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盧梭 孫雲曉 人民教育 2019-07-31
"

民小編說

孩子撒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嚴重者可能造成其他不良行為甚至犯罪。那麼對待孩子撒謊,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避免撒謊?以及如果孩子真的撒謊,父母如何反應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起來了解下吧!

心理學發現2-3歲的孩子已經會撒謊,但這時候孩子尚不能區分想象與現實,謊言也往往帶有強烈的幻想色彩,並不一定是誠信問題的反映。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到了三年級還經常撒謊,就應該予以重視了。

小貼士

調研發現,6~8歲孩子的撒謊行為較為普遍。

7歲以後,孩子的撒謊行為逐漸變得穩定。

7歲仍然經常性撒謊的孩子,以後撒謊的頻率也高於其他孩子。

而且,小學時期的撒謊行為往往與以後的盜竊等犯罪行為有關,有研究發現成年後違法犯罪者,往往始於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包括撒謊。

尋找撒謊背後的原因

如何找原因呢?

首先,父母要聽孩子怎麼說,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表現出願意聽孩子說的態度,再多一些耐心,讓孩子自己解釋。

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的話做出判斷,一般來講,對於孩子的解釋,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和把握:

一是孩子是否屬於幻想性撒謊,即孩子能不能區分自己想象的情景和現實發生的情景;

二是孩子是否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比如,為他人考慮、想要實現某個心願或希望自己做某件事等;

三是孩子是否因為害怕拒絕或受到威脅而撒謊,比如,害怕遭到同伴的排斥或遭到他人脅迫;

四是孩子是否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逃避懲罰而撒謊。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的撒謊行為,您會如何做呢?

老師反映,孩子在班裡分享了自己暑假去美國旅行的感受,做得很棒!

可您心裡很清楚,孩子暑假並沒有出國,不過,您倒是和孩子一起觀看過一部介紹美國的紀錄片。

如果孩子在三年級還表現出幻想性撒謊,與行為矯正相比,父母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智發展狀況,反思家庭關係或家庭氛圍(比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是否和諧);

如果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父母要幫助孩子區分心思與行為的不同性質,不能完全否定孩子;

如果是由於害怕拒絕而撒謊,父母則需要幫助孩子澄清觀念,樹立正確的自尊意識,培養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如果是受到威脅而撒謊,父母則需要了解事態,及時保護孩子人身安全,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而撒謊,父母一定要嚴肅對待,當然,嚴肅不等於嚴厲,父母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嚴厲的教育會製造謊言

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認為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父母和老師造成的。

"

民小編說

孩子撒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嚴重者可能造成其他不良行為甚至犯罪。那麼對待孩子撒謊,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避免撒謊?以及如果孩子真的撒謊,父母如何反應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起來了解下吧!

心理學發現2-3歲的孩子已經會撒謊,但這時候孩子尚不能區分想象與現實,謊言也往往帶有強烈的幻想色彩,並不一定是誠信問題的反映。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到了三年級還經常撒謊,就應該予以重視了。

小貼士

調研發現,6~8歲孩子的撒謊行為較為普遍。

7歲以後,孩子的撒謊行為逐漸變得穩定。

7歲仍然經常性撒謊的孩子,以後撒謊的頻率也高於其他孩子。

而且,小學時期的撒謊行為往往與以後的盜竊等犯罪行為有關,有研究發現成年後違法犯罪者,往往始於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包括撒謊。

尋找撒謊背後的原因

如何找原因呢?

首先,父母要聽孩子怎麼說,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表現出願意聽孩子說的態度,再多一些耐心,讓孩子自己解釋。

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的話做出判斷,一般來講,對於孩子的解釋,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和把握:

一是孩子是否屬於幻想性撒謊,即孩子能不能區分自己想象的情景和現實發生的情景;

二是孩子是否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比如,為他人考慮、想要實現某個心願或希望自己做某件事等;

三是孩子是否因為害怕拒絕或受到威脅而撒謊,比如,害怕遭到同伴的排斥或遭到他人脅迫;

四是孩子是否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逃避懲罰而撒謊。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的撒謊行為,您會如何做呢?

老師反映,孩子在班裡分享了自己暑假去美國旅行的感受,做得很棒!

可您心裡很清楚,孩子暑假並沒有出國,不過,您倒是和孩子一起觀看過一部介紹美國的紀錄片。

如果孩子在三年級還表現出幻想性撒謊,與行為矯正相比,父母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智發展狀況,反思家庭關係或家庭氛圍(比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是否和諧);

如果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父母要幫助孩子區分心思與行為的不同性質,不能完全否定孩子;

如果是由於害怕拒絕而撒謊,父母則需要幫助孩子澄清觀念,樹立正確的自尊意識,培養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如果是受到威脅而撒謊,父母則需要了解事態,及時保護孩子人身安全,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而撒謊,父母一定要嚴肅對待,當然,嚴肅不等於嚴厲,父母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嚴厲的教育會製造謊言

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認為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父母和老師造成的。

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這種觀點對父母而言似乎有些難以接受,但卻並非毫無道理。

每個人都會本能地趨利避害,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如果父母過於嚴厲,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潛意識裡要逃避責罰,就會選擇向父母撒謊。

小貼士

心理學的實驗研究發現:當現實情境構成了足夠的威脅和壓力時,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撒謊。

而且,研究者追問得越嚴厲,孩子們越可能撒謊、不承認自己的疏忽

父母如何避免過於嚴厲?

其一,需要構建寬鬆、民主的家庭氛圍。

孩子需要感受到,儘管父母有原則、有要求,但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和關懷是無條件的;同時,在孩子自己的事務上,儘可能留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孩子可以與父母討論自己的需要,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可以以理服人。

其二,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冒失專斷的話語。

比如,當孩子做錯了事,父母用懷疑的口氣質問道:“是不是你乾的?”這種問法就非常不妥,反而容易誘發孩子撒謊。

但如果父母換一種方式,語氣再稍微平和一些:“這件事很不好,但爸爸小時候也經常幹類似的蠢事。如果是你做的,爸爸可以幫助你,看看怎麼辦更好一點兒。”

在類似的引導下,當孩子做錯事時,不會去想要怎麼逃避懲罰,而會去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

民小編說

孩子撒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嚴重者可能造成其他不良行為甚至犯罪。那麼對待孩子撒謊,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避免撒謊?以及如果孩子真的撒謊,父母如何反應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起來了解下吧!

心理學發現2-3歲的孩子已經會撒謊,但這時候孩子尚不能區分想象與現實,謊言也往往帶有強烈的幻想色彩,並不一定是誠信問題的反映。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到了三年級還經常撒謊,就應該予以重視了。

小貼士

調研發現,6~8歲孩子的撒謊行為較為普遍。

7歲以後,孩子的撒謊行為逐漸變得穩定。

7歲仍然經常性撒謊的孩子,以後撒謊的頻率也高於其他孩子。

而且,小學時期的撒謊行為往往與以後的盜竊等犯罪行為有關,有研究發現成年後違法犯罪者,往往始於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包括撒謊。

尋找撒謊背後的原因

如何找原因呢?

首先,父母要聽孩子怎麼說,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表現出願意聽孩子說的態度,再多一些耐心,讓孩子自己解釋。

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的話做出判斷,一般來講,對於孩子的解釋,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和把握:

一是孩子是否屬於幻想性撒謊,即孩子能不能區分自己想象的情景和現實發生的情景;

二是孩子是否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比如,為他人考慮、想要實現某個心願或希望自己做某件事等;

三是孩子是否因為害怕拒絕或受到威脅而撒謊,比如,害怕遭到同伴的排斥或遭到他人脅迫;

四是孩子是否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逃避懲罰而撒謊。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的撒謊行為,您會如何做呢?

老師反映,孩子在班裡分享了自己暑假去美國旅行的感受,做得很棒!

可您心裡很清楚,孩子暑假並沒有出國,不過,您倒是和孩子一起觀看過一部介紹美國的紀錄片。

如果孩子在三年級還表現出幻想性撒謊,與行為矯正相比,父母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智發展狀況,反思家庭關係或家庭氛圍(比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是否和諧);

如果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父母要幫助孩子區分心思與行為的不同性質,不能完全否定孩子;

如果是由於害怕拒絕而撒謊,父母則需要幫助孩子澄清觀念,樹立正確的自尊意識,培養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如果是受到威脅而撒謊,父母則需要了解事態,及時保護孩子人身安全,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而撒謊,父母一定要嚴肅對待,當然,嚴肅不等於嚴厲,父母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嚴厲的教育會製造謊言

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認為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父母和老師造成的。

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這種觀點對父母而言似乎有些難以接受,但卻並非毫無道理。

每個人都會本能地趨利避害,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如果父母過於嚴厲,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潛意識裡要逃避責罰,就會選擇向父母撒謊。

小貼士

心理學的實驗研究發現:當現實情境構成了足夠的威脅和壓力時,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撒謊。

而且,研究者追問得越嚴厲,孩子們越可能撒謊、不承認自己的疏忽

父母如何避免過於嚴厲?

其一,需要構建寬鬆、民主的家庭氛圍。

孩子需要感受到,儘管父母有原則、有要求,但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和關懷是無條件的;同時,在孩子自己的事務上,儘可能留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孩子可以與父母討論自己的需要,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可以以理服人。

其二,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冒失專斷的話語。

比如,當孩子做錯了事,父母用懷疑的口氣質問道:“是不是你乾的?”這種問法就非常不妥,反而容易誘發孩子撒謊。

但如果父母換一種方式,語氣再稍微平和一些:“這件事很不好,但爸爸小時候也經常幹類似的蠢事。如果是你做的,爸爸可以幫助你,看看怎麼辦更好一點兒。”

在類似的引導下,當孩子做錯事時,不會去想要怎麼逃避懲罰,而會去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文章來源 | 微信公眾號“孫雲曉工作室”

微信編輯 | 魏夢瑤

"

民小編說

孩子撒謊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嚴重者可能造成其他不良行為甚至犯罪。那麼對待孩子撒謊,家長應該做些什麼,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避免撒謊?以及如果孩子真的撒謊,父母如何反應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一起來了解下吧!

心理學發現2-3歲的孩子已經會撒謊,但這時候孩子尚不能區分想象與現實,謊言也往往帶有強烈的幻想色彩,並不一定是誠信問題的反映。

但是,如果您的孩子到了三年級還經常撒謊,就應該予以重視了。

小貼士

調研發現,6~8歲孩子的撒謊行為較為普遍。

7歲以後,孩子的撒謊行為逐漸變得穩定。

7歲仍然經常性撒謊的孩子,以後撒謊的頻率也高於其他孩子。

而且,小學時期的撒謊行為往往與以後的盜竊等犯罪行為有關,有研究發現成年後違法犯罪者,往往始於兒童期的不良行為,包括撒謊。

尋找撒謊背後的原因

如何找原因呢?

首先,父母要聽孩子怎麼說,給孩子說話的機會,表現出願意聽孩子說的態度,再多一些耐心,讓孩子自己解釋。

同時,父母還要對孩子的話做出判斷,一般來講,對於孩子的解釋,父母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和把握:

一是孩子是否屬於幻想性撒謊,即孩子能不能區分自己想象的情景和現實發生的情景;

二是孩子是否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比如,為他人考慮、想要實現某個心願或希望自己做某件事等;

三是孩子是否因為害怕拒絕或受到威脅而撒謊,比如,害怕遭到同伴的排斥或遭到他人脅迫;

四是孩子是否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逃避懲罰而撒謊。

如果孩子出現下面的撒謊行為,您會如何做呢?

老師反映,孩子在班裡分享了自己暑假去美國旅行的感受,做得很棒!

可您心裡很清楚,孩子暑假並沒有出國,不過,您倒是和孩子一起觀看過一部介紹美國的紀錄片。

如果孩子在三年級還表現出幻想性撒謊,與行為矯正相比,父母更需要關注孩子的心智發展狀況,反思家庭關係或家庭氛圍(比如夫妻關係、親子關係是否和諧);

如果是出於善良願望而撒謊,父母要幫助孩子區分心思與行為的不同性質,不能完全否定孩子;

如果是由於害怕拒絕而撒謊,父母則需要幫助孩子澄清觀念,樹立正確的自尊意識,培養孩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

如果是受到威脅而撒謊,父母則需要了解事態,及時保護孩子人身安全,增強孩子的安全感;

如果是為掩飾自己的錯誤而撒謊,父母一定要嚴肅對待,當然,嚴肅不等於嚴厲,父母需要與孩子多溝通,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

嚴厲的教育會製造謊言

自然主義教育家盧梭認為撒謊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父母和老師造成的。

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這種觀點對父母而言似乎有些難以接受,但卻並非毫無道理。

每個人都會本能地趨利避害,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會受到父母的責罰,如果父母過於嚴厲,孩子產生恐懼心理,潛意識裡要逃避責罰,就會選擇向父母撒謊。

小貼士

心理學的實驗研究發現:當現實情境構成了足夠的威脅和壓力時,幾乎每個孩子都會撒謊。

而且,研究者追問得越嚴厲,孩子們越可能撒謊、不承認自己的疏忽

父母如何避免過於嚴厲?

其一,需要構建寬鬆、民主的家庭氛圍。

孩子需要感受到,儘管父母有原則、有要求,但父母對自己的接納和關懷是無條件的;同時,在孩子自己的事務上,儘可能留給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孩子可以與父母討論自己的需要,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可以以理服人。

其二,用啟發式的話語代替冒失專斷的話語。

比如,當孩子做錯了事,父母用懷疑的口氣質問道:“是不是你乾的?”這種問法就非常不妥,反而容易誘發孩子撒謊。

但如果父母換一種方式,語氣再稍微平和一些:“這件事很不好,但爸爸小時候也經常幹類似的蠢事。如果是你做的,爸爸可以幫助你,看看怎麼辦更好一點兒。”

在類似的引導下,當孩子做錯事時,不會去想要怎麼逃避懲罰,而會去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文章來源 | 微信公眾號“孫雲曉工作室”

微信編輯 | 魏夢瑤

嚴厲的教育可能導致孩子撒謊 | 家長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