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

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

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

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

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

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

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越禁止,越想要

● 6個月的寶寶斷奶:有位媽媽給寶寶斷奶的方式很粗暴,並且想各種辦法哄騙孩子:奶變苦了、咪咪壞了、吃奶羞羞,但孩子對“乳房”更關注了,經常偷偷摸媽媽的乳房。

● 1歲的寶寶吃手:有個寶寶愛吃手,醒了吃、睡覺吃、哭了吃,總是把小手往嘴裡放,媽媽呵斥不管用,爸爸見到寶寶吃手就打寶寶的手,還是不管用,寶寶反而吃的更勤了。

● 1歲半的寶寶打人:寶寶愛打人,高興也打人、生氣也打人,經常打哭小朋友,對家裡人也時常伸手就打。只要寶寶打人,父母都會打寶寶屁屁,不但沒好,反而更愛打人。

● 2歲的寶寶摸私處:寶寶摸私處的問題越來越讓父母尷尬和頭疼。不管,擔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嚴厲管教、禁止會讓寶寶害怕,或對私處更感興趣,或躲起來摸,於事無補。

你有沒有發現,在小寶寶的生活中,你越是想要禁止或改變的問題,孩子反而越會去做。這是因為,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禁止就等於強化,禁止就等於誘惑!


"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

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

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

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越禁止,越想要

● 6個月的寶寶斷奶:有位媽媽給寶寶斷奶的方式很粗暴,並且想各種辦法哄騙孩子:奶變苦了、咪咪壞了、吃奶羞羞,但孩子對“乳房”更關注了,經常偷偷摸媽媽的乳房。

● 1歲的寶寶吃手:有個寶寶愛吃手,醒了吃、睡覺吃、哭了吃,總是把小手往嘴裡放,媽媽呵斥不管用,爸爸見到寶寶吃手就打寶寶的手,還是不管用,寶寶反而吃的更勤了。

● 1歲半的寶寶打人:寶寶愛打人,高興也打人、生氣也打人,經常打哭小朋友,對家裡人也時常伸手就打。只要寶寶打人,父母都會打寶寶屁屁,不但沒好,反而更愛打人。

● 2歲的寶寶摸私處:寶寶摸私處的問題越來越讓父母尷尬和頭疼。不管,擔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嚴厲管教、禁止會讓寶寶害怕,或對私處更感興趣,或躲起來摸,於事無補。

你有沒有發現,在小寶寶的生活中,你越是想要禁止或改變的問題,孩子反而越會去做。這是因為,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禁止就等於強化,禁止就等於誘惑!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當你說“no”時,他在想什麼

1

這件事,很有趣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禁止不但不能約束這種慾望,反而會更加激發好奇和探索。自從孩子降生,好奇心就伴隨孩子左右,好奇心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學習和創造。

對於不讓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越是禁止,反而是在幫助孩子把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那件事情上,瞬間點燃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孩子總會想盡辦法、找機會去嘗試。

2

這件事,能引起媽媽的注意

對於小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就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在對孩子缺乏關注、疏於陪伴的家庭中,當孩子發現無論怎樣都難以被父母看見的時候,如果這件事能夠成功引起媽媽的注意,TA就會認為,做這件事,媽媽就會更愛我,即便挨說、捱打,也要這樣做。

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會被孩子當做是獲得父母關注的工具,孩子就會越多的去做這些事。

3

這件事,我必須做主

當“可怕的2歲”到來,寶寶會更加叛逆,那是因為小寶寶也需要用叛逆來刷“存在感”。

這是孩子心理髮展過程中很正常的一個必經階段,孩子只想證明我是我,我可以做主,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這個階段中,父母越是禁止,越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因為戰勝困難做到的事情,對TA來說格外有成就感,TA會覺得自己特別強大,而反覆去做這件事


對於小寶寶來說

聽到“NO”

就等於聽到一個大大的“YES”


"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

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

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

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越禁止,越想要

● 6個月的寶寶斷奶:有位媽媽給寶寶斷奶的方式很粗暴,並且想各種辦法哄騙孩子:奶變苦了、咪咪壞了、吃奶羞羞,但孩子對“乳房”更關注了,經常偷偷摸媽媽的乳房。

● 1歲的寶寶吃手:有個寶寶愛吃手,醒了吃、睡覺吃、哭了吃,總是把小手往嘴裡放,媽媽呵斥不管用,爸爸見到寶寶吃手就打寶寶的手,還是不管用,寶寶反而吃的更勤了。

● 1歲半的寶寶打人:寶寶愛打人,高興也打人、生氣也打人,經常打哭小朋友,對家裡人也時常伸手就打。只要寶寶打人,父母都會打寶寶屁屁,不但沒好,反而更愛打人。

● 2歲的寶寶摸私處:寶寶摸私處的問題越來越讓父母尷尬和頭疼。不管,擔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嚴厲管教、禁止會讓寶寶害怕,或對私處更感興趣,或躲起來摸,於事無補。

你有沒有發現,在小寶寶的生活中,你越是想要禁止或改變的問題,孩子反而越會去做。這是因為,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禁止就等於強化,禁止就等於誘惑!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當你說“no”時,他在想什麼

1

這件事,很有趣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禁止不但不能約束這種慾望,反而會更加激發好奇和探索。自從孩子降生,好奇心就伴隨孩子左右,好奇心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學習和創造。

對於不讓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越是禁止,反而是在幫助孩子把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那件事情上,瞬間點燃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孩子總會想盡辦法、找機會去嘗試。

2

這件事,能引起媽媽的注意

對於小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就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在對孩子缺乏關注、疏於陪伴的家庭中,當孩子發現無論怎樣都難以被父母看見的時候,如果這件事能夠成功引起媽媽的注意,TA就會認為,做這件事,媽媽就會更愛我,即便挨說、捱打,也要這樣做。

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會被孩子當做是獲得父母關注的工具,孩子就會越多的去做這些事。

3

這件事,我必須做主

當“可怕的2歲”到來,寶寶會更加叛逆,那是因為小寶寶也需要用叛逆來刷“存在感”。

這是孩子心理髮展過程中很正常的一個必經階段,孩子只想證明我是我,我可以做主,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這個階段中,父母越是禁止,越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因為戰勝困難做到的事情,對TA來說格外有成就感,TA會覺得自己特別強大,而反覆去做這件事


對於小寶寶來說

聽到“NO”

就等於聽到一個大大的“YES”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比“禁止”更好的,是疏導與探究

1

對於小寶寶,禁止不如轉移注意力

小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還不夠,說教式的禁止最沒用,因為TA根本聽不懂。對於小寶寶來說,最好使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

比如給寶寶斷奶,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分散孩子對於乳房和吃奶的關注;禁止寶寶吃手、打人、摸私處,可以在寶寶想要做這些的時候,抓住TA的小手,玩個手部小遊戲,轉移寶寶注意力。

2

想要禁止的,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

看手機、看電視、玩平板電腦,是絕大多數父母都想要禁止孩子多做的事情。但卻是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古語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參照榜樣,一邊對孩子說著諸多禁止的事情,一邊自己卻在無意識的經常做著,這樣的“禁止”說一百遍都不如約束好自己,樹立好榜樣作用更有效

3

用一道選擇題,來代替禁止令

想禁止,不如給孩子2個父母可控制、可接受的選擇,這2個選擇,是為接來下的事情做過渡。

比如孩子不想睡覺,可以讓孩子選擇,是想抱著玩具熊睡覺,還是想摟著洋娃娃睡覺;或者是想聽個故事後睡覺,還是想媽媽給唱個兒歌再睡覺,通常孩子就會選擇其一,接下來按照孩子的選擇進行下去就好。

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的自主意識得以發揮,孩子會感受到被尊重。

4

最好的方式,是陪孩子一探究竟

孩子的好奇心不被滿足,TA會一直想要去嘗試,如果媽媽能夠陪伴孩子,對TA好奇的事物慢慢去探索、去接觸,才會讓孩子解除疑惑。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可以怎麼使用,引領孩子去觀察、嘗試這件激發好奇心的事。只有知道了是怎麼回事,才會徹底打消想要偷偷去做的心思。

5

讓孩子承擔後果,比一切禁令都好使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比如,孩子總是對仙人掌好奇,想要去碰,與其對孩子說:“不能碰,會扎手”,不如告訴TA:“碰它會扎手”。允許孩子去碰,結果手被刺痛就是自然後果,孩子下次就會長記性。

一些我們想要禁止孩子去做的、並沒有太大危險性的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中積累經驗,獲得成長。

"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

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

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

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越禁止,越想要

● 6個月的寶寶斷奶:有位媽媽給寶寶斷奶的方式很粗暴,並且想各種辦法哄騙孩子:奶變苦了、咪咪壞了、吃奶羞羞,但孩子對“乳房”更關注了,經常偷偷摸媽媽的乳房。

● 1歲的寶寶吃手:有個寶寶愛吃手,醒了吃、睡覺吃、哭了吃,總是把小手往嘴裡放,媽媽呵斥不管用,爸爸見到寶寶吃手就打寶寶的手,還是不管用,寶寶反而吃的更勤了。

● 1歲半的寶寶打人:寶寶愛打人,高興也打人、生氣也打人,經常打哭小朋友,對家裡人也時常伸手就打。只要寶寶打人,父母都會打寶寶屁屁,不但沒好,反而更愛打人。

● 2歲的寶寶摸私處:寶寶摸私處的問題越來越讓父母尷尬和頭疼。不管,擔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嚴厲管教、禁止會讓寶寶害怕,或對私處更感興趣,或躲起來摸,於事無補。

你有沒有發現,在小寶寶的生活中,你越是想要禁止或改變的問題,孩子反而越會去做。這是因為,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禁止就等於強化,禁止就等於誘惑!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當你說“no”時,他在想什麼

1

這件事,很有趣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禁止不但不能約束這種慾望,反而會更加激發好奇和探索。自從孩子降生,好奇心就伴隨孩子左右,好奇心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學習和創造。

對於不讓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越是禁止,反而是在幫助孩子把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那件事情上,瞬間點燃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孩子總會想盡辦法、找機會去嘗試。

2

這件事,能引起媽媽的注意

對於小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就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在對孩子缺乏關注、疏於陪伴的家庭中,當孩子發現無論怎樣都難以被父母看見的時候,如果這件事能夠成功引起媽媽的注意,TA就會認為,做這件事,媽媽就會更愛我,即便挨說、捱打,也要這樣做。

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會被孩子當做是獲得父母關注的工具,孩子就會越多的去做這些事。

3

這件事,我必須做主

當“可怕的2歲”到來,寶寶會更加叛逆,那是因為小寶寶也需要用叛逆來刷“存在感”。

這是孩子心理髮展過程中很正常的一個必經階段,孩子只想證明我是我,我可以做主,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這個階段中,父母越是禁止,越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因為戰勝困難做到的事情,對TA來說格外有成就感,TA會覺得自己特別強大,而反覆去做這件事


對於小寶寶來說

聽到“NO”

就等於聽到一個大大的“YES”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比“禁止”更好的,是疏導與探究

1

對於小寶寶,禁止不如轉移注意力

小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還不夠,說教式的禁止最沒用,因為TA根本聽不懂。對於小寶寶來說,最好使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

比如給寶寶斷奶,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分散孩子對於乳房和吃奶的關注;禁止寶寶吃手、打人、摸私處,可以在寶寶想要做這些的時候,抓住TA的小手,玩個手部小遊戲,轉移寶寶注意力。

2

想要禁止的,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

看手機、看電視、玩平板電腦,是絕大多數父母都想要禁止孩子多做的事情。但卻是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古語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參照榜樣,一邊對孩子說著諸多禁止的事情,一邊自己卻在無意識的經常做著,這樣的“禁止”說一百遍都不如約束好自己,樹立好榜樣作用更有效

3

用一道選擇題,來代替禁止令

想禁止,不如給孩子2個父母可控制、可接受的選擇,這2個選擇,是為接來下的事情做過渡。

比如孩子不想睡覺,可以讓孩子選擇,是想抱著玩具熊睡覺,還是想摟著洋娃娃睡覺;或者是想聽個故事後睡覺,還是想媽媽給唱個兒歌再睡覺,通常孩子就會選擇其一,接下來按照孩子的選擇進行下去就好。

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的自主意識得以發揮,孩子會感受到被尊重。

4

最好的方式,是陪孩子一探究竟

孩子的好奇心不被滿足,TA會一直想要去嘗試,如果媽媽能夠陪伴孩子,對TA好奇的事物慢慢去探索、去接觸,才會讓孩子解除疑惑。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可以怎麼使用,引領孩子去觀察、嘗試這件激發好奇心的事。只有知道了是怎麼回事,才會徹底打消想要偷偷去做的心思。

5

讓孩子承擔後果,比一切禁令都好使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比如,孩子總是對仙人掌好奇,想要去碰,與其對孩子說:“不能碰,會扎手”,不如告訴TA:“碰它會扎手”。允許孩子去碰,結果手被刺痛就是自然後果,孩子下次就會長記性。

一些我們想要禁止孩子去做的、並沒有太大危險性的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中積累經驗,獲得成長。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

從寶寶8、9個月開始咿呀學語

到1歲半左右能和父母簡單交流

父母就迫不及待地想教給寶寶生活規則

告訴ta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其實不必著急,2歲前的寶寶根本“不講理”

你越禁止的,TA就會越強烈地要

今天,我們就來翻譯一下

當你說“no”時,寶寶的腦袋裡在想什麼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越禁止,越想要

● 6個月的寶寶斷奶:有位媽媽給寶寶斷奶的方式很粗暴,並且想各種辦法哄騙孩子:奶變苦了、咪咪壞了、吃奶羞羞,但孩子對“乳房”更關注了,經常偷偷摸媽媽的乳房。

● 1歲的寶寶吃手:有個寶寶愛吃手,醒了吃、睡覺吃、哭了吃,總是把小手往嘴裡放,媽媽呵斥不管用,爸爸見到寶寶吃手就打寶寶的手,還是不管用,寶寶反而吃的更勤了。

● 1歲半的寶寶打人:寶寶愛打人,高興也打人、生氣也打人,經常打哭小朋友,對家裡人也時常伸手就打。只要寶寶打人,父母都會打寶寶屁屁,不但沒好,反而更愛打人。

● 2歲的寶寶摸私處:寶寶摸私處的問題越來越讓父母尷尬和頭疼。不管,擔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嚴厲管教、禁止會讓寶寶害怕,或對私處更感興趣,或躲起來摸,於事無補。

你有沒有發現,在小寶寶的生活中,你越是想要禁止或改變的問題,孩子反而越會去做。這是因為,對於0-2歲的寶寶來說,禁止就等於強化,禁止就等於誘惑!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當你說“no”時,他在想什麼

1

這件事,很有趣

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禁止不但不能約束這種慾望,反而會更加激發好奇和探索。自從孩子降生,好奇心就伴隨孩子左右,好奇心對孩子的成長和進步起到關鍵作用,比如學習和創造。

對於不讓孩子做的事情,父母越是禁止,反而是在幫助孩子把注意力的焦點集中在那件事情上,瞬間點燃了孩子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孩子總會想盡辦法、找機會去嘗試。

2

這件事,能引起媽媽的注意

對於小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對自己的關注,就是自己最大的安全感。

在對孩子缺乏關注、疏於陪伴的家庭中,當孩子發現無論怎樣都難以被父母看見的時候,如果這件事能夠成功引起媽媽的注意,TA就會認為,做這件事,媽媽就會更愛我,即便挨說、捱打,也要這樣做。

越是禁止的事情,越會被孩子當做是獲得父母關注的工具,孩子就會越多的去做這些事。

3

這件事,我必須做主

當“可怕的2歲”到來,寶寶會更加叛逆,那是因為小寶寶也需要用叛逆來刷“存在感”。

這是孩子心理髮展過程中很正常的一個必經階段,孩子只想證明我是我,我可以做主,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這個階段中,父母越是禁止,越會激發孩子的叛逆。因為戰勝困難做到的事情,對TA來說格外有成就感,TA會覺得自己特別強大,而反覆去做這件事


對於小寶寶來說

聽到“NO”

就等於聽到一個大大的“YES”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比“禁止”更好的,是疏導與探究

1

對於小寶寶,禁止不如轉移注意力

小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都還不夠,說教式的禁止最沒用,因為TA根本聽不懂。對於小寶寶來說,最好使的方法是轉移注意力。

比如給寶寶斷奶,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分散孩子對於乳房和吃奶的關注;禁止寶寶吃手、打人、摸私處,可以在寶寶想要做這些的時候,抓住TA的小手,玩個手部小遊戲,轉移寶寶注意力。

2

想要禁止的,就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做

看手機、看電視、玩平板電腦,是絕大多數父母都想要禁止孩子多做的事情。但卻是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古語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參照榜樣,一邊對孩子說著諸多禁止的事情,一邊自己卻在無意識的經常做著,這樣的“禁止”說一百遍都不如約束好自己,樹立好榜樣作用更有效

3

用一道選擇題,來代替禁止令

想禁止,不如給孩子2個父母可控制、可接受的選擇,這2個選擇,是為接來下的事情做過渡。

比如孩子不想睡覺,可以讓孩子選擇,是想抱著玩具熊睡覺,還是想摟著洋娃娃睡覺;或者是想聽個故事後睡覺,還是想媽媽給唱個兒歌再睡覺,通常孩子就會選擇其一,接下來按照孩子的選擇進行下去就好。

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的自主意識得以發揮,孩子會感受到被尊重。

4

最好的方式,是陪孩子一探究竟

孩子的好奇心不被滿足,TA會一直想要去嘗試,如果媽媽能夠陪伴孩子,對TA好奇的事物慢慢去探索、去接觸,才會讓孩子解除疑惑。

比如媽媽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可以怎麼使用,引領孩子去觀察、嘗試這件激發好奇心的事。只有知道了是怎麼回事,才會徹底打消想要偷偷去做的心思。

5

讓孩子承擔後果,比一切禁令都好使

法國教育家盧梭提出“自然後果法”的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錯,造成了不良的後果,讓他親身體驗並承擔自已所犯錯誤造成的不良後果,從中接受教訓。”

比如,孩子總是對仙人掌好奇,想要去碰,與其對孩子說:“不能碰,會扎手”,不如告訴TA:“碰它會扎手”。允許孩子去碰,結果手被刺痛就是自然後果,孩子下次就會長記性。

一些我們想要禁止孩子去做的、並沒有太大危險性的事情,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承擔後果。這樣孩子才能在成長中積累經驗,獲得成長。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寶寶戀奶、吃手,可能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

搜索公眾號“拜託了媽媽”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