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相處時,這5個教育原則父母要牢記,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不完美媽媽 父母在線 2019-04-19
和孩子相處時,這5個教育原則父母要牢記,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為人父母似乎無從準備,它考驗著你的耐心、你的脾氣、你的情緒,有時甚至是你的理智。學走路、去上學、談戀愛、考駕照——麻煩事似乎無休無止。

在為人父母的路上,你一定會經歷各種挫折、焦慮、迷茫,也常常會思考該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讓你的孩子健康、順利地成長。

不管各位家長對“規矩”有什麼看法,其實這個詞帶有責備、懲罰甚至毒打的意味。作為父母,理應是不能讓孩子看到或聽到這些的。

但說實話,一旦你正確理解了這個詞的含義,說不定它會幫助你成為優秀的父母。如果你能給孩子制訂合理的規矩,為孩子創造出良好的成長環境,那麼為人父母這一重任就會變得更為輕鬆。

一、要想孩子改變,父母先改變。

愛孩子是需要學習的,不是與生俱來就會的。高爾基有一句名言:“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是國家的一樁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父母要想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好自己。陪伴孩子成長中父母一定要反思自己的成長。父母要不斷內省,總結經驗,問題本身不是問題,怎麼看問題才是問題。

和孩子相處時,這5個教育原則父母要牢記,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二、早早定好規矩、嚴格執行

我們首先要清楚,不管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不是一天兩天、一次兩次形成的,它是一次次的行為,不斷重複而形成的。要形成良好的習慣,前提就是要按照正確的要求去做。

養成主動學習的好習慣,不在於家長每天催促,而是要求孩子每天做到。沒有哪個孩子打小就懂得要怎樣學習,學多久,他需要父母給他立好規矩。比如每天回家後寫好作業再玩,而不要拖到臨睡前;每天半小時閱讀;每天上課前提前預習新內容,等等。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及早給他定好學習的規矩。

定好規矩後,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嚴格遵守,不按規矩來就給予相應的懲罰,比如減少玩的時間。堅持原則,不要隨意變化,否則就會破壞規矩的有效性,最後形同虛設。讓規矩來督促孩子自主學習,而不是家長絮絮叨叨的督促。

三、善於鼓勵孩子,切莫打壓孩子

個別父母不是說沒耐心,也不是沒站在平等的位置去輔導孩子,問題是作業太難,他們也不會,網上搜索各種答案,最後把鍵盤給砸了。

人都是喜歡被人誇的,孩子尤其如此,孩子作業太難沒關係,鼓勵孩子與你們一起解決作業問題,甚至是和孩子一起到網上尋找答案,這個過程裡,不要覺得孩子老問你問題很煩,更不要在孩子面前無所不知,刻意去打擊自己的孩子,等找到答案後,鼓勵孩子去分析為什麼會是這個答案。

中國大多數的家長往往喜歡把打擊偽裝成激勵來教育孩子,卻從不知自己的孩子是否適合激將法。

《少年說》裡有這樣一位母親,她總認為女兒需要接受“打擊教育”,總把“我認為”掛在口中,對女兒講述了一大段學習方法論,以及各種大道理。

這樣教育孩子的方式,長久以往,多優秀的孩子都會在家長面前變得不自信,被長期束縛於嚴厲管束的孩子,價值觀難免會發生扭曲。

和孩子相處時,這5個教育原則父母要牢記,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四、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

很多父母總是不能放下固有的觀念,把孩子看作自己的附屬品,於是出現了這樣幾類父母:

操控型——不聽孩子的聲音,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

包辦溺愛型——為孩子做好一切,不給孩子獨立的機會;

粗暴型——隨意宣洩情緒,不尊重孩子,吼叫打罵。

著名教育家盧梭曾經說過“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應當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其實就是希望成人在對待孩子時要尊重孩子的發展特點,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而不是成人的附屬品。

五、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就事論事,不要隨意發洩對孩子的情緒,不要使用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包括爸爸媽媽的尊重,而這種尊重、信任,會使孩子產生自信,是他們前進的重要動力。每一個爸媽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打罵教育絕對不是最好的辦法,一時起到的作用也不會長久。

最後還有一點小提醒,不要隨便向孩子訴苦,因為你會發現,你無意間的訴苦,會讓孩子形成無形的壓力,而你永遠不知道,這樣的壓力會在他成長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