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才知爸爸犧牲10年,很感動但不喜歡!

不完美媽媽 美文 酒色和尚 2019-03-09

你一廂情願的愛和付出,

可能對我並沒有多大用。

請愛Ta人,更愛自己!

這不是自私,而是一種生活哲學態度!

01

男孩10歲時得知爸爸已犧牲十年,媽媽用“愛的謊言”守護他十年。這則新聞一經曝出,迅速登上熱搜榜。

據悉,男孩胡博文的爸爸是一名軍人,2009年在胡博文只有16個月大的時候,為了救自己的戰友不幸犧牲,胡博文的媽媽不忍心將殘酷的事實告訴胡博文,十年來用各種謊言來編織胡博文的爸爸在胡博文心中美好的形象。直到去年暑假,實在瞞不住了,媽媽才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胡博文。

這則新聞,讓無數人動容落淚,慨嘆孩子媽媽太偉大了,為了孩子犧牲了自己十年的芳華歲月,如此情深厚愛讓人側目讚歎,紛紛留言點贊!

10歲才知爸爸犧牲10年,很感動但不喜歡!

02

看完後,我想起了我的母親,一個同樣為兒女委曲求全、操勞一輩子的人。可以說,男孩的媽媽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著中國千千萬萬個傳統女性,她們忠貞、堅韌和善良,她們畢生所願就是家人過得好,只要家人過得好,她們就安心了。

這種類型的女人,在中國很常見,尤其在鄉村。我覺得她們都很好,但是我不喜歡,我不喜歡一味地為別人著想、成全別人而不考慮自己的人,就算這個人是自己的至親至愛。當然,我也不是說不倡導這種犧牲和付出的精神,我只是覺得適度而為,總得有個尺度,因為事情總有一個最佳的解決辦法。

那麼,如何判斷什麼是最佳的解決辦法呢?一個標準尺度就是,不要過度委屈自己。

按這個標準尺度來說的話,孩子媽媽的這種做法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因為她的這種做法,無論對孩子而言,還是對父母和自己來說,都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實質性好處。

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孩子媽媽的做法到底不妥在哪裡?

03

第一,對於孩子來說

首先,這是欺騙。再善意的欺騙也是欺騙,當矇在鼓裡十年之久,一下子被告知事情的真相,對爸爸十年的想念和渴念剎那間變為虛幻泡影,這對孩子價值觀的衝擊,以及對幼小心靈的打擊,真的會比從小讓他知道事情的真相好得多嗎?

其次,這是不公平。孩子有權知道父親去世的真相,他有權為爸爸的行為感到自豪和驕傲,但是關於父親的一切都被媽媽剝奪了。

然後,會產生心理傷害。當媽媽每次用善意的謊言騙過孩子時,小孩子心中是有疑慮的,這麼多年來,為什麼爸爸會這麼忙?為什麼爸爸一次都不回來看我?為什麼爸爸都不能打一次電話?這些疑慮會經常浮現在他的腦海中,長此以來會使其產生自我懷疑,他會猜想,爸爸一直不回來,是不是不要我了,不要媽媽了?這些疑慮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慢慢長大,時刻侵蝕著他。

最後,對媽媽產生愧疚感。當媽媽告訴孩子爸爸其實早在10年前就去世了,之所以瞞著他是因為對他好。十歲的孩子可能還不懂這些,但是當孩子長大後,就會明白媽媽如此的用心良苦,如此的忘我付出和過度的關愛,他內心除了感動外,也勢必會對媽媽產生深深的愧疚之情,愧疚是另一種煎熬。

媽媽之所以隱瞞爸爸去世的消息,是想讓他在成長中保持身心健康,讓他跟其他小孩子一樣快樂,但是,在爸爸還活著的假象中,十年來都不肯回來看自己一眼,他真的快樂嗎?

10歲才知爸爸犧牲10年,很感動但不喜歡!

04

第二,對於父母來說

媽媽的父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女兒,一個人辛辛苦苦地把孩子拉扯大,卻愛莫能助,他們內心肯定是難受和煎熬的。作為父母的他們,是不是更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找個伴兒一起撫養小孩子長大,如此以來,年邁的他們也不用再擔心女兒孤獨一人無伴無靠了。

第三,對於犧牲的丈夫來說

我覺得一個十分有愛的爸爸,也不會贊成媽媽這種做法的,一個極其疼愛妻子的人,怎麼會捨得自己走後,讓她一個人拉扯孩子長大。可以想象,一個女人要付出多大的精力,才能完成撫養孩子這麼巨大的工程。倘若爸爸泉下有知,肯定會心疼壞了。

05

第四,對於自己來說

首先,對自己是殘忍的。這種殘忍體現在痛苦折磨上,她活得比每一個人都苦,她用十年守著一個悲傷的謊言。每次孩子問起爸爸時,都等於把失去丈夫這個舊傷口重新被撕開一樣,讓自己一直活在這種煎熬中。然而,如果當時告訴孩子真相,這個傷口也許會慢慢自己癒合,但天天碰它,永遠都好不了。

其次,會埋下不良的種子。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了,一個單身母親全然不為自己著想,辛辛苦苦地將孩子拉扯大,把自己的一切都寄託在孩子身上,一輩子為孩子而活。其實,你對孩子付出的每一個瞬間,自己心裡都存有票據,會不自覺地在潛意識中等待孩子的報答,希望孩子能體諒到自己的付出,以後不要做出違背自己想法的事情,要聽媽媽的話,因為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如果以後一旦孩子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就覺得孩子對不起自己,對不起自己之前辛辛苦苦的付出,前後對比之下,更容易造成越來越深的鴻溝,事態朝著不好的方向演化。

最後,對自己是抱歉的,她十年的付出對得起孩子,卻對不起自己,一個人,太辛苦。

10歲才知爸爸犧牲10年,很感動但不喜歡!

06

媽媽的做法讓人敬佩,但真的不是一種好的解決方法,這種方法,其實對孩子並沒有切合實際的幫助,對自身而言,也是一種痛苦折磨。

按照媽媽的敘述,她不忍心將殘酷的事實告訴孩子,她怕孩子內心承受不住,她怕孩子覺得自己從小跟別人不同,她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不健康的心理,她怕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爸爸的缺席導致人格的不健全。

為孩子這般周全的考慮,不得不為媽媽點贊,雖然考慮周全但與現實不符。

首先,人不會對一個沒見過的人產生特別的感情,就算至親也不例外,因為陪伴相處的過程才是產生感情的主要來源,對於一個沒有見過的人的離世,帶不來痛苦和難受。

其次,孩子成長中的人格及心理健康問題,認為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就會出現心理問題,這是個認知錯誤。孩子心理健康與否,孩子成長環境好壞與否,跟是否是單親家庭沒有直接的關係,但跟人有直接的關係。

之前見過太多人說,單身家庭長大的孩子人格不健全,其實都是騙人的。不妨假設一下,如果夫妻兩人毫無責任心,爸爸整天酗酒,媽媽罵罵咧咧,孩子在兩人的打罵聲中長大,孩子的人格能健全嗎?如果夫妻兩人生活不睦,長期冷戰,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裡,孩子的心理能不受到影響嗎?相反,如果一個單身媽媽自己活得很幸福,生活中充滿著快樂,處處對孩子透著喜愛,孩子的心理還會不健康嗎?

所以,本質來說,孩子心理健康不健康,生活快不快樂,跟家庭是否單親無關,跟人有關;跟一個人撫養還是兩個人撫養無關,跟一個人的脾性和修養有關。

如此來看,孩子媽媽真的多慮了。當然,以上都是我個人看法,說的是一種大眾現象,可能有人就喜歡一個人帶孩子過,也不覺得自己辛苦難過之類的,就另當別論,不做解釋。

07

媽媽的行為,表面上是愛孩子,其實,它的本質問題,是一個人到底為誰而活?為自己還是為孩子愛人和父母?孩子跟父母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自己到底該如何處理和平衡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目前來看,至少是中國的很多家庭,把自己和愛人、孩子、父母的位置關係搞錯位了。四者之間的關係到底孰輕孰重?如果按重要程度排個序,你會把誰放在第一位?Papi醬在《我家那閨女》上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自己>伴侶>孩子>父母。她的觀點,我是認同的,首先,人活的是自己;其次,陪伴自己一生到老的是伴侶,同樣孩子、父母亦如此。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極端個人主義者太自私了,什麼都是為我,這種自私的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其實,我覺得,個人主義和自私沒有直接的關聯,自私是一種人性表現,個人主義是一種人生哲學,處理自己和世界的一種態度和方式。

這個話題要展開的話,需要寫很多字,在此不贅述。以上觀點,認同的人自然覺得再正常不過,不認同的人自然覺得亂七八糟世界顛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