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

當今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個令許多人費解的問題是,家長自身的付出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並不成正比,甚至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多。

通過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家長們應該明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為”而不是“過分有為”, 應正確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無為”, 把握好“有為”和“無為”的尺度。

"

當今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個令許多人費解的問題是,家長自身的付出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並不成正比,甚至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多。

通過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家長們應該明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為”而不是“過分有為”, 應正確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無為”, 把握好“有為”和“無為”的尺度。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適當的有為。老子非常重視辯證的思想, 所以他提出了他的非常著名的觀點——“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 任何事物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 它就會朝著與它相反的方向發展。“為”也一樣, 如果“為”的太多, 不加限制地“為”, 本來是好的“為”就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 “有為”主要體現在對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方面。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要學會“適度”,家庭教育並非真的完全什麼都不做,但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子女相伴,保護孩子一輩子。

所以應學會順應規律,淡化自己的意志,體會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心為心,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更高的自覺和更強的自律。

"

當今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個令許多人費解的問題是,家長自身的付出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並不成正比,甚至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多。

通過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家長們應該明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為”而不是“過分有為”, 應正確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無為”, 把握好“有為”和“無為”的尺度。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適當的有為。老子非常重視辯證的思想, 所以他提出了他的非常著名的觀點——“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 任何事物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 它就會朝著與它相反的方向發展。“為”也一樣, 如果“為”的太多, 不加限制地“為”, 本來是好的“為”就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 “有為”主要體現在對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方面。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要學會“適度”,家庭教育並非真的完全什麼都不做,但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子女相伴,保護孩子一輩子。

所以應學會順應規律,淡化自己的意志,體會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心為心,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更高的自覺和更強的自律。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中國人論證事理時慣以聖人作為榜樣來比較。在一些中國的父母親看來, 孝子的表現方式之一就是子女要讓父母感到榮耀。

家長應該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而非自己的附帶品,更非自己炫耀的工具。若按那些思想去要求自己的子女, 其負面影響是很大的。所以, 對於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傳統觀念, 我們應該予以摒棄, 應該做到與時俱進。

其次,不可以高壓政策管教孩子。他們的肩膀還很稚嫩, 父母過高的期望、過重的壓力會摧殘孩子內心。“棍棒之下出孝子”更不可取,教育孩子不能採取強迫、暴力的做法, 促進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家長更應該關注的。

再次,切不可過於溺愛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很多家長事事不放心, 事事都過問, 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老子關於“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意思就是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一點的人,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的人,反而走不快。做事要講究適度,不能過度, 過了度就會適得其反。

"

當今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個令許多人費解的問題是,家長自身的付出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並不成正比,甚至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多。

通過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家長們應該明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為”而不是“過分有為”, 應正確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無為”, 把握好“有為”和“無為”的尺度。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適當的有為。老子非常重視辯證的思想, 所以他提出了他的非常著名的觀點——“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 任何事物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 它就會朝著與它相反的方向發展。“為”也一樣, 如果“為”的太多, 不加限制地“為”, 本來是好的“為”就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 “有為”主要體現在對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方面。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要學會“適度”,家庭教育並非真的完全什麼都不做,但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子女相伴,保護孩子一輩子。

所以應學會順應規律,淡化自己的意志,體會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心為心,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更高的自覺和更強的自律。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中國人論證事理時慣以聖人作為榜樣來比較。在一些中國的父母親看來, 孝子的表現方式之一就是子女要讓父母感到榮耀。

家長應該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而非自己的附帶品,更非自己炫耀的工具。若按那些思想去要求自己的子女, 其負面影響是很大的。所以, 對於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傳統觀念, 我們應該予以摒棄, 應該做到與時俱進。

其次,不可以高壓政策管教孩子。他們的肩膀還很稚嫩, 父母過高的期望、過重的壓力會摧殘孩子內心。“棍棒之下出孝子”更不可取,教育孩子不能採取強迫、暴力的做法, 促進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家長更應該關注的。

再次,切不可過於溺愛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很多家長事事不放心, 事事都過問, 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老子關於“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意思就是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一點的人,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的人,反而走不快。做事要講究適度,不能過度, 過了度就會適得其反。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重視民主,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思想,全書共有十二處提到“無為”,可以說“無為”是道家教育哲學的最高原則和核心, 是老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是不強行作為,而是要合規律、合人性、順自然。

《莊子》裡有個故事:莊子和惠施一起種葫蘆,惠施為了種出大葫蘆,每天都給葫蘆苗施肥、澆水。而莊子每天只是到地裡去看看,發現沒有什麼異常就自顧自地回去了。結果,惠施的葫蘆苗不久就枯萎死去,而莊子的葫蘆苗上卻結出了大葫蘆。

莊子說:“其實我也是用心管理葫蘆的。因為看到葫蘆苗都在快樂地生長,我當然就不用再去管它們了。”孩子就像葫蘆苗一樣,對孩子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順應他們的生長規律。家庭教育應該遵循孩子作為“自然人”的成長規律行事,因為教育是為了培養一個能適應社會的人。

作為父母,要淡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身上,應依靠孩子的自主性來調動其內在積極性,引導孩子自覺主動去學習。家長應該在遠處守望著孩子,讓其自由行走和奔跑,提醒他們哪裡有懸崖和陷阱,哪裡可能被絆倒,哪裡可能被荊棘刺傷。就算孩子在摸索中受傷、碰撞,也是一種成長經驗。

"

當今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個令許多人費解的問題是,家長自身的付出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並不成正比,甚至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多。

通過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家長們應該明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為”而不是“過分有為”, 應正確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無為”, 把握好“有為”和“無為”的尺度。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適當的有為。老子非常重視辯證的思想, 所以他提出了他的非常著名的觀點——“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 任何事物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 它就會朝著與它相反的方向發展。“為”也一樣, 如果“為”的太多, 不加限制地“為”, 本來是好的“為”就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 “有為”主要體現在對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方面。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要學會“適度”,家庭教育並非真的完全什麼都不做,但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子女相伴,保護孩子一輩子。

所以應學會順應規律,淡化自己的意志,體會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心為心,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更高的自覺和更強的自律。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中國人論證事理時慣以聖人作為榜樣來比較。在一些中國的父母親看來, 孝子的表現方式之一就是子女要讓父母感到榮耀。

家長應該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而非自己的附帶品,更非自己炫耀的工具。若按那些思想去要求自己的子女, 其負面影響是很大的。所以, 對於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傳統觀念, 我們應該予以摒棄, 應該做到與時俱進。

其次,不可以高壓政策管教孩子。他們的肩膀還很稚嫩, 父母過高的期望、過重的壓力會摧殘孩子內心。“棍棒之下出孝子”更不可取,教育孩子不能採取強迫、暴力的做法, 促進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家長更應該關注的。

再次,切不可過於溺愛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很多家長事事不放心, 事事都過問, 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老子關於“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意思就是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一點的人,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的人,反而走不快。做事要講究適度,不能過度, 過了度就會適得其反。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重視民主,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思想,全書共有十二處提到“無為”,可以說“無為”是道家教育哲學的最高原則和核心, 是老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是不強行作為,而是要合規律、合人性、順自然。

《莊子》裡有個故事:莊子和惠施一起種葫蘆,惠施為了種出大葫蘆,每天都給葫蘆苗施肥、澆水。而莊子每天只是到地裡去看看,發現沒有什麼異常就自顧自地回去了。結果,惠施的葫蘆苗不久就枯萎死去,而莊子的葫蘆苗上卻結出了大葫蘆。

莊子說:“其實我也是用心管理葫蘆的。因為看到葫蘆苗都在快樂地生長,我當然就不用再去管它們了。”孩子就像葫蘆苗一樣,對孩子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順應他們的生長規律。家庭教育應該遵循孩子作為“自然人”的成長規律行事,因為教育是為了培養一個能適應社會的人。

作為父母,要淡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身上,應依靠孩子的自主性來調動其內在積極性,引導孩子自覺主動去學習。家長應該在遠處守望著孩子,讓其自由行走和奔跑,提醒他們哪裡有懸崖和陷阱,哪裡可能被絆倒,哪裡可能被荊棘刺傷。就算孩子在摸索中受傷、碰撞,也是一種成長經驗。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通常,孩子升入初中之後會進入叛逆期,此時的孩子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甚至會處處與家長老師對立,更有甚者,早戀、逃課、離家出走,給家長帶來很多苦惱和麻煩。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我們不妨鬆開手,讓家庭教育處於“弱控制”的環境中,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特點,“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此時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隱藏自己的教育意圖。作為家長雖然有明確的教育意願,卻不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要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點就是家長說怎麼都聽不進去,對此還會產生厭煩情緒並有可能做出過激行為。所以,要將教育意圖以春雨潤無聲的方式表達。

其次,要減少說教。現代家庭有相當多空洞、枯燥的說教,這與與青少年不斷增長的自主意識之間會產生劇烈矛盾。在教育中,勞而無功甚至事與願違的情況屢見不鮮。

再次,要以身作則。道家所提倡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就是想要求別人怎麼做,首先自己要做到,別人看到他的模範作用就會學習模仿。父母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通過道德、人格來感染孩子。

"

當今父母非常重視對孩子的教育,為他們傾注了大量心血。然而一個令許多人費解的問題是,家長自身的付出與孩子的進步往往並不成正比,甚至對孩子付出的越多、孩子出現的問題也越多。

通過閱讀老子的《道德經》,家長們應該明白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應做到“有為”而不是“過分有為”, 應正確地理解子女教育中的“無為”, 把握好“有為”和“無為”的尺度。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適當的有為。老子非常重視辯證的思想, 所以他提出了他的非常著名的觀點——“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 任何事物如果超過了一定的度, 它就會朝著與它相反的方向發展。“為”也一樣, 如果“為”的太多, 不加限制地“為”, 本來是好的“為”就反而會造成不好的結果。

父母在教育子女時, “有為”主要體現在對子女有撫養和教育的責任方面。父母在教育子女中要學會“適度”,家庭教育並非真的完全什麼都不做,但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子女相伴,保護孩子一輩子。

所以應學會順應規律,淡化自己的意志,體會孩子的需求,以孩子的心為心,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更高的自覺和更強的自律。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首先,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中國人論證事理時慣以聖人作為榜樣來比較。在一些中國的父母親看來, 孝子的表現方式之一就是子女要讓父母感到榮耀。

家長應該知道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人,而非自己的附帶品,更非自己炫耀的工具。若按那些思想去要求自己的子女, 其負面影響是很大的。所以, 對於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傳統觀念, 我們應該予以摒棄, 應該做到與時俱進。

其次,不可以高壓政策管教孩子。他們的肩膀還很稚嫩, 父母過高的期望、過重的壓力會摧殘孩子內心。“棍棒之下出孝子”更不可取,教育孩子不能採取強迫、暴力的做法, 促進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才是家長更應該關注的。

再次,切不可過於溺愛孩子。由於獨生子女家庭眾多,很多家長事事不放心, 事事都過問, 這樣會導致孩子缺乏自理能力。老子關於“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意思就是踮起腳尖想要站得高一點的人,反而站立不住;邁起大步想要前進得快的人,反而走不快。做事要講究適度,不能過度, 過了度就會適得其反。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重視民主,無為而治。“無為而治”是《道德經》中的重要思想,全書共有十二處提到“無為”,可以說“無為”是道家教育哲學的最高原則和核心, 是老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認識。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不妄為,是不強行作為,而是要合規律、合人性、順自然。

《莊子》裡有個故事:莊子和惠施一起種葫蘆,惠施為了種出大葫蘆,每天都給葫蘆苗施肥、澆水。而莊子每天只是到地裡去看看,發現沒有什麼異常就自顧自地回去了。結果,惠施的葫蘆苗不久就枯萎死去,而莊子的葫蘆苗上卻結出了大葫蘆。

莊子說:“其實我也是用心管理葫蘆的。因為看到葫蘆苗都在快樂地生長,我當然就不用再去管它們了。”孩子就像葫蘆苗一樣,對孩子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順應他們的生長規律。家庭教育應該遵循孩子作為“自然人”的成長規律行事,因為教育是為了培養一個能適應社會的人。

作為父母,要淡化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身上,應依靠孩子的自主性來調動其內在積極性,引導孩子自覺主動去學習。家長應該在遠處守望著孩子,讓其自由行走和奔跑,提醒他們哪裡有懸崖和陷阱,哪裡可能被絆倒,哪裡可能被荊棘刺傷。就算孩子在摸索中受傷、碰撞,也是一種成長經驗。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通常,孩子升入初中之後會進入叛逆期,此時的孩子不像小時候那麼聽話,甚至會處處與家長老師對立,更有甚者,早戀、逃課、離家出走,給家長帶來很多苦惱和麻煩。對於叛逆期的孩子,我們不妨鬆開手,讓家庭教育處於“弱控制”的環境中,遵循孩子身心發展特點,“讓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此時應該如何做呢?

首先,要隱藏自己的教育意圖。作為家長雖然有明確的教育意願,卻不應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教育目的,而要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教育。青春期孩子的一大特點就是家長說怎麼都聽不進去,對此還會產生厭煩情緒並有可能做出過激行為。所以,要將教育意圖以春雨潤無聲的方式表達。

其次,要減少說教。現代家庭有相當多空洞、枯燥的說教,這與與青少年不斷增長的自主意識之間會產生劇烈矛盾。在教育中,勞而無功甚至事與願違的情況屢見不鮮。

再次,要以身作則。道家所提倡的“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就是想要求別人怎麼做,首先自己要做到,別人看到他的模範作用就會學習模仿。父母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通過道德、人格來感染孩子。

老子:孩子處於叛逆期?家長如何應對

老子教育思想充滿智慧,其中“無為而治”思想在家庭教育中不失為一種高超的教育手段。家長要領悟老子“無為”思想的精髓, “無為”教育要實施的是“不教而教”, 它時常表現為無言與無形, 它是教育的較高層次。這更需要家長要從管教到引導,從教化進入悟化, 使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覺中獲得尊重,獲得新的感悟、新的體驗,獲得持續的進步和精神的昇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