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睡眠 寒石冷月 2019-05-23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經常有小學一二年級的家長向我諮詢相似性問題,如有家長問:“老師向我反映,我孩子上課像個小綿羊,不積極參與發言,看上去那麼膽小,該怎麼辦呢?”“老師對我講,說你家孩子被點名站起來回答問題時,結結巴巴特別緊張,希望家長能在家裡多鍛鍊的孩子勇氣,可是我不知道怎麼做啊。”

像類似的問題還很多,大部分都集中在小學低年級段。初看起來確實很棘手,但是通過對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平時的親子陪伴方式等了解,我發現問題直指一個源頭——孩子一直沒有獨睡。

可能有家長奇怪了,課堂上孩子不敢發言,和沒有獨睡兩者有什麼必然聯繫呢?我要告訴你,兩者關係很緊密,下面我就重點給你解析原因,然後再給出培養孩子自信、勇敢和積極展示自我的方法。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一、獨睡是孩子第二次“心理斷乳期”,孩子膽小缺乏心理安全感,大都沒有獨睡。

1、為何說獨睡是孩子第二次“心理斷乳期”?

我們都知道在襁褓中的嬰兒處於哺乳期,在這個階段裡,寶寶身體極為柔弱,需要寶媽精心照料,給寶寶餵奶,陪寶寶說話,把寶寶擁在懷裡哄寶寶睡覺等。在這個時期裡,寶寶養成了對媽媽很強的心理依賴感。隨著寶寶不斷長大,進入了幼兒期,這種心理依賴感仍然很強,直到進入兒童期(小學)後,孩子身上還有很多幼兒行為特點,此時對爸爸媽媽的心理依賴雖有減少,但仍然很強。很多家長一直以孩子膽小不敢獨睡為由,遲遲未給孩子進行第二次“心理斷乳”,即未足夠重視培養孩子的心理獨立,這才導致孩子只要離開父母身邊,就顯得特別怯懦,膽子非常小,即便在課堂上也不敢參與發言。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2、孩子過度心理依戀父母陪伴,錯失很多獨處的機會,導致內心膽怯。

恰因為家長忽視對孩子進行心理獨立能力的培養,才導致時刻撒不開手,相伴孩子左右。哪怕是在家裡,也不鼓勵孩子自己獨立做喜歡做的事,結果就導致孩子不管做什麼,都要讓爸爸或媽媽陪著。當孩子錯失了很多獨處的機會後,就會從心理上始終不能減少對大人的依賴感。越是依賴感強的孩子,越不願意或嘗試獨處。有時大人可能顧不陪孩子,你會看到孩子就在你身邊轉來轉去,甚至嘴裡還經常說:“媽媽,我該做點啥,我好無聊啊。”有時孩子說多了,家長還煩呢。但是家長一直未動腦思考,孩子為什麼這麼粘人?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3、家長過度保護和替孩子做事,導致孩子不敢去獨立探索,更不願意動腦筋。

孩子在幼兒期裡,原本是最該學習基本生活技能的階段,但是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長,或家裡的老人又極容易忽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結果從早晨起床開始,大人們就事無鉅細替孩子做本該教會孩子,讓孩子自己去做事。越是過度被替代做事,孩子自我服務的意識越差。與此同時,孩子會始終習慣於讓爸爸或媽媽陪伴自己做事,這就使孩子嘗試獨立探索的機會被錯失了。有極個別的家長因為過度溺愛孩子,反而是人為剝奪了孩子獨立嘗試做事的機會,慢慢就導致孩子凡事都得聽從父母的指令,根本不願意動腦筋。反映在課堂上發言,也亦如此,在沒有人教他(她)怎樣去回答問題時,孩子全然不知道動腦思考,模仿其他同學去舉手大膽發言。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二、小學生課堂上不敢發言,源於內心缺乏自信和勇氣,家長要重視培養

1、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害怕自己說錯了,或被同學嘲笑,缺乏表現自我的精神。

我不知道家長是否有機會觀摩小學二年級學生課堂發言情況,如果你有機會觀察的話,會發現有些孩子特別活躍,有些孩子則特別木納。如果課下你問不敢發言的孩子,他們會小聲告訴你:“我害怕自己說錯了,我怕說錯了被老師批評。”或“我怕回答錯了,被同學嘲笑。”當你聽到孩子說出心理話時,作為家長的你內心很不是滋味吧?你也不要難過,其實這些都可以通過在家裡培養讓孩子慢慢突破的。但是你必須要正視孩子現在的表現,要知道孩子缺乏表現自我的精神源於家庭教育缺失,而你必須要及時給孩子補上這一課。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2、課堂上不敢發言,遇到老師提問時,總是習慣於當觀眾,根本沒有嘗試自己獲取機會。

如果你曾經帶孩子在小區廣場上玩,你是否發現孩子一直緊牽著你的手不敢放開,更不願意嘗試參與到陌生小夥伴的遊戲之中去呢?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凡是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的孩子,大都習慣於當觀眾,包括看小夥伴們玩遊戲。假如你忽略了這些細節,你真是不稱職的父親或母親呢。作為家長必須要清楚一點,當孩子總習慣於當觀眾時,慢慢就放棄大膽去嘗試,讓自己去爭取參與的機會,在課堂上亦同樣如此。所以,家長平時不妨在家裡噹噹觀眾,鼓勵孩子給你們表演,這也是讓孩子進行自我展示的機會呢。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3、長期課堂上不發言的孩子,性格會逐漸趨於內向,思維不活躍,不利於課堂學習。

家長還必須要清楚一點,經常在課堂上不發言的孩子,性格會逐漸趨於內向,彷彿自己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孩子往往有奇思妙想,但就是不敢說出來。可是如果這豐富的想像力用不到正地方,恰又容易導致孩子在課堂上經常溜號,造成注意力不專注這一後果。請家長瞧瞧,因為忽視了對孩子進行獨睡的培養,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是不是很多?因為對孩子們來說,連在家裡他們最熟悉的環境下,都不敢獨處,自信心又怎能得到培養呢。如果家長知道這裡面的因果關係,我相信你再也不敢麻痺大意了吧?

三、讓小學生養成獨睡的好習慣,本身並不難,家長可以採取這些方法。

1、給孩子準備好獨睡的房間,與孩子一起來佈置,讓孩子有空間的歸屬感。

現在到了家長必須要果斷培養孩子獨睡的時候了,那麼請你們夫妻馬上行動起來吧,首先給孩子準備好獨睡的房間,與孩子一起來佈置這個房間。請注意,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其中,並且要告訴孩子:“爸爸和媽媽小時候特別渴望擁有自己的房間,可惜那時條件不好,只能和我的爸爸媽媽擠在一張床上,三個人睡一張床真不舒服,真是累啊。”當你這麼說時,實際上就會引發孩子想擁有自己房間的想法。家長還可進一步引導,如對孩子說:“媽媽打聽了一下,你們班絕大多數同學都有自己的房間了,並且他們都已經獨自睡覺了,連老師都誇讚呢。”瞧,這麼一說,很容易引發孩子不甘落後的想法了吧?如此鼓勵,會讓孩子逐漸擁有空間的歸屬感。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2、白天只要有機會,多陪伴孩子在自己的臥室裡看書、寫作業、做親子游戲。

孩子擁有了自己的房間,那請家長不妨平時在白天的時候,只要有機會,就多陪伴孩子在他(她)的房間裡看書、寫作業、做親子游戲等活動。平時和孩子說話時,家長也要有意識對孩子講:“你的房間真漂亮,今天媽媽的好朋友來作客了,還羨慕你房間的佈置呢。她說,也要回家按著你的房間樣式去佈置,她的家的孩子一定非常喜歡。”當孩子發現原來自己的房間竟然有人那麼在意,會激發他對自己房間的自豪感。而這種感覺恰好讓孩子又進一步擁有了獨佔心理。細心的家長,通過上面的分析,你是否讀懂了這裡的邏輯思維呢?

3、鼓勵孩子做一個自信勇敢的人,讓孩子不斷去突破自我,習慣於在自己臥室獨處。

有家長可能會問:“當孩子擁有了自己的房間,那得用多長時間才能讓孩子獨睡呢?”你問的非常好,當孩子習慣於白天在自己房間看書、寫作業、做親子游戲後,家長就需要進入夜晚模式的適應,先是孩子在他的房間裡關上燈聊天說話,讓孩子適應黑暗環境。也可以讓孩子嘗試在爸爸媽媽臥室隔空和在自己房間的爸爸媽媽說話,讓孩子感覺爸爸媽媽離自己很近,就如同在一個房間裡說話一樣近。然後再互換房間,讓孩子在自己的房間裡保持黑暗的狀態下隔空說話聊天。練習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孩子慢慢就對自己房間黑暗環境適應了。這時再鼓勵孩子在自己房間獨處,睡前媽媽坐在床邊和孩子說說話,直到孩子睡熟再離開。請家長要謹記,不要過早離開喲,防止孩子突然醒了害怕再也不敢嘗試獨睡了。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四、從獨睡到家長放開手,讓孩子在安全區域內加入夥伴遊戲玩耍之中。

1、帶領孩子多接觸同齡玩伴,教孩子學會結識新朋友。

在培養孩子獨睡的同時,家長還有更多工作要做,那就是多抽時間帶領孩子接觸同齡夥伴。為什麼我要重點強調這方面呢?是因為兒童有一種天性本能——模仿性。孩子在和同齡玩伴接觸的過程中,會不斷主動向玩伴學習,有的是通過觀察學會,有的是向別人請教。但這裡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要教會孩子結識新朋友。如教孩子說:“你好,我叫XXX,你叫什麼名字?我們可以一起玩兒嗎?”或“你好,我想和你們一起玩兒,你看可以嗎?”當孩子主動向陌生小夥伴作自我介紹時,實際上就已經有了勇氣的突破。當玩兒到一起後,就會被接納的融入感。

2、教孩子遵守遊戲規則,鼓勵其大膽離開爸爸媽媽參與玩伴遊戲之中。

對於兒童來說,最初沒有遊戲規則的意識,這就和在課堂上不知道遵守課堂紀律一樣,兩者有前後關係,先學會遵守遊戲規則,後遵守課堂紀律。包括在課堂上發言,也會有一定的規則,哪先舉手,再被老師點名站起來,最後再根據提問發言。而在遊戲當時亦是如此,先要掌握遊戲玩法的規則,再根據規則順序參與其中,在遊戲當中通過動腦、動眼、動手或腳等,達到鍛鍊腦和肢體的有機協調性。凡是經常參與兒童遊戲的孩子,膽子會越來越大,因為注意都放在怎樣盡情地玩兒,怎樣在遊戲中獲勝上面來,而這些恰好又鍛鍊孩子愛動腦思考的出色品質。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3、做了安全教育,從近距離旁觀陪伴,到從遠處觀察,直到放開手讓孩子自己和小夥伴玩兒。

當孩子喜歡上和小夥伴一起玩耍時,家長會發現孩子膽子越來越大了,有時甚至會脫離看護人的視線,這時就已經說明你培養孩子獨處的行動已經獲得成功,在這裡要恭喜你喲。但是事情還沒有完,必須要平時對孩子做好安全教育,避免孩子光顧著玩耍而忽視自我保護。家長可以先給孩子們劃定一個安全區域,告訴孩子們在這個區域裡玩耍是安全的。你呢,則可以近到遠,逐漸拉大與孩子的距離,讓孩子慢慢習慣於離開你陪伴融入到和小夥伴們的玩耍之中。直到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的獨立活動能力越來強,同時安全意識也越來越強。這時就可以放開手,讓孩子在指定區域裡自由玩耍了。

孩子課堂不敢發言,膽怯原來與這件事有關係

結束語:通過這篇文章,家長朋友們是否發現原來有些棘手的教育成長現象,原本並不複雜,但是卻極考驗著家長的育兒知識,還有你實施教育活動的計劃性和執行力?很多家長總是不把孩子的家庭教育當回事,結果就發現孩子有很多能力都比同齡人欠缺。如果你只顧焦慮和頭痛,而不主動學習,恐怕你永遠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身能力。希望這篇文章讓你從教育孩子的觀念方面有所突破,如果你能再多動腦思考,多主動實踐,相信你定能幫助孩子突破眼前的困境,通過後期的持續教育和培養,讓孩子和同齡人一樣很出色。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