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抗挫折的孩子?

1 安全感是能夠抗挫折的基礎。

在電視劇《辣媽正傳》裡,嬰兒滿滿哭了,孫儷的婆婆要去抱孩子,孫儷攔著婆婆說“你不要孩子一哭,你就來抱,這樣你會慣壞她的。”婆婆受不了孫儷這樣帶孩子,婆媳之間關係開始不和諧。

電視劇裡,這個年輕的媽媽這樣做是有理論根據的: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認為:孩子哭,你不理他,他總會明白一個道理:哭是沒有用的。他就不哭了。如果他哭,你過去安撫他,他知道他哭有用,他下次還會哭。

華生認為對待兒童要尊重,但是要超脫情感因素,以免養成依賴父母的惡習。哭聲免疫法因為見效快,讓媽媽省心省力,曾在美國風靡一時。

華生有句名言:“給我一打健全的嬰兒,把他們帶到我獨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證,在其中隨機選出一個,訓練成為任何我所選定的任何類型的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商人,或者乞丐、竊賊,不用考慮他的天賦、傾向、能力、祖先的職業與種族。”1928年華生出版了《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在這部書中,他倡導了一種行為矯正式的兒童養育體系, 把孩子當作機器一樣訓練、塑造和矯正。

約翰·華生在學術圈名聲大噪之時,他痛苦的大兒子雷納卻背叛了行為主義而學了精神分析,成了精神分析家。也許是童年匱乏情感的創傷太嚴重,精神分析也未能拯救雷納。雷納曾多次自殺,後在三十多歲時自殺身亡。華生前妻的二個孩子也一直生活不好,女兒多次自殺,兒子一直流浪,靠華生的施捨才能生活。倡導並踐行“行為主義嬰兒訓練法”的華生家族,悲劇同樣在第三代延續:華生的外孫女Mariette記憶中,媽媽Mary沉默易怒,祕密酗酒,並曾經多次試圖自殺。Mariette自己也是酒精成癮者,並多次考慮自殺。

一個人在生命早期,他有需要的時候,可能是渴,餓,想被安撫了,他會哭,哭的時候,媽媽會來為他服務,他對這個世界的信任慢慢建立起來了。但是對於這個孩子,他哭了,媽媽沒有來。他的需要是沒有人迴應的,對於他,世界是冷漠的,沒有任何情感的,他是渺小的,無力反抗的。為了讓自己活下來,他會內化一個信念:“我是不好的。我是對抗不了這個世界的。這個世界怎麼對我都是應該的。我呼喚,我反抗都是沒有用的。”

一個嬰兒健康的成長是需要有些“共鳴性經驗”的,就是“我需要媽媽,媽媽來了”。我餓的時候,媽媽餵我吃的。我不困,媽媽允許我醒著。2歲半之前,這種共鳴性經驗越多,孩子就越健康。所以,前面提到的那種行為訓練,科學養育提到的按時餵養對孩子的傷害是巨大的,它破壞的是孩子對這個世界的信任,也就是安全感。

如何培養抗挫折的孩子?


我們想讓孩子能夠承受挫折,需要先讓孩子有安全感。如果沒有安全感,對這個孩子來說,別人的任何舉動都是他不能面對的巨大挫折。

2 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

家長可以在平時的生活中邀請孩子掃掃地,幫忙摘菜,出門幫媽媽拿東西,幫媽媽買瓶水。比如,孩子掃地,掃完地,他會有這種成就感:我是可以把這件事情做好的。我是有能力的。長此以往,孩子會慢慢發展出雄心,抱負。是他有夢想,有目標的前提。

我們那一代很多人是被這樣養育的“你把學習搞好就行,其他的事情不用你管。”孩子失去的是認可自己信任自己的機會。看不到自己的能力,當挫折來的時候,他同樣無法相信:“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我是可以的,我是有辦法應對的。”

生活中經常見到兩種父母:一種是空降機父母:孩子有困難的時候,家長馬上空降過來,幫孩子處理困難。一種是割草機父母,他們會鋪平孩子成長道路上所有的困難。這兩種父母用他們的方式愛孩子,但是剝奪了孩子自己成長的權利。孩子無法通過自己做事來獲得成就感,獲得對自己的認可。

如何培養抗挫折的孩子?


3 一個跳一跳,夠的著的目標。

我在工作中接觸到不少高學歷高收入的人,他們獲得的成就足以讓周圍人仰視他們。從別人的眼睛看,他們混得真好。但是在他們自己心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自己對自己有多不滿意。他們總能從各個角度找到對自己的不認可。問題出在哪裡?

在成長中,他們是被這樣要求的“你要考100分。考不到100分,你就很差”當孩子努力考到100分,回家想讓家長讚賞一下的時候,家長說“你一次考100分有什麼好驕傲的,你要次次考100分才行” 或者家長會說“你考100分,是給我考的嗎?我欠你的嗎?給你獎勵?我給你兩耳光!”

總之,他努力考了好成績,想要被認可,是一直要不到的。“我不夠好”就內化進了他的人格層面。“只有完美,媽媽才看得見。”或者是“只有完美,我才是好的。”這個對認可對讚賞的需要就成了一個無底洞,他永遠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形成自戀性人格障礙。

4 看見孩子的努力。

我們前面說給孩子展示自己的機會,樹立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都是為這個中心服務:看見孩子的努力。不是表揚,是看見, 把他的成就,他的努力反饋給他。

比如,孩子在做事過程中,他動腦筋想辦法了。他堅持下來了等等,都可以反饋給他。孩子有機會做事,看到了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成就,慢慢會形成自己對自己的認可,這是自信的來源。

5 家長支持的姿態:

孩子遇到困難,家長的反應大概有這3種:

A“把期待當成要求給孩子”的家長。

有個媽媽,她的孩子被小朋友打,她想讓孩子學會反抗,學會保護自己,她對孩子說“人家打你,你不還手,回來我也打你,人家打你哪,我也打你哪!”很顯然,她對孩子不是一個支持的姿態,她樹立了一個可能侵害孩子的形象。孩子面對的不僅是“別的小朋友可能會傷害我。”還有“媽媽也會傷害我。”孩子會更無力。

一個支持性的家長會怎麼做呢?她會跟孩子說:“他打你,你可以喊住手,他喊了他還打你,你可以打他,你可以跑,你還可以來告訴媽媽,媽媽會保護你,我們有很多辦法可以保護自己的。”這時候,孩子面對“可能會被小朋友欺負”這個事情,壓力就小了很多,因為,我可以有很多解決問題的辦法,最重要的是,媽媽是站在我這邊的。

B“不批評不幫助”的家長。

有孩子考不好,回家表現得很受挫,媽媽沒有打擊他,媽媽說“沒關係”。沒有關係之後,沒有下文了。

如果這樣的次數很多,孩子會出問題。因為孩子沒有得到實際的幫助,他現實的困難,比如學習,還是沒有搞好,困難還在。而家長也沒有打擊孩子,孩子找不到家長的問題,最後他把攻擊都給了誰?給了自己。他會認為“都是我不好。” 孩子開始自我攻擊。給自己貼負性的標籤“我笨,我才考不好。”

C“提供幫助”的家長。

家長不給孩子貼標籤,他會細心觀察,孩子在哪裡遇到了困難。針對孩子的困難設計補救方案。作者本人做過類似的工作,詳情請看另一篇文章 《從“寫作業拖拉,討厭上學”,到“喜歡上學習”,我幫助孩子樹立了對學習的信心》

6 理想: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這部分包含2個因素:

A家長的榜樣作用 ,家長遇到困難怎麼做,是積極想辦法,尋求幫助?還是陷在困難裡,動彈不得,很無力?或者是一直抱怨,都是別人的錯?孩子會習得家長的模式。

B如果孩子在成長中是被尊重的,沒有被控制被壓制,他會思考這個問題:我將來要做什麼?這個理想會推動孩子往前走。

如何培養抗挫折的孩子?


如圖:好像一個人,他被“雄心,抱負”推著,被“理想,目標”拉著。他知道我是什麼樣的人(我在哪些方面是有能力的---雄心),我要到哪裡去(我有什麼樣的夢想,我要實現什麼目標---理想)

抱負和理想,這兩部分發展得很好的時候,他會是一個有力量去面對挫折的狀態。

如何培養抗挫折的孩子?


複習一下:在2歲半之前,媽媽好的養育是安全感的基礎,也是他信任自己信任他人的基礎。這部分出問題,這張圖上的任何一部分都免談。

“給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一個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和“看見孩子的努力”,對應的是雄心,抱負的這部分,也就是那個推力。理想“你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你有什麼夢想要實現”是那個拉力,它會拉著孩子面對挫折,克服困難,繼續前行。在這過程中,有個影響因素是“家長的狀態”,家長是支持他的,提供幫助的還是會打擊他,貶低他的。也是決定孩子能不能應對挫折的重要因素。

上面的六部分,不僅僅使用於孩子,也適用成人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