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高考系列

最近一段時間有不少高三的父母留言關於怎麼填志願,上次開了專欄,談了一些志願的常識,澄清一些概念,許多家長都留言表示收藏了好好聽,好好看。初步預估了一下,這個話題已經全網超千萬次閱讀,可見這是一個比較熱點的話題,某種意義上說有多少高三考生就會有多少關注者,畢竟家有幾個考生的家庭不會太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外部情況發生著變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在志願填報系列文字後臺收到不少留言,其中有直接告訴孩子分數,然後問填什麼學校,最好直接填好算了。

看得出許多家長很焦慮,有一位家長說自己琢磨了好幾天那幾個厚本本,孩子分數考得有點尷尬,不上不下,可能也是人數最集中的一個段落,志願也是最難填,因為這個分數段孩子特別多。

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在這裡幫主首先再一次做一個聲明,由於各省市的高招政策是有差異的,而且各省的省情也不一樣,我這裡無法根據孩子的分數就給你一個完整志願表,如果可以這樣做,是極不負責任的行為,有些網絡填志願系統是可以給出一張表的,但那是基於系統的大數據,還是需要父母加以甄別,不能完全的任由系統推薦。

在幫主看來,對於個體的志願填報還是需要父母靜下心來和孩子一起商量,根據我的文章提到的一些技巧、常識和可能存在的誤區,父母與孩子認認真真的聊一聊,拓展一下思路,把它作為高考的一部分重視起來,而不是完全的花重金交給他人處理,那是一種遺憾。

有一個家長的留言:“如果再給你一次重新填高考志願的機會,你會怎麼填?”這實際上也是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此刻填志願的孩子選擇理念。


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當然,這個世界不會有什麼假如,一旦選擇就會定下終身。我相信許多人大學畢業以後,用今天的眼光去看高考志願,大部分的人都會覺得自己當初沒有把志願填好,沒有把自己真正熱愛的東西和專業生涯匹配,當然也是有一部分人是比較契合的。

為什麼到了大學以後,經常會看到很多高中的學霸,到大學就變成意志消沉,逐漸淪為學渣,他們對學習絲毫不感興趣,他們對未來充滿迷茫,自暴自棄,很多人將這個原因歸咎於當初的高考填志願,沒有填到自己喜歡的學校、專業、城市。

這又能怪誰呢?要麼怪父母,要麼怪自己,歸根到底怪自己,因為高考結束的時候高三孩子大部分也是成年人了,擁有對自己未來負責的態度和能力。

過去很多高中生填志願的時候,確實是在父母的指導下去填,甚至有的人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填高考志願,如果父母的思想足夠開放和包容,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非常深刻的瞭解,他們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興趣特長和現有的水準去填報高考志願,同時會和孩子一起商量,最終確定志願,通常情況下,這種填報的結果應該不會太離譜。

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但有另外一種父母,自己缺乏這種能力,而且視野狹窄,情緒易怒,在孩子填高考志願的時候,他們全力干涉,儘管理由說的理直氣壯:“這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小,懂什麼!”在這樣的父母絕對干涉的情況下,填出來的志願絕大多數離孩子的期待是有差距的,甚至南轅北轍。這部分孩子到了大學,離開了父母的監督,難免出現叛逆,當年在父母的眼皮底下的學霸,到了大學這個自由的世界,就變成學渣了。現在許多留言的家長,僅僅憑著一個分數就可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方向,未免過於草率。

上次有媒體披露過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大三的時候掛科太多被學校勸退。而這個孩子以前是個學霸,但在填志願的時候,他說他喜歡計算機,他父母說不行,計算機工作者容易猝死;他說他喜歡金融,他父母說不行,金融沒有想象中那麼賺錢;總之,孩子的選擇父母都是反對的。他父親是工廠工人,母親在市場上賣菜,最後父母給他選擇了機械專業,為了以後能夠方便進國企,結果現在許多實體行業不景氣,孩子本身也不感興趣,意志非常消沉。

機械專業要畫各種各樣的圖,完蛋,他最討厭的,再加上中學時代父母多年管教太嚴,一旦在大學這個相對自由的世界,這位被管出來的學霸也想自由自由一下,就這樣,對學習置之不理,掛科太多,被迫退學。

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這樣的悲劇希望不要出現在2019年的志願填報中,那麼,確實也有父母誠懇留言自己文化不高,本身是工人或者農民,自己孩子第一次高考,也是第一次填志願,看著厚厚的學校名錄,簡直看不懂,到底是選專業,還是選學校,那該怎麼辦?

幫主這裡首先友情建議,孩子的分數如果夠的話儘可能是去開放的地區,無論一本二本都是這個選擇,一線城市北上廣深是首選,其他東部的省會城市,經濟開放程度高的城市,因為接下來的四年時間,孩子會生活在學校所在城市,一個開放包容大氣的城市會不知不覺影響孩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這非常重要。如果四年時間去一個閉塞的地方,無形中會給孩子帶來封閉的人生格局。這裡倒並非對一些偏遠地區985高校有歧視,恰恰是因為這些高校的存在提升了那些城市的氣度,但顯而易見,整體氛圍的封閉性對於孩子成長不是很有利,畢竟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對於處於20歲左右的年輕人來講也是特別重要的時段。

好,這裡算澄清了第一個問題:儘量要去思維開放、民風包容、經濟發達、有未來發展潛力的城市,記住大學所在的城市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接下來在專業和學校的選擇上需要分情況:

以下四種情況應優先選擇專業

A。如果高考分數出來,成績不太理想的考生,學校層次不高,應該將報考的重心、重點轉向選擇專業上。

B。在所報專業和學校發生矛盾時(好學校選不到好專業,好專業只能去差一點的學校),應該優先考慮專業。因為升學最終是為了就業,選擇一個畢業後能用得上、更容易就業的專業,比選擇學校更重要,有一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北大畢業結果去市場賣豬肉,說明專業不對口,再好的學校也沒用。

C。學校各方面情況差不多時,優先考慮專業。現在國內有的高校如清華北大已經和國際接軌實行按大類招生,同學入校後到大二或是大三才選專業,在這種情況下可優先選擇學校,而如果學校沒有這樣的協調志願的方案,還是優先考慮專業。

D。如果你想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讀研讀博,則應該打好專業基礎,為今後的長遠發展目標做好規劃。可能同學選擇的專業所處學校的牌子不是太響亮,但是如果同學能把專業學得很好,本科就讀的學校不僅不會帶來負面影響,而且還可以為同學以後考入更好的學校打下堅實的基礎。

首選學校的情況也有四種

A。學習成績優秀,分數名次靠前,特別在省級重點中學年級排行榜位於前列的考生,應首選名牌綜合大學,在此前提下選擇自己相對喜歡的專業。

如果是以專業定學校,這部分同學的某些能力就可能得不到發揮,特別是選擇了那些操作性很強、專業面很窄的工科專業,當想跨學科學習或轉系、轉專業時,便會發現由於專業的限制,困難重重。

B。學習成績中等的考生,似乎可選擇的學校數量多,專業也多為操作性很強的工科、社會科學及相關專業,機會要多於學習成績優秀的考生。

但事實上是,由於這部分考生為數眾多,高攀不上去,低又不肯屈就,可選擇的餘地就變得很小了。對於這部分考生的志願,應選擇地理位置相對較偏遠的名牌學校,這樣可選擇的餘地會變得更大,競爭會小些,同時也有益於今後的發展。

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C。對於分數不高的考生,選學校更為重要。尤其是高考分數出來屬於一般本科或專科錄取批次控制線附近的考生。

毫無疑問,這部分同學的高考競爭能力相對於前兩類同學要弱一些,所以,選擇一所位置較偏、所設專業又不太“熱”的學校,就很有可能被錄取,甚至也有案例是提高一個批次錄取,例如馬雲先生當年就是從專科被錄取到本科的,因為當時那個專業沒有滿員。

每年都會有部分農業、林業、石油、地質、礦業、師範院校由於生源不足,導致降分錄取,而那些處於專科分數段比較接近本科線的考生,則都可能順利地被這些院校錄取到相關的本科專業就讀,當然這個僅僅是可能性,而且概率不會很高,按照某些省份平行志願的規則,專科似乎也沒有機會填入本科的學校,所以這個操作應該也不太可能,但傳統方式錄取的考生,還是有機會的,哪怕這個機會很小。

選專業or選學校?有人花3萬元請人填,為啥不花5分鐘讀完就懂了

D。如果你想大學畢業後打算直接就業,可以考慮優先選學校。因為大學畢業後直接就業,應聘時學校的牌子相對而言顯得更重要,不管哪一層次的學校,都會有不同的選擇,在你這個層級,儘可能選擇最好的學校,這樣對於未來的就業也是最有保障的。

最後再次聲明,不接受個體的志願填報諮詢,因為各省的情況差異很大,據說有的地方誌願填報諮詢費已經高達3萬元,但他們是用軟件給你隨機排出,不會考慮孩子的興趣愛好和你家裡的真實的願望。只要你閱讀這連續的幾篇文字,就會明白怎麼填志願了,尤其是今天的這一篇,各種情況都涉及了,總有一款屬於你,等於白送你一萬元諮詢費。

把未來命運的選擇權交給孩子,他會給你精彩的未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