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之後回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是缺乏對於他人的理解。試想一下, 要是自家孩子沒有同情心,那麼長大之後,看到任何人痛苦、困難的時候必然也是保持冷漠。要是父母老了,他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為什麼人要有"同情心"?

在心理學上,對同情心的解釋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情感。小孩子的情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感知別人情緒的能力比我們強的要多。因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思考。

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們是善良的。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句話:"你想成為你個什麼樣的人呢?"當時班上很多人表示有錢人、有文化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竟然表示"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全班鬨堂大笑。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之後回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是缺乏對於他人的理解。試想一下, 要是自家孩子沒有同情心,那麼長大之後,看到任何人痛苦、困難的時候必然也是保持冷漠。要是父母老了,他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為什麼人要有"同情心"?

在心理學上,對同情心的解釋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情感。小孩子的情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感知別人情緒的能力比我們強的要多。因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思考。

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們是善良的。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句話:"你想成為你個什麼樣的人呢?"當時班上很多人表示有錢人、有文化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竟然表示"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全班鬨堂大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實際上,善良是很難得。這種人或許看起來和別人格格不入,但是他們的善良會吸引更多的人,而同情心其實也是善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總之,遇到這種比較善良的孩子我們也會更加的舒適。畢竟,一個自私的人和一個富有同情性的人,大家會如何選擇答案顯而易見。

缺乏"同情心"帶來的消極影響

顯得比較自私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些弱勢群體其實內心一定會有一定表現,這展現出來感同身受的情感。但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即使是看到再感人,再催人淚下的畫面也不會表達出來一種同情的感覺。

不管是路邊的乞討者還是一些遭受苦難的人,他們都是視而不見。或許這是一個人的選擇,我們也不能道德綁架。只是確實這種情緒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狀況,缺乏對於別人的同情,顯得更加關注自我。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之後回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是缺乏對於他人的理解。試想一下, 要是自家孩子沒有同情心,那麼長大之後,看到任何人痛苦、困難的時候必然也是保持冷漠。要是父母老了,他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為什麼人要有"同情心"?

在心理學上,對同情心的解釋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情感。小孩子的情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感知別人情緒的能力比我們強的要多。因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思考。

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們是善良的。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句話:"你想成為你個什麼樣的人呢?"當時班上很多人表示有錢人、有文化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竟然表示"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全班鬨堂大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實際上,善良是很難得。這種人或許看起來和別人格格不入,但是他們的善良會吸引更多的人,而同情心其實也是善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總之,遇到這種比較善良的孩子我們也會更加的舒適。畢竟,一個自私的人和一個富有同情性的人,大家會如何選擇答案顯而易見。

缺乏"同情心"帶來的消極影響

顯得比較自私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些弱勢群體其實內心一定會有一定表現,這展現出來感同身受的情感。但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即使是看到再感人,再催人淚下的畫面也不會表達出來一種同情的感覺。

不管是路邊的乞討者還是一些遭受苦難的人,他們都是視而不見。或許這是一個人的選擇,我們也不能道德綁架。只是確實這種情緒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狀況,缺乏對於別人的同情,顯得更加關注自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都清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群居生活,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需要一起合作團結變得更好。在這之中就少不了幫助,而幫助的開始確實是同情心。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其實是缺乏這種溝通、付出能力的。

除此之外,現在其實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各個方面變得更加的嬌慣、自我。要是沒有同情心加上父母的寵愛,其實會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世界中,或許也並不存在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這樣的行為,自然而然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愛。

單方面的思考問題,容易走上極端

要是說起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壓力大。而很多時候大家在說"我太難了"的時候其實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可是,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撒手呢?這裡需要列舉出來的就是責任心和同情心。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之後回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是缺乏對於他人的理解。試想一下, 要是自家孩子沒有同情心,那麼長大之後,看到任何人痛苦、困難的時候必然也是保持冷漠。要是父母老了,他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為什麼人要有"同情心"?

在心理學上,對同情心的解釋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情感。小孩子的情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感知別人情緒的能力比我們強的要多。因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思考。

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們是善良的。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句話:"你想成為你個什麼樣的人呢?"當時班上很多人表示有錢人、有文化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竟然表示"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全班鬨堂大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實際上,善良是很難得。這種人或許看起來和別人格格不入,但是他們的善良會吸引更多的人,而同情心其實也是善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總之,遇到這種比較善良的孩子我們也會更加的舒適。畢竟,一個自私的人和一個富有同情性的人,大家會如何選擇答案顯而易見。

缺乏"同情心"帶來的消極影響

顯得比較自私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些弱勢群體其實內心一定會有一定表現,這展現出來感同身受的情感。但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即使是看到再感人,再催人淚下的畫面也不會表達出來一種同情的感覺。

不管是路邊的乞討者還是一些遭受苦難的人,他們都是視而不見。或許這是一個人的選擇,我們也不能道德綁架。只是確實這種情緒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狀況,缺乏對於別人的同情,顯得更加關注自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都清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群居生活,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需要一起合作團結變得更好。在這之中就少不了幫助,而幫助的開始確實是同情心。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其實是缺乏這種溝通、付出能力的。

除此之外,現在其實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各個方面變得更加的嬌慣、自我。要是沒有同情心加上父母的寵愛,其實會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世界中,或許也並不存在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這樣的行為,自然而然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愛。

單方面的思考問題,容易走上極端

要是說起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壓力大。而很多時候大家在說"我太難了"的時候其實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可是,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撒手呢?這裡需要列舉出來的就是責任心和同情心。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試想一下,要是沒有同情心,大家也不可能堅持這麼久。畢竟要想逃離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父母的存在。我要是這樣墮落了,父母會不開心嗎?父母是不是特別痛苦?思考到這些之後,他們也就放棄了不好的念頭,但凡沒有同情心,一定是隻考慮自己的感受。

作為父母,必須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

第1點、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平時的一些行為也會被孩子進行一定的模仿。那麼,如果大家想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就必須自己也有同情心。試想一下,一個比較自私的父母,必然培養不出來一個有同情心的孩子。

看到路邊的一些乞討者,不管是不是騙子,我們應該抱之以同情心。或許並不想付出什麼,但是也不應該用比較嘲諷的話語去揭露他們。最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最好不要說這樣的話,影響他本身的價值觀以及品質。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之後回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是缺乏對於他人的理解。試想一下, 要是自家孩子沒有同情心,那麼長大之後,看到任何人痛苦、困難的時候必然也是保持冷漠。要是父母老了,他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為什麼人要有"同情心"?

在心理學上,對同情心的解釋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情感。小孩子的情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感知別人情緒的能力比我們強的要多。因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思考。

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們是善良的。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句話:"你想成為你個什麼樣的人呢?"當時班上很多人表示有錢人、有文化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竟然表示"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全班鬨堂大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實際上,善良是很難得。這種人或許看起來和別人格格不入,但是他們的善良會吸引更多的人,而同情心其實也是善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總之,遇到這種比較善良的孩子我們也會更加的舒適。畢竟,一個自私的人和一個富有同情性的人,大家會如何選擇答案顯而易見。

缺乏"同情心"帶來的消極影響

顯得比較自私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些弱勢群體其實內心一定會有一定表現,這展現出來感同身受的情感。但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即使是看到再感人,再催人淚下的畫面也不會表達出來一種同情的感覺。

不管是路邊的乞討者還是一些遭受苦難的人,他們都是視而不見。或許這是一個人的選擇,我們也不能道德綁架。只是確實這種情緒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狀況,缺乏對於別人的同情,顯得更加關注自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都清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群居生活,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需要一起合作團結變得更好。在這之中就少不了幫助,而幫助的開始確實是同情心。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其實是缺乏這種溝通、付出能力的。

除此之外,現在其實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各個方面變得更加的嬌慣、自我。要是沒有同情心加上父母的寵愛,其實會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世界中,或許也並不存在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這樣的行為,自然而然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愛。

單方面的思考問題,容易走上極端

要是說起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壓力大。而很多時候大家在說"我太難了"的時候其實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可是,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撒手呢?這裡需要列舉出來的就是責任心和同情心。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試想一下,要是沒有同情心,大家也不可能堅持這麼久。畢竟要想逃離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父母的存在。我要是這樣墮落了,父母會不開心嗎?父母是不是特別痛苦?思考到這些之後,他們也就放棄了不好的念頭,但凡沒有同情心,一定是隻考慮自己的感受。

作為父母,必須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

第1點、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平時的一些行為也會被孩子進行一定的模仿。那麼,如果大家想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就必須自己也有同情心。試想一下,一個比較自私的父母,必然培養不出來一個有同情心的孩子。

看到路邊的一些乞討者,不管是不是騙子,我們應該抱之以同情心。或許並不想付出什麼,但是也不應該用比較嘲諷的話語去揭露他們。最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最好不要說這樣的話,影響他本身的價值觀以及品質。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第2點、在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去,給那個老奶奶投一點錢!真可憐!"

"要是看到捐款的,你也可以給媽媽說啊!這種事情媽媽是不會訓斥你的!幫助別人是好事!"

"等到你以後慢慢長大,看到弱勢群體確實需要幫助,不能沒有任何的同情心"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其實就已經讓孩子去嘗試、去幫助別人。一次、兩次之後孩子慢慢也會形成習慣,用自己單純的眼光去看其他弱勢群體,而不是被父母影響只認為這是騙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實踐,最後形成習慣。

第3點、教育孩子懂得從別人角度看問題

同理共情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曾瞭解過,在面對別人的 時候我們是持以什麼樣的態度呢?相信很多人還是會比較偏向自私,畢竟在大部分成年人的想法之中就是如此。可是不管怎麼說,我們必須教育孩子。

"

前幾天和孩子去逛街,當時上了天橋之後有一個老人非常可憐的在天橋上跪著。旁邊寫了一些話,介紹了自己現在的處境,想籌錢回家治病。因為之前見的太多了,覺得這是騙子,所以就準備走了。

沒想到當時路過那個老奶奶旁邊,孩子拉住我,對我說:"媽媽,這個老奶奶很可憐呢!你身上有現金嗎?""怎麼了啊?你要給老奶奶嗎?""是的"看到孩子這樣的話語,剛準備說一句:"這是騙人的!"

旁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就有這樣一句話:"媽媽,這個老奶奶是不是騙子啊?上次你就給我說了,看到這些人不要管,那個哥哥要上當了!"轉過身來,剛過去一對母女。孩子聽了這些話也是有些糾結。見狀我趕緊從錢包裡面拿出來十塊給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之後回去思考這個問題,我們會發現現在大部分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樣,甚至是缺乏對於他人的理解。試想一下, 要是自家孩子沒有同情心,那麼長大之後,看到任何人痛苦、困難的時候必然也是保持冷漠。要是父母老了,他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

為什麼人要有"同情心"?

在心理學上,對同情心的解釋是:指對某事(如另一人的感情)的覺察與同情感。小孩子的情感其實是非常豐富的,他們感知別人情緒的能力比我們強的要多。因為在他們思考問題的時候,不會有那麼多彎彎繞繞,而是用自己的內心去感受、思考。

一個有同情心的人,他們是善良的。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老師問了一句話:"你想成為你個什麼樣的人呢?"當時班上很多人表示有錢人、有文化的人,其中有一個女孩子竟然表示"我想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全班鬨堂大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實際上,善良是很難得。這種人或許看起來和別人格格不入,但是他們的善良會吸引更多的人,而同情心其實也是善良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總之,遇到這種比較善良的孩子我們也會更加的舒適。畢竟,一個自私的人和一個富有同情性的人,大家會如何選擇答案顯而易見。

缺乏"同情心"帶來的消極影響

顯得比較自私

正常情況下,我們看到一些弱勢群體其實內心一定會有一定表現,這展現出來感同身受的情感。但是在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即使是看到再感人,再催人淚下的畫面也不會表達出來一種同情的感覺。

不管是路邊的乞討者還是一些遭受苦難的人,他們都是視而不見。或許這是一個人的選擇,我們也不能道德綁架。只是確實這種情緒的表達讓我們看到了孩子內心的狀況,缺乏對於別人的同情,顯得更加關注自我。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

我們都清楚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脫離群居生活,因為人本身就是群居動物,需要一起合作團結變得更好。在這之中就少不了幫助,而幫助的開始確實是同情心。一個沒有同情心的人,其實是缺乏這種溝通、付出能力的。

除此之外,現在其實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所以各個方面變得更加的嬌慣、自我。要是沒有同情心加上父母的寵愛,其實會變得更加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的世界中,或許也並不存在換位思考、為他人付出這樣的行為,自然而然不會受到別人的喜愛。

單方面的思考問題,容易走上極端

要是說起現在大部分年輕人,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壓力大。而很多時候大家在說"我太難了"的時候其實真的有這樣的想法。可是,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撒手呢?這裡需要列舉出來的就是責任心和同情心。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試想一下,要是沒有同情心,大家也不可能堅持這麼久。畢竟要想逃離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父母的存在。我要是這樣墮落了,父母會不開心嗎?父母是不是特別痛苦?思考到這些之後,他們也就放棄了不好的念頭,但凡沒有同情心,一定是隻考慮自己的感受。

作為父母,必須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

第1點、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平時的一些行為也會被孩子進行一定的模仿。那麼,如果大家想要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就必須自己也有同情心。試想一下,一個比較自私的父母,必然培養不出來一個有同情心的孩子。

看到路邊的一些乞討者,不管是不是騙子,我們應該抱之以同情心。或許並不想付出什麼,但是也不應該用比較嘲諷的話語去揭露他們。最重要的是,在孩子面前最好不要說這樣的話,影響他本身的價值觀以及品質。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第2點、在日常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去,給那個老奶奶投一點錢!真可憐!"

"要是看到捐款的,你也可以給媽媽說啊!這種事情媽媽是不會訓斥你的!幫助別人是好事!"

"等到你以後慢慢長大,看到弱勢群體確實需要幫助,不能沒有任何的同情心"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其實就已經讓孩子去嘗試、去幫助別人。一次、兩次之後孩子慢慢也會形成習慣,用自己單純的眼光去看其他弱勢群體,而不是被父母影響只認為這是騙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實踐,最後形成習慣。

第3點、教育孩子懂得從別人角度看問題

同理共情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曾瞭解過,在面對別人的 時候我們是持以什麼樣的態度呢?相信很多人還是會比較偏向自私,畢竟在大部分成年人的想法之中就是如此。可是不管怎麼說,我們必須教育孩子。

孩子冷漠、極端,可能是缺乏'同情心',父母別忽視

做事情不能一味的自私,只考慮自己,而是有同情心,從另外一種角度去思考周圍的人所面臨的處境同情他們。當然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感受別人、同情別人。

結語

同情心看起來不那麼重要,其實卻是彰顯了一個人的個人魅力、個人修養品質。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這些道理同時培養他們身上存在這種品質。同情心的存在可以讓一個人更加的善良,相信這樣的人才更加讓人喜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