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記得有一次,我帶孩子參加了一個兒童活動。主持人問現場的一個小男孩:“你聽過關於你爺爺奶奶的故事嗎?”小男孩一臉茫然:“我沒有爺爺奶奶,我只有爸爸。”孩子讓人憐憫的同時,不少人也為孩子缺乏家庭認知而遺憾。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如今,孩子們的故事繪本越來越豐富了,很多小朋友都養成了睡前閱讀的習慣,但家庭故事卻被很多家庭忽視了。實際上,家庭故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教養環節,建議爸媽們重視起來。

經常聽家庭故事長大的孩子,會有什麼好處?

1、孩子們會更自信

從家庭的故事中,孩子們會以祖輩的成功而自豪,這種自豪會變成孩子內心的自尊。正如心理學家羅賓·富維什等人所研究的,他們認為,一個對家庭的過去了解得越多的孩子,他們會有更強烈的自我控制感和更高的自尊心,強大的歸屬感會給孩子們更多的自信。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我曾經遇見一個孩子,他在描述他的爺爺時,臉上自信洋溢。他說:“我爺爺從小會武術,有一年,我們一大家子30多人舉家搬遷的時候,路上遇到了壞人,我爺爺使了三招,就把壞人打跑了。我遺傳了我爺爺,我也很強壯……”看,這就是從家庭故事獲得的自信。

2、有助於發展孩子“從他人思考”的能力

家庭故事,因為跟孩子息息相關,孩子更容易有代入感,從而有助於培養孩子“從他人思考”的能力。新西蘭兒童心理學家伊蓮·里斯經過20多年的研究,發現那些經常有聽家庭故事的孩子,他們除了敘述能力更優秀外,他們往往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情緒。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記得我曾經跟阿瓜說過:“當年媽媽沒有什麼玩具,一隻布偶玩具從記事起,一直玩到大。小布偶從一個嶄新的外表,到最後布片都爛了,我還不捨得丟。”

“如果我當時在,我們就可以一起玩,我所有的玩具都可以分享給你……”聽到的人都要笑暈了。雖然他的時間概念搞混了,但他充滿同理心,讓人很溫暖。

3、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

曾經有一個研究,研究中,孩子們看21對圖。孩子被分為兩組,一組孩子只看圖,第二組孩子除了看圖,還配合聽故事。研究結果發現,第二組孩子對圖的印象更深刻,記得也更多。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第二組孩子的聽故事形式,跟我們的家庭故事很相似。當爸爸媽媽陪孩子翻閱老相片,一邊看,一邊講述相片背後的故事,孩子們不僅記得牢,家庭責任感也更好。也正因為這種邊翻相冊邊介紹的做法,才能把家庭故事一代又一代地流傳下去。孩子們的家庭責任感也會加深,會激發他們為了讓家變得更好而努力。

4、孩子們的抗挫力會更好

我曾經給孩子們講過我家太公的故事。太公小時候很清苦,每天就是幾根青菜加稀飯。過年時,別人送了他家幾隻肉丸。突然天降“大餐”,他便興奮地把一隻肉丸藏在枕頭底下,想第二天一個人慢慢吃。沒想到第二天早上醒來,竟然滿枕頭都是螞蟻!從此,他每次睡覺,都要仔細把床鋪檢查一遍……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孩子們聽得很驚訝,都說“太公笨”。後來有一次,阿果在和其他親戚的小朋友一起吃飯時,沒分到肉丸,因為飯桌上的小朋友人數太多了。阿果也不沮喪,她竟然懂得自我安慰說:“這樣更好,我就不用把肉丸放枕頭下了。”臉上沒表現出絲毫不愉快。

正如美國艾默裡大學Duke說,對家庭越瞭解的孩子,從心理創傷中恢復得更好。因為老一輩相同或相似的積極經歷,對孩子來說就是一本良好的行為指南。

一般來說,我們給孩子們講家庭故事時,要講什麼呢?

祖輩的故事。例如很久很久以前,老祖宗是住哪裡的,後來為什麼來到你們現在住的地方。他們做了什麼大事和難忘的小事,他們有什麼品格等等。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爸爸媽媽小時候的故事。爸爸媽媽小時候是在哪裡長大的,經歷了什麼快樂和悲傷,有什麼童年玩伴,到哪裡上學,有哪些引以自豪的成長經歷等。

爸媽結婚的故事,或媽媽生寶寶的故事。這種類型,真切地關係到孩子。爸媽結婚時的時間和情景,發生了什麼有趣或困難的事情。媽媽生寶寶時,一些有趣或尷尬的事情等。當然,還可以講講孩子出生時的一些小事情。

為什麼“好、壞”結合的家庭故事最好?

總是一帆風順的家庭故事過於美好,孩子的抗挫力也不能獲得良好的影響。“我的爺爺和爸爸都很優秀,為什麼我什麼都不行?”這種對比,會給孩子帶來自卑和沮喪,削弱了行動力。

如果一個家庭總是講艱苦的歲月,爺爺奶奶很窮,找工作也不順利,還被人騙得一分錢不剩……這種一味地消極的故事,會給孩子們帶來灰暗和不安。他們會覺得日子很難,周圍充滿不安全感。


重視給孩子講這種故事的家庭,孩子們會很幸運!你家有做嗎?


所以,“困難”和“戰勝”結合,“好”和“壞”結合的家庭故事最好。老一輩有艱苦的歲月,有買不起食物、玩具的日子,也有因為努力、勤勞而過上寬裕生活的日子。從而幫助孩子懂得,日子有順利和坎坷,人生有苦也有甜,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困難和便利,只要努力向上,日子總會過得好的。最終幫助孩子對人生有更客觀的理解。

所以,憶苦思甜不是一件壞事情,當孩子看清了過去的快樂和痛苦,未來他們會走得更淡定!

關鍵字:家庭故事、品質培養、親子互動、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