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不完美媽媽 服裝 大學 蛋糕 有書共讀 2019-06-13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前幾天在遊樂園門前看到這樣一幕:

“媽媽,剛才阿姨給我量身高的時候我往下蹲了一點,只用半價就能買到票了,我是不是很棒?”

媽媽高興地在男孩臉上親了一口,寵溺地說:“真是個小機靈鬼,省下的錢媽媽回去給你買好吃的。”

周圍聽到的人直搖頭,一位阿姨說,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知道會怎樣哦。

我們在生活中時常見到這種“聰明”的孩子:

  • 班級大掃除時不見他的蹤影,老師出現後,哪裡都會看見他賣力幹活的身影;
  • 為了讓長輩給自己買喜歡的東西,謊話張口就來;
  • 欺軟怕硬,時刻以自己的利益為先。

這樣的孩子看似聰明機敏,但其實都是一些小聰明。

如果一個人沒有真才實學,缺少大的智慧和胸襟,單靠著這些小聰明,是很難立足於社會的。

如果你家孩子出現了以下3種情況,父母一定要特別注意。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愛貪小便宜的孩子

有次在熱搜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你對大學室友的評價。

本以為評論區都是大家對青蔥歲月的回顧,對室友的念念不忘。

看到熱評之後才發現自己太天真了,有位網友說,我其中一個室友是非常愛佔小便宜的人,從來不買護膚品,每次都用別人的。

看到吃的連招呼都不打一聲,想吃多少吃多少。

每天蹭吃蹭喝,你說她兩句就立馬跟你翻臉,畢業之後再沒有人聯繫她。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這樣的奇葩室友可能很多人都遇到過,喜歡佔別人便宜,卻不能讓別人在自己身上得到一點好處,這樣的人註定會被疏遠和冷落。

愛貪小便宜絕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很多人在小時候就已經初露端倪。

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在每年的六一兒童節都會給我們發糖,每人三塊,雖然不多,卻足以讓我們興奮。

可是上五年級的那年,我們每個人手上只分到了兩塊糖。

大家都很失望,以為是學校減少了數量,有同學將這個情況反映給了老師。

老師詫異地說,不可能啊,每人三塊,數量都是確定好的,只多不少。

後來有個女同學在起身時不慎撞倒了書桌,將抽屜裡的糖果撒了一地,大家這才知道消失的糖果去哪兒了。

原來,這位分糖的女同學在走進教室前偷偷將一包糖藏在了衣服裡,以為可以瞞天過海,不料還是露出了馬腳。

因為這件事,那個女同學被徹底孤立了。

看似簡單的一塊糖,卻暴露了女孩的自私自利,目光短淺。

孩子的很多習慣都來源於對大人的模仿,如果你想培養一個落落大方,廣受歡迎的孩子,那麼你就要給孩子做好表率,一些小便宜能不佔就不佔。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愛推卸責任的孩子

  • 走路摔倒了,是因為地不平。
  • 今天遲到了,是因為媽媽起床叫晚了。
  • 考試沒考好,都怪老師教的不仔細。

有的孩子犯了錯,首先想到的不是承認錯誤,吸取教訓,而是推卸責任,將錯誤推到別人身上。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最近有位媽媽在群裡說,她感覺很對不起女兒,前兩天她發現錢包裡少了一張五十的,就問兩個孩子是誰拿的。

一開始兩個孩子都不承認,她只好嚇唬他們使用家法,這時候弟弟說是姐姐拿的,他看見了。

雖然姐姐再三辯解自己沒有拿錢,但當時她被氣昏了頭,在沒有查明原因的情況下狠狠批評了姐姐。

第二天,她收拾房間的時候發現弟弟的玩具車裡塞著五十塊錢,她將弟弟叫過來問了好大一會,弟弟才承認是自己拿的。

因為怕捱打,於是說謊是姐姐拿的。

這位媽媽說,從來沒想到弟弟這麼小就會撒謊,以前只是怕捱打不敢承認錯誤,現在居然學會將錯誤推到別人身上了。

找藉口推卸責任,是孩子的自然反應;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覺察到孩子的這種錯誤,沒有給他承認錯誤的勇氣,那孩子就有可能將說謊變成一種習慣,不再想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

那麼長大之後,他也很難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不守規則的孩子

蛋糕店裡剛剛出爐了新鮮的蛋糕,一個孩子饞的一直探頭向前看,但是前面排隊的人太多,眼看蛋糕就要賣完了,男孩急的直跳腳。

這時候旁邊的媽媽悄悄告訴他,你可以插到前面去,不然等到你一定賣完了。

這幾種孩子,小時候看似機靈,長大後卻最沒出息

小男孩猶豫了一下,看看前面排隊的人,沒有邁開腳步。

媽媽又“鼓勵”他說,你是小孩子沒關係的,他們是大人就應該讓著你。

男孩覺得媽媽說的話“有道理”於是撞著膽子插到了最前面,後面排隊的人雖有怨言,但是跟一個孩子計較又顯得自己很小家子氣。

男孩買到了心愛的蛋糕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可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給別人留下了沒有教養的標籤。

不守規則也許短時間內可以讓自己獲得利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卻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一個連規則都守不住的人,又憑什麼獲得別人的信任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光要看眼前的利益,更要為孩子的長遠做打算。

孩子聰明固然好,但千萬不要停留在“小聰明”上。

作者:家長必讀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