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不完美媽媽 玩具 動畫 蛋黃育兒 2019-06-22

文|蛋黃育兒

有句話說的好“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孩子天生活潑好動缺乏自控力,所以培養好孩子的自控力,也是家長育兒路上的必經之事。

最近在網上看到很多寶媽們的帖子,都是對於孩子的沒有自制力的控訴:

寶媽梅梅:“我們家孩子特別愛玩手機,一玩上就入迷,我和他爸都拿他沒辦法,現在我們都不敢在孩子面前看手機。”

網友365晴天:“寶寶3歲,特別愛看動畫片,剛開始我們也沒覺得有什麼,但是現在只要孩子一看上動畫片,誰說什麼話他都聽不見,喊他吃飯也遲遲不動,真成了一大難題!”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以上網友的留言,引起很多寶爸寶媽嗯的共鳴。自控力的重要性,很多家長都很清楚,有自控力的人會避免很多誘惑少走不少彎路,更容易實現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為什麼有些孩子的自控力會這麼差?難道是所有的孩子都這樣?怎麼才能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態呢?我們先從認識“自控力”開始。

一、“自控力”指的是什麼?

區別於“自制力”,“自控力”的能力主要體現在這個“控”字上。指的是一個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對外來的誘惑以及自身的習慣的控制力。自控力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一個人經不起誘惑走上歪路,或者是容易養成不利於自身健康和發展的壞習慣。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二、孩子自控能力差與這些因素有關

1. 孩子太小,天性使然

2歲左右的寶寶,身心各方面能力發展還不成熟,但是孩子的天性就是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這個時期,孩子想吃就會要,想拿就會抓,表達不出來就會哭,還不知道如何表達或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經常會出現失控表現。所以孩子在0-2歲的時候缺乏自控力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不能當做一種缺陷來理解。

2. 家長的溺愛讓孩子無法無天

家長的溺愛無疑會扼殺孩子的許多能力,自控力也是其中一種。有的家長一見孩子哭鬧就狠不下心去管理孩子,孩子無法無天自由生長,家長沒有給孩子建立規矩和界限感,導致孩子養成毫無顧忌的行為習慣。當孩子想做一件事,他心裡想的是:我不需要控制,我只要一鬧無論什麼要求都會得到滿足。被溺愛的孩子是不懂自控,也不想自控。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3. 父母是不自控的榜樣

有的家長自身就沒做好榜樣,好習慣要以身作則,自控更是需要一點一點的影響。像文章開頭網友說的孩子玩手機成癮這種情況,大多家長自問,是不是成天捧著手機一臉嚴肅不放手。家長這樣的對手機上癮,你想讓你的孩子覺得手機不該成天玩,你覺得有說服力麼?你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手機太好玩了”啊。

4.家長管控太嚴,孩子沒機會養成自控力

還有一種情況與前面說的溺愛正好相反,是因為家長管控太嚴格造成的孩子沒有自控力。家長把控制的權利放在自己手裡,哪還有孩子自己控制自己的機會。所謂的“規矩”和“界限”一直由家長來掌控,孩子一旦失去了家長的管控,就會不知道自己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很顯然孩子自控力形成的因素,除去寶寶天性發展因素,大部分養成原因在家長對待孩子的方式上。前文說家長不管孩子不對,管孩子管得太嚴也不對,管不好自己還不行,當父母可不就是這麼一個嚴謹又責任重大的差事。那麼我們要怎樣幫助孩子一點一點養成自控力呢?

三、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商場裡小男孩看中了玩具車,媽媽說“家裡有很多這樣的玩具,今天我們別買這個了”。小男孩一聽媽媽沒有滿足自己的想法,馬上坐地打滾,邊哭邊喊“我要買這個,你不給我買”。

媽媽說什麼小男孩都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整個商場迴盪這孩子的哭鬧聲,弄得男孩媽媽很難堪,最後只得妥協給男孩買了那個玩具。

例子裡的小男孩,是典型的被家長溺愛的孩子。他聽不進去家長說的話,想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為了達到目為所欲為,不懂自控,也不顧及是不是公共場合。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1. 糾正孩子的錯誤時不過分嘮叨好好溝通,信任孩子

小孩犯錯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別總抱怨孩子不聽你的話,先學會放平心態,與孩子溝通時要做到平等、尊重才能讓孩子聽得進去。嘮嘮叨叨的溝通方式對於解決壞習慣沒有好處,其結果大多是提高了孩子對你說話的“免疫力”。

家長要學會無條件相信孩子,信任也體現在教育孩子改正錯誤的語言和語氣上,家長的信任也是孩子做事或者改正錯誤的一部分動力。

2. 幫助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明確規則意識

讓孩子學會控制作息時間是做到自控的“根基”,規律的作息時間毋庸置疑是一種好習慣,但是不僅是養成好習慣這麼簡單,好習慣還會帶來自控意識,和分辨壞習慣的能力,有前後互相影響的效果。

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我們經常在新聞報道中能看到,某某熊孩子公共場合打滾,大喊大叫,或者去要陌生人的東西。其實,造就“熊孩子”的不是孩子本身的想法,是從來沒想過告訴孩子什麼是“規則”的父母。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3. 幫孩子制定可實現的小目標

無論是出於改正錯誤還是學習進步方面,家長都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可行的小目標。讓孩子在一點一點的成就感中,慢慢樹立信心。信心是做事的動力,幫孩子戒掉失控習慣做出好成績,都需要信心的支持。

4. 家長做個自控好榜樣

孩子的好習慣,離不開家長的榜樣引導。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行為對孩子自控力的養成起到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

愛讀書的家長,就是在用行為告訴孩子讀書是件有趣的事,不用說一句話,行為的說服力比嘮叨要強上好多倍。

我們常說的“熊孩子”,身邊總會跟著一個對孩子行為不以為然的“熊家長”。無論是“規矩”的缺失,還是“感恩”之心的缺失,都是從家長這一輩就開始的,只不過是表現在孩子身上更顯眼罷了。

孩子缺乏“自控力”?大多與家長這3個習慣有關,別不當回事

5. 帶孩子多見世面,增強孩子的意志力

想讓一個孩子有分寸,懂自控,家長就不要拘泥於改正孩子的壞習慣,反過來帶他去增長見識,缺乏自控力這個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增長孩子的見識有益於孩子發現和認識自身的不足,認識到自身的渺小,幫孩子把“自我”放到正確的位置上,不過分誇大自身的情緒或者需要。

培根說過:“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 ”,讀書也是幫孩子見世面認識自己不足的一種方式。

“自控力”的培養要從小做起,不要等到孩子犯了大的錯誤、養成了壞的習慣再去培養。孩子就像是一顆自由生長的小樹,想要長成一顆參天大樹,家長要做的不僅僅是精心灌溉,同時也要將長懷的枝丫及時修剪。“自控力”就是幫孩子自己掌握控制生長方向的能力,在家長照顧不到的時候,這顆小樹自己也能向著心中的太陽積極成長!

您的孩子“自控力”好不好?在孩子的“自控力”培養上您有哪些體會?歡迎留言大家一起討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