放下慣有權威,平和的去接受,有策略的去引導。他們仍然需要父母的肯定和接納。因此,緩和親子衝突的主動權,仍然把握在父母手裡。

大多數孩子和父母能夠解決好這些分歧,在維持彼此間積極情感的同時,重新調整與父母間的關係,使之變得更為平等。

而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背後,往往都有一個原地踏步、不肯成長的父母。

所以,無論孩子處於哪個年齡段,父母保持自我的覺察和成長都至關重要。

來源:廈門海普諾斯催眠療法研究中心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鯉城婦聯微課堂

週一《婚姻微課堂》

週三《家教微課堂》

週五《維權微課堂》

週二、四《生活微課堂》

下次再見,

不見不散哦~

【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聯繫我們

-22355917-22138809【家教微課堂】每個叛逆孩子的背後,或許都有個不肯長大的父母

歡迎留言諮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