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孩子探索,或陪伴孩子探索,而不是把已經有的答案和做法直接告訴孩子。孩子自我探索時,經常能發掘更有好玩的方法呢。

3、對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

“你口渴了沒”,“想吃點什麼”,“擦擦汗”,“有蚊子”……頻繁地給孩子喂水、喂水果,有時擦汗,有時忙著給孩子驅蚊或塗薄荷膏,有時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把孩子服伺得就像個“小大王”。可是,這種頻繁打擾孩子的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孩子探索,或陪伴孩子探索,而不是把已經有的答案和做法直接告訴孩子。孩子自我探索時,經常能發掘更有好玩的方法呢。

3、對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

“你口渴了沒”,“想吃點什麼”,“擦擦汗”,“有蚊子”……頻繁地給孩子喂水、喂水果,有時擦汗,有時忙著給孩子驅蚊或塗薄荷膏,有時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把孩子服伺得就像個“小大王”。可是,這種頻繁打擾孩子的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孩子玩耍之前就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做好驅蚊工作;比如提前把水壺放在孩子身旁,孩子渴了自然會喝;當孩子切換活動時,才問孩子要不要吃點什麼,或需不需要上廁所。儘量不打擾沉浸玩耍的孩子。

4、不敢放手的父母

“那個臺階太高了,別爬”,“這個坡很陡,我們玩別的吧”,“別跑,會摔的”……愛說這種話的父母,他們常常充滿焦慮,總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可是他們的焦慮也無時無刻地傳達到孩子身上。慢慢地,當孩子剛好經歷了一些磕碰後,可能就不愛探索了,他們或許會覺得——“媽媽說得對,周圍充滿危險”。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孩子探索,或陪伴孩子探索,而不是把已經有的答案和做法直接告訴孩子。孩子自我探索時,經常能發掘更有好玩的方法呢。

3、對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

“你口渴了沒”,“想吃點什麼”,“擦擦汗”,“有蚊子”……頻繁地給孩子喂水、喂水果,有時擦汗,有時忙著給孩子驅蚊或塗薄荷膏,有時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把孩子服伺得就像個“小大王”。可是,這種頻繁打擾孩子的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孩子玩耍之前就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做好驅蚊工作;比如提前把水壺放在孩子身旁,孩子渴了自然會喝;當孩子切換活動時,才問孩子要不要吃點什麼,或需不需要上廁所。儘量不打擾沉浸玩耍的孩子。

4、不敢放手的父母

“那個臺階太高了,別爬”,“這個坡很陡,我們玩別的吧”,“別跑,會摔的”……愛說這種話的父母,他們常常充滿焦慮,總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可是他們的焦慮也無時無刻地傳達到孩子身上。慢慢地,當孩子剛好經歷了一些磕碰後,可能就不愛探索了,他們或許會覺得——“媽媽說得對,周圍充滿危險”。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小孩在成長中的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可以保護孩子,但不要把你的焦慮無限地傳達給孩子。

5、完美的父母

“橡皮泥應該這樣捏,否則很醜”,“你的積木歪了,不好看”,“布娃娃的頭髮應該紮緊一些,最好還要插上一朵花”……完美父母會給孩子製造緊張,還會讓孩子沮喪,打擊孩子的自信。父母們該想想,到底是誰在玩遊戲呢?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孩子探索,或陪伴孩子探索,而不是把已經有的答案和做法直接告訴孩子。孩子自我探索時,經常能發掘更有好玩的方法呢。

3、對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

“你口渴了沒”,“想吃點什麼”,“擦擦汗”,“有蚊子”……頻繁地給孩子喂水、喂水果,有時擦汗,有時忙著給孩子驅蚊或塗薄荷膏,有時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把孩子服伺得就像個“小大王”。可是,這種頻繁打擾孩子的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孩子玩耍之前就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做好驅蚊工作;比如提前把水壺放在孩子身旁,孩子渴了自然會喝;當孩子切換活動時,才問孩子要不要吃點什麼,或需不需要上廁所。儘量不打擾沉浸玩耍的孩子。

4、不敢放手的父母

“那個臺階太高了,別爬”,“這個坡很陡,我們玩別的吧”,“別跑,會摔的”……愛說這種話的父母,他們常常充滿焦慮,總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可是他們的焦慮也無時無刻地傳達到孩子身上。慢慢地,當孩子剛好經歷了一些磕碰後,可能就不愛探索了,他們或許會覺得——“媽媽說得對,周圍充滿危險”。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小孩在成長中的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可以保護孩子,但不要把你的焦慮無限地傳達給孩子。

5、完美的父母

“橡皮泥應該這樣捏,否則很醜”,“你的積木歪了,不好看”,“布娃娃的頭髮應該紮緊一些,最好還要插上一朵花”……完美父母會給孩子製造緊張,還會讓孩子沮喪,打擊孩子的自信。父母們該想想,到底是誰在玩遊戲呢?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孩子有權利怎麼玩,別用你的“完美強迫症”給孩子施加壓力。

6、沒有主見的父母

“你看別人都在溜滑梯,我們不要撿樹葉了”,“大家都在看恐龍表演,我們也去看吧”,“人家捏的都是白色的雲,我們也用這種顏色吧”……這種沒有主見、愛迎合他人的父母,他們內心也常常有唯恐脫離人際的恐懼,他們這種做法也會讓孩子有人際焦慮,缺乏主見和自我創造力。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孩子探索,或陪伴孩子探索,而不是把已經有的答案和做法直接告訴孩子。孩子自我探索時,經常能發掘更有好玩的方法呢。

3、對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

“你口渴了沒”,“想吃點什麼”,“擦擦汗”,“有蚊子”……頻繁地給孩子喂水、喂水果,有時擦汗,有時忙著給孩子驅蚊或塗薄荷膏,有時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把孩子服伺得就像個“小大王”。可是,這種頻繁打擾孩子的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孩子玩耍之前就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做好驅蚊工作;比如提前把水壺放在孩子身旁,孩子渴了自然會喝;當孩子切換活動時,才問孩子要不要吃點什麼,或需不需要上廁所。儘量不打擾沉浸玩耍的孩子。

4、不敢放手的父母

“那個臺階太高了,別爬”,“這個坡很陡,我們玩別的吧”,“別跑,會摔的”……愛說這種話的父母,他們常常充滿焦慮,總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可是他們的焦慮也無時無刻地傳達到孩子身上。慢慢地,當孩子剛好經歷了一些磕碰後,可能就不愛探索了,他們或許會覺得——“媽媽說得對,周圍充滿危險”。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小孩在成長中的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可以保護孩子,但不要把你的焦慮無限地傳達給孩子。

5、完美的父母

“橡皮泥應該這樣捏,否則很醜”,“你的積木歪了,不好看”,“布娃娃的頭髮應該紮緊一些,最好還要插上一朵花”……完美父母會給孩子製造緊張,還會讓孩子沮喪,打擊孩子的自信。父母們該想想,到底是誰在玩遊戲呢?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孩子有權利怎麼玩,別用你的“完美強迫症”給孩子施加壓力。

6、沒有主見的父母

“你看別人都在溜滑梯,我們不要撿樹葉了”,“大家都在看恐龍表演,我們也去看吧”,“人家捏的都是白色的雲,我們也用這種顏色吧”……這種沒有主見、愛迎合他人的父母,他們內心也常常有唯恐脫離人際的恐懼,他們這種做法也會讓孩子有人際焦慮,缺乏主見和自我創造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必事事從眾,孩子愛玩就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總的來說,父母應該怎麼陪孩子玩耍?

孩子3,4歲前,父母以陪伴但不干涉為原則。

當寶寶還很小,例如1,2歲,父母可以坐在一旁,隨時響應寶寶的求助。因為小寶寶也會自我探索,但很多時候他們需要尋求幫助,比如他們手指力度小,打不開蓋子;比如球滾進了狹窄的床底,需要大人幫忙。

孩子5,6歲後,孩子以自由遊戲為原則。

什麼是自由遊戲?自由遊戲是沒有父母既定的規則、沒有特定的步驟和玩法,完全靠孩子自由發揮和創造。當孩子5,6歲後,爸媽們最好鼓勵孩子自己玩,除非需要幫助,否則父母也不用總是伴隨左右。


"

公園裡的沙池裡,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有一位媽媽在一旁不斷地提醒她的小孩:“用鏟子鏟沙,不要用手;不能把沙子倒腳上,你可以把沙子裝瓶子裡……”周圍的人也沒什麼奇怪的,因為這樣的父母太常見了,以至於沒有人懷疑會有什麼不妥的。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可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動,會影響孩子在行為上的表現和驅動力。看看你是否有下面這些行為?

警惕會讓孩子變笨的6種父母

1、過於理性的父母

“你為什麼對空氣說話”,“葉子不會是藍色的”,“你的飛機玩具不是電動的,不能飛”……當孩子沉浸於他們的遊戲中,父母這樣頻繁潑冷水,孩子玩耍的興致都被破壞了,孩子的想象力還會被扼殺。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對孩子的遊戲有代入感,感同身受,才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

2、教練般的父母

“你應該這樣玩,你那樣不對”,“你看我演示一遍”,“步驟應該是這樣的”……父母總比孩子懂得多,但不必事事指導。因為父母過多的指導會限制了孩子的探索,就像給孩子裝了一個無形的枷鎖。當孩子習慣遵循父母的教導,他們的自我探索動力便消失了,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鼓勵孩子探索,或陪伴孩子探索,而不是把已經有的答案和做法直接告訴孩子。孩子自我探索時,經常能發掘更有好玩的方法呢。

3、對孩子照顧周到的父母

“你口渴了沒”,“想吃點什麼”,“擦擦汗”,“有蚊子”……頻繁地給孩子喂水、喂水果,有時擦汗,有時忙著給孩子驅蚊或塗薄荷膏,有時問孩子要不要上廁所……把孩子服伺得就像個“小大王”。可是,這種頻繁打擾孩子的做法,只會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孩子玩耍之前就做好一些準備,比如做好驅蚊工作;比如提前把水壺放在孩子身旁,孩子渴了自然會喝;當孩子切換活動時,才問孩子要不要吃點什麼,或需不需要上廁所。儘量不打擾沉浸玩耍的孩子。

4、不敢放手的父母

“那個臺階太高了,別爬”,“這個坡很陡,我們玩別的吧”,“別跑,會摔的”……愛說這種話的父母,他們常常充滿焦慮,總擔心孩子遇到危險,可是他們的焦慮也無時無刻地傳達到孩子身上。慢慢地,當孩子剛好經歷了一些磕碰後,可能就不愛探索了,他們或許會覺得——“媽媽說得對,周圍充滿危險”。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小孩在成長中的磕磕碰碰是正常的,你可以保護孩子,但不要把你的焦慮無限地傳達給孩子。

5、完美的父母

“橡皮泥應該這樣捏,否則很醜”,“你的積木歪了,不好看”,“布娃娃的頭髮應該紮緊一些,最好還要插上一朵花”……完美父母會給孩子製造緊張,還會讓孩子沮喪,打擊孩子的自信。父母們該想想,到底是誰在玩遊戲呢?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孩子有權利怎麼玩,別用你的“完美強迫症”給孩子施加壓力。

6、沒有主見的父母

“你看別人都在溜滑梯,我們不要撿樹葉了”,“大家都在看恐龍表演,我們也去看吧”,“人家捏的都是白色的雲,我們也用這種顏色吧”……這種沒有主見、愛迎合他人的父母,他們內心也常常有唯恐脫離人際的恐懼,他們這種做法也會讓孩子有人際焦慮,缺乏主見和自我創造力。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父母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必事事從眾,孩子愛玩就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總的來說,父母應該怎麼陪孩子玩耍?

孩子3,4歲前,父母以陪伴但不干涉為原則。

當寶寶還很小,例如1,2歲,父母可以坐在一旁,隨時響應寶寶的求助。因為小寶寶也會自我探索,但很多時候他們需要尋求幫助,比如他們手指力度小,打不開蓋子;比如球滾進了狹窄的床底,需要大人幫忙。

孩子5,6歲後,孩子以自由遊戲為原則。

什麼是自由遊戲?自由遊戲是沒有父母既定的規則、沒有特定的步驟和玩法,完全靠孩子自由發揮和創造。當孩子5,6歲後,爸媽們最好鼓勵孩子自己玩,除非需要幫助,否則父母也不用總是伴隨左右。


陪孩子玩耍時,無數父母犯的這些錯,你有做過嗎


記得有一次,我們帶孩子去爬山,當我們排了長長的隊伍準備坐纜車,差不多輪到我們的時候,孩子們發現了樹下有一片片漂亮的金黃色葉子,他們狂奔到樹下,開心地撿起了葉子。我們不得不讓後面的人先登纜車,還不停地勸孩子,“山上會有更好玩的東西”,“纜車比樹葉更有趣”等,孩子們卻說,“撿樹葉更有趣”。當聽到他們激動地相互討論葉子可以用來做什麼時,我突然覺得,大人們覺得有趣的東西,對孩子來說不一定有趣;那些在大人們看起來無聊的東西,孩子們反而會玩出樂趣。想到這,我便坦然了,不再催,而是把票退了。當天,他們撿了一大袋子的樹葉,他們還用樹枝在葉子上“寫滿了故事”,回到家,便迫不及待地與別的小朋友分享。

所以,別總是幫孩子安排如何玩,也別總是告訴孩子如何玩,孩子才是玩耍的天才,你只需要等待和足夠地耐心!


關鍵字:寶寶探索、自由遊戲、親子互動、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