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最近有朋友給我說,孩子在家裡比較活潑,一個人玩得很開心,嘰嘰咕咕,話也挺多。可是,一到了外面,就變得很膽小、黏人。比如:讓孩子跟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就要媽媽抱,怎麼哄,都不願下去;在遊樂場,每玩一樣玩具,都要媽媽一起來;在外面,不管其他人怎麼逗,也不咋說話,好不容易說句話,聲音也小得可憐……朋友很是苦惱,不知該怎麼辦?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像我朋友家孩子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一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一個社交能力低下的孩子,要比沒有進過大學的孩子具有更大的缺陷。”是啊,在21世紀的今天,“人際關係”技能已經被列為孩子的基本情商之一。可見,社交能力對一個孩子是多麼重要。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孩子在家裡是個十足“小話癆”,在外就變成“小綿羊”的行為,是不是就是社交能力的問題呢?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人際退縮行為”。具體來說,就是指孩子不能主動與同伴交往,不願意融入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孩子出現這個“人際退縮行為”,往往表現出害怕、膽小、沉默寡言等行為特徵。

簡單來說,這種孩子,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能夠放得開,活潑愛說話。但是,一旦到了陌生的社交環境或者集體生活中,跟在家裡的表現完全不一樣。像上面說的朋友家的孩子,她所表現出來的種種行為,就是典型的“人際退縮行為”。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人際退縮行為”呢?

一說到這個問題,我們通常會認為,這是孩子與外界接觸太少,沒有經常與小夥伴一起玩,孩子缺少必要的交往歷練,不知道怎麼與別人交往,有些“怕生”,所以才會出現在家和在外兩個樣子的情況。

當然,孩子“怕生”這個理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在嬰幼兒時期的“觸覺敏感”導致的。

那到底啥是“觸覺敏感”呢?

要理解“觸覺敏感”,我們就得先了解下什麼是觸覺。從生理角度看,觸覺是指皮膚上的神經細胞接受來自外界的溫度、溼度、疼痛、壓力、振動等方面的感覺。簡單地說,就是接觸皮膚所引起的膚覺。

觸覺是人體的七大器官之一,也是我們與外界最早建立的感官反應。當孩子出生後,由於語言、大動作、認知等方面發育尚不成熟,因此,孩子都是先通過觸覺來認識世界。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本來,孩子從出生到漸漸長大,就是一個觸覺正常發育的過程。比如:順產的孩子,要經過媽媽產道的擠壓這種特殊的觸覺刺激;孩子吸吮媽媽的乳頭;孩子經常用手觸摸不同的物品;媽媽摸小手小腳、抱抱之類的撫摸等,這些都能夠很好地刺激孩子的觸覺發育。

但是,如果是早產、剖腹產,或者是與父母沒有良好的互動,身體接觸太少,又或者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過分擔心孩子安全,不準碰這碰那的,孩子接觸身邊物品的種類太少太單一,孩子的皮膚觸覺得不到充分的訓練,就容易出現“觸覺敏感”問題。就像上面說的,孩子出現“人際退縮行為”,本質上就是孩子的“觸覺敏感”造成的。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觸覺敏感”對孩子究竟有什麼影響呢?

首先,觸覺敏感的孩子,對一些細節特別挑剔,屬於“難伺候型寶寶“。

比如,有的孩子在睡覺時,對被子的厚度、房間的溫度等特別敏感,稍微熱一點、冷一點、光線亮了點,或者尿不溼稍微髒一點等,都會頻頻醒來,大哭大鬧。

甚至有的孩子口腔皮膚敏感,吃了媽媽的乳頭,就是不用奶瓶。同事家的孩子就是這樣,自從斷奶之後,孩子就是不用奶瓶,不管換多少個不同材質和形狀的奶嘴,孩子就是抗拒不吃。結果,他們家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哄著喂娃喝奶,直到3歲以後。

我們經常聽到有寶媽吐槽,孩子太“矯情”,太難帶了,動不動就哭鬧,要不然就是睡覺氣、吃飯氣太重了。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的觸覺敏感在作祟。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觸覺敏感的孩子,不愛與外界物品過多地接觸,甚至容易有潔癖。

有一些孩子不喜歡爬行、在外面不喜歡走路,害怕踩草地和石頭路,大部分時間喜歡讓媽媽抱著或者是呆在嬰兒車裡。當我們瞭解了孩子的觸覺敏感,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孩子一出門就喜歡讓人抱著、不願下地了。

正因為孩子不愛與外界物品過多地接觸,更容易產生潔癖。想起了之前一個育兒師說自己家的孩子就是“愛乾淨的觸覺敏感”寶寶。從孩子吃輔食開始,就特別愛乾淨,有一點米糊粘到嘴角了,孩子都會“哇哇”大叫,直到幫孩子把嘴擦乾淨了,才會繼續愉快的吃。

再次,觸覺敏感對孩子的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研究表明,觸覺敏感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腹瀉、消化不良等。孩子被蚊蟲叮咬後,不易消退,抓撓後還容易被感染。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觸覺敏感的寶寶,容易缺乏安全感,會影響性格的發展。

歡樂頌》裡的安迪,高挑美麗,工作能力強,是我們眼中的職場精英。但是,她卻害怕與別人走得太近,對待愛情也是小心翼翼,對方越是靠近,她越是閃躲,害怕愛,典型的”迴避型人格“。其實,這些與安迪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她母親患有精神病,且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在孤兒院長大。所以,在安迪小時候,沒有得到與正常母親那樣的觸覺愛撫。比如,媽媽的親吻、擁抱等,因此,皮膚觸覺在早期沒有得到訓練,嚴重缺失,也就導致了她成年後害怕別人碰觸的原因。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面對觸覺敏感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多理解包容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耐心地陪伴、鼓勵孩子。

我們要知道,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差異的,各有各的特徵。如果我們的孩子,有觸覺敏感方面的問題,更要理解他(她)膽小、粘人、不合群背後的原因。我們一定不要責備、批評孩子,覺得是他們性格不好、內向等,更不要當眾嘲笑孩子,而是應該耐心地陪伴、鼓勵孩子,慢慢改善孩子的觸覺敏感問題。

比如:當孩子在外面不願和小夥伴一起玩,我們可以陪著孩子加入小夥伴的遊戲裡,或者換一個孩子感興趣的遊戲,然後鼓勵孩子與小夥伴分享玩具,和小夥伴手拉手做遊戲等。我們經常陪孩子跟別人一起玩,次數多了之後,我們可以逐漸退出,讓孩子獨立地與同伴玩耍。

當然,對於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們要給予肯定和鼓勵。被譽為“華人之光”的畫家劉大偉,在自傳《別把鑽石當玻璃珠》裡寫道:“每個孩子都有無限的可能,請千萬用正面方式鼓勵他。你用心找出孩子生命裡的鑽石,他就會想盡辦法琢磨自己,發出閃亮耀眼的光芒。”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給予孩子更好的愛和安全感。

曾經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孩子的成長需要“四種營養”,分別是安全感、存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並且,安全感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想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寶寶在餓了、困了、不開心的時候,只要媽媽一抱就會停止哭鬧。尤其是有些孩子,媽媽抱著或者輕拍著,就容易入睡。正是因為媽媽與孩子之間的肌膚接觸,讓孩子感覺到了愛和安全感。

心理學家哈里·哈洛曾用恆河猴做過一項實驗。讓新生的嬰猴從出生起,就同母親分離,讓它和兩個“母親”在一起——鐵絲媽媽和布料媽媽。鐵絲媽媽的胸前掛著奶瓶,布料媽媽沒有。只有當餓了的時候,嬰猴才去找鐵絲媽媽,其餘大部分時間,都是依偎在布料媽媽身上。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哈里·哈洛由此得出結論:身體接觸對嬰猴的發展甚至超過哺乳的作用。因為,布媽媽柔軟的觸感,有媽媽懷抱的感覺,讓小猴得到了安全感。

因為恆河猴和人類的基因極其相似,所以,這項實驗的結果,同樣適用於人類。

因此,當孩子哭鬧、不開心,需要抱抱的時候,我們不妨多抱抱,多撫摸、親吻孩子,儘可能地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畢竟,孩子的安全感來源於父母的愛和溫暖。

最後,不要限制孩子太多,讓他們擁有豐富的觸覺體驗。

我們擔心孩子的安全,無可厚非。但是,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影響了孩子的觸覺發育。有的家長,害怕外面細菌太多,不讓孩子摸這,不讓摸那的,結果導致了孩子觸覺敏感。

所以,我們一定要給孩子充足的機會去觸摸不同的物品,讓他們感受不同的物品帶來的觸覺體驗。畢竟,豐富的觸覺體驗對於預防和改善觸覺敏感非常有效。

比如:帶孩子多接觸大自然,摸摸小草、花朵,感受下石頭,水滴等;給孩子買不同材質的玩具;儘量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可以隨意觸摸身邊的一切東西。此外,還可以多跟孩子做做觸摸的親子游戲。

孩子在家小霸王,在外小綿羊?除了怕生,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我想說,孩子有觸覺敏感問題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正確對待,給孩子更多的愛和安全感,多理解和接納孩子,正如“愛他如他所是,並非如你所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