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的腦子越用越靈活

不完美媽媽 音樂 Cosplay 漫展 早期教育 暉哥育兒心理 2019-03-17
如何讓孩子的腦子越用越靈活

如何讓孩子的腦子越用越靈活

1

前兩天朋友跟我抱怨

說孩子上一年級了

腦子太笨

一點也不像他

背個唐詩

人家十來分鐘就搞定

他家孩子整半天也背不下來

這讓他實在無法接受。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是天才

出口成章

七步作詩

但是

鮮有人會去思考和探索

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智力

因為實在是太麻煩

大部分家長是沒有這種耐心的。

其實拋開遺傳因素

孩子比大人更聰明

是由於大人培養不當

導致了孩子後期一些能力的減弱

人的大腦裡有很多的神經細胞

大腦的工作就是由這些神經細胞來完成

完成一個任務靠一個細胞是不夠的

往往需要多個神經細胞共同來協作

兩個神經細胞的連接部分叫突觸

突觸作為神經細胞的橋樑

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19世紀神經生理學家聖地亞哥.拉蒙.卡哈爾提出

記憶可能存儲於突觸中。

大腦學習不是形成新的神經細胞

而是加強現有的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

從而提高神經細胞間溝通的效率。

後來腦科學的研究也證明了這個觀點:

在人的生命早期

神經細胞的突觸有一個爆發式成長的階段

各個神經細胞之間會不斷進行連接

而到了12歲左右

這些突觸中

不經常被用到的

就會被消退。

3

如果孩子在早期接受了大量的音樂薰陶

跟音樂有關的腦區裡面的神經細胞就會加強連接

突觸就會變多

久而久之

孩子長大以後對音樂方面也會更加敏感

表現出更高的表現力

這就成了家長口中的聰明和天賦。

因此在孩子成長的早期

一定要抓住機會

科學引導

讓他們去多接觸一些信息

這時候的孩子是最聰明的

也是最容易接受新知識的。

也會有家長說

如果給孩子這麼多信息

孩子的腦子能裝的下嗎?

這個問題問的好

關於人腦容量的問題

其實科學家早就做出了研究

人腦中約有860億個神經細胞

每個神經細胞可以與其他神經細胞形成1000個以上的連接

連接總數超過100萬億個。

4

但是研究者認為

大腦並不是全部參與信息儲存

參與信息儲存的神經細胞只佔了10分之一

差不多隻有86億個神經細胞在使用

如果用8TB硬盤來儲存數據

需要9500萬張硬盤。

有人做過推算

這些硬盤加起來的話約有3895000米高

相當於4703座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828米)的高度。

所以再也不要去擔心大腦容量的問題了。

這裡我想特別說一下

首先

讓孩子接受信息

不等於逼迫孩子去學習

之前有個家長

有一次聽我說孩子要從小多學習

好傢伙

立馬上圖書館搬一籮筐書

給孩子報N個學習班,半個月下來孩子就癱了。

要在孩子不反感

能接受的情況下

合理的去安排學習

不然會適得其反

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

5

如何讓孩子的腦子越用越靈活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瞭解孩子

這是我最不喜歡講

但又不能不講的話題

不想講是因為

這個是最最基本的原則

任何教育都要從瞭解孩子開始

很多家長教不好孩子

無法跟孩子溝通

都是因為不夠了解孩子。

之前有個企業家朋友找我

說兒子讀高中了

迷上了二次元動漫

成天奇裝異服

搞的不倫不類的

讓他很頭痛

每次去勸阻

就吵架

甚至兩人還動上手了

問我有沒有辦法幫他治治。

我是這麼做的

我先在網上找了幾部類似的漫畫

然後就去請教他兒子

慢慢的熟了

我跟他提議辦一個小型動漫展

邀請圈內的COSPLAYER和粉絲們來參加

我把他爸也叫上了

漫展搞的很成功

通過這次漫展他們父子也進行了深度的交流。

期間我和他爸爸請教他很多關於一些二次元的事物

我們倆拿筆記本

像個小學生一樣一筆一筆的記下來

雖然我們其實真的也沒什麼興趣

但是隻有這樣

孩子才會覺得你們願意花時間來了解我

通過溝通慢慢發現這孩子其實很有想法

也很有愛心

有責任感

只是他爸爸不願意花時間去了解他

每次當孩子對著自己喜歡的東西

都會打擊他

所以慢慢的自然就沒了共同話題。

之後他爸爸一改之前的作風

開始融入孩子的世界

還採用了很多方式跟孩子進行合作。

現在兒子已經成功接了爸爸的班

據說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所以想要引導孩子去學習

不妨先嚐試瞭解下自己的孩子

看看他們喜歡什麼

然後順著引導

加上孩子強大的大腦可塑性

效果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多樣化重複

孩子接受信息的方式一定要多

觸覺、嗅覺、聽覺都要有

同樣是背唐詩

可以用腦背

也可以安排一些競賽

可以角色扮演

可以動手寫詩

用不同的方式進行同一主題的活動

這樣可以促使孩子的大腦得到充分的發展

孩子的信息加工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誘導孩子發問

很多家長的思路和做法真的很奇特

剛好是相反的

不是去誘導孩子問問題

而是千方百計的阻止孩子發問

因為怕打擾他們看手機、打遊戲、搓麻將。

但是讓孩子發問是特別好的刺激和鍛鍊他們大腦的方式

因為當他們問問題的時候

往往就是踏入了一個未知領域的開始

這時候

大腦神經細胞正在充分嘗試各種連接可能性

隨時準備接收相應的信息。

而一句“哪有這麼多為什麼,自己先玩”

就把孩子剛剛開啟的大腦發動機

直接斷電了。

鼓勵並陪伴孩子尋找答案

當孩子問問題的時候

也不是馬上回答

而是要同樣以問問題的方式作為回答。

比如

孩子問:為什麼會天黑?

我們可以先引導:“對啊,你是怎麼注意到的?”

“你喜歡天黑的時候嗎?”

“天黑了要多久再亮呢?”

而不是著急告訴他們正確答案。

同時,當孩子有問題的時候

要積極的陪伴他們一起去探索

把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心態和思路傳遞給他們

這樣他們以後無論遇到什麼問題

都會有這樣的參照

面對的問題越多

大腦處理的信息也越來越大

效率也會隨之增長

就像走一條小路

開始沒有路時

走起來很慢

一旦走的多了

路就通順了。

古語有云:“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孩子的大腦發展也是如此,雖然人腦的可塑性和容量超出想象,但是總歸還是要有科學的方法來引導,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