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之前和一個小朋友聊天,她說出了這些話,值得每一位父母來思考。她表示:“週末本來是我最渴望的假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出去玩。可是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自從上了初中之後,爸爸媽媽總會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天要好好學習,不然到時候出來只能像他們一樣,。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叫出人頭地,找到好工作。”這些話是對的,但是聽多了就煩躁,我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瞭解我的想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花,可是這真的是孩子比較需要的嗎?想要和孩子沒代溝,像朋友一樣相處,或許“同理共情”最重要。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之前和一個小朋友聊天,她說出了這些話,值得每一位父母來思考。她表示:“週末本來是我最渴望的假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出去玩。可是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自從上了初中之後,爸爸媽媽總會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天要好好學習,不然到時候出來只能像他們一樣,。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叫出人頭地,找到好工作。”這些話是對的,但是聽多了就煩躁,我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瞭解我的想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花,可是這真的是孩子比較需要的嗎?想要和孩子沒代溝,像朋友一樣相處,或許“同理共情”最重要。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聰明的家長,在一開始都會這樣考慮:

  • 第1點、盡力的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陳爸爸吐槽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小的時候可粘我了,走哪都要跟著。不知道為啥上了初中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和我親近了。有些時候去談一談心,孩子就會以“我要睡覺了”“我要學習了!”搪塞自己。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猜出來這是為什麼。一些孩子是渴望和爸爸媽媽的相處,但是他們喜歡討論的不是學習。當父母想要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卻是隻考慮孩子學習成績。

問來問去都是學習,好像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自然而然孩子也不願意聽這些。所以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給予他溫暖,而不是一直說教。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之前和一個小朋友聊天,她說出了這些話,值得每一位父母來思考。她表示:“週末本來是我最渴望的假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出去玩。可是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自從上了初中之後,爸爸媽媽總會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天要好好學習,不然到時候出來只能像他們一樣,。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叫出人頭地,找到好工作。”這些話是對的,但是聽多了就煩躁,我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瞭解我的想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花,可是這真的是孩子比較需要的嗎?想要和孩子沒代溝,像朋友一樣相處,或許“同理共情”最重要。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聰明的家長,在一開始都會這樣考慮:

  • 第1點、盡力的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陳爸爸吐槽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小的時候可粘我了,走哪都要跟著。不知道為啥上了初中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和我親近了。有些時候去談一談心,孩子就會以“我要睡覺了”“我要學習了!”搪塞自己。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猜出來這是為什麼。一些孩子是渴望和爸爸媽媽的相處,但是他們喜歡討論的不是學習。當父母想要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卻是隻考慮孩子學習成績。

問來問去都是學習,好像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自然而然孩子也不願意聽這些。所以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給予他溫暖,而不是一直說教。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2點、真情實意和孩子進行探討

如果你想和一個人交流,最重要的是去談他比較感興趣的事情。我們也會發現,孩子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多說很多話,這就是感興趣的表現。

可是有一部分的父母總是說:“我工作都這麼忙了,哪有時間去詢問他一天做了什麼?”“我真的好累啊,回來之後也是不想多說幾句話。”

如果你是這種想法,完全只是一種對於孩子情況的瞭解,而不是走進他心裡面和他交流。長期如此,孩子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流,親子矛盾由此產生。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之前和一個小朋友聊天,她說出了這些話,值得每一位父母來思考。她表示:“週末本來是我最渴望的假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出去玩。可是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自從上了初中之後,爸爸媽媽總會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天要好好學習,不然到時候出來只能像他們一樣,。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叫出人頭地,找到好工作。”這些話是對的,但是聽多了就煩躁,我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瞭解我的想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花,可是這真的是孩子比較需要的嗎?想要和孩子沒代溝,像朋友一樣相處,或許“同理共情”最重要。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聰明的家長,在一開始都會這樣考慮:

  • 第1點、盡力的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陳爸爸吐槽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小的時候可粘我了,走哪都要跟著。不知道為啥上了初中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和我親近了。有些時候去談一談心,孩子就會以“我要睡覺了”“我要學習了!”搪塞自己。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猜出來這是為什麼。一些孩子是渴望和爸爸媽媽的相處,但是他們喜歡討論的不是學習。當父母想要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卻是隻考慮孩子學習成績。

問來問去都是學習,好像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自然而然孩子也不願意聽這些。所以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給予他溫暖,而不是一直說教。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2點、真情實意和孩子進行探討

如果你想和一個人交流,最重要的是去談他比較感興趣的事情。我們也會發現,孩子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多說很多話,這就是感興趣的表現。

可是有一部分的父母總是說:“我工作都這麼忙了,哪有時間去詢問他一天做了什麼?”“我真的好累啊,回來之後也是不想多說幾句話。”

如果你是這種想法,完全只是一種對於孩子情況的瞭解,而不是走進他心裡面和他交流。長期如此,孩子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流,親子矛盾由此產生。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3點、鼓勵式的教育更為關鍵

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培養自己獨立、自強的品格。甚至之前一直幫孩子做的事情,也要一下子全部讓孩子承擔。同時看到孩子越來越懶散,也會進行說教。

比如“你去打掃房間去,那麼亂!你眼睛看不見嗎?”“書都快要落灰了,也不知道你買來什麼用?”

看似簡單的話語,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他們或許有自己的想法,不想疊被子因為想先下去吃飯,不想寫作業因為自己有計劃。只是他們將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進行了延遲。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之前和一個小朋友聊天,她說出了這些話,值得每一位父母來思考。她表示:“週末本來是我最渴望的假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出去玩。可是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自從上了初中之後,爸爸媽媽總會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天要好好學習,不然到時候出來只能像他們一樣,。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叫出人頭地,找到好工作。”這些話是對的,但是聽多了就煩躁,我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瞭解我的想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花,可是這真的是孩子比較需要的嗎?想要和孩子沒代溝,像朋友一樣相處,或許“同理共情”最重要。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聰明的家長,在一開始都會這樣考慮:

  • 第1點、盡力的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陳爸爸吐槽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小的時候可粘我了,走哪都要跟著。不知道為啥上了初中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和我親近了。有些時候去談一談心,孩子就會以“我要睡覺了”“我要學習了!”搪塞自己。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猜出來這是為什麼。一些孩子是渴望和爸爸媽媽的相處,但是他們喜歡討論的不是學習。當父母想要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卻是隻考慮孩子學習成績。

問來問去都是學習,好像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自然而然孩子也不願意聽這些。所以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給予他溫暖,而不是一直說教。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2點、真情實意和孩子進行探討

如果你想和一個人交流,最重要的是去談他比較感興趣的事情。我們也會發現,孩子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多說很多話,這就是感興趣的表現。

可是有一部分的父母總是說:“我工作都這麼忙了,哪有時間去詢問他一天做了什麼?”“我真的好累啊,回來之後也是不想多說幾句話。”

如果你是這種想法,完全只是一種對於孩子情況的瞭解,而不是走進他心裡面和他交流。長期如此,孩子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流,親子矛盾由此產生。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3點、鼓勵式的教育更為關鍵

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培養自己獨立、自強的品格。甚至之前一直幫孩子做的事情,也要一下子全部讓孩子承擔。同時看到孩子越來越懶散,也會進行說教。

比如“你去打掃房間去,那麼亂!你眼睛看不見嗎?”“書都快要落灰了,也不知道你買來什麼用?”

看似簡單的話語,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他們或許有自己的想法,不想疊被子因為想先下去吃飯,不想寫作業因為自己有計劃。只是他們將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進行了延遲。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要是這時候父母願意給予他們一定鼓勵,我們相信孩子也會願意改正。“要是早上起來疊一下被子,家裡面也比較乾淨整潔。”“作業寫完再玩,內心也就不急躁了!”

  • 第4點、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期望

“反正我媽媽那麼忙,她也不管我,我做啥都可以”“我爸爸也沒時間陪我,也不問我學習,學那麼好乾什麼?”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在孩子早期的意識當中,總是以為自己做事情都是給爸爸媽媽看的,甚至認為“書是給爸爸媽媽讀的”。

"

正所謂“三歲一代溝”,很多人對於孩子慢慢長大這件事情,除了欣喜之外還是存在一定的擔憂。之前和一些寶媽坐在一起聊天,大家也表示現在的孩子說什麼自己也是非常不理解。特別是提到一些比較喜歡的明星,就更加讓人苦惱。

在孩子的想法之中也是這樣,怎麼自己說的話爸爸媽媽都不懂了呢?自己說喜歡的歌手,談談喜歡的歌曲,爸媽還會諷刺幾句:“你們現在聽的什麼口水歌?”

實際上,這確實是人在不同階段思想的不同。加之父母本身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不可避免的會像一個老師一樣要求你的思想和行為必須朝著他們所想的方向發展。一旦出現偏差, 就會和孩子有代溝。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只是我們應該清楚,出現代溝並不是大人或者孩子單方面的原因。所謂的代溝就是指在交流溝通的時候對對方的話語云裡霧裡,這是雙方共同形成的。

有相關的心理學家研究表示,在解決代溝這一件事情上,父母最應該做的就是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溝通。而平等交流溝通的前提,就是懂得“同理共情”。

“同理共情”是什麼意思?

現代心理學曾對“同理共情”做過這樣的解釋:

能夠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它主要表現包括了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其實我們可以從字面意思進行解釋:所謂的“同”其實就是要求父母和孩子站在同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設身處地的思考孩子到底是怎麼想的?

所謂的“理”就是指應該理解孩子本身的情緒,而不是一味的想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身上。之後共同的去感受這件事情,從而尋找解決掉的辦法,或者讓孩子和父母關係更融洽。

很多父母就表示,說的容易在實際生活中實施起來卻是非常難。實際上,方法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大家沒有真正的做到懂得同理共情。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特別是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以一副“我什麼都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還多”來搪塞孩子,渴望孩子從內心深處去認同父母的建議。

孩子也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經驗也是慢慢積累的。在你說“你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時候,孩子或許思考的是我想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個電影、喝個茶。

還有一部分家長總是喜歡說:“我是為你好”,為了孩子我不想要離婚;為了孩子我辭職在家照顧衣食起居;為了孩子我不打扮。當自顧自的感動時,孩子就沒有和父母感同身受的感覺,自然不願意聽從,因為父母沒有了解孩子的內心。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之前和一個小朋友聊天,她說出了這些話,值得每一位父母來思考。她表示:“週末本來是我最渴望的假期,這時候爸爸媽媽會帶我出去玩。可是我現在一點也不喜歡,自從上了初中之後,爸爸媽媽總會說“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天要好好學習,不然到時候出來只能像他們一樣,。只有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叫出人頭地,找到好工作。”這些話是對的,但是聽多了就煩躁,我希望爸爸媽媽可以瞭解我的想法。”

我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這些花,可是這真的是孩子比較需要的嗎?想要和孩子沒代溝,像朋友一樣相處,或許“同理共情”最重要。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聰明的家長,在一開始都會這樣考慮:

  • 第1點、盡力的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陳爸爸吐槽自己的孩子:我女兒小的時候可粘我了,走哪都要跟著。不知道為啥上了初中之後,就再也不願意和我親近了。有些時候去談一談心,孩子就會以“我要睡覺了”“我要學習了!”搪塞自己。

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猜出來這是為什麼。一些孩子是渴望和爸爸媽媽的相處,但是他們喜歡討論的不是學習。當父母想要和孩子交流的時候,卻是隻考慮孩子學習成績。

問來問去都是學習,好像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自然而然孩子也不願意聽這些。所以我們必須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給予他溫暖,而不是一直說教。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2點、真情實意和孩子進行探討

如果你想和一個人交流,最重要的是去談他比較感興趣的事情。我們也會發現,孩子談到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多說很多話,這就是感興趣的表現。

可是有一部分的父母總是說:“我工作都這麼忙了,哪有時間去詢問他一天做了什麼?”“我真的好累啊,回來之後也是不想多說幾句話。”

如果你是這種想法,完全只是一種對於孩子情況的瞭解,而不是走進他心裡面和他交流。長期如此,孩子也不願意和爸爸媽媽交流,親子矛盾由此產生。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 第3點、鼓勵式的教育更為關鍵

孩子慢慢長大,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培養自己獨立、自強的品格。甚至之前一直幫孩子做的事情,也要一下子全部讓孩子承擔。同時看到孩子越來越懶散,也會進行說教。

比如“你去打掃房間去,那麼亂!你眼睛看不見嗎?”“書都快要落灰了,也不知道你買來什麼用?”

看似簡單的話語,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打擊。他們或許有自己的想法,不想疊被子因為想先下去吃飯,不想寫作業因為自己有計劃。只是他們將自己當下應該做的事情進行了延遲。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要是這時候父母願意給予他們一定鼓勵,我們相信孩子也會願意改正。“要是早上起來疊一下被子,家裡面也比較乾淨整潔。”“作業寫完再玩,內心也就不急躁了!”

  • 第4點、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期望

“反正我媽媽那麼忙,她也不管我,我做啥都可以”“我爸爸也沒時間陪我,也不問我學習,學那麼好乾什麼?”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在孩子早期的意識當中,總是以為自己做事情都是給爸爸媽媽看的,甚至認為“書是給爸爸媽媽讀的”。

孩子和父母代溝大?不,可能是你不懂得“同理共情”

一旦父母減少關注,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可以偷懶。長此以往,父母會覺得孩子不用心,從而形成惡性循環。說教會讓孩子痛苦,孩子行為會讓父母寒心。所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期望很重要,這樣他們才會知道父母的期望,不斷前進。

人與人之間相處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矛盾,特別是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這種矛盾更加容易出現。只是長期的冷漠相處確實會加劇矛盾,作為父母也應該找到好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只有懂得“同理共情”,才能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獲取孩子的信任,成為“朋友式”的關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