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三、輕易滿足

反季的水果很貴,但孩子想吃,買;

家中已有一大推玩具了,但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買;

衣櫃裡一堆衣服,但孩子想穿新的,買。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秉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

哪怕條件不好,

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哪怕不合理的需求。

很多父母以為,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理應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但是,恰恰相反。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不僅可能養不出孝子,

反而更可能養出“白眼狼”。

因為孩子的需求太容易被滿足,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也體會不到這些東西的來之不易。

自己的生活條件優越於父母,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看不起父母,甚至在朋友中形成攀比心理,覺得自己的爸媽沒有別人的父母有出息。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因為他從小所得到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毫不費力。

等到自己出了社會掙錢養家的時候,很難有耐心和耐力去度過艱苦的過程。

也很有可能因為對生活條件的一味追求而鋌而走險違法撈“快錢”。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三、輕易滿足

反季的水果很貴,但孩子想吃,買;

家中已有一大推玩具了,但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買;

衣櫃裡一堆衣服,但孩子想穿新的,買。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秉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

哪怕條件不好,

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哪怕不合理的需求。

很多父母以為,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理應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但是,恰恰相反。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不僅可能養不出孝子,

反而更可能養出“白眼狼”。

因為孩子的需求太容易被滿足,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也體會不到這些東西的來之不易。

自己的生活條件優越於父母,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看不起父母,甚至在朋友中形成攀比心理,覺得自己的爸媽沒有別人的父母有出息。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因為他從小所得到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毫不費力。

等到自己出了社會掙錢養家的時候,很難有耐心和耐力去度過艱苦的過程。

也很有可能因為對生活條件的一味追求而鋌而走險違法撈“快錢”。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四、生活懶散

早上喊了一遍又一遍,

吃飯催了一次又一次,

做作業每次不拖到晚上十一二點都寫不完,

做一件事兒總是一再延緩……

很多父母就是覺得拿孩子沒辦法,

打不聽罵不改,

其實不是孩子改不掉,

而是父母下不了“狠心”。

早上喊一次不起床就不再喊,

遲到被罰讓孩子自己負責;

吃飯喊不動就過時不候,

餓了也不準吃零食,

幾次下來肯定乖乖吃飯;

作業規定時間,完不成就關燈,

後果自己承擔,

慢慢地他就不敢再邊玩邊學了。

家長若沒有標準,沒有懲罰措施,心不夠“狠”,

就難以改掉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三、輕易滿足

反季的水果很貴,但孩子想吃,買;

家中已有一大推玩具了,但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買;

衣櫃裡一堆衣服,但孩子想穿新的,買。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秉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

哪怕條件不好,

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哪怕不合理的需求。

很多父母以為,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理應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但是,恰恰相反。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不僅可能養不出孝子,

反而更可能養出“白眼狼”。

因為孩子的需求太容易被滿足,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也體會不到這些東西的來之不易。

自己的生活條件優越於父母,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看不起父母,甚至在朋友中形成攀比心理,覺得自己的爸媽沒有別人的父母有出息。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因為他從小所得到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毫不費力。

等到自己出了社會掙錢養家的時候,很難有耐心和耐力去度過艱苦的過程。

也很有可能因為對生活條件的一味追求而鋌而走險違法撈“快錢”。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四、生活懶散

早上喊了一遍又一遍,

吃飯催了一次又一次,

做作業每次不拖到晚上十一二點都寫不完,

做一件事兒總是一再延緩……

很多父母就是覺得拿孩子沒辦法,

打不聽罵不改,

其實不是孩子改不掉,

而是父母下不了“狠心”。

早上喊一次不起床就不再喊,

遲到被罰讓孩子自己負責;

吃飯喊不動就過時不候,

餓了也不準吃零食,

幾次下來肯定乖乖吃飯;

作業規定時間,完不成就關燈,

後果自己承擔,

慢慢地他就不敢再邊玩邊學了。

家長若沒有標準,沒有懲罰措施,心不夠“狠”,

就難以改掉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五、乞求央告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是靠“哄”的。

孩子不吃飯,拿零食哄;

想讓孩子做點家務,拿金錢哄;

孩子不學習,拿各種承諾哄;

……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往往分不清什麼是責任和義務。

孩子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得到回報,

哪怕他做的事是為了自己,哪怕他做的事是應盡的義務。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高高在上、頤氣指使的心理,缺乏責任心。

在孩子的內心,他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父母的要求和期望而活。

一旦離開父母,生活往往容易缺乏目標和奮鬥的動力。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三、輕易滿足

反季的水果很貴,但孩子想吃,買;

家中已有一大推玩具了,但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買;

衣櫃裡一堆衣服,但孩子想穿新的,買。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秉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

哪怕條件不好,

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哪怕不合理的需求。

很多父母以為,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理應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但是,恰恰相反。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不僅可能養不出孝子,

反而更可能養出“白眼狼”。

因為孩子的需求太容易被滿足,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也體會不到這些東西的來之不易。

自己的生活條件優越於父母,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看不起父母,甚至在朋友中形成攀比心理,覺得自己的爸媽沒有別人的父母有出息。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因為他從小所得到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毫不費力。

等到自己出了社會掙錢養家的時候,很難有耐心和耐力去度過艱苦的過程。

也很有可能因為對生活條件的一味追求而鋌而走險違法撈“快錢”。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四、生活懶散

早上喊了一遍又一遍,

吃飯催了一次又一次,

做作業每次不拖到晚上十一二點都寫不完,

做一件事兒總是一再延緩……

很多父母就是覺得拿孩子沒辦法,

打不聽罵不改,

其實不是孩子改不掉,

而是父母下不了“狠心”。

早上喊一次不起床就不再喊,

遲到被罰讓孩子自己負責;

吃飯喊不動就過時不候,

餓了也不準吃零食,

幾次下來肯定乖乖吃飯;

作業規定時間,完不成就關燈,

後果自己承擔,

慢慢地他就不敢再邊玩邊學了。

家長若沒有標準,沒有懲罰措施,心不夠“狠”,

就難以改掉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五、乞求央告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是靠“哄”的。

孩子不吃飯,拿零食哄;

想讓孩子做點家務,拿金錢哄;

孩子不學習,拿各種承諾哄;

……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往往分不清什麼是責任和義務。

孩子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得到回報,

哪怕他做的事是為了自己,哪怕他做的事是應盡的義務。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高高在上、頤氣指使的心理,缺乏責任心。

在孩子的內心,他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父母的要求和期望而活。

一旦離開父母,生活往往容易缺乏目標和奮鬥的動力。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六、包辦代替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你只管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用你來操心。

衣服鞋襪,媽媽洗;

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爸爸負責;

社會實踐活動,全家齊上陣;

……

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做。

哪怕孩子主動做家務,

父母嫌善後麻煩或者心疼孩子,也不讓孩子做。

如此養出的孩子,慢慢失去自理能力,體驗不到從生活中學習的樂趣,好奇心逐漸降低,也會慢慢習慣父母的付出,難以有感恩之心,缺乏替父母分擔的責任。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三、輕易滿足

反季的水果很貴,但孩子想吃,買;

家中已有一大推玩具了,但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買;

衣櫃裡一堆衣服,但孩子想穿新的,買。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秉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

哪怕條件不好,

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哪怕不合理的需求。

很多父母以為,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理應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但是,恰恰相反。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不僅可能養不出孝子,

反而更可能養出“白眼狼”。

因為孩子的需求太容易被滿足,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也體會不到這些東西的來之不易。

自己的生活條件優越於父母,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看不起父母,甚至在朋友中形成攀比心理,覺得自己的爸媽沒有別人的父母有出息。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因為他從小所得到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毫不費力。

等到自己出了社會掙錢養家的時候,很難有耐心和耐力去度過艱苦的過程。

也很有可能因為對生活條件的一味追求而鋌而走險違法撈“快錢”。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四、生活懶散

早上喊了一遍又一遍,

吃飯催了一次又一次,

做作業每次不拖到晚上十一二點都寫不完,

做一件事兒總是一再延緩……

很多父母就是覺得拿孩子沒辦法,

打不聽罵不改,

其實不是孩子改不掉,

而是父母下不了“狠心”。

早上喊一次不起床就不再喊,

遲到被罰讓孩子自己負責;

吃飯喊不動就過時不候,

餓了也不準吃零食,

幾次下來肯定乖乖吃飯;

作業規定時間,完不成就關燈,

後果自己承擔,

慢慢地他就不敢再邊玩邊學了。

家長若沒有標準,沒有懲罰措施,心不夠“狠”,

就難以改掉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五、乞求央告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是靠“哄”的。

孩子不吃飯,拿零食哄;

想讓孩子做點家務,拿金錢哄;

孩子不學習,拿各種承諾哄;

……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往往分不清什麼是責任和義務。

孩子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得到回報,

哪怕他做的事是為了自己,哪怕他做的事是應盡的義務。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高高在上、頤氣指使的心理,缺乏責任心。

在孩子的內心,他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父母的要求和期望而活。

一旦離開父母,生活往往容易缺乏目標和奮鬥的動力。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六、包辦代替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你只管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用你來操心。

衣服鞋襪,媽媽洗;

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爸爸負責;

社會實踐活動,全家齊上陣;

……

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做。

哪怕孩子主動做家務,

父母嫌善後麻煩或者心疼孩子,也不讓孩子做。

如此養出的孩子,慢慢失去自理能力,體驗不到從生活中學習的樂趣,好奇心逐漸降低,也會慢慢習慣父母的付出,難以有感恩之心,缺乏替父母分擔的責任。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七、大驚小怪

孩子間玩耍打鬧等常有的事兒,

而有的父母生怕自家孩子吃虧,

有個磕著碰著或者和其他小朋友拌幾句嘴,

就強行插入替孩子解決問題。

這不讓孩子碰,

那也不讓孩子嘗試,

生怕孩子有危險。

孩子生一點小病就感覺天塌了,

對孩子有求必應。

……

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不僅會沒有朋友,

而且還可能以裝病或傷害自己為由“威脅”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

這樣的孩子經不起風雨,而且很可能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有時候,孩子適當“放養”,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尤其是男孩子,

泥土堆裡摸爬滾打長大的孩子,

往往比每天陶瓷娃娃般捧在手心養出的孩子,

更堅強,更健康。

當然,個人衛生還是要特別注意的。

"

父母愛孩子是本能。

一輩子為孩子操碎了心,

但得到的結果往往並不遂人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哪怕你再疼再寵孩子,以下這7個誤區,請一定要避免。

1、特殊待遇

相信大部分家庭,孩子在家裡都享有「特殊地位」。

西瓜最甜的那一口,留給孩子;

東西不夠分,先滿足孩子;

意見不一致,孩子意願優先;

全家人都圍著孩子轉

……

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在社交中也往往以自己為焦點,難以包容、關心其他朋友,很難得到他人的尊重。

一個正常的家庭,夫妻關係>親子關係。

孩子是家庭成員的其中之一,而不是核心。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二、當面袒護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是不可避免的。

當有長輩教育孩子的時候,千萬別當著孩子的面指責對方,哪怕對方用的方式可能有些不對,可以私下說,別當面袒護。

長輩的教育,是讓孩子明事理辨是非。

如果在孩子接受教育時一味地袒護,會讓孩子對正確的是非觀產生迷茫,也會降低對長輩的敬畏之心,更可能因為有靠山“保護”,以後會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三、輕易滿足

反季的水果很貴,但孩子想吃,買;

家中已有一大推玩具了,但孩子想要最新款的,買;

衣櫃裡一堆衣服,但孩子想穿新的,買。

……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秉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思想,

哪怕條件不好,

也要滿足孩子的一切哪怕不合理的需求。

很多父母以為,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理應明白父母的辛苦,懂得感恩。

但是,恰恰相反。

窮養自己富養孩子,

不僅可能養不出孝子,

反而更可能養出“白眼狼”。

因為孩子的需求太容易被滿足,孩子就越不懂得珍惜,也體會不到這些東西的來之不易。

自己的生活條件優越於父母,久而久之還可能會看不起父母,甚至在朋友中形成攀比心理,覺得自己的爸媽沒有別人的父母有出息。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往往缺乏耐心和毅力,因為他從小所得到的一切在他眼裡都毫不費力。

等到自己出了社會掙錢養家的時候,很難有耐心和耐力去度過艱苦的過程。

也很有可能因為對生活條件的一味追求而鋌而走險違法撈“快錢”。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四、生活懶散

早上喊了一遍又一遍,

吃飯催了一次又一次,

做作業每次不拖到晚上十一二點都寫不完,

做一件事兒總是一再延緩……

很多父母就是覺得拿孩子沒辦法,

打不聽罵不改,

其實不是孩子改不掉,

而是父母下不了“狠心”。

早上喊一次不起床就不再喊,

遲到被罰讓孩子自己負責;

吃飯喊不動就過時不候,

餓了也不準吃零食,

幾次下來肯定乖乖吃飯;

作業規定時間,完不成就關燈,

後果自己承擔,

慢慢地他就不敢再邊玩邊學了。

家長若沒有標準,沒有懲罰措施,心不夠“狠”,

就難以改掉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五、乞求央告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都是靠“哄”的。

孩子不吃飯,拿零食哄;

想讓孩子做點家務,拿金錢哄;

孩子不學習,拿各種承諾哄;

……

這種家庭環境下長大的孩子,

往往分不清什麼是責任和義務。

孩子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應該得到回報,

哪怕他做的事是為了自己,哪怕他做的事是應盡的義務。

長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高高在上、頤氣指使的心理,缺乏責任心。

在孩子的內心,他不是為自己而活,而是為父母的要求和期望而活。

一旦離開父母,生活往往容易缺乏目標和奮鬥的動力。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六、包辦代替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說過這樣的話:

你只管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用你來操心。

衣服鞋襪,媽媽洗;

老師佈置的手工作業,爸爸負責;

社會實踐活動,全家齊上陣;

……

除了學習,什麼都不讓孩子做。

哪怕孩子主動做家務,

父母嫌善後麻煩或者心疼孩子,也不讓孩子做。

如此養出的孩子,慢慢失去自理能力,體驗不到從生活中學習的樂趣,好奇心逐漸降低,也會慢慢習慣父母的付出,難以有感恩之心,缺乏替父母分擔的責任。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七、大驚小怪

孩子間玩耍打鬧等常有的事兒,

而有的父母生怕自家孩子吃虧,

有個磕著碰著或者和其他小朋友拌幾句嘴,

就強行插入替孩子解決問題。

這不讓孩子碰,

那也不讓孩子嘗試,

生怕孩子有危險。

孩子生一點小病就感覺天塌了,

對孩子有求必應。

……

這樣時間久了孩子不僅會沒有朋友,

而且還可能以裝病或傷害自己為由“威脅”父母滿足自己的願望。

這樣的孩子經不起風雨,而且很可能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

有時候,孩子適當“放養”,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尤其是男孩子,

泥土堆裡摸爬滾打長大的孩子,

往往比每天陶瓷娃娃般捧在手心養出的孩子,

更堅強,更健康。

當然,個人衛生還是要特別注意的。

對孩子來說,這7樣東西給他就是害他!

養育孩子不是隻讓他吃飽喝足穿暖這麼簡單,

過度溺愛,不恰當的疼愛,

都可能會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絆腳石」。

當然,

孩子也不是父母發洩情緒的垃圾桶,

更不是父母的私有物品。

如果你真的疼孩子,愛孩子,

那就先學學如何做一個更優秀的爸爸媽媽吧。

關注【久為優學幫】,獲取更多和學習、教育相關的內容!

我們堅持每天更新好的教育理念,全面的學習資料、高效的學習方法,因為有您的關注,才會讓我們更加努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