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家務。在小的時候可以讓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還是夠不到洗碗臺,我們可以讓他踩著一個小板凳。這樣慢慢既練習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參與到家務活中,這樣也能讓他感受到對家庭付出的責任感。慢慢隨著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掃地擦桌子的小事兒交給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做家務並不在勞動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家務。在小的時候可以讓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還是夠不到洗碗臺,我們可以讓他踩著一個小板凳。這樣慢慢既練習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參與到家務活中,這樣也能讓他感受到對家庭付出的責任感。慢慢隨著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掃地擦桌子的小事兒交給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做家務並不在勞動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缺乏自信,不認可自己

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孩子在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少用第一人稱去說話,往往會說媽媽會爸爸會,但是他不敢說我會。這樣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永遠都是媽寶。可能很難長大,在遇到一些陌生問題的時候更是缺乏自信,不敢勇於去接受挑戰,也不會支配自己的生活。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家務。在小的時候可以讓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還是夠不到洗碗臺,我們可以讓他踩著一個小板凳。這樣慢慢既練習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參與到家務活中,這樣也能讓他感受到對家庭付出的責任感。慢慢隨著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掃地擦桌子的小事兒交給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做家務並不在勞動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缺乏自信,不認可自己

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孩子在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少用第一人稱去說話,往往會說媽媽會爸爸會,但是他不敢說我會。這樣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永遠都是媽寶。可能很難長大,在遇到一些陌生問題的時候更是缺乏自信,不敢勇於去接受挑戰,也不會支配自己的生活。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生活中家長不如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是什麼樣子的。當他第一次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讓他會有一種成就感。有的時候可能家長看起來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活兒,可能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會讓他非常的享受。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鼓勵。這也是讓他能夠找到自我的一種方式。逐漸在孩子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我做什麼都敢去應對。不管是在社會中,還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也會願意去幫助別人做事情。更能夠鍛煉出自己的責任感。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家務。在小的時候可以讓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還是夠不到洗碗臺,我們可以讓他踩著一個小板凳。這樣慢慢既練習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參與到家務活中,這樣也能讓他感受到對家庭付出的責任感。慢慢隨著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掃地擦桌子的小事兒交給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做家務並不在勞動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缺乏自信,不認可自己

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孩子在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少用第一人稱去說話,往往會說媽媽會爸爸會,但是他不敢說我會。這樣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永遠都是媽寶。可能很難長大,在遇到一些陌生問題的時候更是缺乏自信,不敢勇於去接受挑戰,也不會支配自己的生活。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生活中家長不如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是什麼樣子的。當他第一次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讓他會有一種成就感。有的時候可能家長看起來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活兒,可能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會讓他非常的享受。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鼓勵。這也是讓他能夠找到自我的一種方式。逐漸在孩子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我做什麼都敢去應對。不管是在社會中,還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也會願意去幫助別人做事情。更能夠鍛煉出自己的責任感。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不合群

人和人的相處往往是因為很多小事情的聯繫才走得越來越近。那麼很多聯繫都是從生活中發起的。比如說共同去完成一個作品,共同去完成一項任務。能夠接受這樣活動的孩子,往往都是有著自主能力,而且很快能夠融入集體的。可是那些被爸爸媽媽保護很好的孩子往往不願踏出那一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可以代勞。所以在人群中總是顯得不太合群。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家務。在小的時候可以讓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還是夠不到洗碗臺,我們可以讓他踩著一個小板凳。這樣慢慢既練習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參與到家務活中,這樣也能讓他感受到對家庭付出的責任感。慢慢隨著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掃地擦桌子的小事兒交給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做家務並不在勞動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缺乏自信,不認可自己

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孩子在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少用第一人稱去說話,往往會說媽媽會爸爸會,但是他不敢說我會。這樣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永遠都是媽寶。可能很難長大,在遇到一些陌生問題的時候更是缺乏自信,不敢勇於去接受挑戰,也不會支配自己的生活。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生活中家長不如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是什麼樣子的。當他第一次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讓他會有一種成就感。有的時候可能家長看起來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活兒,可能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會讓他非常的享受。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鼓勵。這也是讓他能夠找到自我的一種方式。逐漸在孩子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我做什麼都敢去應對。不管是在社會中,還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也會願意去幫助別人做事情。更能夠鍛煉出自己的責任感。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不合群

人和人的相處往往是因為很多小事情的聯繫才走得越來越近。那麼很多聯繫都是從生活中發起的。比如說共同去完成一個作品,共同去完成一項任務。能夠接受這樣活動的孩子,往往都是有著自主能力,而且很快能夠融入集體的。可是那些被爸爸媽媽保護很好的孩子往往不願踏出那一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可以代勞。所以在人群中總是顯得不太合群。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父母在生活中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從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書包,自己上學,從一些小事情逐漸學習,慢慢才開始學會面對陌生環境,這樣在未來也能夠更快的融入到一個大集體中,自然性格也會開朗。即使在社會中成為一個能夠建立良好關係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

相信很多父母都說過這句話,“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當然我們相信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照顧一定是無微不至的。所以才會付出自己無限的愛給予自己的孩子。而往往父母的這一句你“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給孩子帶來的的是哪些後果呢?也許大家經常看到在幼兒園即將開學的時候,孩子往往在家中表現的還很堅強,彷彿一學期過去即將要開學,很開心,可是到了幼兒園之後哭聲一片。即使上了小學以後,在前幾天的課堂上孩子也沒辦法收回心自己來整理玩具,收拾書包。遇到一些小事情總是手忙腳亂。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看起來這麼不獨立呢?其實往往就是因為父母的那一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我們正在用我們全部的愛把孩子慢慢的摧毀。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的整個成長過程回想起來其實是轉瞬即逝的,可是在我們正享受著孩子成長過程的時候,總是覺得這麼難熬。彷彿每一天過得都有些提心吊膽,每一天過的都有些不一樣,總是希望孩子可以健健康康,可以安安全全。遇到事情總覺得順其自然就好。可事實是什麼樣子呢?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提倡孩子要學會孝順父母,會留一些家庭作業,比如孩子要給父母洗一次腳,或者是孩子要給父母準備一頓飯。可是在家長的眼中這些都不應該是孩子做的。所以全部代勞。往往看上去不錯的答案基本上都是父母代勞的,最後我們換來的結果都是這個樣子。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孩子即使已經上了初中,每天父母還要跟在身後給繫鞋帶整理衣服。 孩子已經上了高中,爸爸媽媽還是要跟在身後每天給收拾臭襪子。 孩子已經上了大學,每週或者每個月都要把髒衣服帶回家父母給洗。 孩子已經走上了工作崗位,爸爸媽媽還是跟在身後去給準備早飯晚飯。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作為爸爸媽媽怎麼這麼辛苦呀?所有的事情全部代勞了,那麼孩子用什麼來成長呢?

為什麼我們眼中看到的孩子沒有別人的孩子那麼獨立。彷彿在生活上就像是一個嬰兒一般。少了父母這根柺杖,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成年以後的問題往往都來自於幼年時期我們對他的教育。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學校上經常貼著的那幾個大字德智體美勞。家長真正忽略的,其實就是最後一個勞字。也是因為我們告訴孩子什麼都不用做,慢慢來,所以讓他的自立和自理在生活中慢慢的消失了。孩子的內心完全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更不會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去做,在他的心中父母為他的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那麼在爸爸媽媽這句話的影響下,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呢?

自私不為人著想

孩子已經習慣了爸爸媽媽為他付出所有,而且為他準備好所有的事情,即使是吃飯的時候少了一個勺子,可能自己都不會動手去取。一定要等著爸爸媽媽為他服務。這樣的孩子在家中不給家長添亂,家長就已經燒高香了,更不會考慮需要他幫忙了。即使是他在慢慢成長,我們會發現生活能力幾乎為零。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完全不懂。更不能理解父母這麼多年為他的付出。也從來都不會站在家庭一份子的角色去思考自己是不是該付出一些什麼?即使是對父母他都有著這樣自私的想法,那麼在未來的與人相處中,自己更不懂得該如何去付出了。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在家庭中,父母不妨讓孩子動手去做一些家務。在小的時候可以讓他自己去洗自己的碗。即使還是夠不到洗碗臺,我們可以讓他踩著一個小板凳。這樣慢慢既練習了他的生存技能,也可以讓孩子慢慢的去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參與到家務活中,這樣也能讓他感受到對家庭付出的責任感。慢慢隨著孩子長大以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掃地擦桌子的小事兒交給孩子。要讓孩子懂得做家務並不在勞動本身,而在於它的意義。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缺乏自信,不認可自己

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去做,孩子在很多時候沒有辦法正確的認識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很少用第一人稱去說話,往往會說媽媽會爸爸會,但是他不敢說我會。這樣的孩子在爸爸媽媽的眼中永遠都是媽寶。可能很難長大,在遇到一些陌生問題的時候更是缺乏自信,不敢勇於去接受挑戰,也不會支配自己的生活。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生活中家長不如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體驗自己完成一件事情是什麼樣子的。當他第一次去支配自己的生活,讓他會有一種成就感。有的時候可能家長看起來是一件很累很辛苦的活兒,可能在孩子的心中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反而會讓他非常的享受。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的給孩子鼓勵。這也是讓他能夠找到自我的一種方式。逐漸在孩子的心中就會形成一種我做什麼都敢去應對。不管是在社會中,還是在以後的生活中,孩子也會願意去幫助別人做事情。更能夠鍛煉出自己的責任感。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不合群

人和人的相處往往是因為很多小事情的聯繫才走得越來越近。那麼很多聯繫都是從生活中發起的。比如說共同去完成一個作品,共同去完成一項任務。能夠接受這樣活動的孩子,往往都是有著自主能力,而且很快能夠融入集體的。可是那些被爸爸媽媽保護很好的孩子往往不願踏出那一步,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總是希望別人可以代勞。所以在人群中總是顯得不太合群。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父母在生活中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從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書包,自己上學,從一些小事情逐漸學習,慢慢才開始學會面對陌生環境,這樣在未來也能夠更快的融入到一個大集體中,自然性格也會開朗。即使在社會中成為一個能夠建立良好關係的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什麼都不用做,媽媽來”,你還是這樣教育孩子嗎?真的合適嗎?

父母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我們人人羨慕的那種,有眼力見又很招人喜歡的孩子,那就要從孩子的思維意識去改變,一定要讓他學會主動做事而不是被動。學會接受挑戰而不是躲避,父母沒有百分之百的代勞,所以還是要讓孩子去學會才是最好的辦法。放開手少說那句“什麼都不用做,媽媽在”。可能會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更加有責任感的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