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媽媽,我想拿第一時,你的回答決定了他的一生

◆◆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拿第一時,你的回答決定了他的一生

圖片來源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戀小暖

1

前不久,吳女士為了讓兒子的繪畫作品在展示評比中獲得好成績,每天都在各個微信群裡轉發投票鏈接。

“按照規定每天只能投一票,要想票數多,就得每天好多人投。老鄉群、同學群、家長群、同事群我都發遍了,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不僅我自己在拉票,孩子的爸爸、姑姑、爺爺奶奶誰都沒有閒著。”

即便是全家出動,每天都在轉發,但吳女士兒子的票數依舊遠遠地落後於其他小朋友。

為了把兒子的名次提前,吳女士選擇了花錢買票。

吳女士面對記者的時候說:“我和之前一個名次很靠前的家長交流過,她根本就沒怎麼轉發投票鏈接,都是自己花錢刷,不用欠人情。不止是她,很多家長都這樣做。”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拿第一時,你的回答決定了他的一生

投票靠前的孩子可以贏得好名次,獲得獎狀。

吳女士花了四百多元將兒子的名次刷進前五名,但拿到手的機器人很劣質,吳女士覺得“上當了,但也無話可說,畢竟是自願花錢的。”

父母在微信朋友圈轉發關於孩子的投票鏈接,求大家投票的現象,早就成為了朋友圈的“一景”,我們實在是再熟悉不過了。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拿第一時,你的回答決定了他的一生

每次被人求投票的時候,我們礙於面子,只得答應,但內心卻是一百二十個拒絕。

家長們自然也是深知求別人投票的尷尬,但為了能夠給孩子爭個好名次,他們還是使出渾身解數來給孩子拉票,甚至不惜花錢來給孩子買票。

當朋友圈的投票活動,變成了家長的燒錢遊戲,我們是否應當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對於孩子來說,到底有什麼意義?

2

據調查,有的家長一次投票就會花費上千元,有的家長甚至會在三天花費五千元。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拿第一時,你的回答決定了他的一生

但花錢買來的排名,於孩子而言,不過是一個毫無意義的數字。

“顯然家長們還是很在意排名的,他們都願意花錢買票。活動本來要持續半個月,現在我們計劃提前結束。”

經新京報調查發現,發起投票活動的主要是幼兒園,才藝培訓等機構。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家長對孩子排名的過度重視,可能會在無形之中增加孩子的焦慮。

這種焦慮,往往是年幼的孩子們無法自我消解的,久而久之,會給孩子帶來沉重的心理負擔。

如果我的排名不夠靠前,父母就會批評我,老師就會不喜歡我,同學們也會嘲笑我......我就不是一個好孩子,這樣大家都不會愛我了。

心理學家陳東輝針對家長拉票買票的現象,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孩子在爭取名次之後,就會慢慢地養成一種習慣,他會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個好學生,要做別人眼裡需要的那種人,他會逐漸帶上一副“面具”。在臨床中有很多例子,有的孩子表面看著特別光鮮,私底下卻很壓抑,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

而我認為原因就是,孩子已經被家長有意或者無意間流露出的想法,帶到了成年人的競技遊戲中。

3

無可否認的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競爭,有競爭的地方就會有名次。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幫助孩子規避這些競爭,而是教會他們正確對待競爭的排名。

很可惜的是,在這些競爭面前,家長顯然要比孩子焦慮得多,而大多數的時候,家長的這些焦慮會不由自主地傳遞給孩子。

想到了之前同事給我講的一件事,她的兒子小迪前段時間參加了一個演講比賽,這是小迪上小學後參加的第一個比賽,所以小迪非常重視。

為了能夠進入決賽,小迪沒少犧牲自己玩遊戲和看動畫片的時間,把時間都用來練習演講稿。

朋友看到兒子這麼努力,感到很欣慰,鼓勵兒子說:“加油兒子,你一定可以拿到第一名,然後拿著獎盃驕傲地站在領獎臺上,大家都會為你鼓掌。”

小迪問她:“媽媽,那是不是如果我拿不到第一名就沒有獎盃了?也沒有人為我鼓掌了?”

朋友說:“只有第一名才能得到獎盃,雖然你還會獲得掌聲,但是你會和很多人一起站在獎臺上,你要和很多人一起分享掌聲。只有第一名才會有屬於自己的舞臺,才會獲得屬於你自己的掌聲。”

小迪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說他一定會努力得到第一名的,然後站在屬於自己的舞臺上。

後來小迪沒有進入決賽,也沒有獲得獎盃。晚上睡覺前,小迪對她說:“媽媽你能抱抱我嗎?”

朋友清晰地感覺到孩子在自己的臂彎中抽噎,還沒等朋友安慰他,他就說:“對不起媽媽,我讓你失望了,我沒有拿到第一名”。

朋友說她在那一刻感到很心痛,也很後悔,她那一刻才明白:原來在孩子的心中,他努力的原動力,不是因為自己喜歡,而是為了讓父母高興。

她後悔在孩子參加比賽的時候,不但沒有告訴他要放平心態,重在參與,反而增加了他的壓力與焦慮。她也從來沒有和孩子講過,成長不該按照別人的期許前進。

這可能是孩子人生中很不起眼的一場小比賽,但我堅信,哪怕是很小的一次比賽,都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一位知乎網友所講的:你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決鬥者,跟你曾經扮演過怎樣的角色,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人生中一次次競賽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你得到冠軍,站在講臺享受獨一無二的掌聲,而為了增強你戰鬥的能力,讓你能夠應對更大的挫折

這是孩子需要明白的,也是父母們需要明白的。

4

仔細想一下,無論是學習成績還是在各種才藝比賽中,那些一直要求孩子出類拔萃的父母,無非是出於兩種心態:

第一種是父母本身就非常優秀,從小頂著各種光環長大,個性要強的他們,自然也是時時要求孩子出類拔萃。

就像是電視劇《虎媽貓爸》中的畢勝男,她出身一個偏僻的小鄉村,靠著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的重點大學,又憑著自己不服輸的韌性,在職場中闖出自己的天下。在教育女兒上,她也是以“事事爭第一”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當孩子說:媽媽,我想拿第一時,你的回答決定了他的一生

圖片來源網絡

另一種就是父母自己的能力不夠,或者因為某些原因沒辦法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因此將人生中全部的希望都轉移在孩子身上。事事要求孩子拔尖兒,以此來彌補自己無法得到重視的內心。

不管是哪一類父母,他們都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孩子身上,這對孩子來說都是不公平的。即便我們是給予孩子生命的人,我們也無權掌控他的人生。

面對著無時無刻不在的競爭,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讓孩子知道,來自他人的評價是不可控的

就像是陳東輝老師所說的:有人愛吃米飯,有人愛吃饅頭,排名並不代表你的優劣,外界的評價只能是一個參考,你需要做到的是讓自己滿意,並不是讓別人滿意。

白巖鬆在給他兒子的“傅雷家書”中,有這樣一段話:

爭第一的人,眼睛總是盯著對手,為了得到第一,也許會不擇手段;成績儘管很重要,可是千萬別讓孩子除了“第一名”的頭銜,其它一無是處啊!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要求孩子拿第一,而是教會還如如何坦然面對人生的所有結果,盡力,達命,至於剩下的結果,交給時間去證明。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