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不完美媽媽 文章 跳槽那些事兒 柚媽育兒日記 2019-09-03
"

文/柚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給人辦事時,要學會看人臉色,在單位處事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似乎懂得看人臉色是個不錯的好技能,有許多家長也在潛移默化的教孩子要懂得看人臉色。但其實,懂得看人臉色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它是能把孩子變成一個人際達人呢?還是能變成一個油嘴滑舌的市儈人物呢?或許誰也說不準。

舉個例子:

趙女士因為工作原因和丈夫聚少離多,因為常常疏於溝通,他們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每次吵架時,孩子都會默默的站在一旁替他們收拾東西,等到他們吵完了,孩子就會把東西完完整整的放回去。

趙女士一開始以為,孩子這樣做是懂事的表現,但時間長了,她發現並不是這樣,趙女士曾經試圖和女兒溝通,問她為什麼這樣,但女兒拒絕溝通。很多情況下,趙女士感覺她和女兒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布,這層紗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打實地存在著……

"

文/柚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給人辦事時,要學會看人臉色,在單位處事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似乎懂得看人臉色是個不錯的好技能,有許多家長也在潛移默化的教孩子要懂得看人臉色。但其實,懂得看人臉色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它是能把孩子變成一個人際達人呢?還是能變成一個油嘴滑舌的市儈人物呢?或許誰也說不準。

舉個例子:

趙女士因為工作原因和丈夫聚少離多,因為常常疏於溝通,他們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每次吵架時,孩子都會默默的站在一旁替他們收拾東西,等到他們吵完了,孩子就會把東西完完整整的放回去。

趙女士一開始以為,孩子這樣做是懂事的表現,但時間長了,她發現並不是這樣,趙女士曾經試圖和女兒溝通,問她為什麼這樣,但女兒拒絕溝通。很多情況下,趙女士感覺她和女兒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布,這層紗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打實地存在著……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說到察言觀色,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是成人的行為。沒錯,一般來說,只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隨著閱歷的豐富後,成人才會擁有此技能。那麼,孩子小小年紀為什麼就會察言觀色呢?

01.孩子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

受父母的影響。很多父母由於特殊原因早早的就輟了學,步入社會,經歷社會的捶打後,他們變得十分市井,對於社會風物、人情練達,他們十分清楚。因此察言觀色,看臉色行事變成了他們的慣用行為。在這潛移默化前他們便把這種行為無聲無息的傳遞給了孩子,孩子因受父母的影響能夠變得如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除了父母的影響以外,也和家庭環境有關。正如材料中的趙女士那樣,因長期兩地分居,她和丈夫產生了許多矛盾,孩子作為這第三方,自然不想看到父母大打出手,可是這一切她又無法挽回,因此她只能通過無聲無息的做些什麼來加以補救。那麼,她做什麼呢?對她來說,把一切做好讓父母安心,讓彼此放心,就是她唯一能做的。所以,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家長的臉色就成了許多孩子的慣用選擇。

希望以此來博得別人的好感。有許多孩子由於長期缺愛缺乏關懷,他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十分乾涸,如同沙漠一般。但他們也是希望能被呵護著的。怎樣才能得到這一切呢?

那就是努力博得別人的好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能力花大價錢讓父母開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眼下的事做好,把父母所期待的事做好,努力尋找父母的需求,努力捕捉父母的“臉色”就成了他們賣力尋需求進而博得別人好感的重要途徑。

其實說起來,這類孩子最可憐,原本最天真爛漫,但他們卻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博得所謂的點滴呵護而做出此事。說起來,這也是父母的失職罷了。

"

文/柚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給人辦事時,要學會看人臉色,在單位處事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似乎懂得看人臉色是個不錯的好技能,有許多家長也在潛移默化的教孩子要懂得看人臉色。但其實,懂得看人臉色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它是能把孩子變成一個人際達人呢?還是能變成一個油嘴滑舌的市儈人物呢?或許誰也說不準。

舉個例子:

趙女士因為工作原因和丈夫聚少離多,因為常常疏於溝通,他們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每次吵架時,孩子都會默默的站在一旁替他們收拾東西,等到他們吵完了,孩子就會把東西完完整整的放回去。

趙女士一開始以為,孩子這樣做是懂事的表現,但時間長了,她發現並不是這樣,趙女士曾經試圖和女兒溝通,問她為什麼這樣,但女兒拒絕溝通。很多情況下,趙女士感覺她和女兒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布,這層紗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打實地存在著……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說到察言觀色,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是成人的行為。沒錯,一般來說,只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隨著閱歷的豐富後,成人才會擁有此技能。那麼,孩子小小年紀為什麼就會察言觀色呢?

01.孩子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

受父母的影響。很多父母由於特殊原因早早的就輟了學,步入社會,經歷社會的捶打後,他們變得十分市井,對於社會風物、人情練達,他們十分清楚。因此察言觀色,看臉色行事變成了他們的慣用行為。在這潛移默化前他們便把這種行為無聲無息的傳遞給了孩子,孩子因受父母的影響能夠變得如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除了父母的影響以外,也和家庭環境有關。正如材料中的趙女士那樣,因長期兩地分居,她和丈夫產生了許多矛盾,孩子作為這第三方,自然不想看到父母大打出手,可是這一切她又無法挽回,因此她只能通過無聲無息的做些什麼來加以補救。那麼,她做什麼呢?對她來說,把一切做好讓父母安心,讓彼此放心,就是她唯一能做的。所以,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家長的臉色就成了許多孩子的慣用選擇。

希望以此來博得別人的好感。有許多孩子由於長期缺愛缺乏關懷,他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十分乾涸,如同沙漠一般。但他們也是希望能被呵護著的。怎樣才能得到這一切呢?

那就是努力博得別人的好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能力花大價錢讓父母開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眼下的事做好,把父母所期待的事做好,努力尋找父母的需求,努力捕捉父母的“臉色”就成了他們賣力尋需求進而博得別人好感的重要途徑。

其實說起來,這類孩子最可憐,原本最天真爛漫,但他們卻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博得所謂的點滴呵護而做出此事。說起來,這也是父母的失職罷了。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有很多家長說,孩子從小就會看人臉色行事這不是好事嗎?以後能少吃很多苦。但其實,這真的是好事嗎?

02.孩子從小就會看眼色行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雖然說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能夠讓孩子少吃很多苦,但從長遠來看,孩子總是這樣,往往會陷入一個世俗的怪圈,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充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試想一下,當孩子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看看別人的眼色,看看是否符合別人的需求時,他還會在乎自己的感受嗎?很顯然,他往往會忽略了自己內心最迫切的希望,而執迷在別人的迷陣裡。長此以往下去,他會陷在這迷陣裡而無法出來,也會逐漸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會逐漸淡去。其實,孩子和父母原本是最親密、最有愛的,他們之間不需要勾心鬥角,不需要進行利益的往來。但當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父母的眼色行事時,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蒙上一層利益的搏殺,他們之間會懂得權衡,會懂得博弈。到那個時候,他們的感情還會存在嗎?自然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去,到父母老時,到孩子長大時,也許這份感情都不復存在了。

當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察言觀色,長大以後他必然會更懂得這一套。因此走向社會後,步入工作崗位後,他會以此來為自己謀生,勾心鬥角、以權謀私就成了他們的慣用手段。到那個時候,孩子還會有別的心思用在提升工作技能進而增長本領嗎?

顯然不會了!當一個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鑽營取巧,如何哄別人開心上時,他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

文/柚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給人辦事時,要學會看人臉色,在單位處事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似乎懂得看人臉色是個不錯的好技能,有許多家長也在潛移默化的教孩子要懂得看人臉色。但其實,懂得看人臉色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它是能把孩子變成一個人際達人呢?還是能變成一個油嘴滑舌的市儈人物呢?或許誰也說不準。

舉個例子:

趙女士因為工作原因和丈夫聚少離多,因為常常疏於溝通,他們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每次吵架時,孩子都會默默的站在一旁替他們收拾東西,等到他們吵完了,孩子就會把東西完完整整的放回去。

趙女士一開始以為,孩子這樣做是懂事的表現,但時間長了,她發現並不是這樣,趙女士曾經試圖和女兒溝通,問她為什麼這樣,但女兒拒絕溝通。很多情況下,趙女士感覺她和女兒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布,這層紗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打實地存在著……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說到察言觀色,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是成人的行為。沒錯,一般來說,只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隨著閱歷的豐富後,成人才會擁有此技能。那麼,孩子小小年紀為什麼就會察言觀色呢?

01.孩子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

受父母的影響。很多父母由於特殊原因早早的就輟了學,步入社會,經歷社會的捶打後,他們變得十分市井,對於社會風物、人情練達,他們十分清楚。因此察言觀色,看臉色行事變成了他們的慣用行為。在這潛移默化前他們便把這種行為無聲無息的傳遞給了孩子,孩子因受父母的影響能夠變得如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除了父母的影響以外,也和家庭環境有關。正如材料中的趙女士那樣,因長期兩地分居,她和丈夫產生了許多矛盾,孩子作為這第三方,自然不想看到父母大打出手,可是這一切她又無法挽回,因此她只能通過無聲無息的做些什麼來加以補救。那麼,她做什麼呢?對她來說,把一切做好讓父母安心,讓彼此放心,就是她唯一能做的。所以,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家長的臉色就成了許多孩子的慣用選擇。

希望以此來博得別人的好感。有許多孩子由於長期缺愛缺乏關懷,他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十分乾涸,如同沙漠一般。但他們也是希望能被呵護著的。怎樣才能得到這一切呢?

那就是努力博得別人的好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能力花大價錢讓父母開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眼下的事做好,把父母所期待的事做好,努力尋找父母的需求,努力捕捉父母的“臉色”就成了他們賣力尋需求進而博得別人好感的重要途徑。

其實說起來,這類孩子最可憐,原本最天真爛漫,但他們卻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博得所謂的點滴呵護而做出此事。說起來,這也是父母的失職罷了。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有很多家長說,孩子從小就會看人臉色行事這不是好事嗎?以後能少吃很多苦。但其實,這真的是好事嗎?

02.孩子從小就會看眼色行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雖然說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能夠讓孩子少吃很多苦,但從長遠來看,孩子總是這樣,往往會陷入一個世俗的怪圈,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充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試想一下,當孩子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看看別人的眼色,看看是否符合別人的需求時,他還會在乎自己的感受嗎?很顯然,他往往會忽略了自己內心最迫切的希望,而執迷在別人的迷陣裡。長此以往下去,他會陷在這迷陣裡而無法出來,也會逐漸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會逐漸淡去。其實,孩子和父母原本是最親密、最有愛的,他們之間不需要勾心鬥角,不需要進行利益的往來。但當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父母的眼色行事時,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蒙上一層利益的搏殺,他們之間會懂得權衡,會懂得博弈。到那個時候,他們的感情還會存在嗎?自然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去,到父母老時,到孩子長大時,也許這份感情都不復存在了。

當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察言觀色,長大以後他必然會更懂得這一套。因此走向社會後,步入工作崗位後,他會以此來為自己謀生,勾心鬥角、以權謀私就成了他們的慣用手段。到那個時候,孩子還會有別的心思用在提升工作技能進而增長本領嗎?

顯然不會了!當一個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鑽營取巧,如何哄別人開心上時,他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看完了以上這些說法後,家長們些許明白了,孩子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並不是件好事。作為家長,如何才能避免讓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03.作為家長,您應該如何避免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打蛇要打七寸。家長要想解決問題,一定要找清問題的源頭在哪裡,孩子之所以從小就懂察言觀色,無非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平時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呵護,讓孩子時時刻刻體會到自己是被愛著的,被需要的,只有這樣,他才能放棄投機取巧,不再討別人的歡心,而專注於自己,而整個家庭也能夠實現良性運轉。

家長要改掉自己察言觀色的壞毛病。很多時候,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鏡子,家長若不想讓孩子成為那樣,自己首先就要斬斷此“禍患”。換句話說,家長在平時一定不要將此等壞習慣傳授給孩子,自己要學會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學會做個正直且端正的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既是對孩子的未來有幫助,同時也對自己有很大的修正作用。

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現身說法來向孩子講清這種做法的壞處。比如在孩子睡覺之前,家長可以講一些歷史小故事,或者將自己身邊的小事貫穿其中。講的時間多了,次數久了,孩子就會被故事中的情節所打動,也會逐漸明白家長所要講述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意思。漸漸的,孩子自然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進而得到成長。只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投入,切不可操之過急。

"

文/柚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給人辦事時,要學會看人臉色,在單位處事時,要學會察言觀色。似乎懂得看人臉色是個不錯的好技能,有許多家長也在潛移默化的教孩子要懂得看人臉色。但其實,懂得看人臉色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它是能把孩子變成一個人際達人呢?還是能變成一個油嘴滑舌的市儈人物呢?或許誰也說不準。

舉個例子:

趙女士因為工作原因和丈夫聚少離多,因為常常疏於溝通,他們產生了許多矛盾和衝突。每次吵架時,孩子都會默默的站在一旁替他們收拾東西,等到他們吵完了,孩子就會把東西完完整整的放回去。

趙女士一開始以為,孩子這樣做是懂事的表現,但時間長了,她發現並不是這樣,趙女士曾經試圖和女兒溝通,問她為什麼這樣,但女兒拒絕溝通。很多情況下,趙女士感覺她和女兒之間隔著一層薄薄的紗布,這層紗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打實地存在著……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說到察言觀色,很多人都會想到這是成人的行為。沒錯,一般來說,只有經歷過社會的磨練,隨著閱歷的豐富後,成人才會擁有此技能。那麼,孩子小小年紀為什麼就會察言觀色呢?

01.孩子為什麼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

受父母的影響。很多父母由於特殊原因早早的就輟了學,步入社會,經歷社會的捶打後,他們變得十分市井,對於社會風物、人情練達,他們十分清楚。因此察言觀色,看臉色行事變成了他們的慣用行為。在這潛移默化前他們便把這種行為無聲無息的傳遞給了孩子,孩子因受父母的影響能夠變得如此,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除了父母的影響以外,也和家庭環境有關。正如材料中的趙女士那樣,因長期兩地分居,她和丈夫產生了許多矛盾,孩子作為這第三方,自然不想看到父母大打出手,可是這一切她又無法挽回,因此她只能通過無聲無息的做些什麼來加以補救。那麼,她做什麼呢?對她來說,把一切做好讓父母安心,讓彼此放心,就是她唯一能做的。所以,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家長的臉色就成了許多孩子的慣用選擇。

希望以此來博得別人的好感。有許多孩子由於長期缺愛缺乏關懷,他們的內心就會變得十分乾涸,如同沙漠一般。但他們也是希望能被呵護著的。怎樣才能得到這一切呢?

那就是努力博得別人的好感。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沒有能力花大價錢讓父母開心,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眼下的事做好,把父母所期待的事做好,努力尋找父母的需求,努力捕捉父母的“臉色”就成了他們賣力尋需求進而博得別人好感的重要途徑。

其實說起來,這類孩子最可憐,原本最天真爛漫,但他們卻為了博得別人的好感,博得所謂的點滴呵護而做出此事。說起來,這也是父母的失職罷了。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有很多家長說,孩子從小就會看人臉色行事這不是好事嗎?以後能少吃很多苦。但其實,這真的是好事嗎?

02.孩子從小就會看眼色行事,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雖然說從世俗的角度來看,孩子從小就會察言觀色能夠讓孩子少吃很多苦,但從長遠來看,孩子總是這樣,往往會陷入一個世俗的怪圈,無法獲得真正的幸福與充實。為什麼這麼說呢?

試想一下,當孩子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看看別人的眼色,看看是否符合別人的需求時,他還會在乎自己的感受嗎?很顯然,他往往會忽略了自己內心最迫切的希望,而執迷在別人的迷陣裡。長此以往下去,他會陷在這迷陣裡而無法出來,也會逐漸忘了自己的初心是什麼。

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感情會逐漸淡去。其實,孩子和父母原本是最親密、最有愛的,他們之間不需要勾心鬥角,不需要進行利益的往來。但當孩子學會察言觀色,學會看父母的眼色行事時,孩子和父母之間就會蒙上一層利益的搏殺,他們之間會懂得權衡,會懂得博弈。到那個時候,他們的感情還會存在嗎?自然會隨著時間而逐漸淡去,到父母老時,到孩子長大時,也許這份感情都不復存在了。

當孩子小的時候就會察言觀色,長大以後他必然會更懂得這一套。因此走向社會後,步入工作崗位後,他會以此來為自己謀生,勾心鬥角、以權謀私就成了他們的慣用手段。到那個時候,孩子還會有別的心思用在提升工作技能進而增長本領嗎?

顯然不會了!當一個人把更多的心思用在如何鑽營取巧,如何哄別人開心上時,他離成功就會越來越遠。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看完了以上這些說法後,家長們些許明白了,孩子從小就懂得察言觀色並不是件好事。作為家長,如何才能避免讓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03.作為家長,您應該如何避免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呢?

打蛇要打七寸。家長要想解決問題,一定要找清問題的源頭在哪裡,孩子之所以從小就懂察言觀色,無非是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所以父母平時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和呵護,讓孩子時時刻刻體會到自己是被愛著的,被需要的,只有這樣,他才能放棄投機取巧,不再討別人的歡心,而專注於自己,而整個家庭也能夠實現良性運轉。

家長要改掉自己察言觀色的壞毛病。很多時候,家長就是孩子的榜樣、鏡子,家長若不想讓孩子成為那樣,自己首先就要斬斷此“禍患”。換句話說,家長在平時一定不要將此等壞習慣傳授給孩子,自己要學會改掉自己的壞毛病,學會做個正直且端正的人。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既是對孩子的未來有幫助,同時也對自己有很大的修正作用。

另外,家長也可以通過現身說法來向孩子講清這種做法的壞處。比如在孩子睡覺之前,家長可以講一些歷史小故事,或者將自己身邊的小事貫穿其中。講的時間多了,次數久了,孩子就會被故事中的情節所打動,也會逐漸明白家長所要講述的道理究竟是什麼意思。漸漸的,孩子自然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進而得到成長。只不過,這個過程需要家長的耐心投入,切不可操之過急。

小小年紀就會看臉色行事,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家長要當心

孩子原本是陽光下最天真爛漫的一類人,他們應該在這陽光下快樂的奔跑,進而健康的成長。然而不知怎麼的,他們卻染上了許多大人的不良品性,學會察言觀色,學會臉色行事了。家長只有及時斬斷此“禍患”,才能讓孩子以一個更純粹的狀態健康的長大。

你的孩子會察言觀色嗎?你平時又是如何教育他的呢?歡迎說出你的想法,並和我們一起交流討論。

更多母嬰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