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李玫瑾老師的講課,語言風趣,有乾貨,所以受到很多網友的歡迎。

李玫瑾老師在演講中提到一個建議:希望國家立法,給母親3年的撫養期。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因為李玫瑾老師認為3歲前的教育直接決定了孩子成年後的行為態度,如果這3年教育好了,那麼孩子長大後一般不會出什麼大問題。相

事實上,李玫瑾教師的這種觀點非常正確,越來越多的國家也意識到兒童幼年撫養的重要性,通過立法來保障父母的撫養期,讓母親在家照顧孩子。

1、俄羅斯從2014年1月日起,將女性員工產假由原來的3年或將延長至4年半的時間。

2、瑞典法律規定,所有工作的父母每生育一個子女都享有16個月(480天)的帶薪產假。

3、從2010年4月開始,英國女性產假可以申請52周,即一年時間。

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說,孩子不僅僅是父母的,也是國家的。前期教育的越好,長大後越容易為國家做出貢獻,而不是犯罪等浪費國家資源,所以國家有必要制定相關制度,保障兒童的早期教育。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為什麼早年撫養特別重要

因為早年是嬰兒依戀關係的最重要形成期。

什麼是依戀?依戀是在兒童和特定個體之間形成的一種正性情緒聯結。

當兒童與某人形成依戀關係後,與依戀對象在一起時他會感到愉悅;難過時,只有依戀對象的出現,兒童才會感到安慰。嬰兒期依戀的質量會影響我們餘生如何與他人建立關係,因此依戀關係對兒童的成長髮育至關重要。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有兩個心理實驗,證明了依戀的重要性。

1、勞倫茲的印刻實驗

奧地利動物學家勞倫茲發現: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隨在它第一眼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面。但是,如果它第一眼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比如看到他,小鵝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隻小鵝形成了對某個物體的跟隨反應後,它就不可能再形成對其他物體的跟隨反應了。這種跟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勞倫茲把這個過程教印刻:在關鍵期發生的、涉及對觀察到的第一個移動物體產生的依戀行為。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2、哈洛的恆河猴實驗

哈洛和他的同事們把一隻剛出生的嬰猴放進一個隔離的籠子中養育,並用兩個假猴子替代真母猴。這兩個代母猴分別是用鐵絲和絨布做的,實驗者在“鐵絲母猴”胸前特別安置了一個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頭。按哈洛的說法就是“一個是柔軟、溫暖的母親,一個是有著無限耐心、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的母親”。

結果,它們的偏好十分明顯:小猴子大部分時間都攀附在布猴身上,儘管他們偶爾會到鐵絲猴身邊喝奶。

哈洛的研究表明,僅僅只有食物並不是養育的根本。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所以,兒童早期的依戀對兒童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因為依戀主要是建立在嬰兒安全需要的基礎上。隨著嬰兒的成長,他們開始知道某個特定個體能夠給他們提供這種安全保障。這種意識最終導致嬰兒與該個體(通常是母親)建立特殊的關係----依戀。

生活在安全環境中,建立正確依戀關係的兒童開朗自信,生長髮育快;生活在消極環境中,沒有建立依戀關係中的兒童,容易焦慮緊張,發育遲緩,心理不健康。

依戀的類型

母親的養育方式與風格,對於嬰兒所形成的依戀關係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不同的嬰兒與母親會產生不同的依戀類型,而不同的依戀類型又影響成年後與他人的相處模式。

發展心理學家安斯沃斯設計了一種“陌生情境”法來測試依戀類型。感興趣的父母可以測試下自己與孩子的依戀模式。

陌生情境測試法:

1、母親和兒童進入一個不熟悉的房間;2、母親坐下來,讓兒童自由探索;3、一個成年陌生人進入房間,先和母親說話,然後再和兒童說話;4、母親離開房間,留下兒童單獨和陌生人在一起;5、母親回來,和兒童打招呼並安慰兒童,陌生人離開;6、母親再次離開,留下兒童獨自一人;7、陌生人回來;8、母親在回來,陌生人離開

根據兒童的反應,依戀類型可以分為4種:迴避型依戀、安全型依戀、矛盾型依戀、混亂型依戀。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1、安全依戀型

該型的孩子把母親當做保護傘,在陌生的場景中,只要母親在場,這些兒童就有安全感,他們會放心的探索周圍環境,偶爾會回到母親身邊。儘管當母親離開時,安全依戀型兒童也會表現得不安,但只要母親一回來,他們就會馬上回到母親身邊尋求接觸。

2、迴避型依戀

該類型的兒童並不尋求接近母親,而且在母親離開後,他們看起來也並不難過。當母親回來時,他們看上去在迴避她。他們的行為像是對母親的漠視。

3、矛盾型依戀

該類型的兒童對母親表現出一種既積極又消極的反應。剛開始時,矛盾型兒童會緊緊的挨著母親,基本上不去探索新環境。他們甚至在母親離開前顯得焦慮。當母親真的離開時,他們表現的非常難過。但是,當母親回來時,他們卻表現出矛盾的反應,一方面尋求與母親的接觸,另一方面又打又鬧,十分生氣。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4、混亂型依戀

混亂依戀型的兒童表現出不一致、矛盾、混亂的行為。當母親回來時,他們可能會跑到她身邊卻不看她,或者最初顯的平靜但後來卻爆發出憤怒的哭泣。這類兒童時最沒有安全感的

不同的依戀關係對兒童今後的生長髮育有著重要的影響。

具有安全依戀型的孩子,相比於迴避或者矛盾型的兒童,他們長大後對錶現出更少的心理困難,相應的,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在成人後會具有更好的社會性和情緒表達能力。

相對而言,其他非安全依戀型的嬰兒,更可能把自己所處的一切情境視為威脅、不安全甚至恐懼的,因而他們會認為自己所處的世界是不安全的,進而採取迴避的態度,繼而就會形成消極的人格。這類非安全依戀型的嬰兒在生理髮育的關鍵時期缺乏對環境的探究行為而很難學到許多知識和技能,從而影響其智力和多種技能的發展。由於其智力平庸很難引起嬰兒監護人的喜愛與關注,嬰兒監護人會減少對其交流和鼓勵學習等教育,這使得這類嬰兒越來越失去豐富的社會性刺激環境而變得孤獨,甚至發展成自閉症的嚴重後果,結果對於他們的智力發展是致命傷害。因此,培養嬰兒安全依戀類型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如何培養正確的依戀關係

在4種依戀類型中,安全依戀型是最合適的依戀關係,也是我們最希望建立的兒童依戀關係。所以,我們父母應該學習下如何培養安全依戀型關係。

如果母親給予及時準確的迴應滿足,使嬰兒的真誠情感需求得到充分尊重,這將使母子間獲得互信的彼此認可,嬰兒也會產生積極情感與心理,安全依戀關係就容易建立。相反,如果由於母親不理解嬰兒的需求信號,或由於其性格因素而忽視和拒絕,甚至訓斥、恐嚇嬰兒,那麼嬰兒就會感到自己的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母親與嬰兒的互信就很難建立。而且嬰兒還具有對嬰兒監護人行為與情感的模仿天性,他會對嬰兒監護人的這些負面行為進行模仿,並且還會進一步發展,從而把它們整合內化成自己的情感認知和行為的模式,嬰兒就會發展成難養型嬰兒和非安全依戀型的嬰兒。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因此,我們要培養安全依戀型兒童就需要提高撫育質量,與嬰兒積極互動。

嬰兒不僅需要吃喝等生理需求,而且還需要高質量的陪伴,滿足心理需求,因此,父母應該提高撫育質量,跟嬰兒積極互動。

大多數的父母都能及時察覺並滿足嬰兒的生理需求,因為生理需求比較明顯具體,得不到滿足時,嬰兒的哭鬧等情緒反應能夠提醒父母,父母就能及時滿足嬰兒。而心理需求,比如父母的注意、疼愛等比較隱蔽,而且嬰兒對於這種心理需求的反應也不夠強烈,因此心理需求極容易被父母所忽略,嬰兒的心理需求也就不容易被滿足。

比如嬰兒想要父母的關注,於是他大聲哭喊。但是他父母以為他哪裡不舒服或者餓了,經過檢查沒有不舒服的地方,喂他奶業不喝,於是父母就認為孩子無理取鬧,就把他放一邊繼續幹自己事情。嬰兒的心理需求就沒有得到滿足

因此,父母需要提高敏感度,及時察覺並滿足嬰兒的心理需求,嬰兒建立安全性依戀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父母需要多與嬰兒接近 ,給予擁抱、撫摸、親吻,多對嬰兒微笑、說話,給嬰兒唱兒歌,逗他玩耍,並溫柔地清理他的身體和用柔布包裹進行保暖。當嬰兒感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他會對這個世界形成初級印象,會覺得這個陌生的世界是溫暖、安全和可以信賴的。這將促使嬰兒與父母之間的相互信賴和親密度,嬰兒對父母的親密依戀就會形成,他對這個世界的觀點態度也會建立。

孩子也是國家的,李玫瑾老師建議給母親3年產假,利於兒童成長

相反,如果如果在這個關鍵期,父母對於嬰兒打罵呵斥,嬰兒的正常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就會體驗到孤獨、被冷落,他會認為這個陌生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可信賴的,這樣嬰兒就會與父母之間形成焦慮、矛盾和混亂的依戀關係,嬰兒會既想依戀父母,又想拒絕父母。

結語

正是基於兒童依戀期的重要性,李玫瑾老師建議國家從法律上規定,給父母一定的補助,提供3年的產假,利於我們的孩子成長。

當然,現在對於國家來說,實行3年產假不現實,因此父母應該最好規劃,儘量做到自己撫養,而不是生了就不管,讓老人或保姆撫養,這樣不利於形成穩定的依戀關係,也就不利於孩子將來的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