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完美媽媽 體育 平衡車 陸北老師 2019-09-15
"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雖然這本書更多地是從伴侶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擺脫親密關係中的焦慮、痛苦和不安全感,但是,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

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想改善一段關係,降低自己的焦慮,就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而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先調整自己,之後逐步去改善一段關係。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雖然這本書更多地是從伴侶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擺脫親密關係中的焦慮、痛苦和不安全感,但是,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

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想改善一段關係,降低自己的焦慮,就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而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先調整自己,之後逐步去改善一段關係。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首先,調整情緒,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加舒適;

想要調整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大家不妨試一試,那就是"暫停法"。

暫停法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識到自己受到刺激,焦慮發作;

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就要從意識到問題開始。主動去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之後,然後將自己從引發焦慮的場景中抽離出來,進而控制自己的反應,

那麼如何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認知指標:我受不了這個;我無法面對這些;我無法完成所有工作。

情緒指標:憤怒;絕望;不耐煩;疲憊;失敗;恐懼;挫敗感。

生理指標:頭暈目眩;心跳加快;手腳冰冷;肌肉無力;肩膀發緊。

一旦出現這些指標,我們就需要警惕了,要關注自己的狀態,之後加以控制。

第二步,啟動暫停;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焦慮的時候,就要開始啟動暫停了。如何暫停呢,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然後將燈光調得柔和、昏暗一些,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舒適、獨立的獨處空間,暫時切斷與其他人的交流,讓自己恢復冷靜,緩解焦慮,之後再重新恢復鏈接,繼續交流。

第三步,制定自我安撫技巧。

當我們選擇好了獨處的空間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自我安撫了,自我安撫的方式有很多,這裡有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閉上眼睛轉動眼球,同時伴隨著呼氣;

緩解肌肉緊張,可以通過握緊拳頭、放鬆拳頭配合去做,從而緩解肌肉僵硬,產生平靜和放鬆的感覺;

用舒緩平靜的呼吸方式來安撫自己;

想象自己的手臂和腿越來越沉重,讓自己逐漸感覺到溫暖,你的呼吸和心率會逐漸變得緩慢和正常。

這樣的暫停法有助於我們迅速停止自己的焦慮狀態,讓自己從情景中撤離出來,識別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進行自我調整。

其次,改善溝通方式,讓親密關係逐漸升溫;

很多人覺得親密關係之間就不應該有衝突,其實這是不對的。有衝突不僅正常,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處理衝突的過程本身,也是增加親密感的機會。衝突並沒有錯,我們往往錯在處理衝突的方式上。

親子之間存在衝突,一般來說,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不一致。就像是孩子覺得累了,想看一會兒電視,父母卻覺得別人怎麼不累,你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誰的想法都可以被認為是對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建設性的語言去和對方溝通。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雖然這本書更多地是從伴侶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擺脫親密關係中的焦慮、痛苦和不安全感,但是,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

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想改善一段關係,降低自己的焦慮,就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而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先調整自己,之後逐步去改善一段關係。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首先,調整情緒,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加舒適;

想要調整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大家不妨試一試,那就是"暫停法"。

暫停法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識到自己受到刺激,焦慮發作;

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就要從意識到問題開始。主動去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之後,然後將自己從引發焦慮的場景中抽離出來,進而控制自己的反應,

那麼如何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認知指標:我受不了這個;我無法面對這些;我無法完成所有工作。

情緒指標:憤怒;絕望;不耐煩;疲憊;失敗;恐懼;挫敗感。

生理指標:頭暈目眩;心跳加快;手腳冰冷;肌肉無力;肩膀發緊。

一旦出現這些指標,我們就需要警惕了,要關注自己的狀態,之後加以控制。

第二步,啟動暫停;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焦慮的時候,就要開始啟動暫停了。如何暫停呢,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然後將燈光調得柔和、昏暗一些,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舒適、獨立的獨處空間,暫時切斷與其他人的交流,讓自己恢復冷靜,緩解焦慮,之後再重新恢復鏈接,繼續交流。

第三步,制定自我安撫技巧。

當我們選擇好了獨處的空間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自我安撫了,自我安撫的方式有很多,這裡有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閉上眼睛轉動眼球,同時伴隨著呼氣;

緩解肌肉緊張,可以通過握緊拳頭、放鬆拳頭配合去做,從而緩解肌肉僵硬,產生平靜和放鬆的感覺;

用舒緩平靜的呼吸方式來安撫自己;

想象自己的手臂和腿越來越沉重,讓自己逐漸感覺到溫暖,你的呼吸和心率會逐漸變得緩慢和正常。

這樣的暫停法有助於我們迅速停止自己的焦慮狀態,讓自己從情景中撤離出來,識別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進行自我調整。

其次,改善溝通方式,讓親密關係逐漸升溫;

很多人覺得親密關係之間就不應該有衝突,其實這是不對的。有衝突不僅正常,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處理衝突的過程本身,也是增加親密感的機會。衝突並沒有錯,我們往往錯在處理衝突的方式上。

親子之間存在衝突,一般來說,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不一致。就像是孩子覺得累了,想看一會兒電視,父母卻覺得別人怎麼不累,你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誰的想法都可以被認為是對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建設性的語言去和對方溝通。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理解對方,是給對方最好的愛

比如,孩子說想要休息,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每天學習那麼辛苦,一定是非常累的",之後,如果我們覺得孩子看電視浪費時間,那就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就像是,"那我們休息一會兒,看二十分鐘,之後再去學習,可以嗎?"

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就算是否定也要給出孩子理由,之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自己被接納,而不是永遠都被拒絕。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雖然這本書更多地是從伴侶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擺脫親密關係中的焦慮、痛苦和不安全感,但是,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

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想改善一段關係,降低自己的焦慮,就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而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先調整自己,之後逐步去改善一段關係。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首先,調整情緒,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加舒適;

想要調整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大家不妨試一試,那就是"暫停法"。

暫停法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識到自己受到刺激,焦慮發作;

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就要從意識到問題開始。主動去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之後,然後將自己從引發焦慮的場景中抽離出來,進而控制自己的反應,

那麼如何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認知指標:我受不了這個;我無法面對這些;我無法完成所有工作。

情緒指標:憤怒;絕望;不耐煩;疲憊;失敗;恐懼;挫敗感。

生理指標:頭暈目眩;心跳加快;手腳冰冷;肌肉無力;肩膀發緊。

一旦出現這些指標,我們就需要警惕了,要關注自己的狀態,之後加以控制。

第二步,啟動暫停;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焦慮的時候,就要開始啟動暫停了。如何暫停呢,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然後將燈光調得柔和、昏暗一些,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舒適、獨立的獨處空間,暫時切斷與其他人的交流,讓自己恢復冷靜,緩解焦慮,之後再重新恢復鏈接,繼續交流。

第三步,制定自我安撫技巧。

當我們選擇好了獨處的空間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自我安撫了,自我安撫的方式有很多,這裡有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閉上眼睛轉動眼球,同時伴隨著呼氣;

緩解肌肉緊張,可以通過握緊拳頭、放鬆拳頭配合去做,從而緩解肌肉僵硬,產生平靜和放鬆的感覺;

用舒緩平靜的呼吸方式來安撫自己;

想象自己的手臂和腿越來越沉重,讓自己逐漸感覺到溫暖,你的呼吸和心率會逐漸變得緩慢和正常。

這樣的暫停法有助於我們迅速停止自己的焦慮狀態,讓自己從情景中撤離出來,識別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進行自我調整。

其次,改善溝通方式,讓親密關係逐漸升溫;

很多人覺得親密關係之間就不應該有衝突,其實這是不對的。有衝突不僅正常,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處理衝突的過程本身,也是增加親密感的機會。衝突並沒有錯,我們往往錯在處理衝突的方式上。

親子之間存在衝突,一般來說,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不一致。就像是孩子覺得累了,想看一會兒電視,父母卻覺得別人怎麼不累,你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誰的想法都可以被認為是對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建設性的語言去和對方溝通。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理解對方,是給對方最好的愛

比如,孩子說想要休息,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每天學習那麼辛苦,一定是非常累的",之後,如果我們覺得孩子看電視浪費時間,那就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就像是,"那我們休息一會兒,看二十分鐘,之後再去學習,可以嗎?"

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就算是否定也要給出孩子理由,之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自己被接納,而不是永遠都被拒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對孩子的接納,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與愛

第三,學會相互理解,逐步建立穩定關係的核心。

都說理解是連接親子關係的紐帶,但是,想要做到彼此理解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就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高考時的不同狀態。尤其是方一凡一家,父母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上補習班,平時更是補充營養,再加上苦口婆心,父母痛苦,孩子更痛苦。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雖然這本書更多地是從伴侶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擺脫親密關係中的焦慮、痛苦和不安全感,但是,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

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想改善一段關係,降低自己的焦慮,就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而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先調整自己,之後逐步去改善一段關係。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首先,調整情緒,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加舒適;

想要調整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大家不妨試一試,那就是"暫停法"。

暫停法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識到自己受到刺激,焦慮發作;

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就要從意識到問題開始。主動去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之後,然後將自己從引發焦慮的場景中抽離出來,進而控制自己的反應,

那麼如何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認知指標:我受不了這個;我無法面對這些;我無法完成所有工作。

情緒指標:憤怒;絕望;不耐煩;疲憊;失敗;恐懼;挫敗感。

生理指標:頭暈目眩;心跳加快;手腳冰冷;肌肉無力;肩膀發緊。

一旦出現這些指標,我們就需要警惕了,要關注自己的狀態,之後加以控制。

第二步,啟動暫停;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焦慮的時候,就要開始啟動暫停了。如何暫停呢,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然後將燈光調得柔和、昏暗一些,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舒適、獨立的獨處空間,暫時切斷與其他人的交流,讓自己恢復冷靜,緩解焦慮,之後再重新恢復鏈接,繼續交流。

第三步,制定自我安撫技巧。

當我們選擇好了獨處的空間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自我安撫了,自我安撫的方式有很多,這裡有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閉上眼睛轉動眼球,同時伴隨著呼氣;

緩解肌肉緊張,可以通過握緊拳頭、放鬆拳頭配合去做,從而緩解肌肉僵硬,產生平靜和放鬆的感覺;

用舒緩平靜的呼吸方式來安撫自己;

想象自己的手臂和腿越來越沉重,讓自己逐漸感覺到溫暖,你的呼吸和心率會逐漸變得緩慢和正常。

這樣的暫停法有助於我們迅速停止自己的焦慮狀態,讓自己從情景中撤離出來,識別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進行自我調整。

其次,改善溝通方式,讓親密關係逐漸升溫;

很多人覺得親密關係之間就不應該有衝突,其實這是不對的。有衝突不僅正常,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處理衝突的過程本身,也是增加親密感的機會。衝突並沒有錯,我們往往錯在處理衝突的方式上。

親子之間存在衝突,一般來說,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不一致。就像是孩子覺得累了,想看一會兒電視,父母卻覺得別人怎麼不累,你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誰的想法都可以被認為是對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建設性的語言去和對方溝通。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理解對方,是給對方最好的愛

比如,孩子說想要休息,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每天學習那麼辛苦,一定是非常累的",之後,如果我們覺得孩子看電視浪費時間,那就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就像是,"那我們休息一會兒,看二十分鐘,之後再去學習,可以嗎?"

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就算是否定也要給出孩子理由,之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自己被接納,而不是永遠都被拒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對孩子的接納,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與愛

第三,學會相互理解,逐步建立穩定關係的核心。

都說理解是連接親子關係的紐帶,但是,想要做到彼此理解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就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高考時的不同狀態。尤其是方一凡一家,父母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上補習班,平時更是補充營養,再加上苦口婆心,父母痛苦,孩子更痛苦。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一味地說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煩

考大學固然重要,父母的苦心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是用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去勸孩子,孩子卻未必會理解,畢竟我們的經歷他們都沒有,他們也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讓孩子理解自己,也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孩子,就要做到允許反對情緒的存在。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緒,也許不合理。

但是,這卻是被允許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之後我們可以加以引導,但是卻不能不給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

"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作者簡介

這段時間一直帶著孩子在學平衡車,就想著讓孩子能夠在鍛鍊身體的同時,還能磨練一下意志品質,這樣對孩子而言,就已經足夠了。不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似乎並不是這樣想的。

昨天,就遇上了這樣一位媽媽。孩子今年三歲,從會走路開始,家裡人就帶著孩子開始學平衡車,孩子的水平自然也是不錯,在許多全國大賽中都取得過不錯的名次。

但是,就在前兩天不知道怎麼了,孩子突然在一場比賽中表現失常,不僅沒有取得名次,還受了傷。可是,媽媽不僅沒有安撫孩子,還因為孩子的成績差教育了孩子一頓,情急之下,還打了孩子幾巴掌。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不得第一名,父母就受不了

從那之後,孩子就再也不騎平衡車了,有時候被媽媽逼急了來訓練,就會問教練:"教練,我怎麼才能得第一啊?我怎麼才能讓媽媽高興啊?"

本來就是一項培養孩子運動技能的特長,活生生變成了父母用來攀比炫耀的資本。其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很常見,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不管孩子學習什麼,都一定要爭第一。

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出人頭地,不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讓很多家長都變得焦慮萬分,而這種焦慮也傳染給了孩子,搞得家裡烏煙瘴氣,雞犬不寧。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孩子,孩子也會因此痛苦萬分

有的人說,現在就是販賣焦慮的時代。尤其是對於中年人來說,房子、車子、票子、孩子,每一項都讓大家焦慮不已。不過,是所有人都因為這些事情焦慮不已嗎?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01 親密關係中的頭號殺手——焦慮。

焦慮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生活中總會聽到有人說,"我太焦慮了""我怎麼這麼焦慮啊",那麼,到底什麼是焦慮呢?

焦慮的概念並不難理解,所謂焦慮,就是指一種心理和生理上的緊張狀態,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安的感覺、身體不適、擔心、偏執或是災難性的想法、嚴格和迴避性的行為等等。

單純地去考慮焦慮,其實它的存在是有積極意義的,因為當我們對一件事情感到焦慮的時候,往往就證明真的存在一些問題,而我們也會因為焦慮的提醒,去處理這些問題。

所以,焦慮並不可怕,但是可怕的是過度焦慮,一旦焦慮的程度與實際情況不相符的時候,那就比較麻煩了,不僅會影響我們的判斷,還會對我們的執行力產生影響。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過分焦慮

就像是現在很多父母都喜歡給孩子報興趣班,不管是學畫畫還是學舞蹈,父母的目的都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而是希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藝,以後成為人中龍鳳。這還不算,父母還拼命賺錢給孩子買學區房,好像不上學區房,孩子就沒有前途似的。

父母一旦對興趣班、學區房的期許這麼高,焦慮值就會直線上升。尤其是學區房,但凡不買,有些父母就會覺得,孩子上不了好小學,初中也不好,之後考不上好高中,上不了名牌大學。然後進入社會,沒有競爭力,沒有好工作,養活不了自己,那孩子的一輩子豈不是就廢了嗎?

而這些焦慮不僅僅困擾父母自己,還會在親子關係中來回傳遞。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焦慮會讓一段原本和諧的親密關係變得烏煙瘴氣

就像馬東曾經說過的那樣,"中國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成長中的焦慮轉移給了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覺得自己學習不好,豈不是對不起父母對自己的付出,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有些孩子會因此也變得失眠焦慮。

嚴重的時候,這些焦慮情緒會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孩子在無法緩解的情況下,甚至會放棄自己的生命。

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力就有這樣一個橋段:一個女孩兒考試失敗,因為受不了媽媽的批評,喝農藥自殺了。雖然當時被搶救回來了,但是也只剩下一個月的生命了。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本該是最好的年紀,卻被焦慮摧毀了

過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呢?

面對同樣的事情,並不是每一位父母都會感到焦慮,就像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只要人格健全,成績低一些也無所謂;可有的父母卻覺得,成績就是一切,成績不好的孩子,以後註定就沒有好的未來。

所以,其實焦慮與否,不僅僅是對事件的看法,還與父母本身的性格特徵有很大的關係。一般來說,愛焦慮的父母都有這樣兩個特徵,分別是選擇最大化以及專注未來。

第一種特徵,選擇最大化。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哪怕就是生活中的一個小波折,也會讓當事人覺得有痛苦不堪,他們無限地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提高自己的焦慮水平。

這種人我們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就像是有些人就是個小感冒,也非要去醫院做個全身檢查。身體有一點疼痛,都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得了癌症。

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應對方式是有問題的,對於小事情的過分擔憂,會加劇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讓你更覺得緊張焦慮,從而影響你的生活,慢慢就會陷入惡性循環,無法自拔。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選擇最大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題大做

第二種特徵,專注未來。

所謂專注未來,也是對焦慮的一種反應模式,就是傾向於對即將來臨的事件感到過分擔心

比如,孩子要去郊遊,你就會擔心萬一下大暴雨可怎麼辦呢?就算不下雨,孩子在河邊玩耍,會不會掉進去淹死了呢?又或者,孩子萬一和老師、同學走散了,迷路被拐跑了怎麼辦呢?

孩子還沒出門,你就坐在家裡要把自己嚇死了。明明孩子可以玩的很開心,但是卻被父母這樣那樣的擔心搞得心煩意亂。

有些父母還因為過分焦慮,乾脆不讓孩子出門,恨不得分分秒秒都看著孩子,才放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專注於未來的人,無法活在當下

不論是哪一種應對方式,都會讓當事人長期處於緊張焦慮之中,身體上更加疲憊不說,情緒上也會更加暴躁易怒,而這些無疑會打亂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與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

瞭解了什麼是焦慮,也知道了焦慮的人身上存在哪些性格特徵,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緩解焦慮,可是,應該怎麼做呢?僅僅是口頭上說,"不要焦慮了",這樣會有用嗎?

如何消除焦慮,重構和諧的親密關係呢?

很多時候,父母都覺得孩子長大了,一切就會好了,實際上並非如此。北京大學曾經發布過《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在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但是,這種問題不僅僅出現中學生身上,因為我常年在高校工作,自殺現象也是常常出現。而孩子們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的焦慮有莫大的關係。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焦慮不僅會讓自己難過,也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那麼我們就需要調整自己的狀態,降低甚至是消除焦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想要控制焦慮,就應該從自己改變開始

國際知名心理學家卡洛琳·戴奇就在《在親密關係中成長》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在親密關係中成長》

雖然這本書更多地是從伴侶的角度來告訴我們,如何擺脫親密關係中的焦慮、痛苦和不安全感,但是,這些方法同樣適用於父母與孩子之間。

尤其是對於父母來說,作為成年人,我們要想改善一段關係,降低自己的焦慮,就不能將希望寄託於別人身上,而是應該從我們自身出發,先調整自己,之後逐步去改善一段關係。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一切從改變自己開始

首先,調整情緒,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加舒適;

想要調整情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不過書中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大家不妨試一試,那就是"暫停法"。

暫停法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認識到自己受到刺激,焦慮發作;

想要改變自己的狀態,就要從意識到問題開始。主動去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之後,然後將自己從引發焦慮的場景中抽離出來,進而控制自己的反應,

那麼如何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指標:

認知指標:我受不了這個;我無法面對這些;我無法完成所有工作。

情緒指標:憤怒;絕望;不耐煩;疲憊;失敗;恐懼;挫敗感。

生理指標:頭暈目眩;心跳加快;手腳冰冷;肌肉無力;肩膀發緊。

一旦出現這些指標,我們就需要警惕了,要關注自己的狀態,之後加以控制。

第二步,啟動暫停;

當你意識到自己在焦慮的時候,就要開始啟動暫停了。如何暫停呢,最簡單的方法,你可以選擇一個寧靜、舒適的地方,然後將燈光調得柔和、昏暗一些,播放一些柔和的音樂,給自己一個舒適、獨立的獨處空間,暫時切斷與其他人的交流,讓自己恢復冷靜,緩解焦慮,之後再重新恢復鏈接,繼續交流。

第三步,制定自我安撫技巧。

當我們選擇好了獨處的空間之後,就可以開始進行自我安撫了,自我安撫的方式有很多,這裡有一些方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閉上眼睛轉動眼球,同時伴隨著呼氣;

緩解肌肉緊張,可以通過握緊拳頭、放鬆拳頭配合去做,從而緩解肌肉僵硬,產生平靜和放鬆的感覺;

用舒緩平靜的呼吸方式來安撫自己;

想象自己的手臂和腿越來越沉重,讓自己逐漸感覺到溫暖,你的呼吸和心率會逐漸變得緩慢和正常。

這樣的暫停法有助於我們迅速停止自己的焦慮狀態,讓自己從情景中撤離出來,識別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進行自我調整。

其次,改善溝通方式,讓親密關係逐漸升溫;

很多人覺得親密關係之間就不應該有衝突,其實這是不對的。有衝突不僅正常,而且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處理衝突的過程本身,也是增加親密感的機會。衝突並沒有錯,我們往往錯在處理衝突的方式上。

親子之間存在衝突,一般來說,是因為彼此的想法不一致。就像是孩子覺得累了,想看一會兒電視,父母卻覺得別人怎麼不累,你應該抓緊時間學習。如果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誰的想法都可以被認為是對的。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建設性的語言去和對方溝通。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理解對方,是給對方最好的愛

比如,孩子說想要休息,我們就可以和孩子聊一聊,"每天學習那麼辛苦,一定是非常累的",之後,如果我們覺得孩子看電視浪費時間,那就可以給孩子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就像是,"那我們休息一會兒,看二十分鐘,之後再去學習,可以嗎?"

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想法,就算是否定也要給出孩子理由,之後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這樣孩子才會感覺到自己被接納,而不是永遠都被拒絕。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對孩子的接納,會讓孩子感受到尊重與愛

第三,學會相互理解,逐步建立穩定關係的核心。

都說理解是連接親子關係的紐帶,但是,想要做到彼此理解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就講述了三個家庭面對高考時的不同狀態。尤其是方一凡一家,父母為了讓孩子能考上好大學,上補習班,平時更是補充營養,再加上苦口婆心,父母痛苦,孩子更痛苦。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一味地說教,只會讓孩子越來越煩

考大學固然重要,父母的苦心也可以理解,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是用自己過來人的經驗去勸孩子,孩子卻未必會理解,畢竟我們的經歷他們都沒有,他們也無法真正做到感同身受。

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想讓孩子理解自己,也能讓自己更好地理解孩子,就要做到允許反對情緒的存在。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情緒,也許不合理。

但是,這卻是被允許的。父母可以和孩子交流,讓孩子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之後我們可以加以引導,但是卻不能不給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

“老師,怎麼才能得第一?”專家:成功焦慮正在吞噬孩子的快樂

父母要給孩子開口說話的機會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歡迎在下面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本文由陸北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