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採用了4條建議,教育出的孩子謙虛得體,不驕不躁

真正的謙虛是最高的美德,也即一切美德之母。——丁尼生

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我們不能一有成績,就像皮球一樣,別人拍不得,輕輕一拍,就跳得老高。成績越大,越要謙虛謹慎。——王進喜

謙虛的人並不希望別人誇獎,儘管人們常常誇獎他。驕傲的人時時想叫別人誇獎,但除了在別人面前誇耀自己以外,再也沒有第二個人誇獎他。——加裡寧

驕傲是一種不良的心理狀態,孩子特別是聰明的孩子常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父母應該給予積極的引導,使其心理健全發展。在現實生活中,孩子往往由於學習成績較好或者某方面有特長而經常受到家長和老師的表揚,這種太多的表揚常常會誤導孩子,使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於是就會滋長驕傲情緒。他們會因此誇大自己的優點,看不到自己身上的問題,而把別人看得一無是處;他們聽不進別人的善意批評,總是處於盲目的優越感之中,就會逐漸地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因此導致成績下降,表現也就不再那麼優秀了。對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及時予以糾正,讓他們正確認識問題。家長採用了4條建議,教育出的孩子謙虛得體,不驕不躁

那麼,怎樣培養孩子謙虛的習慣呢?

建議一:讓孩子認識驕傲的危害。

盲目驕傲自大的人就像井底之蛙,視野狹窄,自以為是,嚴重阻礙了自己繼續前進的步伐。科學家巴夫給青年人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切勿讓驕傲支配了你們。由於驕傲,你們會在應該統一的場合固執起來。由於驕傲,你們會拒絕有益的勸告和友好的幫助。而且由於驕傲,你們會失掉客觀的標準。”

當然,我們要讓孩子分清楚自信和驕傲的區別。

自信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它能使人樂觀上進;而驕傲是對自己的不全面認識,是盲目樂觀,常會讓人不思進取。對於父母來說,應該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但不能讓他們滋長驕傲自滿的情緒。形式上兩者有很大的相似,常會讓人迷惑,孩子們常會把自己那點小得意看做是自信的表現,這時父母應該讓孩子分辨出兩者的區別。

家長應該讓孩子認識到驕傲也是成長的絆腳石,任何成績的取得只能是階段性的、局部的,只能作為一個起點。在學習上,知識是無邊的海洋,如果一時一事領先就忘乎所以,恰恰是知識不夠、眼界不寬的表現。“滿招損,謙受益”,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介紹一些成功者的經驗,告訴他們古今中外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是在取得成績後仍能保持謙虛奮進的人。

家長採用了4條建議,教育出的孩子謙虛得體,不驕不躁

建議二:幫助孩子全面認識自己。

孩子產生驕傲往往源於自己的某方面特長和優勢,父母應該先分析這種驕傲的基礎:是學習成績比較好、有某方面的藝術潛質,還是有運動天賦什麼的。然後應讓孩子認識到,他身上的這種優勢只不過限定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放在一個更大範圍就會失去這種優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積極進取,而不是驕傲懈怠;並且優勢往往是和不足並存的,同時應該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

父母要教育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確實是自己努力的結果,但是不要忘記這裡也包含著家長的培養、老師的教誨和同學的幫助。

另外,不正確的比較往往也容易滋長驕傲情緒。在班集體中,若以己之長與別人之短相比較,這樣比較的結果,自然容易沾沾自喜,自以為什麼地方都比別人強,因而看不起別人。父母應該開闊孩子的胸懷,引導他們走出自我的狹小圈子。帶他們到更廣闊的地方走走,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瞭解更多的歷史名人的成就和才能,以豐富的知識充實頭腦,使之變驕傲為動力。

家長採用了4條建議,教育出的孩子謙虛得體,不驕不躁

建議三:讓孩子正確面對批評建議。

批評往往直指一個人的缺點,如果一個人能夠接受批評,他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點。對於孩子來說,他在評論自己時常會出現偏差,原因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若能經常聽取別人的意見或建議,就能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

家長採用了4條建議,教育出的孩子謙虛得體,不驕不躁

建議四:不要輕易地表揚孩子。

許多人都看過《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著名的書,這本書寫於1818年,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之一。

卡爾·威特在生下來時是一個智障兒,但他的父親老威特運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教育方法,使小威特8歲時,就已經掌握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六種語言,同時,小威特還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小威特在9歲時就考上哥廷根大學。當他未滿14歲時,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時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

對於這樣一位才華出眾的天才,父親老威特非常注意培養孩子謙虛的習慣,他禁止任何人表揚他的兒子,生怕孩子滋長驕傲自滿情緒,從而毀了他的一生。 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老威特這樣寫道: 有一次,哈雷的宗教事務委員賽思福博士對我說:“你的兒子驕傲吧?”我說:“不,我兒子一點也不驕傲。”這時他一口咬定說:“這不可能,像這樣的神童如果不驕傲,那你兒子就不是人。一定驕傲,驕傲這是很自然的。”

事後,我讓他看看兒子。他們談了很多話,一會他就完全瞭解我兒子了,並對我說:“我實在佩服,你兒子一點兒也不驕傲。你是怎樣教育他的呢?”我讓兒子站起來,讓他把我的教育方法講給賽思福博士聽。聽後他服氣了,說:“的確,如果實行這樣的教育,孩子就不可能驕傲,真是佩服。”

還有一次,有個地方的督學官到哥廷根的親戚家串門。他在來哥廷根之前,就已經從報上和人們的傳說中知道了我兒子的事。到了親戚家後知道得就更詳細了,因為他的親戚與我們來往密切,非常瞭解我兒子的情況。他想考考我的兒子,為了得到這一機會,就拜託他的親戚請我們父子去。

我接受了邀請,帶著兒子去了。他向我提出要考考我兒子的要求。按照慣例,我也要求他答應我的條件,即“不管考得怎樣,絕不要表揚我兒子”。據說他擅長數學,所以他提出主要想考考數學。我回答說:“只要不表揚,考什麼都沒有關係。”商量妥當後,我就把特意打發出去的兒子叫進來,考試就開始了。他先從世故人情考起,然後進入學問領域。威特對每個問題的回答都使他感到十分滿意。最後開始了他所擅長的數學考試。由於我兒子也擅長數學,所以越考越使他感到驚異。每一題我兒子都能用兩種、三種解法去完成,也能按他的要求去解題。這樣他就不由自主地讚揚威特了。我趕緊給他遞眼色,他這才住了口。

由於他們二人都擅長數學,考著考著就進入了學問的深層,並最終走到督學官所不知的地方。這時,他不由自主地叫了起來:“唉呀!真是超過了我的學者!”

我想這下壞了,立即給潑冷水:“哪裡,哪裡,由於這半年兒子在學校裡聽數學課,所以還記得。”督學官還不死心,又對我兒子說:“你再考慮這道題,這道題歐拉先生考慮了三天才好不容易做出來。如果你能做出來,那就更了不起了。”

聽了這話我擔心起來。我並不是怕兒子做不了那麼難的題,而是擔心如果兒子真的把那道題做了出來,而由此驕傲起來。但我又不好說“請不要做那道題了”。因為他不太瞭解我們,怕引起他的誤會,以為我害怕兒子做不出那道題才這樣說的。我只好故作鎮靜地看著。那道題是一個農夫想把一塊地分給三個兒子。分法是要把地分成三等份,而且每個部分要整塊地形相似。他把問題說明後,就問我兒子有沒有聽說過,或者是在書上看到過這個題,兒子說沒有。他說:“那麼給你時間,你做做看。”說完就拉著我的手退到房間的裡面,對我說:“你兒子再聰明,那道題也很難做出來,我是為讓你兒子知道世界上還有這樣的難題才出的。”

可是,督學官的話音剛落,就聽兒子喊道:“做出來了。”“不可能。”督學官說著就走了過去。兒子向他解釋說:“三個部分是相等的,而且各個部分都與整塊地相似,對嗎?”

這時督學官有些不高興地說:“你事先知道這道題吧。”兒子一聽就感到很委屈,含著眼淚反覆聲明說:“不知道,不知道。”

看到這種情形,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擔保說:“因為兒子做的事,我全都清楚。這個問題的確是第一次遇到,更何況兒子是從不扯謊的。”這時督學官說:“那麼你的兒子勝過歐拉這個大數學家了。”我掐了一下他的手,立即說:“瞎鳥有時也能撿到豆,這也是偶然的。”

督學官這才領會到我的意圖,點著頭說:“是的,是的。”然後就附耳小聲對我說:“唉呀!我真佩服你的教育法。這樣的教育,不管你兒子有多大的學問也絕不會驕傲。”兒子也很快同其他人高興地談起別的事,這一切也使督學官十分喜歡。

老威特非常瞭解孩子的心理,自己的孩子實在太優秀了,太優秀的孩子往往經不起表揚,表揚過多往往會導致孩子驕傲自滿心理的產生。因此,他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避免表揚孩子。父母應該注意表揚孩子本身沒有錯,但是,千萬不要一味表揚,而且,表揚孩子的時候要注重

表揚孩子的某種行為,不要表揚孩子本身——這也是表揚的一個技巧。

以上便是今天分享的內容,謝謝觀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