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作業來了,孩子瘋了

又一年暑假來到,學校的孩子們又重新回到了遊戲的懷抱,但是他們萬萬沒想到在遊戲世界中卻遭到了《作業瘋了》的無情狙擊。無論是即將享受假期的學生,還是畢業多年的油膩中年人,都可以在這個遊戲中重新體驗被作業所支配的恐懼。

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作業瘋了》

懷舊的遊戲畫面

於去年發佈的《中國式家長》在國內獨立遊戲圈又帶起了一波懷舊風,《作業瘋了》也跟隨風潮出動。初進遊戲時童年味兒十足的遊戲桌面就讓人眼前一亮:童年時期的檯燈、圓規、尺子、小剪刀、橡皮擦等物件直接映入眼簾,彷彿就是自己學生時代的書桌。遊戲中的場景也頗具年代感:舊時代的書櫃、地板、沙發、貼滿獎狀的牆面、寫著警示語句的小黑板、身著西裝表情嚴肅的父親,拎著雞毛撣子居家的母親還有弱小又無助的紅領巾,好像有那麼一瞬間就回到了熬夜寫作業的時光,讓人不禁感慨唏噓,像是又回到了那個棍棒底下出成績的童年。

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具有年代感的場景

遊戲的玩法-無盡的作業

遊戲中的玩法可以說是各種類型作業的集合,遊戲科目也是多種多樣,語文、數學、音樂、美術、自然、體育、科學、文化樣樣不少,作業題目的操作類型也多種多樣。晚上8點,老師會通過微信群發放每週的作業,幼小的我們就要開始踏上無盡的作業生涯。

遊戲的規則很簡單,每做對一道題目玩家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和親情度獎勵;做錯題目不僅得不到學分、減少親情度,還會迎來母親的花樣胖揍;使用提示功能和抄襲都會扣除一定的親情度;每週達不到目標學分,進入下週時也需要扣除相應的親情度。親情度如果被清零則會被父母直接趕出家門,gameover。

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gameover

遊戲中的題庫雖然多種多樣,科目齊全,不知道開發者是不是直接複製了現實世界中學生作業的題庫。但是,花樣繁多也很難解決遊戲性的問題:以寫作業為玩法本身就很難在遊戲中給玩家以正向反饋。

遊戲題目方面:

遊戲中數學和科學的題目還能通過學生時期的基礎理論和邏輯來進行解答得出結論,而文史類等方面涉獵範圍甚廣,需要玩家有大量的知識積累才能完成,而遊戲中又完全沒有學習的過程,遊戲體驗和現實寫作業沒什麼兩樣。

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多種多樣的題目

遊戲機制方面:

答對題目獲得積分和親情度雖然有了少許的正面的反饋,但是錯誤的題目除了扣除積分和父母的暴力懲罰外,連正確的解題思路和答案都不會提供,完全是重結果而輕過程的體驗。連續不斷的寫作業和考試,使得玩家強制進入維持親情度的緊張氛圍中,除了作業再無其他玩法,彷彿人生只有做題、做題和做題,毫無成就感可言。

遊戲難度方面:

也許是研發者作為非教育行業人員,也或許是遊戲題庫只是隨機摘抄自現實題庫。遊戲中一年級到六年級的題目難度差別不大,各年級每週作業和考試的難度有些參差不齊,在遊戲體驗上沒有階梯式遊戲難度的體驗。

迴歸童年噩夢-痛苦的孩子和家長

雖然說遊戲中使用微信群發佈作業和年代不符,但是家長群的攀比、嘲諷、焦慮和當年我們的父母何其相似。壓力滿滿的孩子,寫錯作業就會打罵的父母,非常容易使玩家爆炸。遊戲中做錯題目後雖然有看似幽默的彈幕調侃,卻很難令人發笑。

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看似幽默的彈幕

相比去年上線的《中國式家長》,使用休閒的消除玩法,配合遊戲中玩家的各種選擇和走向決定最終的結局,《作業瘋了》這種單一又壓抑的做作業玩法被打上“驚悚”“恐怖”的遊戲標籤實在不算過分。

花錢買罪受—作業沒瘋,我先瘋了

”恐怖“驚悚”的遊戲標籤

結語

遊戲畫面比較討喜,很有年代感。

遊戲性上雖然題目多樣,製作者也花費了很多心思把書本上的作業搬到遊戲中來製作,也一定花費了很多心思,卻沒能得到玩家的認同。玩家更願意看到的是學習-考試-正向反饋(如父母的物質獎勵、讚美或者學習之外的內容),而不是當下赤裸裸的作業本。

教育方法方面:雖然棍棒底下出成績的童年很多人都經歷過,但是這並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反而是很多人不願意提起的傷痛。很多擁有過這樣童年經歷的中年人則是更加排斥對孩子使用這種教育方式,更注重寓教於樂。《作業瘋了》完全是一種舊式家長的教育方式,非常容易給孩子帶來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雖然不知道製作者是要單純的要呈現舊式的教育方式還是提醒當下的家長引以為戒,但是這種表現方式並不認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