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初中生郭世崐鼓起勇氣向同學發問:

“是不是你們的腦海裡面,會時不時蹦出來一兩個想法或者創意,雖然它沒有經濟性或者實用性,但它有創意對不對!”

得到同學們的鼓掌附和後,郭世崐又吐槽起爸爸:

有次他發明了一個淨水器,興致勃勃地拿給爸爸看,結果爸爸卻說,你淨出來的水能喝嗎?你的淨水器肯定不如別人的淨水器。

當下郭世崐就覺得又惱怒又傷心。他說,我是信任我爸爸,才會把我的發明展示給他看,但是他居然打擊我。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可能有人會認為,郭世崐爸爸的行為合情合理,十幾歲的小孩,什麼都不懂,難道還指望他靠這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功成名就?還不如專心學習。

可是,父母眼裡正確的世界,真的能為孩子帶來一條康莊大道嗎?

不見得。

01

“你不會做這個,趕緊把東西放下。”

“你做得不對,哪能這麼幹。”

“都說了你不懂,還在這添亂,一邊玩去。”

這些話幾乎在每個家庭都上演過,家長們經常不由自主地認為,孩子還是那個在襁褓中的脆弱寶寶,自己要百分之百地付出才能心安理得,總不放心把獨立權交還給孩子。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我有個五歲的侄子,是個十足的吃貨,特別喜歡在廚房轉悠,鍋碗瓢盆在他眼裡是最好的玩具。

前幾天去他家做客時候,他還自告奮勇,說要給我做我最愛的番茄炒蛋和青椒炒肉。

小傢伙如此熱情,我聽著很是新鮮,趕緊問他,你準備怎麼做呢。

他便特別認真地比劃動作,先把番茄切成小塊,雞蛋打好,放油,放番茄,再放雞蛋,還要放鹽……說得有板有眼的。

可,話沒說完,表哥表嫂就開始你一言我一語:

“怎麼能先放番茄呢,要先炒雞蛋,雞蛋才不會散成一坨啊。”

“番茄炒蛋不應該放鹽,應該加點糖。”

說著說著,小侄子的情緒不對勁了,雙腳一跺,氣呼呼地說,我不要做了,你們都說我做得不好。

大人們都面面相覷,原本是想指導一番,順便調戲一下,沒想到弄得不歡而散,哄也哄不好。

可一細想,又是大人們的糊塗。孩子年紀雖幼,卻早已有了自主意識和展現自我的慾望。

說到底,是家長們捨不得放手,若是給孩子足夠的成長空間,有了父母的支持,他們也會放心大膽地探索世界,有時候還會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13歲的香港女孩葉礽僖某天突然冒出個想法,能不能開發一個語言APP,讓孩子足不出戶就可以學外語?

當時有很多人認為她的想法太幼稚,多是一笑而過。

所幸,葉礽僖的媽媽十分開明,“什麼都讓她去試,放手讓她做!”不僅是口頭支持,更是身體力行地陪著女兒查資料、做調研。

最後,葉礽僖在媽媽的鼓勵下,完成了創業計劃書,還在創業大賽中,用清晰的邏輯和大方的演講,征服評委,贏得冠軍!

如今,這款語言APP已經正式上線,全世界有50多個國家都在使用這款APP,葉礽僖突破年齡的界限,成為了零零後CEO。她曾經說,無論13歲還是93歲,都可以盡力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如果有夢想,那麼不早不晚,當下就是實現的最好時機。

這份不懼一切的自信,勇於追求夢想的精神,正是她的媽媽所給予的:從小捨得放手,讓她自己體會人生的錯與對,得與失。

既然年輕,就可以犯錯,既然年輕,就可以嘗試,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唯一限制孩子成長的,就是父母的猶豫不決和顧慮。

02

中國式父母還有個通病是,為你好,從小就要上各種培訓班,不能偏科,贏在起跑線上。

綜藝節目《超能幼稚園》中,有個十分讓人心疼的小女孩,朵朵。

年僅4歲的她,每天被父母送去上各種輔導班,舞蹈、鋼琴、英語,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她說“最不喜歡上的課就是舞蹈,我是假裝喜歡舞蹈,我想讓爸爸媽媽開心。”

本以為朵朵的自我犧牲會讓她的父母內疚,沒想到,朵朵的爸爸卻覺得,“誰不累,我覺得她不累,我真覺得她不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有網友評論,中國父母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內心在想什麼,只關心孩子成績好不好,懂不懂事。小時候他喜歡畫畫,代表學校參加美術比賽,拿了獎狀父母也沒有多看一眼,在牆壁上貼了自己畫的人像,路過的爸爸說,有這個空閒畫人頭,不如好好多看幾頁書。

大人們看似盡職盡責,實則是選擇了最省心的育兒方式,從不在意孩子真正喜歡什麼,只是把孩子培養成為標準化的人才機器,考試成績要好,才藝技能要過關,在外要大方得體,在家在懂事聽話。

孩子們在條條框框的限制下逐漸失去童真和樂趣,可大人們還美其名曰為你好,起跑線教育要從小抓起,否則長大怎麼適應社會。

可是,孩子在成長為大人之前,首先是個孩子,他們擁有表達自己喜怒哀樂的權利,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也應該有機會享受該有的童年時光。

就像王朔在《致女兒書》中說,我覺得中國人的家庭關係不太正常,孩子承擔這麼多的義務,父母拼命來要求孩子,說什麼贏在起跑線上我特別討厭這種說法,把孩子訓練成一個賺錢機器,這就叫成功,表面是為孩子好,其實是想自己將來有個靠山,無情剝奪孩子童年的快樂。

這是一種顛倒,顛倒的人性,這不是愛孩子,所以就會出現那樣奇怪的邏輯,就是我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愛你我打你。

真正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提起高曉鬆,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做作、有才華,談話新奇有趣。

而高曉鬆教育女兒Zoe,跟大部分家庭都不一樣。

  • 主張自由

早在Zoe四歲生日時,高曉鬆在微博上發文,

“親愛的女兒生日快樂!感謝你看得起咱家,四年前趕來投胎,聽說投胎的決定時間只有五秒鐘,看來你心明眼亮有辦法。

我猜你一定是帶著劇本來的,所以我們不會多打擾你,讓你學這學那,或者不讓你幹這幹那,你就自由且自然地長大吧。唯一的希望是,你長大後的劇本里還有我們的角色,哪怕是路人甲乙,都好。”

並沒有逼著孩子學習的高曉鬆,女兒Zoe長大後,反而多才多藝,跳舞、彈琴、表演樣樣出色,連騎馬、射箭、高空瑜伽都玩得很好。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 主張民主

高曉鬆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還告訴孩子要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還特意賦予了女兒家庭事務的投票權。

當時,高曉鬆給出的解釋是:

鑑於女兒在諸如勸阻姥姥姥爺吵架、安慰失戀小姨、給媽媽做攝影師並協助媽媽打爸爸等問題上有重大立功表現,並已堅持一年自己坐校車往返十哩外的幼兒園,今天她隆重獲得了長期抗爭才取得的民主權利。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尊重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父母的個體,而不是一個附屬品。在他來到人世間後,這張白紙要被塗上什麼顏色,應當由他自己做主,喜歡藍便塗上藍,喜歡綠便塗上綠。

03

還有一種特別可怕的家長是,理所當然認為,你應該懂。

知乎上有人提問,你見過最奇葩的家長是什麼樣的?

有個高贊回答是,自己管理的班級有個小男孩,生理控制不太好,常常憋不住大小便在褲子上,雖然已經五六歲了,但是剛到幼兒園時候發生這樣的事都不敢說,還會非常非常害怕。後來,老師發現這個事情後,都會笑眯眯地跟小男孩說,弄髒褲子而已,沒關係,老師會幫忙擦乾淨的。漸漸地,小男孩不會一想上廁所就緊張,很少弄髒褲子。

有次,小男孩可能實在忍不住,又弄到褲子上,老師感覺安撫他,幫他把褲子換好收拾乾淨。

結果放學時候,一跟家長說,他媽媽一巴掌打到孩子頭上,大罵你又拉在褲子上了!都多大了,羞不羞啊!以前不是都會了嗎,真丟人!

小男孩被罵得一言不發,默默低著頭。只是,老師之前的一切努力否付諸流水,又得重頭做一遍心理疏導。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我常常在想,是父母太操之過急了嗎,迫不及待地想將孩子變成完美小孩,就像機器人一樣,無論吩咐什麼,只要輸入程序就會照做。

當初那個粉嫩的嬰兒投入懷抱中,明明覺得心房柔軟,只想把世間最好的愛和溫柔給他,怎麼後來就變得有所要求了呢?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讓父母和孩子分別給對方打分。所有媽媽給孩子打出的分數,基本都是不及格,最高是8分。

媽媽們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完美,愛哭愛鬧,挑食不講衛生,種種小毛病一一細數。

可是孩子眼中的媽媽,沒有缺點,是滿分媽媽。

“媽媽很漂亮”

“媽媽很辛苦”

“媽媽變老了,我會很傷心”

“媽媽不陪我,我會想媽媽”

郭曉鬆與眾不同的家庭教育觀:有見識的父母,會讓孩子做自己的主

父母不僅是孩子物質生命的給予者,也是他們心靈生命最重要的保護者。

優秀的父母,從來不限制孩子,而是尊重他、鼓勵他,做孩子精神上的領路人,讓孩子能夠活出自我,而不是像機器一樣,被動、按部就班地長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