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微量元素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現在的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夠的。

怎樣提高寶寶免疫力?

1

母乳餵養

母乳幾乎可以提供寶寶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質,糖和脂肪,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物質,包括抗體,免疫因子,酶和白細胞。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各種疾病和感染。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微量元素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現在的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夠的。

怎樣提高寶寶免疫力?

1

母乳餵養

母乳幾乎可以提供寶寶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質,糖和脂肪,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物質,包括抗體,免疫因子,酶和白細胞。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各種疾病和感染。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母乳的這些“保護”甚至可以持續到斷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而配方奶卻不能提供這種保護。

母乳餵養至少四個月的1歲以下嬰兒與其配方奶餵養的對應物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如哮喘、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機率要低很多。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微量元素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現在的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夠的。

怎樣提高寶寶免疫力?

1

母乳餵養

母乳幾乎可以提供寶寶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質,糖和脂肪,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物質,包括抗體,免疫因子,酶和白細胞。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各種疾病和感染。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母乳的這些“保護”甚至可以持續到斷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而配方奶卻不能提供這種保護。

母乳餵養至少四個月的1歲以下嬰兒與其配方奶餵養的對應物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如哮喘、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機率要低很多。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母乳餵養的嬰兒比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抵抗力更強,更少生病,尤其是耳部感染、嘔吐、腹瀉、肺炎、尿路感染或某些類型的脊髓性腦膜炎。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母乳餵養作為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6個月以後依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2

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寶寶主動獲取免疫功能的過程,可以直接為寶寶提供特定的抗體,或間接刺激身體產生需要的特定抗體,以此來抵抗對應的傳染病。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微量元素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現在的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夠的。

怎樣提高寶寶免疫力?

1

母乳餵養

母乳幾乎可以提供寶寶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質,糖和脂肪,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物質,包括抗體,免疫因子,酶和白細胞。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各種疾病和感染。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母乳的這些“保護”甚至可以持續到斷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而配方奶卻不能提供這種保護。

母乳餵養至少四個月的1歲以下嬰兒與其配方奶餵養的對應物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如哮喘、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機率要低很多。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母乳餵養的嬰兒比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抵抗力更強,更少生病,尤其是耳部感染、嘔吐、腹瀉、肺炎、尿路感染或某些類型的脊髓性腦膜炎。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母乳餵養作為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6個月以後依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2

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寶寶主動獲取免疫功能的過程,可以直接為寶寶提供特定的抗體,或間接刺激身體產生需要的特定抗體,以此來抵抗對應的傳染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當寶寶2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給寶寶接種疫苗了, 比如百日咳和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

3

增強鍛鍊

研究表明,運動增加了成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的數量,而定期活動同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微量元素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現在的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夠的。

怎樣提高寶寶免疫力?

1

母乳餵養

母乳幾乎可以提供寶寶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質,糖和脂肪,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物質,包括抗體,免疫因子,酶和白細胞。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各種疾病和感染。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母乳的這些“保護”甚至可以持續到斷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而配方奶卻不能提供這種保護。

母乳餵養至少四個月的1歲以下嬰兒與其配方奶餵養的對應物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如哮喘、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機率要低很多。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母乳餵養的嬰兒比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抵抗力更強,更少生病,尤其是耳部感染、嘔吐、腹瀉、肺炎、尿路感染或某些類型的脊髓性腦膜炎。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母乳餵養作為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6個月以後依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2

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寶寶主動獲取免疫功能的過程,可以直接為寶寶提供特定的抗體,或間接刺激身體產生需要的特定抗體,以此來抵抗對應的傳染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當寶寶2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給寶寶接種疫苗了, 比如百日咳和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

3

增強鍛鍊

研究表明,運動增加了成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的數量,而定期活動同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4

防止細菌傳播

無論是大人還是寶寶,都要注意衛生,勤洗手。

數據表明,用水和肥皂清洗手,有助於降低腸道疾病發病率30-47%,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近23%,特別是給嬰兒潔便後、飯前、餵養嬰兒前、給寶寶做飯前等。

"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一到了秋天,有些寶寶就很愛生病,除了天氣變化無常以外,愛生病和寶寶的免疫力也有很大的關係。

寶寶的免疫力高,即使外界因素會有影響,但寶寶缺不會生病。而免疫力較低的寶寶,每次一到換季、流感高發季,基本從不缺席,總是要往醫院跑幾趟。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寶寶的免疫力是與生俱來的嗎?

寶寶剛出生時,免疫系統還未發育成熟,並無法自主抵禦各種病原體的侵害。但並不代表這個時候寶寶就很脆弱。

在孕期的後3個月,寶寶會通過胎盤獲得來自媽媽的免疫力,因為這種免疫力來源於媽媽,而不是寶寶自身的,所以被叫做「被動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這種被動免疫力的抗體數量和類型取決於媽媽,比如,媽媽曾經得過水痘,就擁有能夠抵抗水痘的免疫力,那麼這種抗體同樣會傳遞給寶寶。

但是這種被動免疫力很弱,而且只是暫時的,通常會在寶寶出生後的幾周或者幾個月後就開始減少。而寶寶屬於自己的免疫系統會在2-3個月左右開始自行發育,直到孩子約12-14歲,才能達到和成人一樣免疫力水平。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不僅幫寶寶提高免疫力很重要,也要小心日常的一些「免疫力殺手」的行為,這些行為會在家長不經意間破壞寶寶的免疫力。

1

過度清潔

寶媽們為了寶寶的健康通常都會把寶寶保護得非常好,但是這樣的愛常常會讓寶媽們陷入“過度清潔”的怪圈。比如,不敢讓孩子深度接觸大自然、不敢讓孩子碰一些“髒東西”等等。

實際上,想要給寶寶完全的保護,創造一個“無菌”的環境是不可能的。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人體充滿了細菌,在人體中細菌數量是人類細胞的10倍。這些細菌生活在皮膚、呼吸道和整個消化道中。僅消化道就有500至1,000種細菌。

雖然一些細菌會引起感染,但大多數物種都是無害或具有有益的功能,例如幫助消化。

這些有益的細菌被稱為共生細菌,而共生細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增強免疫系統。有研究人員發現,在無菌環境中飼養的小白鼠免疫系統發育不良。

而有些寶媽過度保護的行為無異於把寶寶當做小白鼠關進了無菌實驗室,清除有害細菌的同時,一些有益的細菌同樣被消滅了。

這種過度的保護和清潔,讓孩子從小接觸的微生物太少,反而會導致免疫力低下。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兒童中心科學家發表在“過敏與臨床免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

嬰兒在出生後第一年接觸過寵物皮屑、各種細菌甚至是齧齒動物、蟑螂過敏原等,出現過敏,喘息和哮喘風險會降低。

而早期沒有暴露於各種病原體的孩子,患有喘息和過敏的可能性,是那些在較髒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的三倍。

所以,對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健康的生活環境,孩子的身體、生活環境、衣物都不需要過度清潔,也不要過度限制孩子的接觸大自然的行為,偶爾在地上打個滾什麼的也不錯呀。

2

濫用抗生素

雖然抗生素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關鍵時刻能夠救命,很多寶媽為了追求藥效,都會給孩子使用一些抗生素類藥品,尤其是一些由細菌引起的感染如果不用抗生素治療,只會加重病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但很多父母在寶寶生病並不能夠準確地判斷病因,就自作主張給孩子吃一些抗生素類藥物。比如一些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用抗生素治療就是無效的。

時間長了還可能會導致耐藥性,反而會導致某類抗生素對孩子的治療效果下降。

所以,寶寶生病時父母不要總是擅作主張給孩子服用抗生素,要明確是細菌感染還是病毒感染,即使是在細菌感染的情況下,如果病情較輕可以用一些非抗生素類藥物進行代替。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一歲以下需要抗生素的嚴重感染:腦膜炎,肺炎,血流感染和泌尿系感染。

一歲以下常見的病毒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感、大多數呼吸道感染 ,例如耳朵,喉嚨和胸部感染。

在5歲以下的兒童中,95%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在年齡較大的兒童(5至16歲)中,70%的喉嚨痛是病毒性的。而只有20%的喉嚨痛被認為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

所以,孩子頭疼腦熱別再盲目地就用抗生素來治療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充分休息; 多喝水;

2、 避免吸菸,二手菸和其他汙染物(空氣中的化學物質或刺激物);

3、服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緩解疼痛或發燒;

4、用冰片,冰棒,含片(適合年齡較大的孩子)舒緩喉嚨痛,用鹽水漱口或喝溫熱的飲料。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研究表明,單一的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包括紅黴素,阿奇黴素和克拉黴素。)會導致腸道微生物群發生重大變化,比如殺死一些腸道有益菌而引起腹瀉,也會讓一些致病的有害菌數量增多,比如革蘭氏陰性門菌擬桿菌和變形菌。

而這些腸道微生物變化需要近兩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這也就意味著,對於一些孩子來說,還沒等到腸道菌落恢復,就又服用了抗生素。

3

亂補益生菌

益生菌的確可以幫助孩子平衡腸道菌群,增強消化吸收能力,但與提高孩子抵抗力沒有直接關係。如果服用太多,反而會影響孩子腸道內菌群的平衡狀態,反而導致孩子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益生菌產品並不會幫助寶寶改善便祕、縮短感冒持續時間,增加抵抗力,治療過敏等。

不過,可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含益生菌的奶製品,但是純益生菌製劑屬於藥物,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謹慎給孩子服用。

4

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寶寶睡眠質量不高或者睡眠不足時,在接觸病毒(例如普通感冒病毒)後更容易生病。而且,如果生病了,睡眠不足也會影響恢復速度。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在睡眠期間,免疫系統會釋放細胞因子,在發生感染或發炎,某些細胞因子需要增加。而睡眠不足會減少這些保護性細胞因子,抗感染的抗體細胞,比如白細胞的產生也會減少,這樣孩子就更容易生病了。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建議父母從小就要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睡眠習慣,比如避免睡前興奮活動,營造舒適的睡眠環境等。

5

飲食過量

飲食過量不僅會傷害到孩子的脾胃,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一些腸胃問題,還可能導致一些慢性疾病,降低孩子的抵抗力,變得容易生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孩子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要多吃健康的飯菜,蔬果,獲取足量的維生素,礦物質,卡路里和蛋白質,使細胞生長和正常運作。而不是吃一些高糖、高脂肪而缺乏營養的零食。

6

水分補充不足

保持充足的水分可以幫助身體排除毒素和廢物,讓免疫系統能夠更好地抵抗感染。而脫水會影響身體的能量水平和睡眠。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有研究顯示,每5千克的體重,含水量應該為250毫升。

7

濫補微量元素

很多時候鈣鐵鋅硒維生素這些微量元素並不是補了就對寶寶有好處的, 如果寶寶攝入的營養足夠,家長卻還是給寶寶濫補微量元素,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微量元素代謝在體內失衡,甚至傷害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微量元素的補充並不是越多越好,現在的孩子吃的營養都比較全面,微量元素並不會太缺乏,只要平時多注意飲食上的營養搭配,食物中的微量元素是完全足夠的。

怎樣提高寶寶免疫力?

1

母乳餵養

母乳幾乎可以提供寶寶健康所需的所有蛋白質,糖和脂肪,還含有許多有益於寶寶免疫系統的物質,包括抗體,免疫因子,酶和白細胞。這些物質可以保護寶寶免受各種疾病和感染。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而且母乳的這些“保護”甚至可以持續到斷奶後很長一段時間內,而配方奶卻不能提供這種保護。

母乳餵養至少四個月的1歲以下嬰兒與其配方奶餵養的對應物相比,下呼吸道感染(如哮喘、細支氣管炎或肺炎)的機率要低很多。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所以,母乳餵養的嬰兒比配方奶餵養的嬰兒抵抗力更強,更少生病,尤其是耳部感染、嘔吐、腹瀉、肺炎、尿路感染或某些類型的脊髓性腦膜炎。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

母乳餵養作為寶寶唯一的營養來源,只要母親和嬰兒都願意,6個月以後依然可以繼續母乳餵養。

2

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寶寶主動獲取免疫功能的過程,可以直接為寶寶提供特定的抗體,或間接刺激身體產生需要的特定抗體,以此來抵抗對應的傳染病。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當寶寶2個月大時就可以開始給寶寶接種疫苗了, 比如百日咳和Hib(b型流感嗜血桿菌)。

3

增強鍛鍊

研究表明,運動增加了成人體內的免疫細胞的數量,而定期活動同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免疫力。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4

防止細菌傳播

無論是大人還是寶寶,都要注意衛生,勤洗手。

數據表明,用水和肥皂清洗手,有助於降低腸道疾病發病率30-47%,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近23%,特別是給嬰兒潔便後、飯前、餵養嬰兒前、給寶寶做飯前等。

3歲前很少生病的寶寶,竟然是父母在這些方面不怎麼“上心”…

免疫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從小幫寶寶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寶寶不僅少生病,強健的免疫系統也能給寶寶提供一輩子的保護。

『本號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任何平臺不得轉載,違法必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