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不完美媽媽 全職媽媽 文章 發現佩奇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2019-09-04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樣就是標題所謂對孩子越界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媽媽的嘮叨聲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拖拉背後意味著著什麼。

1、掌握新技能的必經過程: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做功課,做家務,做一些新鮮事物,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也比成人效率低很多。單這並不是拖拉,而是能力就在那裡,有限的能力裡只能按照孩子自身的那個節奏去做事。孩子接觸新技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熟練的過程的。

2、催催催: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他們只有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習的潛力。成人不斷的去催催催孩子,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更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慾望,從主動變為被動。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樣就是標題所謂對孩子越界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媽媽的嘮叨聲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拖拉背後意味著著什麼。

1、掌握新技能的必經過程: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做功課,做家務,做一些新鮮事物,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也比成人效率低很多。單這並不是拖拉,而是能力就在那裡,有限的能力裡只能按照孩子自身的那個節奏去做事。孩子接觸新技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熟練的過程的。

2、催催催: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他們只有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習的潛力。成人不斷的去催催催孩子,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更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慾望,從主動變為被動。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3、貼標籤:如果稍微孩子慢了一點點,家長馬上就失去耐心了,還會給孩子貼上“磨蹭”、“拖拉”、“懶”各種負面的標籤。這樣的標籤說多了就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一種消極的暗示——反正我就是這麼慢,反正我也快不了,就這樣吧。最後導致孩子其實可以快速做的事,也習慣性慢吞吞的去完成。久而久之,慢的習慣就這樣形成了做事的慣性。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樣就是標題所謂對孩子越界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媽媽的嘮叨聲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拖拉背後意味著著什麼。

1、掌握新技能的必經過程: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做功課,做家務,做一些新鮮事物,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也比成人效率低很多。單這並不是拖拉,而是能力就在那裡,有限的能力裡只能按照孩子自身的那個節奏去做事。孩子接觸新技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熟練的過程的。

2、催催催: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他們只有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習的潛力。成人不斷的去催催催孩子,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更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慾望,從主動變為被動。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3、貼標籤:如果稍微孩子慢了一點點,家長馬上就失去耐心了,還會給孩子貼上“磨蹭”、“拖拉”、“懶”各種負面的標籤。這樣的標籤說多了就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一種消極的暗示——反正我就是這麼慢,反正我也快不了,就這樣吧。最後導致孩子其實可以快速做的事,也習慣性慢吞吞的去完成。久而久之,慢的習慣就這樣形成了做事的慣性。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那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調整做事的節奏呢?

一、每次只給孩子佈置一件事

對孩子來說,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信息,就算我們霹靂吧啦說一堆話,他們的大腦也不能對所有的事做出處理和反應,這時候就好比對牛彈琴,說得再多也無用。

如果再加上忍不住發火,那麼最後孩子就只能閉上嘴。所以建議不要同時給孩子佈置很多任務,更不要語速太快的跟他們說話。當需要“下達佈置任務“的時候,看這孩子的臉,微笑並用比較慢的合適的語氣說出你的需要。然後確認孩子接受到信息啦,再給他足夠的反應時間,和他商量什麼時候可以做。最後適當提醒孩子,並在他完成的時候給予點贊鼓勵。而完不成也要馬上著急,和孩子找出原因,建立下一個計劃規則。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在重複中幫孩子構建時間規則意識。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樣就是標題所謂對孩子越界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媽媽的嘮叨聲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拖拉背後意味著著什麼。

1、掌握新技能的必經過程: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做功課,做家務,做一些新鮮事物,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也比成人效率低很多。單這並不是拖拉,而是能力就在那裡,有限的能力裡只能按照孩子自身的那個節奏去做事。孩子接觸新技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熟練的過程的。

2、催催催: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他們只有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習的潛力。成人不斷的去催催催孩子,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更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慾望,從主動變為被動。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3、貼標籤:如果稍微孩子慢了一點點,家長馬上就失去耐心了,還會給孩子貼上“磨蹭”、“拖拉”、“懶”各種負面的標籤。這樣的標籤說多了就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一種消極的暗示——反正我就是這麼慢,反正我也快不了,就這樣吧。最後導致孩子其實可以快速做的事,也習慣性慢吞吞的去完成。久而久之,慢的習慣就這樣形成了做事的慣性。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那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調整做事的節奏呢?

一、每次只給孩子佈置一件事

對孩子來說,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信息,就算我們霹靂吧啦說一堆話,他們的大腦也不能對所有的事做出處理和反應,這時候就好比對牛彈琴,說得再多也無用。

如果再加上忍不住發火,那麼最後孩子就只能閉上嘴。所以建議不要同時給孩子佈置很多任務,更不要語速太快的跟他們說話。當需要“下達佈置任務“的時候,看這孩子的臉,微笑並用比較慢的合適的語氣說出你的需要。然後確認孩子接受到信息啦,再給他足夠的反應時間,和他商量什麼時候可以做。最後適當提醒孩子,並在他完成的時候給予點贊鼓勵。而完不成也要馬上著急,和孩子找出原因,建立下一個計劃規則。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在重複中幫孩子構建時間規則意識。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二、放手給孩子做事

包辦型媽媽太常見,常以時間來不及為藉口,包攬孩子所有該做的事,就跟文章那個媽媽一樣。早上時間不夠幫忙穿衣服;出門來不及,幫忙餵飯,收拾書包;孩子不懂安排時間,直接幫忙排好,事無鉅細的精確到點,變催然後一邊幹玩所有的事。

這種就是幫到忙的方式,就是媽媽越界“愛管事兒“了,媽媽進入的孩子的成長空間,承擔了本應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這個責任是因為磨蹭孩子需要承擔的後果。雖然結果孩子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但這每一步都是在媽媽的保護傘下進行的,不是孩子自覺自願的結果。長期下去,媽媽就越來越累,孩子就三喪失了自己鍛鍊的機會。所以一定是媽媽要先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可以做的事,完成他內在本應該完成的成長過程。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樣就是標題所謂對孩子越界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媽媽的嘮叨聲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拖拉背後意味著著什麼。

1、掌握新技能的必經過程: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做功課,做家務,做一些新鮮事物,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也比成人效率低很多。單這並不是拖拉,而是能力就在那裡,有限的能力裡只能按照孩子自身的那個節奏去做事。孩子接觸新技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熟練的過程的。

2、催催催: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他們只有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習的潛力。成人不斷的去催催催孩子,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更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慾望,從主動變為被動。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3、貼標籤:如果稍微孩子慢了一點點,家長馬上就失去耐心了,還會給孩子貼上“磨蹭”、“拖拉”、“懶”各種負面的標籤。這樣的標籤說多了就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一種消極的暗示——反正我就是這麼慢,反正我也快不了,就這樣吧。最後導致孩子其實可以快速做的事,也習慣性慢吞吞的去完成。久而久之,慢的習慣就這樣形成了做事的慣性。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那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調整做事的節奏呢?

一、每次只給孩子佈置一件事

對孩子來說,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信息,就算我們霹靂吧啦說一堆話,他們的大腦也不能對所有的事做出處理和反應,這時候就好比對牛彈琴,說得再多也無用。

如果再加上忍不住發火,那麼最後孩子就只能閉上嘴。所以建議不要同時給孩子佈置很多任務,更不要語速太快的跟他們說話。當需要“下達佈置任務“的時候,看這孩子的臉,微笑並用比較慢的合適的語氣說出你的需要。然後確認孩子接受到信息啦,再給他足夠的反應時間,和他商量什麼時候可以做。最後適當提醒孩子,並在他完成的時候給予點贊鼓勵。而完不成也要馬上著急,和孩子找出原因,建立下一個計劃規則。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在重複中幫孩子構建時間規則意識。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二、放手給孩子做事

包辦型媽媽太常見,常以時間來不及為藉口,包攬孩子所有該做的事,就跟文章那個媽媽一樣。早上時間不夠幫忙穿衣服;出門來不及,幫忙餵飯,收拾書包;孩子不懂安排時間,直接幫忙排好,事無鉅細的精確到點,變催然後一邊幹玩所有的事。

這種就是幫到忙的方式,就是媽媽越界“愛管事兒“了,媽媽進入的孩子的成長空間,承擔了本應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這個責任是因為磨蹭孩子需要承擔的後果。雖然結果孩子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但這每一步都是在媽媽的保護傘下進行的,不是孩子自覺自願的結果。長期下去,媽媽就越來越累,孩子就三喪失了自己鍛鍊的機會。所以一定是媽媽要先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可以做的事,完成他內在本應該完成的成長過程。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二、父母改變心態

要想孩子不磨蹭,父母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其實每個人出生開始都是不同的個體,先天優勢不同,教養方式不同,家庭氛圍不同,有的孩子雖然很慢,但不代表他沒有用心,更不能說明他學習的速度慢,只是從表面上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已,在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動作跟不上節奏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啦。如果父母能意識到這點,就不會無時不刻的總要去催孩子,催只緩解啦自己內心的焦慮,不代表對孩子有幫助。

"

鄰居媽媽總是抱怨自己的寶貝兒子做事非常拖拉,都上小學了每天晚上做作業都要拖到很晚才完成。到了早上又慢吞吞的起床,好像上學遲到也不關自己的事。

閒聊中,得知這位媽媽已經全職多年在家照顧自己的孩子,她的工作就是照顧好自己的孩子,而為了把工作做好,她非常認真負責。以至於包辦了孩子所有的“生活瑣事”只為讓孩子能好好專心學習。從孩子早餐到晚餐,從各種大小家務,從孩子出門前到所有準備工作,到孩子回家前的一切,她都安排的井井有條。但越是這樣孩子越是不能按照她的想法“配合“她的節奏。媽媽認為她已經把所有事情都做到位了,孩子只需要“銜接“即可,但往往孩子就是各種不配合。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我問她:“作為全職媽媽這麼多年,你有沒有想做點自己的事或者別的事呢?“她回答說:”我有好多事,但一想到要去做就提不起精神!“我繼續說:“你看,你作為成人都有拖拉的一面,更何況孩子!“她不能理解,繼續反駁說:”我每天都在催他做事,我對他的要求很嚴格,我之所以想做點事只是不想讓孩子覺得我無所事事而已。“

我認為父母的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正本“更是孩子一面真實的”鏡子“。一個做事拖拉的家長又如何去要求孩子做好呢?當然孩子為什麼做事會慢,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家長看到孩子一慢,就開始嘮叨、催促、或者表達不滿和抱怨,甚至一生氣起來就打罵解決。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其實越是經常被家長催促的孩子,越容易做不完事情。因為孩子容易被家長的催促聲,佔據了思考問題的時間,腦子裡就想著:“媽媽又要催我了,媽媽又要說我了,媽媽等下還會說我……”已經沒有時間去思考問題了。最後孩子手忙腳亂,做事也沒有了節奏,也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失誤。

還有一類孩子被催促習慣了,心裡完全沒有了計劃,總是被催著做事,孩子腦中的做事節奏就是家長催促聲,家長一催,我就做。家長不催我就不做。反正媽媽爸爸會告訴我接下來要做什麼,用不著著急。我不急,爸爸媽媽們會著急,所以我就拖著唄。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孩子有自己的做事節奏,不能以成人的標準來規範孩子的行為,這樣就是標題所謂對孩子越界了。如何才能讓孩子從媽媽的嘮叨聲中解脫出來?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成人的眼裡,孩子的拖拉背後意味著著什麼。

1、掌握新技能的必經過程:其實孩子很多時候做功課,做家務,做一些新鮮事物,本身就需要一個過程,也比成人效率低很多。單這並不是拖拉,而是能力就在那裡,有限的能力裡只能按照孩子自身的那個節奏去做事。孩子接觸新技能,是需要一個漫長的熟練的過程的。

2、催催催:孩子做事有自己的節奏,他們只有在自己覺得最舒服的節奏下,才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習的潛力。成人不斷的去催催催孩子,不但會破壞孩子的學習節奏,更讓孩子失去學習的慾望,從主動變為被動。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3、貼標籤:如果稍微孩子慢了一點點,家長馬上就失去耐心了,還會給孩子貼上“磨蹭”、“拖拉”、“懶”各種負面的標籤。這樣的標籤說多了就會給孩子心裡上造成一種消極的暗示——反正我就是這麼慢,反正我也快不了,就這樣吧。最後導致孩子其實可以快速做的事,也習慣性慢吞吞的去完成。久而久之,慢的習慣就這樣形成了做事的慣性。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那父母如何才能幫助孩子調整做事的節奏呢?

一、每次只給孩子佈置一件事

對孩子來說,尤其是男孩子,他們的大腦無法同時處理多個信息,就算我們霹靂吧啦說一堆話,他們的大腦也不能對所有的事做出處理和反應,這時候就好比對牛彈琴,說得再多也無用。

如果再加上忍不住發火,那麼最後孩子就只能閉上嘴。所以建議不要同時給孩子佈置很多任務,更不要語速太快的跟他們說話。當需要“下達佈置任務“的時候,看這孩子的臉,微笑並用比較慢的合適的語氣說出你的需要。然後確認孩子接受到信息啦,再給他足夠的反應時間,和他商量什麼時候可以做。最後適當提醒孩子,並在他完成的時候給予點贊鼓勵。而完不成也要馬上著急,和孩子找出原因,建立下一個計劃規則。不斷的重複這個過程,在重複中幫孩子構建時間規則意識。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二、放手給孩子做事

包辦型媽媽太常見,常以時間來不及為藉口,包攬孩子所有該做的事,就跟文章那個媽媽一樣。早上時間不夠幫忙穿衣服;出門來不及,幫忙餵飯,收拾書包;孩子不懂安排時間,直接幫忙排好,事無鉅細的精確到點,變催然後一邊幹玩所有的事。

這種就是幫到忙的方式,就是媽媽越界“愛管事兒“了,媽媽進入的孩子的成長空間,承擔了本應該孩子自己承擔的責任,這個責任是因為磨蹭孩子需要承擔的後果。雖然結果孩子沒有受到任何的“傷害”,但這每一步都是在媽媽的保護傘下進行的,不是孩子自覺自願的結果。長期下去,媽媽就越來越累,孩子就三喪失了自己鍛鍊的機會。所以一定是媽媽要先放手,讓孩子學會承擔自己可以做的事,完成他內在本應該完成的成長過程。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二、父母改變心態

要想孩子不磨蹭,父母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其實每個人出生開始都是不同的個體,先天優勢不同,教養方式不同,家庭氛圍不同,有的孩子雖然很慢,但不代表他沒有用心,更不能說明他學習的速度慢,只是從表面上孩子需要更多的時間而已,在孩子的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的時候,動作跟不上節奏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啦。如果父母能意識到這點,就不會無時不刻的總要去催孩子,催只緩解啦自己內心的焦慮,不代表對孩子有幫助。

每一個拖拉的小孩背後,都有一個“愛管事兒”的家長

所以,接納孩子的不同,接納他不能馬上有很快速的反應,接納他很多習慣是我們沒有做好,改變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模式,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和時間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