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不完美媽媽 玩具 睡眠 石榴媽媽育兒觀 2019-09-18
"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什麼是2歲叛逆期?

2歲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階段。

2歲之前,大多數寶寶是聽話的小綿羊,2歲之後,他們會變成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小刺蝟。

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莫名其妙鬧脾氣,都是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外在表現。

關於2歲孩子的心理狀態,美國兒科學會(AAP)中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喜歡說“不要”“我的”;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講道理來溝通。

也因此,2歲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以及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水嶺。

為什麼2歲的時候寶寶會出現叛逆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寶寶進入2歲後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例如,“吃飯?” “不要“、“睡覺?”“不要”、“刷牙?”“不要”、“把你的小汽車給小朋友玩一下,好嗎?”“不要”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寶寶進入自我意識萌芽期。

寶寶通過說“不”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別;通過說“不”來建立自我的意志,也經常用“不”來堅持自我。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什麼是2歲叛逆期?

2歲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階段。

2歲之前,大多數寶寶是聽話的小綿羊,2歲之後,他們會變成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小刺蝟。

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莫名其妙鬧脾氣,都是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外在表現。

關於2歲孩子的心理狀態,美國兒科學會(AAP)中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喜歡說“不要”“我的”;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講道理來溝通。

也因此,2歲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以及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水嶺。

為什麼2歲的時候寶寶會出現叛逆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寶寶進入2歲後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例如,“吃飯?” “不要“、“睡覺?”“不要”、“刷牙?”“不要”、“把你的小汽車給小朋友玩一下,好嗎?”“不要”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寶寶進入自我意識萌芽期。

寶寶通過說“不”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別;通過說“不”來建立自我的意志,也經常用“不”來堅持自我。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語言、動作發展跟不上認知發展。

2歲的寶寶在認知與常識、情緒與表達方面都經歷著快速的發展。

因此,他們做事情越來越渴望自主親手操辦,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實際情況卻是,肢體動作還不能運用自如,心中所想還不能娓娓道來。

正所謂,想說,但說不清楚;想做,但做不利索;想親力親為,但常遇挫折。

這就導致了寶寶的喜怒哀樂還不能控制於心,結果便淪為父母眼中莫名其妙地鬧脾氣行為。

  • 滿足“分離”以及“佔有慾”的發展需求。

日常生活中,寶寶在家裡或遊樂場常常會指著某些物品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小熊勺子也是我的”

有時候,寶寶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甚至偶爾還會出現因為”媽媽抱別的小孩”而哭鬧打人等行為。

當我們覺得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愛“作對”的時候,其實,TA只是在通過語言來感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且體驗”佔有“帶來的安全感。

這種成長過程中對“分離”以及強烈的“佔有慾”的發展需求,便是促進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什麼是2歲叛逆期?

2歲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階段。

2歲之前,大多數寶寶是聽話的小綿羊,2歲之後,他們會變成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小刺蝟。

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莫名其妙鬧脾氣,都是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外在表現。

關於2歲孩子的心理狀態,美國兒科學會(AAP)中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喜歡說“不要”“我的”;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講道理來溝通。

也因此,2歲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以及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水嶺。

為什麼2歲的時候寶寶會出現叛逆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寶寶進入2歲後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例如,“吃飯?” “不要“、“睡覺?”“不要”、“刷牙?”“不要”、“把你的小汽車給小朋友玩一下,好嗎?”“不要”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寶寶進入自我意識萌芽期。

寶寶通過說“不”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別;通過說“不”來建立自我的意志,也經常用“不”來堅持自我。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語言、動作發展跟不上認知發展。

2歲的寶寶在認知與常識、情緒與表達方面都經歷著快速的發展。

因此,他們做事情越來越渴望自主親手操辦,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實際情況卻是,肢體動作還不能運用自如,心中所想還不能娓娓道來。

正所謂,想說,但說不清楚;想做,但做不利索;想親力親為,但常遇挫折。

這就導致了寶寶的喜怒哀樂還不能控制於心,結果便淪為父母眼中莫名其妙地鬧脾氣行為。

  • 滿足“分離”以及“佔有慾”的發展需求。

日常生活中,寶寶在家裡或遊樂場常常會指著某些物品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小熊勺子也是我的”

有時候,寶寶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甚至偶爾還會出現因為”媽媽抱別的小孩”而哭鬧打人等行為。

當我們覺得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愛“作對”的時候,其實,TA只是在通過語言來感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且體驗”佔有“帶來的安全感。

這種成長過程中對“分離”以及強烈的“佔有慾”的發展需求,便是促進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什麼是2歲叛逆期?

2歲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階段。

2歲之前,大多數寶寶是聽話的小綿羊,2歲之後,他們會變成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小刺蝟。

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莫名其妙鬧脾氣,都是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外在表現。

關於2歲孩子的心理狀態,美國兒科學會(AAP)中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喜歡說“不要”“我的”;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講道理來溝通。

也因此,2歲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以及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水嶺。

為什麼2歲的時候寶寶會出現叛逆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寶寶進入2歲後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例如,“吃飯?” “不要“、“睡覺?”“不要”、“刷牙?”“不要”、“把你的小汽車給小朋友玩一下,好嗎?”“不要”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寶寶進入自我意識萌芽期。

寶寶通過說“不”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別;通過說“不”來建立自我的意志,也經常用“不”來堅持自我。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語言、動作發展跟不上認知發展。

2歲的寶寶在認知與常識、情緒與表達方面都經歷著快速的發展。

因此,他們做事情越來越渴望自主親手操辦,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實際情況卻是,肢體動作還不能運用自如,心中所想還不能娓娓道來。

正所謂,想說,但說不清楚;想做,但做不利索;想親力親為,但常遇挫折。

這就導致了寶寶的喜怒哀樂還不能控制於心,結果便淪為父母眼中莫名其妙地鬧脾氣行為。

  • 滿足“分離”以及“佔有慾”的發展需求。

日常生活中,寶寶在家裡或遊樂場常常會指著某些物品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小熊勺子也是我的”

有時候,寶寶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甚至偶爾還會出現因為”媽媽抱別的小孩”而哭鬧打人等行為。

當我們覺得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愛“作對”的時候,其實,TA只是在通過語言來感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且體驗”佔有“帶來的安全感。

這種成長過程中對“分離”以及強烈的“佔有慾”的發展需求,便是促進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如何應對2歲叛逆期?

雖然2歲是孩子的叛逆期,但也是塑造孩子的一個黃金期。

寶寶成年後是否知底線、有原則、有主見,又有充分的安全感,都與叛逆期父母的應對方式息息相關。

那麼,面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應對行為才更加科學合理?

1.有底線地順著。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和安全性的問題,多用“順”字訣,聽寶寶的,按寶寶說的做,讓寶寶多體驗體驗做決策的自主感,有益無害。

當然,如果寶寶的要求觸碰原則或底線,則做好“哭也沒用”的應對準備,必須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2.用物品去引導,而不是用語言講道理。

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講道理永遠是這個階段最錯誤的應對方法。

本階段引導孩子的關鍵不是“講道理”,而是用遊戲或物品等方式去引導和勸解孩子。例如,

通過過家家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他們不要把飯菜扔到地上,

通過示範的方式引導他們和小朋友進行正確和友好的互動,

通過買個宜家小畫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畫板上而非牆上去進行創作……

遊戲引導方式,既保護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對寶寶不正確的行為進行調整與規範,這才是”事半功倍“的好技巧。

3.非做不可的事,只提供選擇。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認為,當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內化自己的行為,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這樣行動力也更強。

面對非做不可的事,嘗試為孩子提供不同的選擇,能更好地緩解孩子行為上的反抗與排斥。

例如,“寶寶,今天中午吃X肉肉還是Y肉肉?吃X菜菜還是Y菜菜?”,“寶寶,今天刷牙用小熊杯還是小貓杯?”。

4.轉移寶寶注意力。

未滿三歲的嬰幼兒,多以無意記憶和短時記憶為主。

在寶寶爆發脾氣或為某件小事固執己見時,迅速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會是個屢試不爽的招數。

“寶貝兒,快看快看,爸爸在做什麼呢?”“寶貝兒,快快,你給奶奶指一下,誰是佩奇,誰是喬治,奶奶不知道”。

等到下一秒寶寶忘記了自己提出的無厘頭要求時,一場“家庭大戰”了也就順利避免了。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什麼是2歲叛逆期?

2歲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階段。

2歲之前,大多數寶寶是聽話的小綿羊,2歲之後,他們會變成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小刺蝟。

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莫名其妙鬧脾氣,都是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外在表現。

關於2歲孩子的心理狀態,美國兒科學會(AAP)中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喜歡說“不要”“我的”;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講道理來溝通。

也因此,2歲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以及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水嶺。

為什麼2歲的時候寶寶會出現叛逆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寶寶進入2歲後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例如,“吃飯?” “不要“、“睡覺?”“不要”、“刷牙?”“不要”、“把你的小汽車給小朋友玩一下,好嗎?”“不要”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寶寶進入自我意識萌芽期。

寶寶通過說“不”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別;通過說“不”來建立自我的意志,也經常用“不”來堅持自我。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語言、動作發展跟不上認知發展。

2歲的寶寶在認知與常識、情緒與表達方面都經歷著快速的發展。

因此,他們做事情越來越渴望自主親手操辦,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實際情況卻是,肢體動作還不能運用自如,心中所想還不能娓娓道來。

正所謂,想說,但說不清楚;想做,但做不利索;想親力親為,但常遇挫折。

這就導致了寶寶的喜怒哀樂還不能控制於心,結果便淪為父母眼中莫名其妙地鬧脾氣行為。

  • 滿足“分離”以及“佔有慾”的發展需求。

日常生活中,寶寶在家裡或遊樂場常常會指著某些物品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小熊勺子也是我的”

有時候,寶寶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甚至偶爾還會出現因為”媽媽抱別的小孩”而哭鬧打人等行為。

當我們覺得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愛“作對”的時候,其實,TA只是在通過語言來感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且體驗”佔有“帶來的安全感。

這種成長過程中對“分離”以及強烈的“佔有慾”的發展需求,便是促進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如何應對2歲叛逆期?

雖然2歲是孩子的叛逆期,但也是塑造孩子的一個黃金期。

寶寶成年後是否知底線、有原則、有主見,又有充分的安全感,都與叛逆期父母的應對方式息息相關。

那麼,面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應對行為才更加科學合理?

1.有底線地順著。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和安全性的問題,多用“順”字訣,聽寶寶的,按寶寶說的做,讓寶寶多體驗體驗做決策的自主感,有益無害。

當然,如果寶寶的要求觸碰原則或底線,則做好“哭也沒用”的應對準備,必須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2.用物品去引導,而不是用語言講道理。

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講道理永遠是這個階段最錯誤的應對方法。

本階段引導孩子的關鍵不是“講道理”,而是用遊戲或物品等方式去引導和勸解孩子。例如,

通過過家家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他們不要把飯菜扔到地上,

通過示範的方式引導他們和小朋友進行正確和友好的互動,

通過買個宜家小畫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畫板上而非牆上去進行創作……

遊戲引導方式,既保護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對寶寶不正確的行為進行調整與規範,這才是”事半功倍“的好技巧。

3.非做不可的事,只提供選擇。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認為,當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內化自己的行為,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這樣行動力也更強。

面對非做不可的事,嘗試為孩子提供不同的選擇,能更好地緩解孩子行為上的反抗與排斥。

例如,“寶寶,今天中午吃X肉肉還是Y肉肉?吃X菜菜還是Y菜菜?”,“寶寶,今天刷牙用小熊杯還是小貓杯?”。

4.轉移寶寶注意力。

未滿三歲的嬰幼兒,多以無意記憶和短時記憶為主。

在寶寶爆發脾氣或為某件小事固執己見時,迅速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會是個屢試不爽的招數。

“寶貝兒,快看快看,爸爸在做什麼呢?”“寶貝兒,快快,你給奶奶指一下,誰是佩奇,誰是喬治,奶奶不知道”。

等到下一秒寶寶忘記了自己提出的無厘頭要求時,一場“家庭大戰”了也就順利避免了。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5.主動給寶寶創造“任務”。

2歲寶寶最讓媽媽們煩躁的是日常”幫倒忙“。

為了避免寶寶突搗亂,最好的方式是主動給寶寶創造”任務“,使其無暇分身而顧及其他。

例如,收衣服時,給他兩件小衣服,讓他“幫忙疊”去;做飯時,給他幾片蔬菜葉子,讓他“幫忙摘”去;購物時,給他一個小袋子,讓他“幫忙拿”去……

6.“忍”者才能無敵。

面對2歲叛逆期,作為家長,倘若遇到忍無可忍的場景快到爆發邊緣時,請默唸:

“親生的,親生的,這是我親生的…”

如此重複十遍以上,或許就能迴歸內心的peace & love。

畢竟,2歲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即便生活時常被2歲孩子攪和得一地雞毛,但石榴媽媽堅信:只要有愛,我們就可以把雞毛紮成一個漂亮的雞毛撣子哦。

參考資料:

[M] 芮雪 ,《陪孩子走過3歲叛逆期》,新世界出版社,2014-9,P57-81

[M] 魯鵬程,《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4

[M] 蒙臺梭利(意大利),《童年的祕密》,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05-01

作者簡介:嗨,我是石榴媽,家有兩娃的學前教育碩士,致力於分享0-12歲孩子健康、心理、性格、習慣等專業育兒知識與實用育兒技巧。但願我們相識後,你懂自己更懂孩子。

-END-

圖片|網絡

"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作者:石榴媽

ID:hzbbketang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孩子的教育,對於父母來說,是一個永恆的話題。

有些父母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所有最好的東西都給了孩子,以為孩子就應該成人成才。

但,教育並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穫“那麼簡單。

好的教育需要父母對孩子有更深刻的理解與認識。

侄女果果進入兩歲以後,姐姐就經常在電話裡抱怨她的調皮不聽話。

總結起來就是“五不”——不起床,不吃飯,不睡覺,不洗澡,不講道理!

比如,前一秒做好的飯菜不肯吃,後一秒跑去客廳拿著零食開啃;剛剛答應好洗澡刷牙,轉頭騎著平衡車滿屋逛,怎麼哄勸都沒用;喜歡翻抽屜、扒拉收納盒,整理2小時,弄亂5分鐘。

不僅如此,小傢伙還經常一言不合就哭。

聽完姐姐的吐槽,我笑著搖搖頭:“果果突然調皮不聽話,不是因為她在故意和你作對,而是因為她進入了terrible two階段,即兩歲叛逆期。”

姐姐一臉懵:“2歲叛逆期?2歲的孩子怎麼可能有叛逆期?”

實則,2歲叛逆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什麼是2歲叛逆期?

2歲叛逆期,也叫terrible two階段。

2歲之前,大多數寶寶是聽話的小綿羊,2歲之後,他們會變成一個充滿自己想法的小刺蝟。

不聽話、喜歡說“不”、造反、莫名其妙鬧脾氣,都是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外在表現。

關於2歲孩子的心理狀態,美國兒科學會(AAP)中總結如下:

不斷意識到自我的存在;

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開始出現挑釁行為,喜歡說“不要”“我的”;

要求每個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

無法通過講道理來溝通。

也因此,2歲對於絕大多數的孩子以及父母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分水嶺。

為什麼2歲的時候寶寶會出現叛逆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發展。

很多新手爸媽會發現,寶寶進入2歲後最喜歡說的話是:“不要”。

例如,“吃飯?” “不要“、“睡覺?”“不要”、“刷牙?”“不要”、“把你的小汽車給小朋友玩一下,好嗎?”“不要”

而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為寶寶進入自我意識萌芽期。

寶寶通過說“不”來表明自己和他人的差別;通過說“不”來建立自我的意志,也經常用“不”來堅持自我。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語言、動作發展跟不上認知發展。

2歲的寶寶在認知與常識、情緒與表達方面都經歷著快速的發展。

因此,他們做事情越來越渴望自主親手操辦,但同時,他們面臨的實際情況卻是,肢體動作還不能運用自如,心中所想還不能娓娓道來。

正所謂,想說,但說不清楚;想做,但做不利索;想親力親為,但常遇挫折。

這就導致了寶寶的喜怒哀樂還不能控制於心,結果便淪為父母眼中莫名其妙地鬧脾氣行為。

  • 滿足“分離”以及“佔有慾”的發展需求。

日常生活中,寶寶在家裡或遊樂場常常會指著某些物品說:“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小熊勺子也是我的”

有時候,寶寶不僅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或零食,甚至偶爾還會出現因為”媽媽抱別的小孩”而哭鬧打人等行為。

當我們覺得孩子怎麼這麼“小氣”、愛“作對”的時候,其實,TA只是在通過語言來感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並且體驗”佔有“帶來的安全感。

這種成長過程中對“分離”以及強烈的“佔有慾”的發展需求,便是促進孩子進入2歲叛逆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如何應對2歲叛逆期?

雖然2歲是孩子的叛逆期,但也是塑造孩子的一個黃金期。

寶寶成年後是否知底線、有原則、有主見,又有充分的安全感,都與叛逆期父母的應對方式息息相關。

那麼,面對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應對行為才更加科學合理?

1.有底線地順著。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和安全性的問題,多用“順”字訣,聽寶寶的,按寶寶說的做,讓寶寶多體驗體驗做決策的自主感,有益無害。

當然,如果寶寶的要求觸碰原則或底線,則做好“哭也沒用”的應對準備,必須溫柔而堅定地拒絕。

2.用物品去引導,而不是用語言講道理。

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講道理永遠是這個階段最錯誤的應對方法。

本階段引導孩子的關鍵不是“講道理”,而是用遊戲或物品等方式去引導和勸解孩子。例如,

通過過家家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他們不要把飯菜扔到地上,

通過示範的方式引導他們和小朋友進行正確和友好的互動,

通過買個宜家小畫架的方式引導他們在畫板上而非牆上去進行創作……

遊戲引導方式,既保護了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又能對寶寶不正確的行為進行調整與規範,這才是”事半功倍“的好技巧。

3.非做不可的事,只提供選擇。

心理學家本傑明·布魯姆認為,當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選擇的時候,他們會最大限度內化自己的行為,並且對自己的選擇賦予更多的責任,這樣行動力也更強。

面對非做不可的事,嘗試為孩子提供不同的選擇,能更好地緩解孩子行為上的反抗與排斥。

例如,“寶寶,今天中午吃X肉肉還是Y肉肉?吃X菜菜還是Y菜菜?”,“寶寶,今天刷牙用小熊杯還是小貓杯?”。

4.轉移寶寶注意力。

未滿三歲的嬰幼兒,多以無意記憶和短時記憶為主。

在寶寶爆發脾氣或為某件小事固執己見時,迅速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會是個屢試不爽的招數。

“寶貝兒,快看快看,爸爸在做什麼呢?”“寶貝兒,快快,你給奶奶指一下,誰是佩奇,誰是喬治,奶奶不知道”。

等到下一秒寶寶忘記了自己提出的無厘頭要求時,一場“家庭大戰”了也就順利避免了。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5.主動給寶寶創造“任務”。

2歲寶寶最讓媽媽們煩躁的是日常”幫倒忙“。

為了避免寶寶突搗亂,最好的方式是主動給寶寶創造”任務“,使其無暇分身而顧及其他。

例如,收衣服時,給他兩件小衣服,讓他“幫忙疊”去;做飯時,給他幾片蔬菜葉子,讓他“幫忙摘”去;購物時,給他一個小袋子,讓他“幫忙拿”去……

6.“忍”者才能無敵。

面對2歲叛逆期,作為家長,倘若遇到忍無可忍的場景快到爆發邊緣時,請默唸:

“親生的,親生的,這是我親生的…”

如此重複十遍以上,或許就能迴歸內心的peace & love。

畢竟,2歲叛逆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期,也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即便生活時常被2歲孩子攪和得一地雞毛,但石榴媽媽堅信:只要有愛,我們就可以把雞毛紮成一個漂亮的雞毛撣子哦。

參考資料:

[M] 芮雪 ,《陪孩子走過3歲叛逆期》,新世界出版社,2014-9,P57-81

[M] 魯鵬程,《3歲叛逆期,媽媽怎麼辦?》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4

[M] 蒙臺梭利(意大利),《童年的祕密》,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05-01

作者簡介:嗨,我是石榴媽,家有兩娃的學前教育碩士,致力於分享0-12歲孩子健康、心理、性格、習慣等專業育兒知識與實用育兒技巧。但願我們相識後,你懂自己更懂孩子。

-END-

圖片|網絡

可怕的2歲叛逆期,原來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今日話題

如果寶寶進入2歲叛逆期,你還有哪些應對辦法?關於2歲叛逆期,你還有哪些困惑?歡迎在下方【留言區】與大家一起聊聊。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