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不完美媽媽 讀書 家庭教育 名校家長 2019-05-06

期中考試出來了,

有人歡笑有人愁,

但對於家長來說,

不是眼前的一次考試,

而是怎樣給孩子後面的每一次考試助力!



目前,儘管很多地方已經不再公佈期中考試成績,或者小學低年級已經不進行期中考試了,但是建議家長還是打聽一下孩子的學習情況,畢竟半個學期過去了,只有瞭解才能知道後面怎麼給孩子助力。

對於這點,家長一定要有清晰的認識,打聽和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這是一個稱職家長的表現。

因此,孩子在學校度過半個學期後,不過學習成績是進步了,還是不夠理想,家長都應該及時與孩子一起進行總結,反思得失,為了以後更好的進步。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反思孩子這半個學期的學習習慣


1、自學預習的習慣

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老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才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

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繫,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2.、專心上課的習慣

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聽,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

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了,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儘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3、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要善於提出問題,要積極思考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問題,積極思考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

4、善於提問的習慣

積極提出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家長。

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5、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

6、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同時也是一種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學的作業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書面的,二是看書思考或實踐操作的。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了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家長。

有的同學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採取“拖、抄、代.……等等”,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

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會而不對,複雜的對而不全。

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

7、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

更要認真推敲,反覆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

8、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採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

錯解根源是什麼?

解答同類試題應注意哪些事項?

如何克服常犯錯誤?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9、複習歸納的習慣

複習是有規律的,複習必須及時。每天儘量把當天的東西都複習一遍,每週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複習一下。

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10、 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了、記住了才扔掉。

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看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影響了孩子學習


1、您是否過分干預孩子的一切生活和學習?

每天對著孩子嘮叨,孩子做什麼在你眼裡都是不順眼的,這個不讓孩子做,那個不讓孩子吃的,久而久之,孩子會對你產生一種厭煩的心理。

其實這種嘮叨式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很多家長都還沒有明白這種嘮叨式的家庭教育是非常愚蠢的。

2、您是否是個陪讀家長呢?

很多的家長,對於孩子的學習,採取包辦陪讀形式,問長問短,沒完沒了地輔導,一天到晚陪著孩子學習,這樣孩子的學習自主能力沒有了,而且容易讓孩子做什麼都要依賴父母。

3、您是否是個攀比面子型的家長呢?

當孩子拿著成績單回到家和你彙報的時候,而你更加關注的不是孩子考多少分,你一開口就問隔壁誰誰誰考幾分啊,當孩子說他考的比我高的時候,你立馬變臉衝孩子說考這麼低,我怎麼見人啊。

孩子原本是想從你這裡得到鼓勵並且再接再厲的,可你的一句話完全把孩子的興致澆滅了。

4、您是否對孩子要求過高了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一個家長的心願,但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不完善之處。很多父母過度關注孩子,對孩子期望和要求過高,都是對孩子非理性的愛。

這種失去理智的愛會與孩子內心最強大的力量——成長的力量為敵,絆住孩子的腳步,束縛孩子的心靈。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若家長存在以上問題,一定及時改正啦!此外,家長一定要避免做以下幾件事。

1、金錢獎勵型——“這次考了前三名,就獎勵你五百塊!”

很多教育專家明確指出,以獎勵多少錢為進步目標,會養成孩子為了錢和獎勵學習的心態。但是很多家長卻無奈的認為這是最容易讓孩子奮進的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不同,對於自家孩子的教育來講,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2、放任自流型——“只要你考好了,你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考試之後的放鬆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對於孩子來講,放鬆下來之後做什麼卻不能完全隨意。比如有的孩子會整天看完電視玩電腦,沒有任何節制,這就非常不可取。

即便是放鬆下來,學習、閱讀、休息的時間和量也要固定,只是說可以更靈活罷了。所以,即便是“放養”,也並不是由著孩子的性子來。

3、嚴格管控型——“不準出去玩、不準跟成績差的人一起玩、快去寫作業……”

在嚴格管控型家庭,尤其孩子成績不達標時,家長對於孩子的一舉一動管理嚴格,甚至於孩子交什麼朋友都會處處監督把控,張口閉口不忘唸叨的就是考試成績如何如何。

如果是提前和孩子商討過的結果還好,如果是家長個人意志為主導的話,可以預見: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會有反抗。孩子的逆反心理可不是開玩笑的!

4、盲目報班型——“隔壁小紅報了奧數班成績那麼好,我也給你報!”

其實報輔導班也好,興趣班也好,都需要提前和孩子溝通,如果他本身就排斥,那麼報再多的班也沒用,拔苗助長是教訓。

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安排,家長要了解孩子在哪個方面擅長,哪些方面有欠缺。如何把擅長的科目做到錦上添花,又如何及時把不懂的知識補上,自己又能夠幫助孩子什麼。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期中考試後,家長做好這4件事,孩子期末考試可能暴增!


家長如何幫孩子提高成績?


1、不要只看到分數,更重要的是孩子的進步空間

當孩子考了98分的時候,不要去苛刻孩子為什麼沒有考100分。孩子明明從78分,努力考到了98分,這其中的進步空間,不值得被鼓勵一下嗎?

我們不能只看分數的多少,還要看孩子每次與自己相比,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如果退步了,就幫孩子分析原因,制定一個更好的學習計劃,爭取每一次都有一個對得起自己的成績。

2、指導孩子學習方法

在輔導孩子時,不要代替孩子學習,養成孩子的依賴心理和遇事退縮的習慣。要教給孩子獲得知識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書,如何獲得自己想要的資料等。

3、用賞識促進孩子主動學習

孩子學會自主學習,既能使孩子走上成才的道路,又能減輕父母的負擔,這是兩全其美的事情。

可以在孩子自主學習之後及時給予誇獎和鼓勵,賞識孩子的每一點進步。

孩子自己完成了家庭作業,自己完成了預習、複習後,都可以給予積極肯定,孩子會在家長的讚賞中更加主動地學習。

4、孩子的學習心態和習慣比成績重要百倍

家長對孩子成績的反應,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態度。

分數只是能力的一個側面反映。相比於孩子沒有拿滿分,家長更應該關心孩子在學習上是否養成了上面提到的好習慣,孩子現在的學習是否輕鬆快樂、積極等。

所以當孩子成績下滑的時候,家長要記住一條“潛規則”,那就是“永遠不埋怨孩子”。這樣做是因為,當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是我們家長沒有做好,孩子有問題而解決不了,是我們家長該反思自己教育方法的時候了。

孩子的學習靠自身,也靠老師和家長,若你讀了本文受益,請轉給家長和孩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