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

前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則報道,說是有大一新生,是個女生,學費加住宿費大概每年需要三萬多,然後家人給她每個月生活費2000元,可是她認為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摳門,她希望每個月能夠給她4500元。

"

前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則報道,說是有大一新生,是個女生,學費加住宿費大概每年需要三萬多,然後家人給她每個月生活費2000元,可是她認為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摳門,她希望每個月能夠給她4500元。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問題一出來,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人的熱議,理解的雖然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否定、嘲諷的多一些,當然還有一些更為理智的人指出來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錯誤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

關於孩子上大學給多少生活費的這問題,我前幾天正好也跟孩子的媽媽聊過,我們倆算來算去(下面會給出我們算的內容),結果我們的從最初感覺到1500元就足夠了,慢慢地覺得恐怕至少得2000元才比較合適。而且這個錢僅僅是“生活費”,並不包含孩子日常的其他支出,例如購買設備、書籍、報班學習等等。

"

前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則報道,說是有大一新生,是個女生,學費加住宿費大概每年需要三萬多,然後家人給她每個月生活費2000元,可是她認為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摳門,她希望每個月能夠給她4500元。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問題一出來,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人的熱議,理解的雖然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否定、嘲諷的多一些,當然還有一些更為理智的人指出來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錯誤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

關於孩子上大學給多少生活費的這問題,我前幾天正好也跟孩子的媽媽聊過,我們倆算來算去(下面會給出我們算的內容),結果我們的從最初感覺到1500元就足夠了,慢慢地覺得恐怕至少得2000元才比較合適。而且這個錢僅僅是“生活費”,並不包含孩子日常的其他支出,例如購買設備、書籍、報班學習等等。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而且我們的測算是基於“一般城市”測算的,如果孩子未來去一線大城市上學,這個預算恐怕還未必能夠,當然,到底夠不夠很多時候是取決於孩子自身的“金錢觀”以及他的理財能力(很多人也會把這個問題稱之為孩子的“財商”)。

我們大概測算的內容如下:

1、假如孩子的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學校食堂,那麼刨去補貼的那點錢之外,也不考慮不同學校的飯菜貴賤問題,我們只按照一般的數據來算的話,孩子一天的餐費起碼也要準備15-25元這麼多,這樣算下來孩子這一個月的餐費剛需至少需要準備個五、六百。

2、大學生了,抽菸喝酒這事兒也可能會有(我家是個男孩),尤其是同學們一起喝酒這事兒。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不反對同學們經常聚一下、小酌幾杯,只要別太頻繁、別喝大、別太奢侈就行。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喝點酒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3、有一塊支出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飲料這塊。

"

前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則報道,說是有大一新生,是個女生,學費加住宿費大概每年需要三萬多,然後家人給她每個月生活費2000元,可是她認為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摳門,她希望每個月能夠給她4500元。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問題一出來,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人的熱議,理解的雖然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否定、嘲諷的多一些,當然還有一些更為理智的人指出來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錯誤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

關於孩子上大學給多少生活費的這問題,我前幾天正好也跟孩子的媽媽聊過,我們倆算來算去(下面會給出我們算的內容),結果我們的從最初感覺到1500元就足夠了,慢慢地覺得恐怕至少得2000元才比較合適。而且這個錢僅僅是“生活費”,並不包含孩子日常的其他支出,例如購買設備、書籍、報班學習等等。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而且我們的測算是基於“一般城市”測算的,如果孩子未來去一線大城市上學,這個預算恐怕還未必能夠,當然,到底夠不夠很多時候是取決於孩子自身的“金錢觀”以及他的理財能力(很多人也會把這個問題稱之為孩子的“財商”)。

我們大概測算的內容如下:

1、假如孩子的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學校食堂,那麼刨去補貼的那點錢之外,也不考慮不同學校的飯菜貴賤問題,我們只按照一般的數據來算的話,孩子一天的餐費起碼也要準備15-25元這麼多,這樣算下來孩子這一個月的餐費剛需至少需要準備個五、六百。

2、大學生了,抽菸喝酒這事兒也可能會有(我家是個男孩),尤其是同學們一起喝酒這事兒。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不反對同學們經常聚一下、小酌幾杯,只要別太頻繁、別喝大、別太奢侈就行。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喝點酒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3、有一塊支出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飲料這塊。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現在的年輕人,用飲料尤其是奶茶類的飲料代替喝水還是很普遍的。這事兒也不好說,雖然明知道和普通的水就行了,但是很多時候口裡沒味或者就是好這口你也得認不是?

4、日常的生活日用品、衛生用品啥的也要買,而且同學、朋友們也總得出去逛個街、遊玩一下什麼的吧?別的不說,現在的景區門票大家也知道,跟搶錢差不多,相信大家也都清楚。

5、通訊費這塊倒是可以我們直接給孩子充值,但是交通費也是一塊支出,雖然並不多。

6、另外同學之間有時候也是需要互幫互助的,例如同學有個病、災什麼的,能幫一點是一點,江湖救急嘛。

所以算下來之後感覺一個月給孩子準備2000元恐怕除了第一個月(第一個月的支出應該會更多一些)之外,其他的月份只要沒有什麼特殊的節日,應該也就差不多的了。

但是萬一孩子找了個女朋友咋辦?

這種事情總是難免的,尤其是我家這孩子一是自尊心還挺強,二是還挺受女生歡迎的,這種情況不給孩子富裕出點錢來,我估計這孩子十之八九就會從“餐費”上省錢了!

"

前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則報道,說是有大一新生,是個女生,學費加住宿費大概每年需要三萬多,然後家人給她每個月生活費2000元,可是她認為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摳門,她希望每個月能夠給她4500元。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問題一出來,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人的熱議,理解的雖然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否定、嘲諷的多一些,當然還有一些更為理智的人指出來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錯誤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

關於孩子上大學給多少生活費的這問題,我前幾天正好也跟孩子的媽媽聊過,我們倆算來算去(下面會給出我們算的內容),結果我們的從最初感覺到1500元就足夠了,慢慢地覺得恐怕至少得2000元才比較合適。而且這個錢僅僅是“生活費”,並不包含孩子日常的其他支出,例如購買設備、書籍、報班學習等等。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而且我們的測算是基於“一般城市”測算的,如果孩子未來去一線大城市上學,這個預算恐怕還未必能夠,當然,到底夠不夠很多時候是取決於孩子自身的“金錢觀”以及他的理財能力(很多人也會把這個問題稱之為孩子的“財商”)。

我們大概測算的內容如下:

1、假如孩子的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學校食堂,那麼刨去補貼的那點錢之外,也不考慮不同學校的飯菜貴賤問題,我們只按照一般的數據來算的話,孩子一天的餐費起碼也要準備15-25元這麼多,這樣算下來孩子這一個月的餐費剛需至少需要準備個五、六百。

2、大學生了,抽菸喝酒這事兒也可能會有(我家是個男孩),尤其是同學們一起喝酒這事兒。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不反對同學們經常聚一下、小酌幾杯,只要別太頻繁、別喝大、別太奢侈就行。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喝點酒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3、有一塊支出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飲料這塊。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現在的年輕人,用飲料尤其是奶茶類的飲料代替喝水還是很普遍的。這事兒也不好說,雖然明知道和普通的水就行了,但是很多時候口裡沒味或者就是好這口你也得認不是?

4、日常的生活日用品、衛生用品啥的也要買,而且同學、朋友們也總得出去逛個街、遊玩一下什麼的吧?別的不說,現在的景區門票大家也知道,跟搶錢差不多,相信大家也都清楚。

5、通訊費這塊倒是可以我們直接給孩子充值,但是交通費也是一塊支出,雖然並不多。

6、另外同學之間有時候也是需要互幫互助的,例如同學有個病、災什麼的,能幫一點是一點,江湖救急嘛。

所以算下來之後感覺一個月給孩子準備2000元恐怕除了第一個月(第一個月的支出應該會更多一些)之外,其他的月份只要沒有什麼特殊的節日,應該也就差不多的了。

但是萬一孩子找了個女朋友咋辦?

這種事情總是難免的,尤其是我家這孩子一是自尊心還挺強,二是還挺受女生歡迎的,這種情況不給孩子富裕出點錢來,我估計這孩子十之八九就會從“餐費”上省錢了!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關於這點,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或者起碼見識過吧?

所以你看,就我們兩口子的測算,估摸著怎麼也得給孩子準備2000-2500之間的預算才行。

而如果是女生的話,那麼日常的支出可能就會更多一些,例如化妝品(好吧,這個父母可以單獨準備)、衛生用品等等這都是必須拼,外加大多數女生愛美,例如做個頭發、買個衣服、買個公仔之類的,這些花費一點也不低。在餐飲上,女生在食堂的花費或許不如男生多,但是在超市裡女生絕對是“王者”!各種零食、飲料啥的應該是絕大多數女生的最愛——寧願不吃飯也要吃……

我們國內教育一直以來其實是比較缺少“財商”教育的,而我們的父母往往也比較容易忽視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這就好比文首說的那個女孩,她認為4500元生活費是合理的,這是基於她的父母日常給她的生活條件和金錢觀教育帶來的影響。她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因為按照她的父母教育,這種邏輯是站得住腳的。

有因才有果嘛。

所以,父母們往往只是注重了孩子“智商”的教育,卻忽視了孩子“財商”的引導。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會這樣,例如有些孩子你即便給他一個月500元生活費,這孩子沒準一個月還能再還給你500元——他們會通過各種勤工儉學或者打工、家教以及爭取獎學金等等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生活支出的問題。

我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是時至今日,我還真的覺得這話已經不太靠譜了——反而越是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更加容易因為日常的各種“傾力照顧”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觀念“搶跑”家庭經濟基礎太多了。

我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可以讓諸位父母參考一下:

​我們可以跟孩子做一個約定,每個月打生活費之前孩子需要提交兩份“ 報告”——一份是過去一個月各項支出的明細,另一份是下個月支出的預算。

"

前幾天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這則報道,說是有大一新生,是個女生,學費加住宿費大概每年需要三萬多,然後家人給她每個月生活費2000元,可是她認為太少了,不能夠理解父母為什麼這麼摳門,她希望每個月能夠給她4500元。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問題一出來,一時間引起了無數人人的熱議,理解的雖然有,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否定、嘲諷的多一些,當然還有一些更為理智的人指出來這是家庭教育的問題,錯誤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認識產生了很大的偏差。

關於孩子上大學給多少生活費的這問題,我前幾天正好也跟孩子的媽媽聊過,我們倆算來算去(下面會給出我們算的內容),結果我們的從最初感覺到1500元就足夠了,慢慢地覺得恐怕至少得2000元才比較合適。而且這個錢僅僅是“生活費”,並不包含孩子日常的其他支出,例如購買設備、書籍、報班學習等等。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而且我們的測算是基於“一般城市”測算的,如果孩子未來去一線大城市上學,這個預算恐怕還未必能夠,當然,到底夠不夠很多時候是取決於孩子自身的“金錢觀”以及他的理財能力(很多人也會把這個問題稱之為孩子的“財商”)。

我們大概測算的內容如下:

1、假如孩子的一日三餐吃的都是學校食堂,那麼刨去補貼的那點錢之外,也不考慮不同學校的飯菜貴賤問題,我們只按照一般的數據來算的話,孩子一天的餐費起碼也要準備15-25元這麼多,這樣算下來孩子這一個月的餐費剛需至少需要準備個五、六百。

2、大學生了,抽菸喝酒這事兒也可能會有(我家是個男孩),尤其是同學們一起喝酒這事兒。就我個人而言,我並不不反對同學們經常聚一下、小酌幾杯,只要別太頻繁、別喝大、別太奢侈就行。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喝點酒就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

3、有一塊支出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飲料這塊。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現在的年輕人,用飲料尤其是奶茶類的飲料代替喝水還是很普遍的。這事兒也不好說,雖然明知道和普通的水就行了,但是很多時候口裡沒味或者就是好這口你也得認不是?

4、日常的生活日用品、衛生用品啥的也要買,而且同學、朋友們也總得出去逛個街、遊玩一下什麼的吧?別的不說,現在的景區門票大家也知道,跟搶錢差不多,相信大家也都清楚。

5、通訊費這塊倒是可以我們直接給孩子充值,但是交通費也是一塊支出,雖然並不多。

6、另外同學之間有時候也是需要互幫互助的,例如同學有個病、災什麼的,能幫一點是一點,江湖救急嘛。

所以算下來之後感覺一個月給孩子準備2000元恐怕除了第一個月(第一個月的支出應該會更多一些)之外,其他的月份只要沒有什麼特殊的節日,應該也就差不多的了。

但是萬一孩子找了個女朋友咋辦?

這種事情總是難免的,尤其是我家這孩子一是自尊心還挺強,二是還挺受女生歡迎的,這種情況不給孩子富裕出點錢來,我估計這孩子十之八九就會從“餐費”上省錢了!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關於這點,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或者起碼見識過吧?

所以你看,就我們兩口子的測算,估摸著怎麼也得給孩子準備2000-2500之間的預算才行。

而如果是女生的話,那麼日常的支出可能就會更多一些,例如化妝品(好吧,這個父母可以單獨準備)、衛生用品等等這都是必須拼,外加大多數女生愛美,例如做個頭發、買個衣服、買個公仔之類的,這些花費一點也不低。在餐飲上,女生在食堂的花費或許不如男生多,但是在超市裡女生絕對是“王者”!各種零食、飲料啥的應該是絕大多數女生的最愛——寧願不吃飯也要吃……

我們國內教育一直以來其實是比較缺少“財商”教育的,而我們的父母往往也比較容易忽視這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這就好比文首說的那個女孩,她認為4500元生活費是合理的,這是基於她的父母日常給她的生活條件和金錢觀教育帶來的影響。她不會認為自己是錯的,因為按照她的父母教育,這種邏輯是站得住腳的。

有因才有果嘛。

所以,父母們往往只是注重了孩子“智商”的教育,卻忽視了孩子“財商”的引導。

但是也不是說所有的孩子都會這樣,例如有些孩子你即便給他一個月500元生活費,這孩子沒準一個月還能再還給你500元——他們會通過各種勤工儉學或者打工、家教以及爭取獎學金等等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生活支出的問題。

我們常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但是時至今日,我還真的覺得這話已經不太靠譜了——反而越是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的,更加容易因為日常的各種“傾力照顧”使得孩子在金錢上的觀念“搶跑”家庭經濟基礎太多了。

我這裡有一個小小的建議,可以讓諸位父母參考一下:

​我們可以跟孩子做一個約定,每個月打生活費之前孩子需要提交兩份“ 報告”——一份是過去一個月各項支出的明細,另一份是下個月支出的預算。

孩子上大學,你認為給多少生活費才合適,你是怎麼考慮的呢?

這麼做的好處我認為是可以彌補過去我們在孩子“財商”教育上的確實,畢竟孩子已經這麼大了,在去耳提面命、以身作則啥的一是條件不允許,二是空間也不可能滿足,所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慢慢學會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財務狀況。

可以跟孩子明確說:我們並不是為了限制你花錢,我們只是希望你能夠花得清楚、明白,知道自己哪些錢必須花,哪些是可以不用花的,把錢花到刀刃上,再多也是值得的,但是把錢浪費了我們浪費的不僅僅是錢的本身,同樣的我們也失去了很多提升自己自我管理、自我規劃以及財務管理能力提升的機會。

最後,我想說的是錢多、錢少這事兒真的是放在不同的孩子、不同家庭都會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會覺得4500元或者2500元什麼的太多了,而有的則會認為這點不算什麼,每個人的家庭環境、金錢觀都是不同的,我們很難做一個統一的要求。我們提倡“節儉”,但是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為了節儉而節儉”,節儉是一種意識,是一種判斷能力,是一種生活的態度,不是說“摳門”就一定是好的節儉,該花的不要手軟,該省的也要認真對待——當然,最終你要面對自己早日經濟獨立的現實,而這個並不一定非得等到你畢業工作之後才可以去做到……

因此各家還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決定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