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下面這兩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在生活中,如上面插畫中有同樣遭遇、同等困惑、同級焦慮的爸媽恐怕不在少數。我們懼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想要給孩子一個快樂遊戲的童年。“識字”就是這個問題的典型縮影。孩子多大學識字合適?有什麼好處?又有什麼弊端?未來面臨幼升小的剛性需求,到底該如何是好?

於是,常爸專門採訪了腦科學專家、早教專家,還有經驗豐富的小學牛校老師,從腦科學研究、早期教育、小學實踐教學教育等多方面為我們揭開關於“識字”迷思的真相。

專家支持

劉麗:北京師範大學腦與認知科學院副教授

王琳:早教專家,美國田納西大學兒童與家庭研究專業碩士

郭瑤:北京十一學校一分校語文老師

胡蘭: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助理

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迷思一:孩子識字越早越好,有助於提高記憶力,不能錯過關鍵期?

專家解答:0-4歲是孩子著重發展感知、情緒、情感的時期,不宜過早刻意教孩子識字。如果孩子主動表現出對於文字的興趣,家長要積極迴應,亦無需刻意限制。

王琳:孩子的發展是全面的,也是有內在規律的。0-4歲主要是發展的是關乎感知、情緒、情感方面,4-5歲之後,邏輯能力才著重發展。認字發展的是邏輯能力。而如果我們在孩子早期過於看重、發展他的認知、邏輯能力,就會限制情緒、情感方面的發展。小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出來,到了小學高年級、中學的時候就會顯現出來,他的情感不容易發展的完善,會影響他的內在健全人格發展、社會人際交往能力等等,但是很少有人會跟他小時候學習太多聯繫起來,這可能是孩子識字過多過早的一個潛在的弊端。

為什麼全世界基本上都是六歲、七歲上小學?是因為六七歲的時候,孩子的邏輯思維才開始比較好的能夠發展,而且他的自控能力才能夠達到他要去適應學校的這種學習生活,而在這之前他主要是靠他自己的感官感知世界的。

劉麗: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我感覺我們有點兒過於強調記憶力了。雖然記憶很重要,是我們學習的一個基礎,但從宏觀生命體的整個發展進程來看,記憶力只是其中一個部分。人腦的發育,是用來完成各種事情的,包括感知覺、語言、計算、情緒、情感的發展等多個方面。人腦發育的過程是多元智能發展和完善的過程。

0-4歲孩子每天吃、睡、玩兒就佔據了大部分時間,剩下的時間是有限的。識字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佔據了太多的時間那就是不恰當的。識字不是這個階段兒童發展的主要目標。幼兒階段更需要發展動作、發展交流和交往能力。通過跟大人交往,跟小朋友交往,增長才幹、發展情緒情感。

並且,書面語言的發展,必須建立在口語發展的基礎上。識字,是一種書面語言的加工。幼兒階段的個體差異非常大,也不能一刀切地說小孩子上學前就不能教他識字。我覺得可以有這種假設,如果小孩說話很早,比較流暢,那就說明他的語言能力本身發展地比較早,同時他又對文字表現出興趣,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回應孩子識字的需求;而不能說“你還不應該學,沒到學的時候呢”,我覺得這是沒道理的。但如果孩子沒有主動表現出需求,大人不必硬要教。

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迷思二:識字多是聰明的表現?

專家解答:識字多隻是不同孩子不同學習路徑的表現,不能下絕對的結論。

郭瑤:其實我們在平常教學當中發現,孩子學習的路徑是不一樣的。有的是視覺學習,這種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其實你就會發現,他會自己去翻一些書,比較喜歡去看。有一些孩子是聽覺學習,他希望去聽你在講什麼東西。我們學習了之後,潛意識裡還會把接收到的知識、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每個孩子加工整理的方法也不太一樣。有些孩子是提取關鍵詞,然後把信息積累起來。有些孩子是把信息變成圖片的形式,每個孩子的方法不一樣。

識字早識字多的孩子,大多是視覺學習路徑。你要說哪種路徑更好?其實是沒有好壞之分的。所以,說識字多的孩子比識字少的孩子聰明,也是沒有依據的。

劉麗:最近,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療中心John Hutton教授有一項研究(見參考文獻1),他們讓入幼兒園前的小寶寶的父母讀故事給孩子聽,然後觀察孩子們的大腦活動,發現在跟語言和想象相關的腦區的顯著活動。雖然,之前美國兒科學會也一直在提倡早期閱讀,這是第一次科學家們在這麼小的孩子身上真實地看到他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的腦活動。他們接下來還研究了3-5歲學齡前兒童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頻率、親子交流、閱讀書籍的類別豐富程度等)與兒童在聽故事時的腦活動的關聯。結果發現,那些閱讀習慣好的孩子在聽故事時,腦的語義加工區域活動程度更高。所以,早期閱讀是很多人所提倡的。“閱讀啟迪智慧”,這也是大家都熟知的道理。但早期親子閱讀不等於識字。對於識字,我還沒有看到這方面的研究,所以不能下這個結論。

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迷思三:早識字可以讓孩子提前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專家解答:0-6歲甚至小學低年級階段,親子共讀比孩子自主閱讀更重要。

劉麗:其實我更提倡在孩子小的時候,即使孩子識字了,還是應該親子共讀。我覺得閱讀的樂趣及智慧的啟迪更多的是在跟父母的交流當中實現的。甚至在小學低年級,即使孩子能夠獨立閱讀了,有一段這種親子共讀的時光也是非常好的。雖然也許自主閱讀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我不覺得這個好處在孩子早期階段是值得倡導的,親子共讀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的發展來說更重要。

郭瑤:學齡前大部分孩子還是屬於聽覺接收信息的這樣一個路徑,但是好像現在家長比較忽視對孩子們聽覺方面需求的一個供給,更多的還是希望孩子能夠自主地接收信息(例如自主閱讀),我覺得這個期望和做法對孩子來說,要求稍微有點高。

當然,學齡前如果你發現孩子有這種視覺路徑的需求的話,就可以大量給他買圖書,讓他自己挑選去讀。如果你發現孩子是屬於聽覺方面有需求的時候,就一定得抓住這個關鍵期,可以大量的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親子共讀的效果更好。

迷思四:漢字是象形文字,孩子識字如識圖,不需要理解字義,這正符合幼兒識字的特點?

專家解答:現代文字中象形文字非常少,大部分孩子也很難做出圖形聯想,此推論並不嚴謹。

劉麗:我覺得這個不是小孩學認字的理由。漢字只有獨體字才是象形文字,比如說日、月之類的,現在大部分的漢字是形聲字。我個人建議是伴隨閱讀學習識字。脫離了閱讀的識字,不如伴隨閱讀的識字對小孩的發展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促進效果。

郭瑤:其實咱們的漢字裡面,象形文字現在比較少了,更多的是形聲字、會意字。我們在給孩子上課的時候,也會給他們稍微滲透象形文字的這種形成,但是會發現孩子不是那麼直接的就能聯想到現在的這個字。

迷思五:入學前識字多,表明孩子做好了上學的準備?

專家解答:print-sound awareness發展水平、注意力集中狀況、學習興趣和生活習慣是更有參考價值的指標。

胡蘭:從小學教育者的角度來說,我們判斷一個孩子是否做好了上學的準備,更多的是觀察孩子的生活習慣、學習興趣和注意力是否能夠集中這些多方面的綜合情況。

我們學校有的入學新生是從小在國外長大,漢語的聽說都不是很好,更別說識字。現在小學都是零基礎入學,所以,對於入學識字量多少是沒有要求的。

有的學校入學時,把識字量作為考察孩子入學時能力的一項,也是學校平行分班的考量,讓教學進度更均衡。家長不必太焦慮。

劉麗:從我們閱讀研究的角度來講,小孩怎麼樣算是準備好小學階段的識字學習了呢?不是說他認識多少字,而是他有一種print-sound awareness,就是能意識到一個符號對應一個語音。有了這個意識,孩子就具備了學習識字的能力。

對於print-sound awareness,我們一般是這麼測的:舉個例子,大部分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可能都不認識“電視機”這三個字,我們在給他的選項裡有兩個字的、三個字的,四個字的,他要是知道這三個字的就是“電視機”,我覺得這個小孩就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識字的能力了,他就能夠準備好小學階段的識字學習,沒必要一定要認識“電視機”這三個字。

腦科學專家告訴你:並非孩子識字越早越多就會越聰明?

迷思六:識字量大的孩子在入學後成績好,更自信?

專家解答:識字量大的孩子在閱讀理解方面確實有優勢,但是這只是語文科目上的一個表現因素,不會也不能代表孩子的整體狀態,綜合能力更重要。

郭瑤:在我的觀察裡,有的學生入學時認識2000多個字,這是極少數的情況,也有一個字也不認識的學生。識字量大的孩子的優勢會在閱讀理解方面,但是在整個學科的思維發展方面,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比如有些孩子是視覺學習的孩子,你會發現他的接收能力也非常的快,雖然他識字量不大,或者他會寫的字也相對比較少,但只要他能夠在我們教學的這個進度當中,都是一樣的。

區別比較明顯的,就是在書寫和閱讀方面。識字量大的孩子可能閱讀量也大,所以你會發現他在做閱讀的時候,他的語感很好,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很好,詞彙量也稍微要多一些。但是,識字少的孩子,如果家長會經常給他講故事,對於他的寫作,閱讀理解,其實也是有幫助的,而且知識面也廣。

對於自信心,在其他科目上比如英語、數學這些跟識字量都是沒關係的,所以,單純一個識字量是不會對孩子自信心有什麼影響的。

胡蘭:識字量大,不代表閱讀量也大。如果孩子入學前識字量少,但是親子閱讀的時間充分,社會活動豐富,比如跟著大人經常旅行開闊視野,加上家庭環境中對於孩子的作息時間、生活習慣、閱讀興趣的建立良好,那麼孩子在學習生活中是沒有問題的。現在的教育更提倡個性教育,老師的教學是會照顧到每個孩子的情況的。

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裡,其他科目的學習、體育運動表現、藝術方面才能等等都跟識字量無關,孩子的自信會來自多方面,不會只是因為一個識字量多少就自信或者就自卑。

迷思七:有一些文章和大V說到,學齡前孩子不應該識字,是因為“圖畫、色彩對於孩子想象力創造力的啟發影響大於文字。識字後,孩子會只關注繪本上的文字而忽略圖畫了。”

專家解答:說法過於片面,文字和圖畫帶來的想象力是不同緯度的,無大小輕重之分。而讀繪本的方式和孩子關注的點也是多式多樣的。

劉麗:我們是不鼓勵家長在孩子沒有需求的時候,硬教學齡前孩子識字,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出了興趣,家長就要積極迴應孩子,不要那麼教條說:這麼大的孩子就不應該學識字。而且,沒有任何研究說明,文字比圖畫缺乏想象力。大家一定不要把想象力就侷限在空間想象力。除了空間以外,還有時間的維度。圖畫帶給我們的是形象、直觀的空間想象,而語言文字,帶給我們的想象是能夠跨越時空、超越眼前的。不是你看到這個東西,才能激發你的想象力,而當你沒有看到的時候也許更能激發你的想象。

我們的大腦視覺皮層區那有一個區域叫Occipito-temporal area(顳枕聯合區),在我們沒學識字之前,這塊區域基本上就是用來加工視覺物體的信息的。我們學了識字之後,這個區域的部分位置就用來加工文字了。曾經有過文盲跟非文盲的研究對比,發現識字的人的視覺辨別力是要更強的,尤其分辨細節的能力,而且思維的流暢性要更好(見參考文獻2)。文字和圖形是相輔相成的,在想象力方面沒有孰強孰弱之分。

對孩子來講,重複閱讀是必要的。書都是一遍一遍看的,故事也是一遍一遍講的。每一遍的方式可以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可以先從讀圖開始,然後逐步過渡到讀文字。所以,重要的是:一本書是可以反覆讀的,每一遍可以有不同的側重點,不用擔心讀了圖忽略了文字,或者讀了文字忽略了圖。

我比較崇尚建構主義的觀點,就是根據小孩已有的狀態去發展他下面的狀態。我認為讓孩子接受一本書的最好的方法是根據孩子個體的經驗來設計閱讀方式。舉個例子,假如你家小孩剛學會說蝴蝶,拿了一本書,你一定要從第一頁開始讀起嗎?如果是我,我就看這本書的哪一頁上有蝴蝶,先從這一頁開始讀起。讀書的方式是靈活多樣的,可以考慮根據孩子的已有知識來選擇讀書的方式。

小 結

◎學齡前,如果孩子不是主動提出需求,家長不必強硬教授孩子識字。◎無論孩子多大,只要他主動表現出對於識字的興趣,家長都要給予迴應,不要教條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不能學識字。◎伴隨親子閱讀的識字,是更為合理和有效的學習識字的方式。◎文字和圖畫一樣能夠開啟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現在小學是零基礎入學,入學考核識字量只是作為了解孩子情況的一個參考,家長無需焦慮。

常爸覺得,幼兒教育的原則,說千道萬,歸根到底就是“道法自然”。在以“聽覺路徑”為主的階段,就讓孩子多聽,多給孩子讀書;到了“視覺路徑”為主的階段,再來學習識字也不遲。如果有的孩子很早就偏向“視覺路徑”學習,有自己的識字的慾望和需求,早點教識字,也不用擔心什麼“影響想象力和創造力”。多瞭解孩子的發展規律,尊重每個孩子的天性,才是教育之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