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不完美媽媽 鵪鶉 動物 生物 沫沫的靜好歲月 2019-08-15
"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母親印刻期”的實驗】

可是難道寶寶只有和媽媽才會建立這種依賴感嗎?

非也,非也!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在研究鳥類的“母親印刻期”這一現象時發現,鳥類在剛出生時的經歷會對它後來的成長留下深刻的烙印。

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總是跟著他走,他走到哪兒,小鴨子就跟到哪兒,母鴨子孵出的小鴨子卻不跟著他走。

這是因為小鴨子剛孵化出來時,眼睛首先看到的移動物體會給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個發現洛倫茨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首先他用木頭雕刻了一隻公鴨子,小鴨子孵化出來後他就用木頭公鴨圍著小鴨轉來轉去,還用擴音器反覆播放公鴨子的聲音。過了一段時間,他把小鴨子放養到池塘邊,這些從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就乖乖地跟著一隻公鴨子走了。

後來,有個叫赫斯的科學家讓他的女學生孵化小鴨子,讓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只看到她,接著又孵化了一隻鵪鶉,這次讓鵪鶉只看到小鴨子。

結果,校園裡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女學生走在前面,小鴨子跟在後面,而小鴨子後面又跟著鵪鶉。

在決定性的時刻,小鴨子是把女學生當成母親來接受,同樣,鵪鶉又把小鴨子當成了母親。

有些學者根據人類與動物的共性分析認為:人雖然不像小鳥或小狗那樣單純,但也有決定性的時期。人生的早期經驗同樣會深刻地印刻在腦海裡,對整個成長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早些年發現的“狼孩”“猴孩”之類的案例中,這些小孩子從小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跟著非人類的“母親”生長在叢林中,則完全一副“叢林”做派和法則;如此可見一斑。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母親印刻期”的實驗】

可是難道寶寶只有和媽媽才會建立這種依賴感嗎?

非也,非也!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在研究鳥類的“母親印刻期”這一現象時發現,鳥類在剛出生時的經歷會對它後來的成長留下深刻的烙印。

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總是跟著他走,他走到哪兒,小鴨子就跟到哪兒,母鴨子孵出的小鴨子卻不跟著他走。

這是因為小鴨子剛孵化出來時,眼睛首先看到的移動物體會給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個發現洛倫茨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首先他用木頭雕刻了一隻公鴨子,小鴨子孵化出來後他就用木頭公鴨圍著小鴨轉來轉去,還用擴音器反覆播放公鴨子的聲音。過了一段時間,他把小鴨子放養到池塘邊,這些從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就乖乖地跟著一隻公鴨子走了。

後來,有個叫赫斯的科學家讓他的女學生孵化小鴨子,讓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只看到她,接著又孵化了一隻鵪鶉,這次讓鵪鶉只看到小鴨子。

結果,校園裡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女學生走在前面,小鴨子跟在後面,而小鴨子後面又跟著鵪鶉。

在決定性的時刻,小鴨子是把女學生當成母親來接受,同樣,鵪鶉又把小鴨子當成了母親。

有些學者根據人類與動物的共性分析認為:人雖然不像小鳥或小狗那樣單純,但也有決定性的時期。人生的早期經驗同樣會深刻地印刻在腦海裡,對整個成長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早些年發現的“狼孩”“猴孩”之類的案例中,這些小孩子從小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跟著非人類的“母親”生長在叢林中,則完全一副“叢林”做派和法則;如此可見一斑。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情緒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而媽媽對寶寶的情緒反饋,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對於嗷嗷待哺的寶寶來講,情感是他們一切活動的基礎。他們與周圍世界的交流尚停留在感情的水平上。一旦這種情感建立,直接會決定孩子看待這個物質世界的方法,決定了他對待父母、對待家庭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倘若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卻得不到感情的滋潤和良好的撫育時,他就會變得鬱鬱寡歡;而且內心充滿焦慮之情。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的發展,而且阻礙著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過分敏感,也容易受到傷害。

事實上,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當媽媽的情緒處於長期低落或者生活處於困境時,儘管媽媽並沒有虐待孩子,孩子也往往會有這種反應。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母親印刻期”的實驗】

可是難道寶寶只有和媽媽才會建立這種依賴感嗎?

非也,非也!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在研究鳥類的“母親印刻期”這一現象時發現,鳥類在剛出生時的經歷會對它後來的成長留下深刻的烙印。

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總是跟著他走,他走到哪兒,小鴨子就跟到哪兒,母鴨子孵出的小鴨子卻不跟著他走。

這是因為小鴨子剛孵化出來時,眼睛首先看到的移動物體會給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個發現洛倫茨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首先他用木頭雕刻了一隻公鴨子,小鴨子孵化出來後他就用木頭公鴨圍著小鴨轉來轉去,還用擴音器反覆播放公鴨子的聲音。過了一段時間,他把小鴨子放養到池塘邊,這些從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就乖乖地跟著一隻公鴨子走了。

後來,有個叫赫斯的科學家讓他的女學生孵化小鴨子,讓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只看到她,接著又孵化了一隻鵪鶉,這次讓鵪鶉只看到小鴨子。

結果,校園裡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女學生走在前面,小鴨子跟在後面,而小鴨子後面又跟著鵪鶉。

在決定性的時刻,小鴨子是把女學生當成母親來接受,同樣,鵪鶉又把小鴨子當成了母親。

有些學者根據人類與動物的共性分析認為:人雖然不像小鳥或小狗那樣單純,但也有決定性的時期。人生的早期經驗同樣會深刻地印刻在腦海裡,對整個成長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早些年發現的“狼孩”“猴孩”之類的案例中,這些小孩子從小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跟著非人類的“母親”生長在叢林中,則完全一副“叢林”做派和法則;如此可見一斑。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情緒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而媽媽對寶寶的情緒反饋,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對於嗷嗷待哺的寶寶來講,情感是他們一切活動的基礎。他們與周圍世界的交流尚停留在感情的水平上。一旦這種情感建立,直接會決定孩子看待這個物質世界的方法,決定了他對待父母、對待家庭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倘若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卻得不到感情的滋潤和良好的撫育時,他就會變得鬱鬱寡歡;而且內心充滿焦慮之情。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的發展,而且阻礙著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過分敏感,也容易受到傷害。

事實上,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當媽媽的情緒處於長期低落或者生活處於困境時,儘管媽媽並沒有虐待孩子,孩子也往往會有這種反應。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關於“媽媽表情對寶寶的成長影響”的實驗】

有關研究人員做了另外一個關於“媽媽對寶寶情感忽視的傷害有多大”的實驗。

在實驗之初,媽媽和寶寶進行著有效的互動,寶寶看著媽媽的笑臉,玩的不亦樂乎。

隨後,媽媽忽然“變了臉”,開始一副“處事不驚”、目空一切的漠視臉。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寶寶就從最開始的興高采烈到遲疑、猶豫、疑惑;隨後他開始想盡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並且不斷嘗試和媽媽進行繼續的互動,可是媽媽依舊“漠視”。

很快,寶寶就崩潰了,開始吮吸自己的手指或無助的嚎啕大哭。

研究發現,在媽媽面無表情的時候,寶寶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上升;如果持續下去,他的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死亡。

所以說,源自於媽媽的忽視,對於寶寶來講才是最不可控制的巨大傷害。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母親印刻期”的實驗】

可是難道寶寶只有和媽媽才會建立這種依賴感嗎?

非也,非也!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在研究鳥類的“母親印刻期”這一現象時發現,鳥類在剛出生時的經歷會對它後來的成長留下深刻的烙印。

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總是跟著他走,他走到哪兒,小鴨子就跟到哪兒,母鴨子孵出的小鴨子卻不跟著他走。

這是因為小鴨子剛孵化出來時,眼睛首先看到的移動物體會給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個發現洛倫茨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首先他用木頭雕刻了一隻公鴨子,小鴨子孵化出來後他就用木頭公鴨圍著小鴨轉來轉去,還用擴音器反覆播放公鴨子的聲音。過了一段時間,他把小鴨子放養到池塘邊,這些從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就乖乖地跟著一隻公鴨子走了。

後來,有個叫赫斯的科學家讓他的女學生孵化小鴨子,讓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只看到她,接著又孵化了一隻鵪鶉,這次讓鵪鶉只看到小鴨子。

結果,校園裡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女學生走在前面,小鴨子跟在後面,而小鴨子後面又跟著鵪鶉。

在決定性的時刻,小鴨子是把女學生當成母親來接受,同樣,鵪鶉又把小鴨子當成了母親。

有些學者根據人類與動物的共性分析認為:人雖然不像小鳥或小狗那樣單純,但也有決定性的時期。人生的早期經驗同樣會深刻地印刻在腦海裡,對整個成長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早些年發現的“狼孩”“猴孩”之類的案例中,這些小孩子從小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跟著非人類的“母親”生長在叢林中,則完全一副“叢林”做派和法則;如此可見一斑。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情緒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而媽媽對寶寶的情緒反饋,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對於嗷嗷待哺的寶寶來講,情感是他們一切活動的基礎。他們與周圍世界的交流尚停留在感情的水平上。一旦這種情感建立,直接會決定孩子看待這個物質世界的方法,決定了他對待父母、對待家庭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倘若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卻得不到感情的滋潤和良好的撫育時,他就會變得鬱鬱寡歡;而且內心充滿焦慮之情。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的發展,而且阻礙著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過分敏感,也容易受到傷害。

事實上,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當媽媽的情緒處於長期低落或者生活處於困境時,儘管媽媽並沒有虐待孩子,孩子也往往會有這種反應。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關於“媽媽表情對寶寶的成長影響”的實驗】

有關研究人員做了另外一個關於“媽媽對寶寶情感忽視的傷害有多大”的實驗。

在實驗之初,媽媽和寶寶進行著有效的互動,寶寶看著媽媽的笑臉,玩的不亦樂乎。

隨後,媽媽忽然“變了臉”,開始一副“處事不驚”、目空一切的漠視臉。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寶寶就從最開始的興高采烈到遲疑、猶豫、疑惑;隨後他開始想盡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並且不斷嘗試和媽媽進行繼續的互動,可是媽媽依舊“漠視”。

很快,寶寶就崩潰了,開始吮吸自己的手指或無助的嚎啕大哭。

研究發現,在媽媽面無表情的時候,寶寶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上升;如果持續下去,他的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死亡。

所以說,源自於媽媽的忽視,對於寶寶來講才是最不可控制的巨大傷害。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如何做才是更好的陪伴寶寶】

另外一個實驗則讓我們更清楚的知道,媽媽怎樣做才算好好陪伴寶寶。

研究人員讓嬰兒坐在地上,20釐米以外有一個深28釐米的坑,底部是用有機玻璃製成的。嬰兒需要爬過這個坑和媽媽相會。(與這個實驗有些相似的,是“視覺懸崖”。但兩者之間研究的最終目標完全不同。)

研究人員想出了三種不同的實驗條件: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媽媽在坑的對面微笑地看著嬰兒,並和他說話;

“面孔”條件:媽媽僅在坑的對面微笑地看著嬰兒;

“聲音”條件:媽媽背對著嬰兒看著電視屏幕,並和他(她)說話。

研究人員計算寶寶爬過坑所用的時間。

結果如下: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嬰兒平均用50秒爬到媽媽身邊;

“聲音”條件:用時1分半;

“面孔”條件:嬰兒用了3分多鐘時間才爬過坑。

當媽媽微笑地看著嬰兒並和他有效交流時,嬰兒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任務。但對比於聲音和麵孔,媽媽的聲音似乎比她的面孔對寶寶更具吸引力。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母親印刻期”的實驗】

可是難道寶寶只有和媽媽才會建立這種依賴感嗎?

非也,非也!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在研究鳥類的“母親印刻期”這一現象時發現,鳥類在剛出生時的經歷會對它後來的成長留下深刻的烙印。

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總是跟著他走,他走到哪兒,小鴨子就跟到哪兒,母鴨子孵出的小鴨子卻不跟著他走。

這是因為小鴨子剛孵化出來時,眼睛首先看到的移動物體會給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個發現洛倫茨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首先他用木頭雕刻了一隻公鴨子,小鴨子孵化出來後他就用木頭公鴨圍著小鴨轉來轉去,還用擴音器反覆播放公鴨子的聲音。過了一段時間,他把小鴨子放養到池塘邊,這些從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就乖乖地跟著一隻公鴨子走了。

後來,有個叫赫斯的科學家讓他的女學生孵化小鴨子,讓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只看到她,接著又孵化了一隻鵪鶉,這次讓鵪鶉只看到小鴨子。

結果,校園裡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女學生走在前面,小鴨子跟在後面,而小鴨子後面又跟著鵪鶉。

在決定性的時刻,小鴨子是把女學生當成母親來接受,同樣,鵪鶉又把小鴨子當成了母親。

有些學者根據人類與動物的共性分析認為:人雖然不像小鳥或小狗那樣單純,但也有決定性的時期。人生的早期經驗同樣會深刻地印刻在腦海裡,對整個成長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早些年發現的“狼孩”“猴孩”之類的案例中,這些小孩子從小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跟著非人類的“母親”生長在叢林中,則完全一副“叢林”做派和法則;如此可見一斑。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情緒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而媽媽對寶寶的情緒反饋,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對於嗷嗷待哺的寶寶來講,情感是他們一切活動的基礎。他們與周圍世界的交流尚停留在感情的水平上。一旦這種情感建立,直接會決定孩子看待這個物質世界的方法,決定了他對待父母、對待家庭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倘若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卻得不到感情的滋潤和良好的撫育時,他就會變得鬱鬱寡歡;而且內心充滿焦慮之情。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的發展,而且阻礙著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過分敏感,也容易受到傷害。

事實上,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當媽媽的情緒處於長期低落或者生活處於困境時,儘管媽媽並沒有虐待孩子,孩子也往往會有這種反應。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關於“媽媽表情對寶寶的成長影響”的實驗】

有關研究人員做了另外一個關於“媽媽對寶寶情感忽視的傷害有多大”的實驗。

在實驗之初,媽媽和寶寶進行著有效的互動,寶寶看著媽媽的笑臉,玩的不亦樂乎。

隨後,媽媽忽然“變了臉”,開始一副“處事不驚”、目空一切的漠視臉。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寶寶就從最開始的興高采烈到遲疑、猶豫、疑惑;隨後他開始想盡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並且不斷嘗試和媽媽進行繼續的互動,可是媽媽依舊“漠視”。

很快,寶寶就崩潰了,開始吮吸自己的手指或無助的嚎啕大哭。

研究發現,在媽媽面無表情的時候,寶寶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上升;如果持續下去,他的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死亡。

所以說,源自於媽媽的忽視,對於寶寶來講才是最不可控制的巨大傷害。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如何做才是更好的陪伴寶寶】

另外一個實驗則讓我們更清楚的知道,媽媽怎樣做才算好好陪伴寶寶。

研究人員讓嬰兒坐在地上,20釐米以外有一個深28釐米的坑,底部是用有機玻璃製成的。嬰兒需要爬過這個坑和媽媽相會。(與這個實驗有些相似的,是“視覺懸崖”。但兩者之間研究的最終目標完全不同。)

研究人員想出了三種不同的實驗條件: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媽媽在坑的對面微笑地看著嬰兒,並和他說話;

“面孔”條件:媽媽僅在坑的對面微笑地看著嬰兒;

“聲音”條件:媽媽背對著嬰兒看著電視屏幕,並和他(她)說話。

研究人員計算寶寶爬過坑所用的時間。

結果如下: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嬰兒平均用50秒爬到媽媽身邊;

“聲音”條件:用時1分半;

“面孔”條件:嬰兒用了3分多鐘時間才爬過坑。

當媽媽微笑地看著嬰兒並和他有效交流時,嬰兒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任務。但對比於聲音和麵孔,媽媽的聲音似乎比她的面孔對寶寶更具吸引力。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寶寶對媽媽依戀的三種類型】

所以,媽媽不要以為寶寶時時刻刻依戀自己是一種“幸福的負累”;其實這也是寶寶對媽媽的絕對信任才會如此。

寶寶對媽媽形成的依戀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屬於安定依戀型;一種是不安定依戀型(即對媽媽缺乏最基本的信賴感);一種是最不安定依戀型(對媽媽極度缺乏信賴感)。

1、安定依戀型

只有當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媽媽總是會出現在自己身邊,並且絕不會把自己丟下不管,寶寶才會對媽媽形成安定依戀。當安定形成之後,寶寶對媽媽有基本的信賴感,不會對媽媽寸步不離,而是把媽媽當做自己的安全基地,自己則勇敢的去周圍“探險”。

這也印證了當寶寶的安定依戀形成之後,有時候媽媽只要有聲音陪伴就可以。也就是說,當寶寶在安心玩耍的時候,媽媽就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只要偶爾發出聲音,迴應寶寶的呼喊或者呼應寶寶的要求,就足夠了。

2、不安定依戀型

對媽媽缺乏最基本信賴感的不安定依戀型,往往當媽媽一走開,就會表現出極端的不安,即便媽媽再度回到身邊,這種不安也不會完全消失。

因為他們不能確信離開的媽媽一定會回來,只要沒有和媽媽作緊密的接觸就會感到不安,因此常以發怒或反抗表達他的焦慮,這樣的寶寶心理其實很不穩定。

3、最不安定依戀型

而最不安定依戀型的寶寶,形成的原因多是當他需要媽媽的安撫,以求得心理的安全感時,卻多次遭到媽媽的拒絕;久而久之,寶寶的心理就產生了不願忍受一再被拒絕的痛苦,因而乾脆放棄了對他人的愛。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孤僻、冷漠,不會對媽媽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假期裡,表妹帶著她差不多半歲的寶寶來找我玩。

這個時期的寶寶最是好玩兒,已經初步有了自己的小見解,最喜歡窩在媽媽懷裡看外面的世界。

但凡是他覺得好玩的、充滿新鮮感的,就會緊緊的盯著看好一會兒;

而他認為是友好的、充滿善意的逗樂,他也會跟著咧著嘴巴笑,任由哈喇子滴滴答答流出來;

倘若看到讓自己害怕的、不開心的或者讓自己緊張的事情,就會立即哇哇大哭尋求媽媽的保護。

是的,這個時候寶寶對於媽媽的依賴和信任是完全無條件的。

但是表妹卻在一邊嗔怪說:寶寶實在是太黏自己了,哭了笑了拉了尿了都要找媽媽;換其他人就不行。累的自己有時候真不想理他;還擔心寶寶產生“戀母情節”怎麼辦?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的確如此啊!從新生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他最喜歡的地方一定是能夠嗅到媽媽氣味,能夠感到媽媽溫暖的地方。只有在媽媽的懷抱裡,他才能夠獲得足夠的安全感和滿足感。

雖然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有與人親近和接觸的慾望,這種生物學的自然反應是生物體的一種本能。但嬰兒隨之具備的,便是他們具有驚人的感情領悟力,對媽媽的感情尤其敏感。

剛出生的嬰兒見了誰都會哭、會笑、會發出聲音,且不論誰逗他,都會再現出同樣的反應;但是到了3個月左右,就可以看到他對媽媽與別人開始有不同的反應;到了6個月以後,這種傾向變得更明顯,只要別人抱他他就哭,而媽媽抱他立刻就不哭了,看到媽媽走開就哭著去追,聽到媽媽的聲音就會微笑,並且見到媽媽就會發出聲音。

這時,寶寶已經和媽媽建立了最直接、最安定的依賴感。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網絡

【關於“母親印刻期”的實驗】

可是難道寶寶只有和媽媽才會建立這種依賴感嗎?

非也,非也!

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在研究鳥類的“母親印刻期”這一現象時發現,鳥類在剛出生時的經歷會對它後來的成長留下深刻的烙印。

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總是跟著他走,他走到哪兒,小鴨子就跟到哪兒,母鴨子孵出的小鴨子卻不跟著他走。

這是因為小鴨子剛孵化出來時,眼睛首先看到的移動物體會給它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過這個發現洛倫茨又做了一系列的實驗。首先他用木頭雕刻了一隻公鴨子,小鴨子孵化出來後他就用木頭公鴨圍著小鴨轉來轉去,還用擴音器反覆播放公鴨子的聲音。過了一段時間,他把小鴨子放養到池塘邊,這些從實驗室裡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就乖乖地跟著一隻公鴨子走了。

後來,有個叫赫斯的科學家讓他的女學生孵化小鴨子,讓孵化出來的小鴨子只看到她,接著又孵化了一隻鵪鶉,這次讓鵪鶉只看到小鴨子。

結果,校園裡出現了一道特殊的風景:女學生走在前面,小鴨子跟在後面,而小鴨子後面又跟著鵪鶉。

在決定性的時刻,小鴨子是把女學生當成母親來接受,同樣,鵪鶉又把小鴨子當成了母親。

有些學者根據人類與動物的共性分析認為:人雖然不像小鳥或小狗那樣單純,但也有決定性的時期。人生的早期經驗同樣會深刻地印刻在腦海裡,對整個成長過程都會產生影響。

我們早些年發現的“狼孩”“猴孩”之類的案例中,這些小孩子從小因為種種陰差陽錯,跟著非人類的“母親”生長在叢林中,則完全一副“叢林”做派和法則;如此可見一斑。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情緒對寶寶成長的影響】

而媽媽對寶寶的情緒反饋,對於寶寶的成長來講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

對於嗷嗷待哺的寶寶來講,情感是他們一切活動的基礎。他們與周圍世界的交流尚停留在感情的水平上。一旦這種情感建立,直接會決定孩子看待這個物質世界的方法,決定了他對待父母、對待家庭和對待自己的態度。

倘若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卻得不到感情的滋潤和良好的撫育時,他就會變得鬱鬱寡歡;而且內心充滿焦慮之情。這不僅不利於孩子的語言和行為的發展,而且阻礙著其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過分敏感,也容易受到傷害。

事實上,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的。尤其是當媽媽的情緒處於長期低落或者生活處於困境時,儘管媽媽並沒有虐待孩子,孩子也往往會有這種反應。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關於“媽媽表情對寶寶的成長影響”的實驗】

有關研究人員做了另外一個關於“媽媽對寶寶情感忽視的傷害有多大”的實驗。

在實驗之初,媽媽和寶寶進行著有效的互動,寶寶看著媽媽的笑臉,玩的不亦樂乎。

隨後,媽媽忽然“變了臉”,開始一副“處事不驚”、目空一切的漠視臉。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寶寶就從最開始的興高采烈到遲疑、猶豫、疑惑;隨後他開始想盡辦法吸引媽媽的注意力,並且不斷嘗試和媽媽進行繼續的互動,可是媽媽依舊“漠視”。

很快,寶寶就崩潰了,開始吮吸自己的手指或無助的嚎啕大哭。

研究發現,在媽媽面無表情的時候,寶寶的心跳開始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上升;如果持續下去,他的大腦關鍵部位的細胞可能會死亡。

所以說,源自於媽媽的忽視,對於寶寶來講才是最不可控制的巨大傷害。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媽媽如何做才是更好的陪伴寶寶】

另外一個實驗則讓我們更清楚的知道,媽媽怎樣做才算好好陪伴寶寶。

研究人員讓嬰兒坐在地上,20釐米以外有一個深28釐米的坑,底部是用有機玻璃製成的。嬰兒需要爬過這個坑和媽媽相會。(與這個實驗有些相似的,是“視覺懸崖”。但兩者之間研究的最終目標完全不同。)

研究人員想出了三種不同的實驗條件: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媽媽在坑的對面微笑地看著嬰兒,並和他說話;

“面孔”條件:媽媽僅在坑的對面微笑地看著嬰兒;

“聲音”條件:媽媽背對著嬰兒看著電視屏幕,並和他(她)說話。

研究人員計算寶寶爬過坑所用的時間。

結果如下:

“面孔與聲音並用”條件:嬰兒平均用50秒爬到媽媽身邊;

“聲音”條件:用時1分半;

“面孔”條件:嬰兒用了3分多鐘時間才爬過坑。

當媽媽微笑地看著嬰兒並和他有效交流時,嬰兒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任務。但對比於聲音和麵孔,媽媽的聲音似乎比她的面孔對寶寶更具吸引力。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寶寶對媽媽依戀的三種類型】

所以,媽媽不要以為寶寶時時刻刻依戀自己是一種“幸福的負累”;其實這也是寶寶對媽媽的絕對信任才會如此。

寶寶對媽媽形成的依戀分為三種類型,一種是屬於安定依戀型;一種是不安定依戀型(即對媽媽缺乏最基本的信賴感);一種是最不安定依戀型(對媽媽極度缺乏信賴感)。

1、安定依戀型

只有當寶寶在需要的時候,媽媽總是會出現在自己身邊,並且絕不會把自己丟下不管,寶寶才會對媽媽形成安定依戀。當安定形成之後,寶寶對媽媽有基本的信賴感,不會對媽媽寸步不離,而是把媽媽當做自己的安全基地,自己則勇敢的去周圍“探險”。

這也印證了當寶寶的安定依戀形成之後,有時候媽媽只要有聲音陪伴就可以。也就是說,當寶寶在安心玩耍的時候,媽媽就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了。只要偶爾發出聲音,迴應寶寶的呼喊或者呼應寶寶的要求,就足夠了。

2、不安定依戀型

對媽媽缺乏最基本信賴感的不安定依戀型,往往當媽媽一走開,就會表現出極端的不安,即便媽媽再度回到身邊,這種不安也不會完全消失。

因為他們不能確信離開的媽媽一定會回來,只要沒有和媽媽作緊密的接觸就會感到不安,因此常以發怒或反抗表達他的焦慮,這樣的寶寶心理其實很不穩定。

3、最不安定依戀型

而最不安定依戀型的寶寶,形成的原因多是當他需要媽媽的安撫,以求得心理的安全感時,卻多次遭到媽媽的拒絕;久而久之,寶寶的心理就產生了不願忍受一再被拒絕的痛苦,因而乾脆放棄了對他人的愛。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孤僻、冷漠,不會對媽媽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和反社會心理。

寶寶對媽媽有著天生的依賴和信任,媽媽千萬別錯過這個關鍵時期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因此即便是媽媽真的很忙,也不要錯過每天和寶寶親密的接觸。要知道,只有寶寶的心處在極度安全的狀態,他才能夠飛得更高、做得更好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