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

我有個兒時的閨蜜,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好好小姐。

如果朋友遇到了困難、有什麼需要,她竭盡全力去提供幫助;如果朋友沒什麼需要、一切風平浪靜,她也會找點事情為對方做點什麼,對方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在走出學校生活之前,她並沒有發現這有什麼不好。我們哪怕用腳趾頭都能想象得到,好好小姐會有很多的朋友。溫柔隨和讓人感覺舒服,這是大多數朋友給她的評價。每個人都會對她說:“你人真好。”大家有什麼事情都願意找她幫忙,有什麼煩惱也喜歡找她傾訴。

然而,畢業了開始工作之後,煩惱開始多了起來。

好好小姐很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儘量不和任何人起衝突。可是,明明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完成,這邊,同事給她看看文件讓幫忙給給意見,不回答似乎也不太好;那邊,領導吩咐去跑腿,這總不該推脫吧……

好不容易忙完回來,想加會班把自己的任務搞定,有好姐妹失戀了情緒低迷找她來哭訴,這總不好拒絕吧……

好好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苦悶之中,她渴望誰能幫她一下,哪怕分擔下工作任務也好的呢——找A提出小小的請求,A拍拍大腿說臨時接到通知下午就得出差;找B聊聊天,B拿起電話說家裡事情太多今天得早點回家;C呢,好好小姐還沒開口,想想算了吧,沒看人家正準備起身出門呢……

朋友對她表現出的拒絕,這讓她更加充滿擔憂和焦慮,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嗎?對方是不是需要幫助?好好小姐從不懷疑對方的品質,完全信任她的朋友們,即使有很多跡象表明她朋友有不當之處,她也不允許自己批評別人:“難道我就不會犯同樣錯誤嗎?”


"

我有個兒時的閨蜜,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好好小姐。

如果朋友遇到了困難、有什麼需要,她竭盡全力去提供幫助;如果朋友沒什麼需要、一切風平浪靜,她也會找點事情為對方做點什麼,對方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在走出學校生活之前,她並沒有發現這有什麼不好。我們哪怕用腳趾頭都能想象得到,好好小姐會有很多的朋友。溫柔隨和讓人感覺舒服,這是大多數朋友給她的評價。每個人都會對她說:“你人真好。”大家有什麼事情都願意找她幫忙,有什麼煩惱也喜歡找她傾訴。

然而,畢業了開始工作之後,煩惱開始多了起來。

好好小姐很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儘量不和任何人起衝突。可是,明明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完成,這邊,同事給她看看文件讓幫忙給給意見,不回答似乎也不太好;那邊,領導吩咐去跑腿,這總不該推脫吧……

好不容易忙完回來,想加會班把自己的任務搞定,有好姐妹失戀了情緒低迷找她來哭訴,這總不好拒絕吧……

好好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苦悶之中,她渴望誰能幫她一下,哪怕分擔下工作任務也好的呢——找A提出小小的請求,A拍拍大腿說臨時接到通知下午就得出差;找B聊聊天,B拿起電話說家裡事情太多今天得早點回家;C呢,好好小姐還沒開口,想想算了吧,沒看人家正準備起身出門呢……

朋友對她表現出的拒絕,這讓她更加充滿擔憂和焦慮,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嗎?對方是不是需要幫助?好好小姐從不懷疑對方的品質,完全信任她的朋友們,即使有很多跡象表明她朋友有不當之處,她也不允許自己批評別人:“難道我就不會犯同樣錯誤嗎?”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我問好好小姐,你快樂嗎?

她咬了咬嘴脣說:我不快樂。

為了讓自己快樂和心安,她不忍拒絕和批評任何人;為了得到認同和親密,她總是努力去揣測對方的意圖和需要,希望能符合對方的要求。朋友無意間表現出的陰晴變化,會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昨天跟對方說的事情措辭不合適。

我繼續問,你的做法最後讓別人都滿意了嗎?

她嘆了口氣:我是真的想啊,可結果並沒有。

和好好小姐相處,朋友們也隱約感到些許壓力,因為她從不拒絕從不發脾氣,這種付出感著實讓人並不自在。當好好小姐遇到不愉快時,即便是怒火中燒,也要努力在心裡轉個彎,化干戈為玉帛:“別人沒有惡意的,犯不著為這種小事生氣”——就這樣,心裡的怨憤每次都及時被按捺下來。

可是,從戰場上退下陣來的她,會跟自己生悶氣,因為她並沒有捍衛自己,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了撫慰心中的忿忿不平,好好小姐相信自己在道德方面一定略勝一籌。然而,這種道德優越感對於他人來說,是一種微妙性的侵略,溫柔的迫害,足以讓對方喘不過氣來。

好好小姐既痛苦又困惑:這世道,究竟怎麼了?我都這樣傾力相待,大家為何如此對我?

阿德勒說,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來,我們認真聊聊關於「你」的這個話題。

你是從哪裡學來的討好?


當好好小姐回憶起她的童年,臉上暗淡了下來。

她小時候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她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強勢外向的商人。好好小姐經常聽到的是媽媽的斥責,批評她不夠大方,對她喜歡的那些安靜的活動嗤之以鼻。印象中,媽媽常常為她的錯誤和缺點發脾氣,她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媽媽會因為什麼事情對她大發雷霆。唯一能感受到愛的時刻,是她順從媽媽的命令或想法後,媽媽會和顏悅色地拍拍她的頭說,真不錯,你是個聽話的孩子。

這是一份有條件的愛。

當年那個小女孩開始明白,「愛」這東西,得來不易。因為,一旦她有負所望,媽媽便會流露出收回愛的徵兆。

但,她依舊渴望得到這份愛。

於是,她拼盡全力長成媽媽所期望的樣子,這個過程充滿了焦慮和沮喪。

正如,如今她討好身邊人的狀態一樣。

討好的人總以為,我只要讓你高興了,你就會愛我。

然而,殘酷的真相是:

終其一生,你不會因為討好而被愛。


"

我有個兒時的閨蜜,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好好小姐。

如果朋友遇到了困難、有什麼需要,她竭盡全力去提供幫助;如果朋友沒什麼需要、一切風平浪靜,她也會找點事情為對方做點什麼,對方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在走出學校生活之前,她並沒有發現這有什麼不好。我們哪怕用腳趾頭都能想象得到,好好小姐會有很多的朋友。溫柔隨和讓人感覺舒服,這是大多數朋友給她的評價。每個人都會對她說:“你人真好。”大家有什麼事情都願意找她幫忙,有什麼煩惱也喜歡找她傾訴。

然而,畢業了開始工作之後,煩惱開始多了起來。

好好小姐很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儘量不和任何人起衝突。可是,明明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完成,這邊,同事給她看看文件讓幫忙給給意見,不回答似乎也不太好;那邊,領導吩咐去跑腿,這總不該推脫吧……

好不容易忙完回來,想加會班把自己的任務搞定,有好姐妹失戀了情緒低迷找她來哭訴,這總不好拒絕吧……

好好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苦悶之中,她渴望誰能幫她一下,哪怕分擔下工作任務也好的呢——找A提出小小的請求,A拍拍大腿說臨時接到通知下午就得出差;找B聊聊天,B拿起電話說家裡事情太多今天得早點回家;C呢,好好小姐還沒開口,想想算了吧,沒看人家正準備起身出門呢……

朋友對她表現出的拒絕,這讓她更加充滿擔憂和焦慮,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嗎?對方是不是需要幫助?好好小姐從不懷疑對方的品質,完全信任她的朋友們,即使有很多跡象表明她朋友有不當之處,她也不允許自己批評別人:“難道我就不會犯同樣錯誤嗎?”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我問好好小姐,你快樂嗎?

她咬了咬嘴脣說:我不快樂。

為了讓自己快樂和心安,她不忍拒絕和批評任何人;為了得到認同和親密,她總是努力去揣測對方的意圖和需要,希望能符合對方的要求。朋友無意間表現出的陰晴變化,會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昨天跟對方說的事情措辭不合適。

我繼續問,你的做法最後讓別人都滿意了嗎?

她嘆了口氣:我是真的想啊,可結果並沒有。

和好好小姐相處,朋友們也隱約感到些許壓力,因為她從不拒絕從不發脾氣,這種付出感著實讓人並不自在。當好好小姐遇到不愉快時,即便是怒火中燒,也要努力在心裡轉個彎,化干戈為玉帛:“別人沒有惡意的,犯不著為這種小事生氣”——就這樣,心裡的怨憤每次都及時被按捺下來。

可是,從戰場上退下陣來的她,會跟自己生悶氣,因為她並沒有捍衛自己,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了撫慰心中的忿忿不平,好好小姐相信自己在道德方面一定略勝一籌。然而,這種道德優越感對於他人來說,是一種微妙性的侵略,溫柔的迫害,足以讓對方喘不過氣來。

好好小姐既痛苦又困惑:這世道,究竟怎麼了?我都這樣傾力相待,大家為何如此對我?

阿德勒說,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來,我們認真聊聊關於「你」的這個話題。

你是從哪裡學來的討好?


當好好小姐回憶起她的童年,臉上暗淡了下來。

她小時候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她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強勢外向的商人。好好小姐經常聽到的是媽媽的斥責,批評她不夠大方,對她喜歡的那些安靜的活動嗤之以鼻。印象中,媽媽常常為她的錯誤和缺點發脾氣,她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媽媽會因為什麼事情對她大發雷霆。唯一能感受到愛的時刻,是她順從媽媽的命令或想法後,媽媽會和顏悅色地拍拍她的頭說,真不錯,你是個聽話的孩子。

這是一份有條件的愛。

當年那個小女孩開始明白,「愛」這東西,得來不易。因為,一旦她有負所望,媽媽便會流露出收回愛的徵兆。

但,她依舊渴望得到這份愛。

於是,她拼盡全力長成媽媽所期望的樣子,這個過程充滿了焦慮和沮喪。

正如,如今她討好身邊人的狀態一樣。

討好的人總以為,我只要讓你高興了,你就會愛我。

然而,殘酷的真相是:

終其一生,你不會因為討好而被愛。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你有多久沒對自己滿意了?


討好者的內心,往往隱藏著完美主義、自我批評和羞恥感。一邊友善地對待別人,一邊嚴苛地對待自己,就好像在上演這樣一幅畫面:向他人獻上花朵般的溫暖和寬容,同時在自己的心口上插上刀子,用嚴厲的語氣指責自己:“你怎麼可以有不滿”“你總是做不好”“你應該那樣做”……

我問好好小姐,當你努力討好別人時,你的身體裡面會出現什麼狀況?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她想了想說:我會感覺很緊張,像是憋了一口氣不敢呼出來,只好硬生生地吞回去。那一刻的自己,就像個弱不禁風的孩子,我不夠好,我不完美,唯一的選擇是拼命討好別人,以求得安全。

是,當這條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不夠好”一直在心裡作祟,你會誤以為討好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正如當年小時候向大人尋求認可時一樣。可是,你知道嗎,這是價值感欠的債,討好再多也補不回來。

要想學會說“不”,首先需要學習在任何時候給予自己溫柔和理解,包括你無法說“不”的時刻。只有對自己心懷善意,理解自己的暫時做不到,理解當下的發生不是自己的過錯,放下羞愧和內疚,你才能夠接納自己本真的樣子,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需要。


"

我有個兒時的閨蜜,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好好小姐。

如果朋友遇到了困難、有什麼需要,她竭盡全力去提供幫助;如果朋友沒什麼需要、一切風平浪靜,她也會找點事情為對方做點什麼,對方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在走出學校生活之前,她並沒有發現這有什麼不好。我們哪怕用腳趾頭都能想象得到,好好小姐會有很多的朋友。溫柔隨和讓人感覺舒服,這是大多數朋友給她的評價。每個人都會對她說:“你人真好。”大家有什麼事情都願意找她幫忙,有什麼煩惱也喜歡找她傾訴。

然而,畢業了開始工作之後,煩惱開始多了起來。

好好小姐很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儘量不和任何人起衝突。可是,明明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完成,這邊,同事給她看看文件讓幫忙給給意見,不回答似乎也不太好;那邊,領導吩咐去跑腿,這總不該推脫吧……

好不容易忙完回來,想加會班把自己的任務搞定,有好姐妹失戀了情緒低迷找她來哭訴,這總不好拒絕吧……

好好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苦悶之中,她渴望誰能幫她一下,哪怕分擔下工作任務也好的呢——找A提出小小的請求,A拍拍大腿說臨時接到通知下午就得出差;找B聊聊天,B拿起電話說家裡事情太多今天得早點回家;C呢,好好小姐還沒開口,想想算了吧,沒看人家正準備起身出門呢……

朋友對她表現出的拒絕,這讓她更加充滿擔憂和焦慮,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嗎?對方是不是需要幫助?好好小姐從不懷疑對方的品質,完全信任她的朋友們,即使有很多跡象表明她朋友有不當之處,她也不允許自己批評別人:“難道我就不會犯同樣錯誤嗎?”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我問好好小姐,你快樂嗎?

她咬了咬嘴脣說:我不快樂。

為了讓自己快樂和心安,她不忍拒絕和批評任何人;為了得到認同和親密,她總是努力去揣測對方的意圖和需要,希望能符合對方的要求。朋友無意間表現出的陰晴變化,會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昨天跟對方說的事情措辭不合適。

我繼續問,你的做法最後讓別人都滿意了嗎?

她嘆了口氣:我是真的想啊,可結果並沒有。

和好好小姐相處,朋友們也隱約感到些許壓力,因為她從不拒絕從不發脾氣,這種付出感著實讓人並不自在。當好好小姐遇到不愉快時,即便是怒火中燒,也要努力在心裡轉個彎,化干戈為玉帛:“別人沒有惡意的,犯不著為這種小事生氣”——就這樣,心裡的怨憤每次都及時被按捺下來。

可是,從戰場上退下陣來的她,會跟自己生悶氣,因為她並沒有捍衛自己,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了撫慰心中的忿忿不平,好好小姐相信自己在道德方面一定略勝一籌。然而,這種道德優越感對於他人來說,是一種微妙性的侵略,溫柔的迫害,足以讓對方喘不過氣來。

好好小姐既痛苦又困惑:這世道,究竟怎麼了?我都這樣傾力相待,大家為何如此對我?

阿德勒說,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來,我們認真聊聊關於「你」的這個話題。

你是從哪裡學來的討好?


當好好小姐回憶起她的童年,臉上暗淡了下來。

她小時候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她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強勢外向的商人。好好小姐經常聽到的是媽媽的斥責,批評她不夠大方,對她喜歡的那些安靜的活動嗤之以鼻。印象中,媽媽常常為她的錯誤和缺點發脾氣,她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媽媽會因為什麼事情對她大發雷霆。唯一能感受到愛的時刻,是她順從媽媽的命令或想法後,媽媽會和顏悅色地拍拍她的頭說,真不錯,你是個聽話的孩子。

這是一份有條件的愛。

當年那個小女孩開始明白,「愛」這東西,得來不易。因為,一旦她有負所望,媽媽便會流露出收回愛的徵兆。

但,她依舊渴望得到這份愛。

於是,她拼盡全力長成媽媽所期望的樣子,這個過程充滿了焦慮和沮喪。

正如,如今她討好身邊人的狀態一樣。

討好的人總以為,我只要讓你高興了,你就會愛我。

然而,殘酷的真相是:

終其一生,你不會因為討好而被愛。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你有多久沒對自己滿意了?


討好者的內心,往往隱藏著完美主義、自我批評和羞恥感。一邊友善地對待別人,一邊嚴苛地對待自己,就好像在上演這樣一幅畫面:向他人獻上花朵般的溫暖和寬容,同時在自己的心口上插上刀子,用嚴厲的語氣指責自己:“你怎麼可以有不滿”“你總是做不好”“你應該那樣做”……

我問好好小姐,當你努力討好別人時,你的身體裡面會出現什麼狀況?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她想了想說:我會感覺很緊張,像是憋了一口氣不敢呼出來,只好硬生生地吞回去。那一刻的自己,就像個弱不禁風的孩子,我不夠好,我不完美,唯一的選擇是拼命討好別人,以求得安全。

是,當這條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不夠好”一直在心裡作祟,你會誤以為討好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正如當年小時候向大人尋求認可時一樣。可是,你知道嗎,這是價值感欠的債,討好再多也補不回來。

要想學會說“不”,首先需要學習在任何時候給予自己溫柔和理解,包括你無法說“不”的時刻。只有對自己心懷善意,理解自己的暫時做不到,理解當下的發生不是自己的過錯,放下羞愧和內疚,你才能夠接納自己本真的樣子,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需要。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為什麼改變如此之難


討好者最終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從被動反應走向積極主動,不再討好他人,不再在別人身上尋求價值感

可是,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好好小姐也嘗試過做出改變,可她一旦表現出些許嘗試和突破,就感覺到了阻力重重。畢竟,身邊的人們被“討好”習慣了,哪能適應得了她一下子開始有想法有要求?本來啥事都好好地,卻開始會拒絕他人的請求,本來性情看起來“溫順”,倒學會表達憤怒和不滿了——這樣一個越來越特立獨行的人自然會引起周圍人的不適應。一個眼神、一個驚訝的反應、一次沉默,無時不刻在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好好小姐嗎?

好好小姐是多麼在意大家的迴應和評價啊。那些言論、那些眼神,甚至人傢什麼也不說,都反覆拉扯著她:他們還會喜歡我嗎?他們會怎麼看我?要不還是別改變了……

《被討厭的勇氣》裡提到這樣一個觀點: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你看,只要有所改變,「關係」中的每個成員立馬有反應——然後新的挑戰又來了:你能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做自己嗎?

從有意識的行為開始


當然,改變習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這樣的自我保護模式已經伴隨你很久很久了。阿德勒心理學講,人都是富有創造性的,我們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人,用自己行動的改變達到目標。即便困難重重,你依舊可以帶著意圖去做出選擇,會為自己的言行真正負起責任來。

我請好好小姐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因為害怕被拒絕或感覺沒人愛,你曾做過什麼?避免做過什麼?這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她一口氣寫下了十幾條行為:

做別人想讓我做的事

急於幫助別人

沉默

心裡不高興卻笑臉示人

承擔過錯

迴避衝突

擱置問題

遠離他人

……

寫完後,她自嘲般地咧咧嘴巴:這簡直就是討好行為大全,每次我都會在這個裡面挑一個去做。

我懂,我懂,我懂。

因為,你別無選擇。

來,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擺脫討好別人的行為模式,自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你將會有哪些選擇?

什麼行為能夠幫助你照顧好自己?

什麼行為能使你的生活更有意義?

什麼行為可以支持你靠近理想的生活狀態?

什麼行為能讓別人瞭解真實生動的你?

這一次,她是咬著筆桿子吃力地寫完的,花了整整半個小時。看著面前這些略顯陌生的方法,她的眼睛裡似乎被什麼東西點亮了。


"

我有個兒時的閨蜜,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好好小姐。

如果朋友遇到了困難、有什麼需要,她竭盡全力去提供幫助;如果朋友沒什麼需要、一切風平浪靜,她也會找點事情為對方做點什麼,對方開心就是她的開心。

在走出學校生活之前,她並沒有發現這有什麼不好。我們哪怕用腳趾頭都能想象得到,好好小姐會有很多的朋友。溫柔隨和讓人感覺舒服,這是大多數朋友給她的評價。每個人都會對她說:“你人真好。”大家有什麼事情都願意找她幫忙,有什麼煩惱也喜歡找她傾訴。

然而,畢業了開始工作之後,煩惱開始多了起來。

好好小姐很想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儘量不和任何人起衝突。可是,明明自己的工作任務還沒有完成,這邊,同事給她看看文件讓幫忙給給意見,不回答似乎也不太好;那邊,領導吩咐去跑腿,這總不該推脫吧……

好不容易忙完回來,想加會班把自己的任務搞定,有好姐妹失戀了情緒低迷找她來哭訴,這總不好拒絕吧……

好好小姐感覺自己的生活變得一團糟。

苦悶之中,她渴望誰能幫她一下,哪怕分擔下工作任務也好的呢——找A提出小小的請求,A拍拍大腿說臨時接到通知下午就得出差;找B聊聊天,B拿起電話說家裡事情太多今天得早點回家;C呢,好好小姐還沒開口,想想算了吧,沒看人家正準備起身出門呢……

朋友對她表現出的拒絕,這讓她更加充滿擔憂和焦慮,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嗎?對方是不是需要幫助?好好小姐從不懷疑對方的品質,完全信任她的朋友們,即使有很多跡象表明她朋友有不當之處,她也不允許自己批評別人:“難道我就不會犯同樣錯誤嗎?”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我問好好小姐,你快樂嗎?

她咬了咬嘴脣說:我不快樂。

為了讓自己快樂和心安,她不忍拒絕和批評任何人;為了得到認同和親密,她總是努力去揣測對方的意圖和需要,希望能符合對方的要求。朋友無意間表現出的陰晴變化,會讓她懷疑自己是不是昨天跟對方說的事情措辭不合適。

我繼續問,你的做法最後讓別人都滿意了嗎?

她嘆了口氣:我是真的想啊,可結果並沒有。

和好好小姐相處,朋友們也隱約感到些許壓力,因為她從不拒絕從不發脾氣,這種付出感著實讓人並不自在。當好好小姐遇到不愉快時,即便是怒火中燒,也要努力在心裡轉個彎,化干戈為玉帛:“別人沒有惡意的,犯不著為這種小事生氣”——就這樣,心裡的怨憤每次都及時被按捺下來。

可是,從戰場上退下陣來的她,會跟自己生悶氣,因為她並沒有捍衛自己,反而壓抑自己的情緒,為了撫慰心中的忿忿不平,好好小姐相信自己在道德方面一定略勝一籌。然而,這種道德優越感對於他人來說,是一種微妙性的侵略,溫柔的迫害,足以讓對方喘不過氣來。

好好小姐既痛苦又困惑:這世道,究竟怎麼了?我都這樣傾力相待,大家為何如此對我?

阿德勒說,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什麼樣子,而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來,我們認真聊聊關於「你」的這個話題。

你是從哪裡學來的討好?


當好好小姐回憶起她的童年,臉上暗淡了下來。

她小時候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她的媽媽是一個性格強勢外向的商人。好好小姐經常聽到的是媽媽的斥責,批評她不夠大方,對她喜歡的那些安靜的活動嗤之以鼻。印象中,媽媽常常為她的錯誤和缺點發脾氣,她永遠無法預知下一秒媽媽會因為什麼事情對她大發雷霆。唯一能感受到愛的時刻,是她順從媽媽的命令或想法後,媽媽會和顏悅色地拍拍她的頭說,真不錯,你是個聽話的孩子。

這是一份有條件的愛。

當年那個小女孩開始明白,「愛」這東西,得來不易。因為,一旦她有負所望,媽媽便會流露出收回愛的徵兆。

但,她依舊渴望得到這份愛。

於是,她拼盡全力長成媽媽所期望的樣子,這個過程充滿了焦慮和沮喪。

正如,如今她討好身邊人的狀態一樣。

討好的人總以為,我只要讓你高興了,你就會愛我。

然而,殘酷的真相是:

終其一生,你不會因為討好而被愛。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你有多久沒對自己滿意了?


討好者的內心,往往隱藏著完美主義、自我批評和羞恥感。一邊友善地對待別人,一邊嚴苛地對待自己,就好像在上演這樣一幅畫面:向他人獻上花朵般的溫暖和寬容,同時在自己的心口上插上刀子,用嚴厲的語氣指責自己:“你怎麼可以有不滿”“你總是做不好”“你應該那樣做”……

我問好好小姐,當你努力討好別人時,你的身體裡面會出現什麼狀況?你會對自己說什麼?

她想了想說:我會感覺很緊張,像是憋了一口氣不敢呼出來,只好硬生生地吞回去。那一刻的自己,就像個弱不禁風的孩子,我不夠好,我不完美,唯一的選擇是拼命討好別人,以求得安全。

是,當這條根深蒂固的信念“我不夠好”一直在心裡作祟,你會誤以為討好是唯一的救命稻草,正如當年小時候向大人尋求認可時一樣。可是,你知道嗎,這是價值感欠的債,討好再多也補不回來。

要想學會說“不”,首先需要學習在任何時候給予自己溫柔和理解,包括你無法說“不”的時刻。只有對自己心懷善意,理解自己的暫時做不到,理解當下的發生不是自己的過錯,放下羞愧和內疚,你才能夠接納自己本真的樣子,勇敢地直面自己的需要。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為什麼改變如此之難


討好者最終的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從被動反應走向積極主動,不再討好他人,不再在別人身上尋求價值感

可是,做到這點,並不容易。

好好小姐也嘗試過做出改變,可她一旦表現出些許嘗試和突破,就感覺到了阻力重重。畢竟,身邊的人們被“討好”習慣了,哪能適應得了她一下子開始有想法有要求?本來啥事都好好地,卻開始會拒絕他人的請求,本來性情看起來“溫順”,倒學會表達憤怒和不滿了——這樣一個越來越特立獨行的人自然會引起周圍人的不適應。一個眼神、一個驚訝的反應、一次沉默,無時不刻在傳遞這樣的信息:你還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好好小姐嗎?

好好小姐是多麼在意大家的迴應和評價啊。那些言論、那些眼神,甚至人傢什麼也不說,都反覆拉扯著她:他們還會喜歡我嗎?他們會怎麼看我?要不還是別改變了……

《被討厭的勇氣》裡提到這樣一個觀點:一切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你看,只要有所改變,「關係」中的每個成員立馬有反應——然後新的挑戰又來了:你能做到不在意別人的看法堅持做自己嗎?

從有意識的行為開始


當然,改變習慣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這樣的自我保護模式已經伴隨你很久很久了。阿德勒心理學講,人都是富有創造性的,我們有能力做自己的主人,用自己行動的改變達到目標。即便困難重重,你依舊可以帶著意圖去做出選擇,會為自己的言行真正負起責任來。

我請好好小姐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以下問題的答案:

因為害怕被拒絕或感覺沒人愛,你曾做過什麼?避免做過什麼?這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對你產生了什麼影響?

她一口氣寫下了十幾條行為:

做別人想讓我做的事

急於幫助別人

沉默

心裡不高興卻笑臉示人

承擔過錯

迴避衝突

擱置問題

遠離他人

……

寫完後,她自嘲般地咧咧嘴巴:這簡直就是討好行為大全,每次我都會在這個裡面挑一個去做。

我懂,我懂,我懂。

因為,你別無選擇。

來,我們想象一下,如果你能擺脫討好別人的行為模式,自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動,你將會有哪些選擇?

什麼行為能夠幫助你照顧好自己?

什麼行為能使你的生活更有意義?

什麼行為可以支持你靠近理想的生活狀態?

什麼行為能讓別人瞭解真實生動的你?

這一次,她是咬著筆桿子吃力地寫完的,花了整整半個小時。看著面前這些略顯陌生的方法,她的眼睛裡似乎被什麼東西點亮了。


你敢不敢說“不”?這個故事戳中了多少人的心……



聊到這,好好小姐長舒一口氣:好吧,我回去繼續想想。

後來,我們許久沒有聯繫。

後來的後來,時隔兩年之久,又見面了,我這才知道好好小姐後來的事情。

聽說當時她回來後不久便換了一份工作,想著試試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找到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開始和搭檔創業了。我問她:在人際關係中,你過得自在嗎?她笑了笑,“我眼下只想做好我自己,至於別的,沒空去想。

這話聽起來簡單,簡直是道出了真諦啊。阿德勒心理學的智慧是,管好自己,分離課題。別人怎麼評價你,和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看來,好好小姐應該不再叫好好小姐了。

我們該叫她什麼呢?

無所謂啦,反正她就是她自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