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我和孩子的爸爸週六、日傾其所有的陪大寶背誦、進行模擬演練,我還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見證這“光榮的時刻”,可是誰能想到大寶在臺上一度表情呆滯,聲音哽咽,完全無法正常的說出一個完成的話,更別說是一個小故事了。

“為什麼他什麼都做不好?”這個質疑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盤旋,當下,我感到我即將被怒火燒成一個滾燙的火球,我憤怒的看著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強忍憤怒儘量用平靜的語調和他說讓他好好上學。

之後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時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飯的時間跑來和我認真的溝通了關於這件事如何對待的問題。

他說,大寶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說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媽媽會失望難過。聽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的孩子是多麼的敏感、善良,我這個“火爆媽媽”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什麼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長進步的那個。

現實生活中,我和我身邊很多孩子家長多數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幹啥都不行的認知中。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我和孩子的爸爸週六、日傾其所有的陪大寶背誦、進行模擬演練,我還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見證這“光榮的時刻”,可是誰能想到大寶在臺上一度表情呆滯,聲音哽咽,完全無法正常的說出一個完成的話,更別說是一個小故事了。

“為什麼他什麼都做不好?”這個質疑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盤旋,當下,我感到我即將被怒火燒成一個滾燙的火球,我憤怒的看著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強忍憤怒儘量用平靜的語調和他說讓他好好上學。

之後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時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飯的時間跑來和我認真的溝通了關於這件事如何對待的問題。

他說,大寶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說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媽媽會失望難過。聽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的孩子是多麼的敏感、善良,我這個“火爆媽媽”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什麼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長進步的那個。

現實生活中,我和我身邊很多孩子家長多數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幹啥都不行的認知中。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墨爾本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的創始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主席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指出,四種消極機制會讓家長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我想可能這是我們要需要的答案所在。


01.四種消極機制會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選擇性關注: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做“非注意盲視”也叫“選擇性關注”,意思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餘所有的事情。

比如,我很想我的孩子可以在當眾演講上表現的大方得體,口齒清晰,出口成章,我將注意力放在培養他當眾演講的相關事項上,更看重結果,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歡當眾演講。

他對顏色和圖形比對語言更有興趣,就可能更喜歡能展現自我的動手能力活動,如兒童化學實驗。

那麼,我們在培養當眾演講上佔用了孩子很多時間,而孩子並不喜歡,不但得不到好的結果,也同時打擊了孩子在其它事情上的自信。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我和孩子的爸爸週六、日傾其所有的陪大寶背誦、進行模擬演練,我還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見證這“光榮的時刻”,可是誰能想到大寶在臺上一度表情呆滯,聲音哽咽,完全無法正常的說出一個完成的話,更別說是一個小故事了。

“為什麼他什麼都做不好?”這個質疑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盤旋,當下,我感到我即將被怒火燒成一個滾燙的火球,我憤怒的看著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強忍憤怒儘量用平靜的語調和他說讓他好好上學。

之後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時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飯的時間跑來和我認真的溝通了關於這件事如何對待的問題。

他說,大寶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說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媽媽會失望難過。聽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的孩子是多麼的敏感、善良,我這個“火爆媽媽”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什麼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長進步的那個。

現實生活中,我和我身邊很多孩子家長多數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幹啥都不行的認知中。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墨爾本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的創始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主席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指出,四種消極機制會讓家長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我想可能這是我們要需要的答案所在。


01.四種消極機制會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選擇性關注: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做“非注意盲視”也叫“選擇性關注”,意思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餘所有的事情。

比如,我很想我的孩子可以在當眾演講上表現的大方得體,口齒清晰,出口成章,我將注意力放在培養他當眾演講的相關事項上,更看重結果,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歡當眾演講。

他對顏色和圖形比對語言更有興趣,就可能更喜歡能展現自我的動手能力活動,如兒童化學實驗。

那麼,我們在培養當眾演講上佔用了孩子很多時間,而孩子並不喜歡,不但得不到好的結果,也同時打擊了孩子在其它事情上的自信。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負面偏見:

負面信息往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更關注負面信息,並且對此更為敏感。比起正面信息,我們更有可能注意並記住負面信息。

回想一下,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想法,當孩子遇到點小事就哭了,孩子是不是抗挫折能力太差了;當孩子見人不打招呼,孩子是不是太沒有禮貌了;孩子在追趕小區裡的小野貓,孩子是不是太沒有同情心了諸多這樣的情況思考,這樣焦慮的家長,看到的肯定是一個一身毛病的孩子啊。

☞投射:

心理學上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負面形象投射到別人身上,以修復積極的自我。受投射的影響,我們會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更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作為一個從業十多年的HR人員,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最不想看到的自己,看到自己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眾多人面前去講解公司相關制度,被提問時無法及時反饋的窘迫。

要知道真正讓人失望的是看到這樣的自己,所以我想此刻我才是真正能理解大寶當時難過的情緒的那個人。而那時我將對自己的失望的情緒都投訴在我的孩子身上,現在想來深感慚愧。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我和孩子的爸爸週六、日傾其所有的陪大寶背誦、進行模擬演練,我還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見證這“光榮的時刻”,可是誰能想到大寶在臺上一度表情呆滯,聲音哽咽,完全無法正常的說出一個完成的話,更別說是一個小故事了。

“為什麼他什麼都做不好?”這個質疑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盤旋,當下,我感到我即將被怒火燒成一個滾燙的火球,我憤怒的看著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強忍憤怒儘量用平靜的語調和他說讓他好好上學。

之後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時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飯的時間跑來和我認真的溝通了關於這件事如何對待的問題。

他說,大寶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說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媽媽會失望難過。聽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的孩子是多麼的敏感、善良,我這個“火爆媽媽”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什麼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長進步的那個。

現實生活中,我和我身邊很多孩子家長多數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幹啥都不行的認知中。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墨爾本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的創始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主席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指出,四種消極機制會讓家長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我想可能這是我們要需要的答案所在。


01.四種消極機制會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選擇性關注: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做“非注意盲視”也叫“選擇性關注”,意思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餘所有的事情。

比如,我很想我的孩子可以在當眾演講上表現的大方得體,口齒清晰,出口成章,我將注意力放在培養他當眾演講的相關事項上,更看重結果,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歡當眾演講。

他對顏色和圖形比對語言更有興趣,就可能更喜歡能展現自我的動手能力活動,如兒童化學實驗。

那麼,我們在培養當眾演講上佔用了孩子很多時間,而孩子並不喜歡,不但得不到好的結果,也同時打擊了孩子在其它事情上的自信。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負面偏見:

負面信息往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更關注負面信息,並且對此更為敏感。比起正面信息,我們更有可能注意並記住負面信息。

回想一下,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想法,當孩子遇到點小事就哭了,孩子是不是抗挫折能力太差了;當孩子見人不打招呼,孩子是不是太沒有禮貌了;孩子在追趕小區裡的小野貓,孩子是不是太沒有同情心了諸多這樣的情況思考,這樣焦慮的家長,看到的肯定是一個一身毛病的孩子啊。

☞投射:

心理學上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負面形象投射到別人身上,以修復積極的自我。受投射的影響,我們會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更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作為一個從業十多年的HR人員,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最不想看到的自己,看到自己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眾多人面前去講解公司相關制度,被提問時無法及時反饋的窘迫。

要知道真正讓人失望的是看到這樣的自己,所以我想此刻我才是真正能理解大寶當時難過的情緒的那個人。而那時我將對自己的失望的情緒都投訴在我的孩子身上,現在想來深感慚愧。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二元對立思維:

二元對立思維很好理解,它指的就是父母會對孩子做出單一的評價

比如孩子考好了,就認為孩子聰明,孩子考差了,就認為孩子笨,不會去分析影響孩子考試成績的客觀原因。

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會讓父母亂給孩子貼標籤,從而無法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更不用說看到孩子的各種優勢了。

那麼世界上不是隻有“對、錯”兩種可能,並不代表這次的一次的考試成績不好,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的不良行為,或者一次的當眾演講結果不好我就可以將“他這麼什麼都做不好”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

貼標籤的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一種不可取的認知行為,這樣就給孩子下了定義,那麼之後大寶所做的所有事情我都會無可避免的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和判斷。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我和孩子的爸爸週六、日傾其所有的陪大寶背誦、進行模擬演練,我還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見證這“光榮的時刻”,可是誰能想到大寶在臺上一度表情呆滯,聲音哽咽,完全無法正常的說出一個完成的話,更別說是一個小故事了。

“為什麼他什麼都做不好?”這個質疑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盤旋,當下,我感到我即將被怒火燒成一個滾燙的火球,我憤怒的看著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強忍憤怒儘量用平靜的語調和他說讓他好好上學。

之後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時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飯的時間跑來和我認真的溝通了關於這件事如何對待的問題。

他說,大寶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說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媽媽會失望難過。聽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的孩子是多麼的敏感、善良,我這個“火爆媽媽”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什麼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長進步的那個。

現實生活中,我和我身邊很多孩子家長多數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幹啥都不行的認知中。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墨爾本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的創始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主席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指出,四種消極機制會讓家長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我想可能這是我們要需要的答案所在。


01.四種消極機制會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選擇性關注: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做“非注意盲視”也叫“選擇性關注”,意思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餘所有的事情。

比如,我很想我的孩子可以在當眾演講上表現的大方得體,口齒清晰,出口成章,我將注意力放在培養他當眾演講的相關事項上,更看重結果,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歡當眾演講。

他對顏色和圖形比對語言更有興趣,就可能更喜歡能展現自我的動手能力活動,如兒童化學實驗。

那麼,我們在培養當眾演講上佔用了孩子很多時間,而孩子並不喜歡,不但得不到好的結果,也同時打擊了孩子在其它事情上的自信。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負面偏見:

負面信息往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更關注負面信息,並且對此更為敏感。比起正面信息,我們更有可能注意並記住負面信息。

回想一下,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想法,當孩子遇到點小事就哭了,孩子是不是抗挫折能力太差了;當孩子見人不打招呼,孩子是不是太沒有禮貌了;孩子在追趕小區裡的小野貓,孩子是不是太沒有同情心了諸多這樣的情況思考,這樣焦慮的家長,看到的肯定是一個一身毛病的孩子啊。

☞投射:

心理學上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負面形象投射到別人身上,以修復積極的自我。受投射的影響,我們會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更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作為一個從業十多年的HR人員,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最不想看到的自己,看到自己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眾多人面前去講解公司相關制度,被提問時無法及時反饋的窘迫。

要知道真正讓人失望的是看到這樣的自己,所以我想此刻我才是真正能理解大寶當時難過的情緒的那個人。而那時我將對自己的失望的情緒都投訴在我的孩子身上,現在想來深感慚愧。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二元對立思維:

二元對立思維很好理解,它指的就是父母會對孩子做出單一的評價

比如孩子考好了,就認為孩子聰明,孩子考差了,就認為孩子笨,不會去分析影響孩子考試成績的客觀原因。

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會讓父母亂給孩子貼標籤,從而無法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更不用說看到孩子的各種優勢了。

那麼世界上不是隻有“對、錯”兩種可能,並不代表這次的一次的考試成績不好,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的不良行為,或者一次的當眾演講結果不好我就可以將“他這麼什麼都做不好”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

貼標籤的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一種不可取的認知行為,這樣就給孩子下了定義,那麼之後大寶所做的所有事情我都會無可避免的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和判斷。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02.如何重新發現孩子的自身優勢

優勢是什麼?優勢可以是技能、能力、興趣、特點或天賦。

簡而言之,優勢是孩子身上優於別人的閃光點。可以是善良、慷慨的個性,可以是有好的審美能力、記憶能力、社交能力等天賦,可以是動手能力強、頭腦靈活等特點。

優勢的種類比你想象得多得多,如果實在想不到自家娃身上的獨特閃光點,還可以到莉·沃特斯開發的網站上去對照著表格查看,你的孩子肯定會有其中的一種或更多。

《優勢教養》指出,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大腦的控制優勢的領域外形不再發生變化,但它的容量和密度卻在不斷改變。

這時候是孩子學本領的好時期,某些表現優勢就會顯現,比如比其他孩子更喜歡看書、寫作,對某一樂器尤其感興趣等等。

"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是否和我一樣,經常發現孩子身上的各種“問題”,我們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教育孩子,為什麼他還是“什麼都做不好”呢?我來和大家分享一個發生在我家的小故事。

上週一的早上我經歷了人生中最為煎熬、尷尬的五分鐘,我覺得自己就像是一塊被人放置炭火上烤制的肉一樣焦灼。事情是這樣的:

大寶所在的幼兒園每週一都舉行升旗儀式,並通過輪流制讓每個小朋友上臺分享一個時長五分鐘的小趣聞。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我和孩子的爸爸週六、日傾其所有的陪大寶背誦、進行模擬演練,我還特地請了半天假來見證這“光榮的時刻”,可是誰能想到大寶在臺上一度表情呆滯,聲音哽咽,完全無法正常的說出一個完成的話,更別說是一個小故事了。

“為什麼他什麼都做不好?”這個質疑的聲音在我腦中反覆盤旋,當下,我感到我即將被怒火燒成一個滾燙的火球,我憤怒的看著從講臺上走下來的我的孩子,我無話可說,強忍憤怒儘量用平靜的語調和他說讓他好好上學。

之後我和老公抱怨了一上午,中午的時候老公特意用了吃飯的時間跑來和我認真的溝通了關於這件事如何對待的問題。

他說,大寶在前一天的晚上偷偷的找他說自己很怕,怕做不好小故事分享爸爸媽媽會失望難過。聽到這裡我心裡非常的難過,我的孩子是多麼的敏感、善良,我這個“火爆媽媽”卻將注意力集中在“他什麼都做不好”,我想我才是需要成長進步的那個。

現實生活中,我和我身邊很多孩子家長多數時候都會陷入一種叫做“別人家的孩子那都好”,而自己的孩子幹啥都不行的認知中。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心理學教授、墨爾本大學積極心理學中心的創始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主席莉·沃特斯在《優勢教養》一書中指出,四種消極機制會讓家長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我想可能這是我們要需要的答案所在。


01.四種消極機制會讓父母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勢

☞選擇性關注:

心理學有種現象叫做“非注意盲視”也叫“選擇性關注”,意思是因為人們主動(即有選擇性地)把注意力放在了某一件事情上而忽略了其餘所有的事情。

比如,我很想我的孩子可以在當眾演講上表現的大方得體,口齒清晰,出口成章,我將注意力放在培養他當眾演講的相關事項上,更看重結果,忽略了孩子是否喜歡當眾演講。

他對顏色和圖形比對語言更有興趣,就可能更喜歡能展現自我的動手能力活動,如兒童化學實驗。

那麼,我們在培養當眾演講上佔用了孩子很多時間,而孩子並不喜歡,不但得不到好的結果,也同時打擊了孩子在其它事情上的自信。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負面偏見:

負面信息往往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更關注負面信息,並且對此更為敏感。比起正面信息,我們更有可能注意並記住負面信息。

回想一下,我們做父母的是不是經常有這樣的想法,當孩子遇到點小事就哭了,孩子是不是抗挫折能力太差了;當孩子見人不打招呼,孩子是不是太沒有禮貌了;孩子在追趕小區裡的小野貓,孩子是不是太沒有同情心了諸多這樣的情況思考,這樣焦慮的家長,看到的肯定是一個一身毛病的孩子啊。

☞投射:

心理學上的投射是指把自己的負面形象投射到別人身上,以修復積極的自我。受投射的影響,我們會更容易忽視自己的缺點,更容易看到別人的缺點,這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作為一個從業十多年的HR人員,我想在我的孩子身上看到了我最不想看到的自己,看到自己因為工作原因不得不在眾多人面前去講解公司相關制度,被提問時無法及時反饋的窘迫。

要知道真正讓人失望的是看到這樣的自己,所以我想此刻我才是真正能理解大寶當時難過的情緒的那個人。而那時我將對自己的失望的情緒都投訴在我的孩子身上,現在想來深感慚愧。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二元對立思維:

二元對立思維很好理解,它指的就是父母會對孩子做出單一的評價

比如孩子考好了,就認為孩子聰明,孩子考差了,就認為孩子笨,不會去分析影響孩子考試成績的客觀原因。

這樣一種非此即彼的思維,會讓父母亂給孩子貼標籤,從而無法對孩子有一個全面的認知,更不用說看到孩子的各種優勢了。

那麼世界上不是隻有“對、錯”兩種可能,並不代表這次的一次的考試成績不好,一次和小朋友打架的不良行為,或者一次的當眾演講結果不好我就可以將“他這麼什麼都做不好”的標籤貼在孩子身上,

貼標籤的在生活和工作上都是一種不可取的認知行為,這樣就給孩子下了定義,那麼之後大寶所做的所有事情我都會無可避免的帶著有色眼鏡去觀察和判斷。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02.如何重新發現孩子的自身優勢

優勢是什麼?優勢可以是技能、能力、興趣、特點或天賦。

簡而言之,優勢是孩子身上優於別人的閃光點。可以是善良、慷慨的個性,可以是有好的審美能力、記憶能力、社交能力等天賦,可以是動手能力強、頭腦靈活等特點。

優勢的種類比你想象得多得多,如果實在想不到自家娃身上的獨特閃光點,還可以到莉·沃特斯開發的網站上去對照著表格查看,你的孩子肯定會有其中的一種或更多。

《優勢教養》指出,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大腦的控制優勢的領域外形不再發生變化,但它的容量和密度卻在不斷改變。

這時候是孩子學本領的好時期,某些表現優勢就會顯現,比如比其他孩子更喜歡看書、寫作,對某一樂器尤其感興趣等等。

還在盯著孩子缺點不放?這4種消極機制,讓你正在傷害你的孩子

正如學者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種教養。”

​在愛和尊重孩子的路上跌宕前行,我的目標是以寬容積極的心態看待孩子,幫助孩子順應自然,加強身心健康,在逆境中不屈撓,在順境中更加樂觀堅強。

互動話題:不知道你家裡的是否也有這樣“什麼都做不好”的孩子?不如分享一下你家的小趣事,咱們一起來挖掘孩子們的優勢吧。

————————

我是玉螺媽媽,是三歲寶寶的媽咪,也是一名專業育嬰師。

藉助寶寶成長小故事,和大家分享育兒小知識,幫助大家成為更好的父母。

想了解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