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什麼是“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cClelland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這其實就是將每個人的不同的能力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就像有繪畫天賦的小銘,他擅長花黑板報、能做好排版和設計,這樣的能力就屬於“冰山以上部分”,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家長們要馬上意識到孩子是有天賦的,因為出現“冰山以上部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有“冰山以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冰山以上部分”。比如孩子個性比較穩重、不容易緊張,很少有家長會想到孩子或許有演講方面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很喜歡呆呆坐著,觀察外面的世界,家長們也很難意識到他或許在寫作上能很強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潛力就是一座“冰山”,表面上或許只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平凡的,既沒有擅長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事實上,如果家長們能識別孩子“冰山以下部分”,就能發現他在某方面也是個天才。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什麼是“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cClelland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這其實就是將每個人的不同的能力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就像有繪畫天賦的小銘,他擅長花黑板報、能做好排版和設計,這樣的能力就屬於“冰山以上部分”,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家長們要馬上意識到孩子是有天賦的,因為出現“冰山以上部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有“冰山以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冰山以上部分”。比如孩子個性比較穩重、不容易緊張,很少有家長會想到孩子或許有演講方面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很喜歡呆呆坐著,觀察外面的世界,家長們也很難意識到他或許在寫作上能很強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潛力就是一座“冰山”,表面上或許只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平凡的,既沒有擅長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事實上,如果家長們能識別孩子“冰山以下部分”,就能發現他在某方面也是個天才。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孩子的潛能就是一座“冰山”,需要挖掘

Noel Tichy用3個區來表示人們想學習的事物,即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這3個區用不同的等級來區分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的不同狀態。同樣這個理論也可以用於對孩子的潛力挖掘上。

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裡的知識就是對於孩子來說很熟悉、簡單的事物,比如讓初中生做一年級的試題,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件無需動腦筋思考學習就可以輕而易舉做好的事情。

因此孩子們呆在舒適期是最舒服的,沒有一點壓力或心理負擔。但是如果長期停留在舒適區也會磨滅孩子奮發的意志,久而久之就無法接受更難的事物了。

學習區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感受到了度,對他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不至於太難受,那麼這就表明他學習到了學習區的知識。孩子們會遇到以前很少涉及甚至未曾接觸過的領域,這裡的事物充滿新鮮感,讓人好奇

雖然孩子們對此不太熟悉,但是通過學習又完全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孩子並不會被學習區的知識打到,反而很有興趣去挑戰。這區域可以讓孩子很好的鍛鍊自我,挑戰自我,開始接受規範化美術培訓的小銘就正處於這個區域。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什麼是“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cClelland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這其實就是將每個人的不同的能力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就像有繪畫天賦的小銘,他擅長花黑板報、能做好排版和設計,這樣的能力就屬於“冰山以上部分”,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家長們要馬上意識到孩子是有天賦的,因為出現“冰山以上部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有“冰山以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冰山以上部分”。比如孩子個性比較穩重、不容易緊張,很少有家長會想到孩子或許有演講方面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很喜歡呆呆坐著,觀察外面的世界,家長們也很難意識到他或許在寫作上能很強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潛力就是一座“冰山”,表面上或許只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平凡的,既沒有擅長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事實上,如果家長們能識別孩子“冰山以下部分”,就能發現他在某方面也是個天才。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孩子的潛能就是一座“冰山”,需要挖掘

Noel Tichy用3個區來表示人們想學習的事物,即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這3個區用不同的等級來區分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的不同狀態。同樣這個理論也可以用於對孩子的潛力挖掘上。

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裡的知識就是對於孩子來說很熟悉、簡單的事物,比如讓初中生做一年級的試題,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件無需動腦筋思考學習就可以輕而易舉做好的事情。

因此孩子們呆在舒適期是最舒服的,沒有一點壓力或心理負擔。但是如果長期停留在舒適區也會磨滅孩子奮發的意志,久而久之就無法接受更難的事物了。

學習區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感受到了度,對他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不至於太難受,那麼這就表明他學習到了學習區的知識。孩子們會遇到以前很少涉及甚至未曾接觸過的領域,這裡的事物充滿新鮮感,讓人好奇

雖然孩子們對此不太熟悉,但是通過學習又完全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孩子並不會被學習區的知識打到,反而很有興趣去挑戰。這區域可以讓孩子很好的鍛鍊自我,挑戰自我,開始接受規範化美術培訓的小銘就正處於這個區域。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恐慌區

倘若孩子所學習的內容遠遠超越他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孩子就會經受多次挫折,感受到學習的不適,這可能導致孩子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學習恐慌區的知識,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擔憂、恐懼、難以承受,總是受到打擊也會讓人絕望,甚至產生“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這樣的觀念。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部門會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過早接受超出能力範圍的知識,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所學習的內容處於學習區才是最好的,這讓孩子不斷地接受新知識,但是又不會被難度打到,反而更有動力去掌握那些未知的難題,這就是挖掘孩子潛能最好的狀態。

但是正如《能力陷阱》中所說“人們沉迷於做擅長的事,這會讓人獲得更多成就感,它還很可能是人們過去取得成功的關鍵。”,對於不願走出舒適區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挖掘他的潛能呢?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什麼是“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cClelland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這其實就是將每個人的不同的能力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就像有繪畫天賦的小銘,他擅長花黑板報、能做好排版和設計,這樣的能力就屬於“冰山以上部分”,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家長們要馬上意識到孩子是有天賦的,因為出現“冰山以上部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有“冰山以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冰山以上部分”。比如孩子個性比較穩重、不容易緊張,很少有家長會想到孩子或許有演講方面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很喜歡呆呆坐著,觀察外面的世界,家長們也很難意識到他或許在寫作上能很強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潛力就是一座“冰山”,表面上或許只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平凡的,既沒有擅長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事實上,如果家長們能識別孩子“冰山以下部分”,就能發現他在某方面也是個天才。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孩子的潛能就是一座“冰山”,需要挖掘

Noel Tichy用3個區來表示人們想學習的事物,即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這3個區用不同的等級來區分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的不同狀態。同樣這個理論也可以用於對孩子的潛力挖掘上。

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裡的知識就是對於孩子來說很熟悉、簡單的事物,比如讓初中生做一年級的試題,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件無需動腦筋思考學習就可以輕而易舉做好的事情。

因此孩子們呆在舒適期是最舒服的,沒有一點壓力或心理負擔。但是如果長期停留在舒適區也會磨滅孩子奮發的意志,久而久之就無法接受更難的事物了。

學習區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感受到了度,對他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不至於太難受,那麼這就表明他學習到了學習區的知識。孩子們會遇到以前很少涉及甚至未曾接觸過的領域,這裡的事物充滿新鮮感,讓人好奇

雖然孩子們對此不太熟悉,但是通過學習又完全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孩子並不會被學習區的知識打到,反而很有興趣去挑戰。這區域可以讓孩子很好的鍛鍊自我,挑戰自我,開始接受規範化美術培訓的小銘就正處於這個區域。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恐慌區

倘若孩子所學習的內容遠遠超越他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孩子就會經受多次挫折,感受到學習的不適,這可能導致孩子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學習恐慌區的知識,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擔憂、恐懼、難以承受,總是受到打擊也會讓人絕望,甚至產生“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這樣的觀念。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部門會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過早接受超出能力範圍的知識,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所學習的內容處於學習區才是最好的,這讓孩子不斷地接受新知識,但是又不會被難度打到,反而更有動力去掌握那些未知的難題,這就是挖掘孩子潛能最好的狀態。

但是正如《能力陷阱》中所說“人們沉迷於做擅長的事,這會讓人獲得更多成就感,它還很可能是人們過去取得成功的關鍵。”,對於不願走出舒適區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挖掘他的潛能呢?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挖掘孩子潛能,父母該怎麼做

  • 糾正固定性思維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提出過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性思維兩個概念,成長型思維是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這種思維方式看待一個孩子,就會覺得他是會成長的。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思維方式,因為即便孩子表現出了天賦,如果不經過學習,也不會發掘出潛能。

固定型思維固化了孩子的可能性,比如孩子不擅長唱歌,父母就偏見地認為孩子沒有天賦,卻沒有努力挖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 鼓勵孩子接觸更多事物

孩子的潛能不一定是學習或是比較常見的樂器、舞蹈,所以家長們要帶著孩子體會更多事物,這才能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潛力所在。

比如一個孩子明明在田徑上有天賦,可是父母整天逼著他學習,這就無法發掘他的天賦了。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什麼是“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cClelland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這其實就是將每個人的不同的能力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就像有繪畫天賦的小銘,他擅長花黑板報、能做好排版和設計,這樣的能力就屬於“冰山以上部分”,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家長們要馬上意識到孩子是有天賦的,因為出現“冰山以上部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有“冰山以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冰山以上部分”。比如孩子個性比較穩重、不容易緊張,很少有家長會想到孩子或許有演講方面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很喜歡呆呆坐著,觀察外面的世界,家長們也很難意識到他或許在寫作上能很強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潛力就是一座“冰山”,表面上或許只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平凡的,既沒有擅長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事實上,如果家長們能識別孩子“冰山以下部分”,就能發現他在某方面也是個天才。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孩子的潛能就是一座“冰山”,需要挖掘

Noel Tichy用3個區來表示人們想學習的事物,即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這3個區用不同的等級來區分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的不同狀態。同樣這個理論也可以用於對孩子的潛力挖掘上。

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裡的知識就是對於孩子來說很熟悉、簡單的事物,比如讓初中生做一年級的試題,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件無需動腦筋思考學習就可以輕而易舉做好的事情。

因此孩子們呆在舒適期是最舒服的,沒有一點壓力或心理負擔。但是如果長期停留在舒適區也會磨滅孩子奮發的意志,久而久之就無法接受更難的事物了。

學習區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感受到了度,對他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不至於太難受,那麼這就表明他學習到了學習區的知識。孩子們會遇到以前很少涉及甚至未曾接觸過的領域,這裡的事物充滿新鮮感,讓人好奇

雖然孩子們對此不太熟悉,但是通過學習又完全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孩子並不會被學習區的知識打到,反而很有興趣去挑戰。這區域可以讓孩子很好的鍛鍊自我,挑戰自我,開始接受規範化美術培訓的小銘就正處於這個區域。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恐慌區

倘若孩子所學習的內容遠遠超越他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孩子就會經受多次挫折,感受到學習的不適,這可能導致孩子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學習恐慌區的知識,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擔憂、恐懼、難以承受,總是受到打擊也會讓人絕望,甚至產生“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這樣的觀念。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部門會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過早接受超出能力範圍的知識,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所學習的內容處於學習區才是最好的,這讓孩子不斷地接受新知識,但是又不會被難度打到,反而更有動力去掌握那些未知的難題,這就是挖掘孩子潛能最好的狀態。

但是正如《能力陷阱》中所說“人們沉迷於做擅長的事,這會讓人獲得更多成就感,它還很可能是人們過去取得成功的關鍵。”,對於不願走出舒適區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挖掘他的潛能呢?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挖掘孩子潛能,父母該怎麼做

  • 糾正固定性思維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提出過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性思維兩個概念,成長型思維是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這種思維方式看待一個孩子,就會覺得他是會成長的。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思維方式,因為即便孩子表現出了天賦,如果不經過學習,也不會發掘出潛能。

固定型思維固化了孩子的可能性,比如孩子不擅長唱歌,父母就偏見地認為孩子沒有天賦,卻沒有努力挖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 鼓勵孩子接觸更多事物

孩子的潛能不一定是學習或是比較常見的樂器、舞蹈,所以家長們要帶著孩子體會更多事物,這才能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潛力所在。

比如一個孩子明明在田徑上有天賦,可是父母整天逼著他學習,這就無法發掘他的天賦了。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 不指責失敗的孩子

走出舒適區就意味著孩子要接觸新生事物,也意味著孩子將會面對困難和失敗,家長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在進入學習期的時候依舊保持著好奇心和學習動力,這才能讓孩子接觸到新知識。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某方面的天賦,但是天賦就像是冰山一樣,表面上是平平無奇的冰塊,但在表象之下卻有莊嚴宏偉的冰山。如果家長們忽視了,沒有幫助孩子挖掘潛在的能力,那就錯過了讓孩子在用天賦走向成功的機會。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父母的心目中自己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因此家長們往往也想給予孩子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教育環境。面對家長的期待,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發展,長大之後也從事著不一樣的職業。

有的家長看到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把孩子與別人做比較,最經典的一句話應該就是“明明都是一個老師教的,憑什麼別人的成績更好”。其實除了努力的因素影響孩子發展之外,天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今年剛上初中的小銘又被學校分入了“普通班”,小銘的父母對此很是著急,因為孩子的成績很差勁,為此他們曾經找過培訓機構、聘過家庭教師,但是都沒有一點效果。

他們發現小銘沒有讀書的天賦,但是也知道學歷的重要性,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好文憑才意味著好工作。正在他們焦急萬分的時候,班主任告訴他們小銘其實有一個天賦,那就是畫畫。小銘雖然成績不好,但是一直很受重視,因為他負責的黑板報得了一等獎。這也讓老師發現了小銘在繪畫、排版、設計方面的天賦。與老師商量過後,小銘父母決定讓孩子走藝術生的道路。

開始學習繪畫之後,小銘也發現把愛好變成功課其實是有些難受的,但這種挑戰性讓他更加努力。對於小銘及其家長來說,找到孩子自身的天賦、潛力是件好事,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集中在發掘潛能上,這或許能讓孩子將長處發揮到極致。

不過潛能的發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像小銘這樣有繪畫天賦的人也需要通過訓練才能發掘天賦,這其實也引申出了一個理論——“冰山模型”。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什麼是“冰山模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McClelland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模型:冰山模型。這其實就是將每個人的不同的能力劃分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就像有繪畫天賦的小銘,他擅長花黑板報、能做好排版和設計,這樣的能力就屬於“冰山以上部分”,很明顯就可以看得到。因此家長們要馬上意識到孩子是有天賦的,因為出現“冰山以上部分”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有“冰山以下部分”。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那麼明顯的“冰山以上部分”。比如孩子個性比較穩重、不容易緊張,很少有家長會想到孩子或許有演講方面的天賦;還有的孩子很喜歡呆呆坐著,觀察外面的世界,家長們也很難意識到他或許在寫作上能很強的能力。

由此可見,孩子們的潛力就是一座“冰山”,表面上或許只露出了小小的一部分,讓人覺得這個孩子是很平凡的,既沒有擅長的地方,也沒有太多的缺陷。但是事實上,如果家長們能識別孩子“冰山以下部分”,就能發現他在某方面也是個天才。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孩子的潛能就是一座“冰山”,需要挖掘

Noel Tichy用3個區來表示人們想學習的事物,即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這3個區用不同的等級來區分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識的不同狀態。同樣這個理論也可以用於對孩子的潛力挖掘上。

舒適區

在這個區域裡的知識就是對於孩子來說很熟悉、簡單的事物,比如讓初中生做一年級的試題,這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件無需動腦筋思考學習就可以輕而易舉做好的事情。

因此孩子們呆在舒適期是最舒服的,沒有一點壓力或心理負擔。但是如果長期停留在舒適區也會磨滅孩子奮發的意志,久而久之就無法接受更難的事物了。

學習區

如果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感受到了度,對他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覺得有些不舒服,但是不至於太難受,那麼這就表明他學習到了學習區的知識。孩子們會遇到以前很少涉及甚至未曾接觸過的領域,這裡的事物充滿新鮮感,讓人好奇

雖然孩子們對此不太熟悉,但是通過學習又完全可以掌握這些知識,因此孩子並不會被學習區的知識打到,反而很有興趣去挑戰。這區域可以讓孩子很好的鍛鍊自我,挑戰自我,開始接受規範化美術培訓的小銘就正處於這個區域。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恐慌區

倘若孩子所學習的內容遠遠超越他所能承受的範圍,那麼孩子就會經受多次挫折,感受到學習的不適,這可能導致孩子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學習恐慌區的知識,會讓孩子感到焦慮、擔憂、恐懼、難以承受,總是受到打擊也會讓人絕望,甚至產生“我沒有這方面的天賦”這樣的觀念。這也是為什麼教育部門會禁止幼兒園“小學化”,過早接受超出能力範圍的知識,就會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由此可見,如果孩子所學習的內容處於學習區才是最好的,這讓孩子不斷地接受新知識,但是又不會被難度打到,反而更有動力去掌握那些未知的難題,這就是挖掘孩子潛能最好的狀態。

但是正如《能力陷阱》中所說“人們沉迷於做擅長的事,這會讓人獲得更多成就感,它還很可能是人們過去取得成功的關鍵。”,對於不願走出舒適區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才能挖掘他的潛能呢?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挖掘孩子潛能,父母該怎麼做

  • 糾正固定性思維

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德韋克提出過成長型思維和固定性思維兩個概念,成長型思維是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用這種思維方式看待一個孩子,就會覺得他是會成長的。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思維方式,因為即便孩子表現出了天賦,如果不經過學習,也不會發掘出潛能。

固定型思維固化了孩子的可能性,比如孩子不擅長唱歌,父母就偏見地認為孩子沒有天賦,卻沒有努力挖掘孩子這方面的能力。

  • 鼓勵孩子接觸更多事物

孩子的潛能不一定是學習或是比較常見的樂器、舞蹈,所以家長們要帶著孩子體會更多事物,這才能發現他們的興趣所在、潛力所在。

比如一個孩子明明在田徑上有天賦,可是父母整天逼著他學習,這就無法發掘他的天賦了。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 不指責失敗的孩子

走出舒適區就意味著孩子要接觸新生事物,也意味著孩子將會面對困難和失敗,家長們能做的就是鼓勵孩子在進入學習期的時候依舊保持著好奇心和學習動力,這才能讓孩子接觸到新知識。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某方面的天賦,但是天賦就像是冰山一樣,表面上是平平無奇的冰塊,但在表象之下卻有莊嚴宏偉的冰山。如果家長們忽視了,沒有幫助孩子挖掘潛在的能力,那就錯過了讓孩子在用天賦走向成功的機會。
利用“冰山模型”分析,挖掘孩子潛能,別隻看到他的“冰山一角”

今日話題:各位家長對挖掘孩子潛能還有什麼新的看法嗎?倘若你有不一樣的看法,可以分享在下面的留言區,歡迎各位家長們一起討論這個問題。

————————————

我是爸媽識堂,家有一對雙胞胎寶寶,兩口子齊心協力帶娃,每天分享育兒經驗。

父母的教育可是孩子的第一堂課,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知識,上好“家庭教育”這門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動動手指,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