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不完美媽媽 讀書 C媽生活志 2019-08-14
"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圍繞著孩子,互相抱怨著自家孩子的各種缺點,可對這些事我們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焦慮不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許,然後就會把這種願望變成塑造孩子的目標,而如此理直氣壯把這些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似乎這是愛,但這份愛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條件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


"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圍繞著孩子,互相抱怨著自家孩子的各種缺點,可對這些事我們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焦慮不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許,然後就會把這種願望變成塑造孩子的目標,而如此理直氣壯把這些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似乎這是愛,但這份愛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條件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1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她能按著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以為這樣就不會出錯。

因為相較於孩子,我們是那麼的有經驗,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希望用這種最快速的方法告訴他們答案。

可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也是對父母給的答案視而不見,選擇按自己的方法去試一試。

也許最後會換來一句,“我早就跟你說了,你不信”,但我們心甘情願錯過,我們想走自己選的路,而不是父母選的,也更願意聽到父母說,“沒關係孩子,我們理解支持你” 。

在世上父母的眼裡應該沒有完美的孩子,因為怎麼挑都是毛病,可在孩子的眼裡我們個個都是完美的父母,哪怕我們的缺點再多,孩子看到的也只有優點。

講到這,好像覺得太不公平,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呢?

哪怕考了99分,也有1分的粗心,你沒看到其他99分的努力嗎?你關心過丟失那1分背後真正的原因嗎?又或者滿分真的那麼重要嗎?


"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圍繞著孩子,互相抱怨著自家孩子的各種缺點,可對這些事我們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焦慮不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許,然後就會把這種願望變成塑造孩子的目標,而如此理直氣壯把這些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似乎這是愛,但這份愛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條件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1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她能按著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以為這樣就不會出錯。

因為相較於孩子,我們是那麼的有經驗,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希望用這種最快速的方法告訴他們答案。

可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也是對父母給的答案視而不見,選擇按自己的方法去試一試。

也許最後會換來一句,“我早就跟你說了,你不信”,但我們心甘情願錯過,我們想走自己選的路,而不是父母選的,也更願意聽到父母說,“沒關係孩子,我們理解支持你” 。

在世上父母的眼裡應該沒有完美的孩子,因為怎麼挑都是毛病,可在孩子的眼裡我們個個都是完美的父母,哪怕我們的缺點再多,孩子看到的也只有優點。

講到這,好像覺得太不公平,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呢?

哪怕考了99分,也有1分的粗心,你沒看到其他99分的努力嗎?你關心過丟失那1分背後真正的原因嗎?又或者滿分真的那麼重要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2


首先,試著列出孩子令你頭痛的缺點:

害羞、敏感、膽小、易怒、

不聽話、不專心、愛哭、愛抱…


接著,把這些缺點轉化成褒義的說法:


害羞,她只是有些慢熱,熟悉之後也可以很好的融入集體。

敏感,她很善於觀察新環境,可以馬上察覺出他人的心情。

膽小,她只是對任何人和事物都很謹慎,多給她一些時間。

不聽話,她很有主見,並且很堅持,不該用身份強迫她聽話,在這個不太平的年代,我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聽任何人的話!

易怒,不開心不是很正常嗎?只能說我碰到她的底線了,而我卻沒搞明白她的底線在哪?生氣的時候就應該發火,憋出內傷的討好型人格真沒什麼好的。

不專心,孩子不就是興趣愛好廣泛嗎?不專心只能說明不感興趣,我們這麼一大把年紀工作的時候不也是經常偷看網頁聊天嗎?要把不感興趣的事情還能專心完成,需要一點耐心。

愛哭,誰傷心難過的時候不哭呢?為什麼總叫人不哭不哭沒事?誰和你說的沒事?不懂人家難過什麼還瞎安慰,怪不得我們活了幾十年後難過都不敢哭了,表達情緒和發洩有錯嗎?

愛抱,就問哪個小孩不愛抱?哪個小孩不粘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依戀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等她不要你抱的時候,你想抱人家還嫌你煩了吧。

最後,列出孩子的優點(儘可能多)

可愛、謹慎、勇敢、有同情心、

懂禮貌、理解表達能力好、愛閱讀、

敢於表達自己、興趣廣泛、有主見、

動手能力強、樂於分享…


有沒發現,真的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優缺點也是相對的,當覺得孩子身上哪哪都是缺點的時候,你每天就焦慮要怎麼改造他們。

然而當你把這些缺點用褒義的方式來形容時,缺點竟然都變成了優點,是不是瞬間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優秀?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不屬於於任何人,也不需要替誰去完成誰年輕時未完成的夢。

只要你換個角度和心態,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看不到而已。


"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圍繞著孩子,互相抱怨著自家孩子的各種缺點,可對這些事我們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焦慮不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許,然後就會把這種願望變成塑造孩子的目標,而如此理直氣壯把這些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似乎這是愛,但這份愛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條件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1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她能按著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以為這樣就不會出錯。

因為相較於孩子,我們是那麼的有經驗,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希望用這種最快速的方法告訴他們答案。

可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也是對父母給的答案視而不見,選擇按自己的方法去試一試。

也許最後會換來一句,“我早就跟你說了,你不信”,但我們心甘情願錯過,我們想走自己選的路,而不是父母選的,也更願意聽到父母說,“沒關係孩子,我們理解支持你” 。

在世上父母的眼裡應該沒有完美的孩子,因為怎麼挑都是毛病,可在孩子的眼裡我們個個都是完美的父母,哪怕我們的缺點再多,孩子看到的也只有優點。

講到這,好像覺得太不公平,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呢?

哪怕考了99分,也有1分的粗心,你沒看到其他99分的努力嗎?你關心過丟失那1分背後真正的原因嗎?又或者滿分真的那麼重要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2


首先,試著列出孩子令你頭痛的缺點:

害羞、敏感、膽小、易怒、

不聽話、不專心、愛哭、愛抱…


接著,把這些缺點轉化成褒義的說法:


害羞,她只是有些慢熱,熟悉之後也可以很好的融入集體。

敏感,她很善於觀察新環境,可以馬上察覺出他人的心情。

膽小,她只是對任何人和事物都很謹慎,多給她一些時間。

不聽話,她很有主見,並且很堅持,不該用身份強迫她聽話,在這個不太平的年代,我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聽任何人的話!

易怒,不開心不是很正常嗎?只能說我碰到她的底線了,而我卻沒搞明白她的底線在哪?生氣的時候就應該發火,憋出內傷的討好型人格真沒什麼好的。

不專心,孩子不就是興趣愛好廣泛嗎?不專心只能說明不感興趣,我們這麼一大把年紀工作的時候不也是經常偷看網頁聊天嗎?要把不感興趣的事情還能專心完成,需要一點耐心。

愛哭,誰傷心難過的時候不哭呢?為什麼總叫人不哭不哭沒事?誰和你說的沒事?不懂人家難過什麼還瞎安慰,怪不得我們活了幾十年後難過都不敢哭了,表達情緒和發洩有錯嗎?

愛抱,就問哪個小孩不愛抱?哪個小孩不粘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依戀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等她不要你抱的時候,你想抱人家還嫌你煩了吧。

最後,列出孩子的優點(儘可能多)

可愛、謹慎、勇敢、有同情心、

懂禮貌、理解表達能力好、愛閱讀、

敢於表達自己、興趣廣泛、有主見、

動手能力強、樂於分享…


有沒發現,真的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優缺點也是相對的,當覺得孩子身上哪哪都是缺點的時候,你每天就焦慮要怎麼改造他們。

然而當你把這些缺點用褒義的方式來形容時,缺點竟然都變成了優點,是不是瞬間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優秀?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不屬於於任何人,也不需要替誰去完成誰年輕時未完成的夢。

只要你換個角度和心態,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看不到而已。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3


我們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想給他一條捷徑,初衷固然好,但他們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丈量,我們無法替她完成,更無法替她感知。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性格,我們只是習慣性的認為哪些性格是好的,哪些性格是不好的,實際上性格不應該有好壞之分,外向不一定就會成才,內向的科學家也比比皆是。

我們固執的想去改變他們,然而,堪憂的結果讓我們疲憊,卻從未想過應該去保護這些天生的性格優勢。

因材施教才是我們真正該去學習的,孩子不需要我們的塑造,那些被抹去稜角,毫無個性和張力的靈魂,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圍繞著孩子,互相抱怨著自家孩子的各種缺點,可對這些事我們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焦慮不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許,然後就會把這種願望變成塑造孩子的目標,而如此理直氣壯把這些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似乎這是愛,但這份愛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條件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1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她能按著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以為這樣就不會出錯。

因為相較於孩子,我們是那麼的有經驗,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希望用這種最快速的方法告訴他們答案。

可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也是對父母給的答案視而不見,選擇按自己的方法去試一試。

也許最後會換來一句,“我早就跟你說了,你不信”,但我們心甘情願錯過,我們想走自己選的路,而不是父母選的,也更願意聽到父母說,“沒關係孩子,我們理解支持你” 。

在世上父母的眼裡應該沒有完美的孩子,因為怎麼挑都是毛病,可在孩子的眼裡我們個個都是完美的父母,哪怕我們的缺點再多,孩子看到的也只有優點。

講到這,好像覺得太不公平,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呢?

哪怕考了99分,也有1分的粗心,你沒看到其他99分的努力嗎?你關心過丟失那1分背後真正的原因嗎?又或者滿分真的那麼重要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2


首先,試著列出孩子令你頭痛的缺點:

害羞、敏感、膽小、易怒、

不聽話、不專心、愛哭、愛抱…


接著,把這些缺點轉化成褒義的說法:


害羞,她只是有些慢熱,熟悉之後也可以很好的融入集體。

敏感,她很善於觀察新環境,可以馬上察覺出他人的心情。

膽小,她只是對任何人和事物都很謹慎,多給她一些時間。

不聽話,她很有主見,並且很堅持,不該用身份強迫她聽話,在這個不太平的年代,我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聽任何人的話!

易怒,不開心不是很正常嗎?只能說我碰到她的底線了,而我卻沒搞明白她的底線在哪?生氣的時候就應該發火,憋出內傷的討好型人格真沒什麼好的。

不專心,孩子不就是興趣愛好廣泛嗎?不專心只能說明不感興趣,我們這麼一大把年紀工作的時候不也是經常偷看網頁聊天嗎?要把不感興趣的事情還能專心完成,需要一點耐心。

愛哭,誰傷心難過的時候不哭呢?為什麼總叫人不哭不哭沒事?誰和你說的沒事?不懂人家難過什麼還瞎安慰,怪不得我們活了幾十年後難過都不敢哭了,表達情緒和發洩有錯嗎?

愛抱,就問哪個小孩不愛抱?哪個小孩不粘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依戀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等她不要你抱的時候,你想抱人家還嫌你煩了吧。

最後,列出孩子的優點(儘可能多)

可愛、謹慎、勇敢、有同情心、

懂禮貌、理解表達能力好、愛閱讀、

敢於表達自己、興趣廣泛、有主見、

動手能力強、樂於分享…


有沒發現,真的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優缺點也是相對的,當覺得孩子身上哪哪都是缺點的時候,你每天就焦慮要怎麼改造他們。

然而當你把這些缺點用褒義的方式來形容時,缺點竟然都變成了優點,是不是瞬間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優秀?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不屬於於任何人,也不需要替誰去完成誰年輕時未完成的夢。

只要你換個角度和心態,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看不到而已。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3


我們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想給他一條捷徑,初衷固然好,但他們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丈量,我們無法替她完成,更無法替她感知。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性格,我們只是習慣性的認為哪些性格是好的,哪些性格是不好的,實際上性格不應該有好壞之分,外向不一定就會成才,內向的科學家也比比皆是。

我們固執的想去改變他們,然而,堪憂的結果讓我們疲憊,卻從未想過應該去保護這些天生的性格優勢。

因材施教才是我們真正該去學習的,孩子不需要我們的塑造,那些被抹去稜角,毫無個性和張力的靈魂,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4


也許,你口中那個滿是缺點的孩子,正是別人口中滿是優點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請放鬆,焦慮的情緒只會轉移給孩子,而她也會一再做出讓你不滿的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你把孩子的缺點轉化成優點,似乎你已經沒有焦慮的必要了,不是嗎?

下次別人誇自家孩子的時候,一定及時給予肯定,中國式謙虛真的不可取,應該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眼裡自己是優秀的。

願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

媽媽們的聊天總是圍繞著孩子,互相抱怨著自家孩子的各種缺點,可對這些事我們卻無能為力,心中的焦慮不能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們總是對孩子有著美好的期許,然後就會把這種願望變成塑造孩子的目標,而如此理直氣壯把這些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最大幌子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聽起來似乎這是愛,但這份愛好沉重,而且是一份有條件的愛,父母給予孩子的難道不應該是無條件的愛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1


在孩子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總希望她能按著我們的想法按部就班,以為這樣就不會出錯。

因為相較於孩子,我們是那麼的有經驗,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希望用這種最快速的方法告訴他們答案。

可我們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孩子,也是對父母給的答案視而不見,選擇按自己的方法去試一試。

也許最後會換來一句,“我早就跟你說了,你不信”,但我們心甘情願錯過,我們想走自己選的路,而不是父母選的,也更願意聽到父母說,“沒關係孩子,我們理解支持你” 。

在世上父母的眼裡應該沒有完美的孩子,因為怎麼挑都是毛病,可在孩子的眼裡我們個個都是完美的父母,哪怕我們的缺點再多,孩子看到的也只有優點。

講到這,好像覺得太不公平,為什麼我們只看到了孩子的缺點呢?

哪怕考了99分,也有1分的粗心,你沒看到其他99分的努力嗎?你關心過丟失那1分背後真正的原因嗎?又或者滿分真的那麼重要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2


首先,試著列出孩子令你頭痛的缺點:

害羞、敏感、膽小、易怒、

不聽話、不專心、愛哭、愛抱…


接著,把這些缺點轉化成褒義的說法:


害羞,她只是有些慢熱,熟悉之後也可以很好的融入集體。

敏感,她很善於觀察新環境,可以馬上察覺出他人的心情。

膽小,她只是對任何人和事物都很謹慎,多給她一些時間。

不聽話,她很有主見,並且很堅持,不該用身份強迫她聽話,在這個不太平的年代,我希望你一輩子都不要聽任何人的話!

易怒,不開心不是很正常嗎?只能說我碰到她的底線了,而我卻沒搞明白她的底線在哪?生氣的時候就應該發火,憋出內傷的討好型人格真沒什麼好的。

不專心,孩子不就是興趣愛好廣泛嗎?不專心只能說明不感興趣,我們這麼一大把年紀工作的時候不也是經常偷看網頁聊天嗎?要把不感興趣的事情還能專心完成,需要一點耐心。

愛哭,誰傷心難過的時候不哭呢?為什麼總叫人不哭不哭沒事?誰和你說的沒事?不懂人家難過什麼還瞎安慰,怪不得我們活了幾十年後難過都不敢哭了,表達情緒和發洩有錯嗎?

愛抱,就問哪個小孩不愛抱?哪個小孩不粘人?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依戀關係,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等她不要你抱的時候,你想抱人家還嫌你煩了吧。

最後,列出孩子的優點(儘可能多)

可愛、謹慎、勇敢、有同情心、

懂禮貌、理解表達能力好、愛閱讀、

敢於表達自己、興趣廣泛、有主見、

動手能力強、樂於分享…


有沒發現,真的沒有什麼是絕對的,優缺點也是相對的,當覺得孩子身上哪哪都是缺點的時候,你每天就焦慮要怎麼改造他們。

然而當你把這些缺點用褒義的方式來形容時,缺點竟然都變成了優點,是不是瞬間覺得孩子怎麼那麼優秀?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不屬於於任何人,也不需要替誰去完成誰年輕時未完成的夢。

只要你換個角度和心態,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她的閃光點,只是你自己看不到而已。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3


我們希望孩子做的更好,想給他一條捷徑,初衷固然好,但他們的人生需要自己去丈量,我們無法替她完成,更無法替她感知。

每個人身上都有著與生俱來的性格,我們只是習慣性的認為哪些性格是好的,哪些性格是不好的,實際上性格不應該有好壞之分,外向不一定就會成才,內向的科學家也比比皆是。

我們固執的想去改變他們,然而,堪憂的結果讓我們疲憊,卻從未想過應該去保護這些天生的性格優勢。

因材施教才是我們真正該去學習的,孩子不需要我們的塑造,那些被抹去稜角,毫無個性和張力的靈魂,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4


也許,你口中那個滿是缺點的孩子,正是別人口中滿是優點的那個“別人家的孩子”。

請放鬆,焦慮的情緒只會轉移給孩子,而她也會一再做出讓你不滿的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當你把孩子的缺點轉化成優點,似乎你已經沒有焦慮的必要了,不是嗎?

下次別人誇自家孩子的時候,一定及時給予肯定,中國式謙虛真的不可取,應該讓孩子知道在父母眼裡自己是優秀的。

願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最好的自己。

為何父母眼裡只能看到孩子的缺點?只因用錯了思考方式

​C媽,能理性寫乾貨,也能走心寫雞湯,帶你走出育兒誤區,遠離焦慮!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