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不完美媽媽 尹建莉 家庭教育 家學寶 2019-07-12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六月


1


在一個廣場上,一群小孩子在嘻鬧玩耍著,只有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乖巧地坐在媽媽的身邊,安靜地看著別人玩耍。而小女孩的媽媽正頭也不抬的玩著手機。

小天使般的小女孩吸引了周圍家長的注意:

“你看那個小女好乖巧哦!”

“要是我家的淘氣蛋有人家一半乖,我都開心死了。”

“養個乖巧的孩子就是省心,你看她媽媽多輕鬆自在!”

可能是小夥伴的嘻笑聲太過吸引人了,小女孩拉了拉媽媽的衣襬:

“媽媽,我能不能也去玩?”

“跑來跑去有什麼好玩的,弄得一身臭汗髒兮兮的,不準去。”

小女孩的媽媽抬起頭來,大聲地訓斥孩子。

小女孩委屈得低下了頭,可她卻不哭不鬧的。

媽媽瞅了孩子一眼後說:

“你別去跟那些小孩玩,他們瘋瘋癲癲的,一點都不乖。”

“嗯。”

小女孩的臉上雖然寫滿了失滿,卻乖巧地答應了媽媽要求。

看著那紅了眼眶的小人兒,我不禁感到心疼,也很想對那位媽媽說,孩子這樣“乖巧”並不是真的乖巧啊!

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圖片來源網絡


2

裝出來的“乖巧”,是孩子內心的不安


《兒童心理學》裡有段說:

孩子表現出過分的乖巧懂事,是因為對身邊的人信任感不足,不敢試探碰觸他們的底線。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裡和一位媽媽探討過一個“乖巧懂事”孩子的心理。

這個孩子的姥姥和爸爸都很專制,但凡孩子做出不符合他們意思的事,就非打即罵。長期被姥姥和爸爸粗暴教育的孩子變得格開懂事。

在家裡會乖乖的坐在沙發上,陪姥姥看她不喜歡看的電視,會默默忍受爸爸的責罵;在幼兒園,不僅不會哭鬧,還會跟老師說,她會聽話,會乖乖的吃飯,讓老師好好休息,注意身體。

連老師都覺得這個孩子乖巧懂事得不正常!

尹建莉認為,孩子表現出和年齡不相符的“懂事”,是假裝出來的,她是在討好別人。

這個孩子的爸爸和姥姥都不懂得尊重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引導教育孩子,瞭解她的真實需求,而是一味的用專制強硬的方式來讓孩子屈服。

幼小的孩子沒有反抗的能力,她只有裝出乖巧的樣子來保護自己,長期以往,她自然而然的認為裝乖才會討人喜歡的!

所以,為了討好別人,讓別人喜歡她,她像個小大人一樣的憋屈自己來迎合別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專制教育方式:

“聽話,不許哭,把眼淚擦了。”

“你怎麼這樣不懂事,信不信我揍你。”

“你不乖乖的聽話,我就把你丟掉。”

但是,孩子被迫出來的“乖巧”,並不是真的乖巧懂事,而是討好,是內心的不安!


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圖片來源網絡



朋友的爸爸是個很嚴肅的人,小時候,經常會板著臉教育她:小孩子要乖巧聽話點。

朋友說,每次看到爸爸那張黑沉沉的臉,她的心裡更多的是懼怕。

所以,從小到大她都很乖很聽話,從不惹事,是別人眼裡的乖寶寶。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一點都不開心快樂。

她甚至會羨慕那些敢叛逆父母的孩子!

經常被大人訓斥恐嚇的孩子,內心會對大人產生出害怕的心理,在大人的面前他們會壓抑住自己的想法和情緒,裝出乖巧聽話的樣子。

雖然“乖孩子”經常會被人誇讚,但是他們卻不會開心快樂,因為,孩子更渴望能夠遵從自已內心的想法,開開心心地生活,做真實的自已!

大人的專制,是壓在孩子心頭的一塊巨石!

3

那些“乖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心理學家認為,在大人專制下的“乖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形成這三種性格:

1.討好型性格

作家蔣方舟小的時候父母經常衝她發脾氣,為了討好父母,她努力學乖裝懂事,成為一個別人眼裡聽話的好孩子。

因為從小習慣了委屈自己來討好別人,她長大後,也一直習慣性地放低自己來討好身邊的人。

她在《奇葩說》裡曾說過,和男朋友發生不愉快時,自己明明很憤怒,卻不敢表達出來,為讓對方消氣,不停地打電話給對方道歉。

在工作中,那怕對別人的意見感到不滿或是不贊同,卻會違心地說:

“你說得太好了!”


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圖片來源網絡


討好型性格的人,沒有做人的原則,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唯唯喏喏的,一味的放低自己去討好別人。

2.壓抑性人性

我的朋友說,因為長期壓抑自己,她不但不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遇到不對或是不公平的事情發生,也不敢據理力爭,她覺得自己活得很壓抑,經常會蒙著被子偷偷地哭!

壓抑性人格的人,會一味的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緒,那怕心裡再苦再委屈也不會表露出來,他們有苦會自己吞,有淚會偷偷地流!

3.反叛型人格

知乎上有個問答:那些很乖的人長大後怎樣了?

有個高讚的回答,揭露了很多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圖片來源網絡


表面上依舊很乖,但內心非常躁動,對一些父母極其反對的事情會特別嚮往吸菸、蹦迪、喝酒……

一旦有機會掙脫父母的束縛,就特別想去嘗試。

有的孩子在被強迫違背自己意願的時候,內心會很憤怒,很抵抗,他當時沒有反抗的能力,不得不順從妥協。

一旦他有了反抗的能力,他就會不顧一切的做出叛逆的行為來對抗父母,以宣洩他內心的不滿!

愛德華說:

“家庭關係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

缺愛的家庭,飄不出歡聲笑語;專制的家長,教不出人性健全的孩子!

所以,請給孩子多一些尊重,少一些專制。

4

讓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那些裝乖的孩子不會有開心快樂的童年,在長大後,也難以找到幸福感。只有敢於做真實自己的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才能擁抱到更多的幸福。

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能夠更加快樂幸福,父母們應該做到以下三點:

1.不做專制的父母

不強迫孩子做違背自己意願的事的,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讓孩子能宣洩自己的情緒和不滿。

2.引導孩子做真實的自己

《少年說》裡,高一女孩楊栩楠說自己從小懂事,因為怕爸爸媽媽對自己失望,所以,她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把自己的小情緒和小任性都藏起來。

可臺下的媽媽卻對她說:

“媽媽希望你不那麼懂事,你不用取悅所有的人,堅持做你自己。”


那些很乖的孩子,長大後怎樣了?

圖片來源網絡


我們可以像這位媽媽一樣告訴孩子:不要為了取悅別人而委屈了自己,要遵從自己的意願,做個真實的自己。

敢於表達自己真實需求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多的自信和快樂。

3.給孩子一個輕鬆、有愛的成長環境

做個溫和有愛的家長,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讓孩子在成長中不必察言觀色的討好人,也不用因為害怕被訓斥責罰,而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情緒。

只有在輕鬆有愛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才敢於釋放出自己天性,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而敢於表達喜怒哀樂的孩子,更容易擁有健全的人格。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兒童教育心理學》中表示: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這才是教育孩子的首要目的。”

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比什麼都重要!

擁有健全人格的人,更懂得理解尊重父母,內心也更堅定自信,這樣的人才能在日後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加輕鬆,過得更加幸福!

教育孩子時請少一些專制,多一些耐心引導,多一些理解尊重。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