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不完美媽媽 睡眠 心理學 敏感期 多媽成長日記 2019-09-12
"

前幾天,我下班回到小區。

在門口看到一個約有4、5歲的小女孩,小跑地跟在一個女人後面,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嘴裡一直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同是身為母親的我,在她們旁邊看了一會,心裡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女孩哭得如此傷心。

這時候,女孩的媽媽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大聲吼了一句:“你走開,我沒有你這樣的小孩!”

小女孩傷心地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放聲大哭。

"

前幾天,我下班回到小區。

在門口看到一個約有4、5歲的小女孩,小跑地跟在一個女人後面,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嘴裡一直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同是身為母親的我,在她們旁邊看了一會,心裡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女孩哭得如此傷心。

這時候,女孩的媽媽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大聲吼了一句:“你走開,我沒有你這樣的小孩!”

小女孩傷心地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放聲大哭。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時女孩的媽媽把她的手甩開,又吼了一句:“你別再哭了,煩死我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那麼會耍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大聲、更凶了。

這樣一句“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話,在憤怒的時候說出來,確實可以緩解母親的情緒,但是聽在孩子的耳裡是多麼的刺耳。

或許會因為媽媽的這一句話,讓這個小女孩心裡毫無安全感可言。

在孩子心裡 ,父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當真。或許在這個小女孩心裡,她真的相信媽媽會不要她了。

關於這對母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沒有去仔細瞭解,但是眼前發生的一切,其實就是生活中時常發生的。

這位媽媽說的這些話,倍感熟悉,而說過類似這樣話語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他們正在用語言暴力奪走了屬於孩子年幼的安全感。

在家裡,我常常聽到鄰居大姐半夜扯著大嗓門對著6歲的兒子喊:

“你怎麼這麼笨,說過多少次了,你還不會,真的是豬腦子”。

“你再敢頂嘴,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聽到這些話,我都替鄰居家的小朋友感到難過,父母的話,聲聲入耳,句句刺心,讓孩子感到羞愧、害怕,變得沒有安全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希望給孩子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心理學上安全感是指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帶來的。

01 仔細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前幾天,我下班回到小區。

在門口看到一個約有4、5歲的小女孩,小跑地跟在一個女人後面,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嘴裡一直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同是身為母親的我,在她們旁邊看了一會,心裡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女孩哭得如此傷心。

這時候,女孩的媽媽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大聲吼了一句:“你走開,我沒有你這樣的小孩!”

小女孩傷心地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放聲大哭。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時女孩的媽媽把她的手甩開,又吼了一句:“你別再哭了,煩死我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那麼會耍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大聲、更凶了。

這樣一句“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話,在憤怒的時候說出來,確實可以緩解母親的情緒,但是聽在孩子的耳裡是多麼的刺耳。

或許會因為媽媽的這一句話,讓這個小女孩心裡毫無安全感可言。

在孩子心裡 ,父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當真。或許在這個小女孩心裡,她真的相信媽媽會不要她了。

關於這對母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沒有去仔細瞭解,但是眼前發生的一切,其實就是生活中時常發生的。

這位媽媽說的這些話,倍感熟悉,而說過類似這樣話語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他們正在用語言暴力奪走了屬於孩子年幼的安全感。

在家裡,我常常聽到鄰居大姐半夜扯著大嗓門對著6歲的兒子喊:

“你怎麼這麼笨,說過多少次了,你還不會,真的是豬腦子”。

“你再敢頂嘴,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聽到這些話,我都替鄰居家的小朋友感到難過,父母的話,聲聲入耳,句句刺心,讓孩子感到羞愧、害怕,變得沒有安全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希望給孩子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心理學上安全感是指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帶來的。

01 仔細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我的身邊,常常會聽到有的媽媽說害怕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是媽媽也是普通的凡人,不知道如何做。那麼,請媽媽們留意孩子有存在這些的行為,這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1.過於粘人或者喜歡粘著那個對他最好的人。被別人照顧的時候,會表現很乖,但是一見到媽媽,就會粘著媽媽不放手,甚至是眼淚汪汪。

2.易怒,急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在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中,稍微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顯得非常生氣,甚至拳腳相加。

3.總是喜歡低著吃手或者睡覺的時候總是縮成一團。孩子雖然過了口腔敏感期,但是仍然有吃手的習慣,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不踏實。睡覺習慣抱東西,或者蜷縮著睡。

4.開燈睡覺,怕黑,莫名的恐懼感。有些已經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的孩子,特別喜歡開著燈睡覺,其實開著燈睡覺一點也不舒服,只是孩子的心中有些害怕,開著燈睡覺比較放心一點。在這些孩子的心裡不僅缺乏安全,還會特別怕黑,而且只要讓孩子處在比較黑暗的環境就會特別的恐懼。

"

前幾天,我下班回到小區。

在門口看到一個約有4、5歲的小女孩,小跑地跟在一個女人後面,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嘴裡一直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同是身為母親的我,在她們旁邊看了一會,心裡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女孩哭得如此傷心。

這時候,女孩的媽媽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大聲吼了一句:“你走開,我沒有你這樣的小孩!”

小女孩傷心地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放聲大哭。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時女孩的媽媽把她的手甩開,又吼了一句:“你別再哭了,煩死我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那麼會耍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大聲、更凶了。

這樣一句“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話,在憤怒的時候說出來,確實可以緩解母親的情緒,但是聽在孩子的耳裡是多麼的刺耳。

或許會因為媽媽的這一句話,讓這個小女孩心裡毫無安全感可言。

在孩子心裡 ,父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當真。或許在這個小女孩心裡,她真的相信媽媽會不要她了。

關於這對母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沒有去仔細瞭解,但是眼前發生的一切,其實就是生活中時常發生的。

這位媽媽說的這些話,倍感熟悉,而說過類似這樣話語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他們正在用語言暴力奪走了屬於孩子年幼的安全感。

在家裡,我常常聽到鄰居大姐半夜扯著大嗓門對著6歲的兒子喊:

“你怎麼這麼笨,說過多少次了,你還不會,真的是豬腦子”。

“你再敢頂嘴,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聽到這些話,我都替鄰居家的小朋友感到難過,父母的話,聲聲入耳,句句刺心,讓孩子感到羞愧、害怕,變得沒有安全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希望給孩子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心理學上安全感是指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帶來的。

01 仔細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我的身邊,常常會聽到有的媽媽說害怕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是媽媽也是普通的凡人,不知道如何做。那麼,請媽媽們留意孩子有存在這些的行為,這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1.過於粘人或者喜歡粘著那個對他最好的人。被別人照顧的時候,會表現很乖,但是一見到媽媽,就會粘著媽媽不放手,甚至是眼淚汪汪。

2.易怒,急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在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中,稍微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顯得非常生氣,甚至拳腳相加。

3.總是喜歡低著吃手或者睡覺的時候總是縮成一團。孩子雖然過了口腔敏感期,但是仍然有吃手的習慣,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不踏實。睡覺習慣抱東西,或者蜷縮著睡。

4.開燈睡覺,怕黑,莫名的恐懼感。有些已經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的孩子,特別喜歡開著燈睡覺,其實開著燈睡覺一點也不舒服,只是孩子的心中有些害怕,開著燈睡覺比較放心一點。在這些孩子的心裡不僅缺乏安全,還會特別怕黑,而且只要讓孩子處在比較黑暗的環境就會特別的恐懼。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5.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孩子遇到陌生人會表現出拘謹和害怕。不敢跟別人主動打招呼,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沒禮貌。而是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和客人交流。

02孩子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呢?

1.父母爭吵不斷,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當孩子的問題變為爭吵的導火索時,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恐懼心理,他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是自己引起了父母的不滿,陷入深深的自責,父母爭吵打架,是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公敵。

2.對孩子缺少陪伴,當孩子在一個沒有愛的氛圍中長大,他會變得敏感多疑,自卑憂鬱,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特別重要。有些父母把孩子扔給老人,可能很久才和孩子能見到一面。孩子有可能都不認識父母。孩子感覺自己被拋棄了,怎麼會有安全感呢?

"

前幾天,我下班回到小區。

在門口看到一個約有4、5歲的小女孩,小跑地跟在一個女人後面,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嘴裡一直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同是身為母親的我,在她們旁邊看了一會,心裡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女孩哭得如此傷心。

這時候,女孩的媽媽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大聲吼了一句:“你走開,我沒有你這樣的小孩!”

小女孩傷心地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放聲大哭。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時女孩的媽媽把她的手甩開,又吼了一句:“你別再哭了,煩死我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那麼會耍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大聲、更凶了。

這樣一句“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話,在憤怒的時候說出來,確實可以緩解母親的情緒,但是聽在孩子的耳裡是多麼的刺耳。

或許會因為媽媽的這一句話,讓這個小女孩心裡毫無安全感可言。

在孩子心裡 ,父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當真。或許在這個小女孩心裡,她真的相信媽媽會不要她了。

關於這對母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沒有去仔細瞭解,但是眼前發生的一切,其實就是生活中時常發生的。

這位媽媽說的這些話,倍感熟悉,而說過類似這樣話語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他們正在用語言暴力奪走了屬於孩子年幼的安全感。

在家裡,我常常聽到鄰居大姐半夜扯著大嗓門對著6歲的兒子喊:

“你怎麼這麼笨,說過多少次了,你還不會,真的是豬腦子”。

“你再敢頂嘴,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聽到這些話,我都替鄰居家的小朋友感到難過,父母的話,聲聲入耳,句句刺心,讓孩子感到羞愧、害怕,變得沒有安全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希望給孩子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心理學上安全感是指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帶來的。

01 仔細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我的身邊,常常會聽到有的媽媽說害怕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是媽媽也是普通的凡人,不知道如何做。那麼,請媽媽們留意孩子有存在這些的行為,這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1.過於粘人或者喜歡粘著那個對他最好的人。被別人照顧的時候,會表現很乖,但是一見到媽媽,就會粘著媽媽不放手,甚至是眼淚汪汪。

2.易怒,急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在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中,稍微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顯得非常生氣,甚至拳腳相加。

3.總是喜歡低著吃手或者睡覺的時候總是縮成一團。孩子雖然過了口腔敏感期,但是仍然有吃手的習慣,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不踏實。睡覺習慣抱東西,或者蜷縮著睡。

4.開燈睡覺,怕黑,莫名的恐懼感。有些已經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的孩子,特別喜歡開著燈睡覺,其實開著燈睡覺一點也不舒服,只是孩子的心中有些害怕,開著燈睡覺比較放心一點。在這些孩子的心裡不僅缺乏安全,還會特別怕黑,而且只要讓孩子處在比較黑暗的環境就會特別的恐懼。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5.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孩子遇到陌生人會表現出拘謹和害怕。不敢跟別人主動打招呼,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沒禮貌。而是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和客人交流。

02孩子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呢?

1.父母爭吵不斷,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當孩子的問題變為爭吵的導火索時,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恐懼心理,他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是自己引起了父母的不滿,陷入深深的自責,父母爭吵打架,是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公敵。

2.對孩子缺少陪伴,當孩子在一個沒有愛的氛圍中長大,他會變得敏感多疑,自卑憂鬱,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特別重要。有些父母把孩子扔給老人,可能很久才和孩子能見到一面。孩子有可能都不認識父母。孩子感覺自己被拋棄了,怎麼會有安全感呢?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3.輕視和忽略孩子的感受。在街上會看到有的孩子對媽媽撒嬌說:“媽媽,我走不動了,哪裡累啊”,而媽媽的回答則是“你才走幾步路啊?累什麼累,趕快走”。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時候的家長會把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凌駕於孩子之上,這樣就會忽略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

03面對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

前幾天,我下班回到小區。

在門口看到一個約有4、5歲的小女孩,小跑地跟在一個女人後面,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的嘴裡一直喊著:“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同是身為母親的我,在她們旁邊看了一會,心裡在想,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女孩哭得如此傷心。

這時候,女孩的媽媽表現出很不耐煩的樣子,大聲吼了一句:“你走開,我沒有你這樣的小孩!”

小女孩傷心地緊緊地抱住媽媽的腿,放聲大哭。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這時女孩的媽媽把她的手甩開,又吼了一句:“你別再哭了,煩死我了,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那麼會耍賴,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結果,女孩哭得更大聲、更凶了。

這樣一句“我沒有你這樣的孩子”、“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的話,在憤怒的時候說出來,確實可以緩解母親的情緒,但是聽在孩子的耳裡是多麼的刺耳。

或許會因為媽媽的這一句話,讓這個小女孩心裡毫無安全感可言。

在孩子心裡 ,父母說的話,他們都會當真。或許在這個小女孩心裡,她真的相信媽媽會不要她了。

關於這對母女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沒有去仔細瞭解,但是眼前發生的一切,其實就是生活中時常發生的。

這位媽媽說的這些話,倍感熟悉,而說過類似這樣話語的家長也不在少數,他們正在用語言暴力奪走了屬於孩子年幼的安全感。

在家裡,我常常聽到鄰居大姐半夜扯著大嗓門對著6歲的兒子喊:

“你怎麼這麼笨,說過多少次了,你還不會,真的是豬腦子”。

“你再敢頂嘴,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就把你扔出去”。

聽到這些話,我都替鄰居家的小朋友感到難過,父母的話,聲聲入耳,句句刺心,讓孩子感到羞愧、害怕,變得沒有安全感。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快樂充實、無憂無慮的童年,不希望給孩子留下任何心理陰影。

心理學上安全感是指一種感覺、一種心理;是來自一方的表現所帶給另一方的感覺;是一種讓人可以放心、可以舒心、可以依靠、可以相信的言談舉止等方面表現帶來的。

01 仔細觀察孩子的這些行為,那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在我的身邊,常常會聽到有的媽媽說害怕孩子缺乏安全感,但是媽媽也是普通的凡人,不知道如何做。那麼,請媽媽們留意孩子有存在這些的行為,這是缺乏安全感表現:

1.過於粘人或者喜歡粘著那個對他最好的人。被別人照顧的時候,會表現很乖,但是一見到媽媽,就會粘著媽媽不放手,甚至是眼淚汪汪。

2.易怒,急躁,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在和小夥伴相處的過程中,稍微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顯得非常生氣,甚至拳腳相加。

3.總是喜歡低著吃手或者睡覺的時候總是縮成一團。孩子雖然過了口腔敏感期,但是仍然有吃手的習慣,睡覺的時候輾轉反側,睡不踏實。睡覺習慣抱東西,或者蜷縮著睡。

4.開燈睡覺,怕黑,莫名的恐懼感。有些已經和爸爸媽媽分開睡的孩子,特別喜歡開著燈睡覺,其實開著燈睡覺一點也不舒服,只是孩子的心中有些害怕,開著燈睡覺比較放心一點。在這些孩子的心裡不僅缺乏安全,還會特別怕黑,而且只要讓孩子處在比較黑暗的環境就會特別的恐懼。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5.見到陌生人不敢說話。孩子遇到陌生人會表現出拘謹和害怕。不敢跟別人主動打招呼,做爸爸媽媽的千萬不要以為孩子沒禮貌。而是要耐心的引導孩子和客人交流。

02孩子為什麼會缺乏安全感呢?

1.父母爭吵不斷,融洽的家庭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當孩子的問題變為爭吵的導火索時,會進一步加深孩子的恐懼心理,他會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是自己引起了父母的不滿,陷入深深的自責,父母爭吵打架,是破壞孩子安全感的公敵。

2.對孩子缺少陪伴,當孩子在一個沒有愛的氛圍中長大,他會變得敏感多疑,自卑憂鬱,父母的陪伴對孩子特別重要。有些父母把孩子扔給老人,可能很久才和孩子能見到一面。孩子有可能都不認識父母。孩子感覺自己被拋棄了,怎麼會有安全感呢?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3.輕視和忽略孩子的感受。在街上會看到有的孩子對媽媽撒嬌說:“媽媽,我走不動了,哪裡累啊”,而媽媽的回答則是“你才走幾步路啊?累什麼累,趕快走”。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時候的家長會把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凌駕於孩子之上,這樣就會忽略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

03面對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你別再哭了,煩死了!”:孩子缺少安全感,家長應該怎麼做?

1. 不要拿孩子進行比較,總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除了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和壓力之外,沒有任何益處,家長應該多欣賞、鼓勵、支持孩子,發現孩子的長處,讓孩子充滿自信和活力。

2.在親子溝通方面不威脅孩子。喜歡威脅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處於一個可以隨時被拋棄的狀態,會讓孩子產生委屈、難過、甚至是恐懼的情緒。如果經常以這樣的口氣跟孩子溝通:“媽媽(爸爸)不要你了!”,“你不是我們生的,是撿來的”,“再不乖,就揍你了”等是不是經常聽到呢?孩子還小不能分辨真假話,讓孩子心理沒有依靠。

3.全身心關注自己的孩子,瞭解孩子細節變化的背後心理的因素,多陪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滿足孩子的基本生理生活需求之外。哪怕再忙,每天也要至少抽出1個小時來和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不要分心,不要因為覺得這是無聊的遊戲而表現出不耐煩

4.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父親是孩子堅實的靠山,母親則是孩子心靈傾訴的港灣。

04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決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被人喜歡、接受,也更容易在群體裡找到歸屬。

安全感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就會有很強類的悲觀傾向,還會自我過敏,過分自責的情況發生,對孩子的心理髮育十分有影響,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關愛孩子,孩子才能獲得堅實的安全感。

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在父母充裕的情感賬戶基礎上,各位父母不妨反思一下自己,在這方面對孩子的儲蓄,是否餘額不足了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