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不完美媽媽 心理學 電腦 文章 大學 小朋的院落 2019-09-13
"
"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幾年前的一天,20多歲的我和一位50多歲的微信朋友聊天,那時我和她還沒有見過面,我們兩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心理學。

第一次語音通話,我們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幹一件事:盯著手機和電腦上的屏幕看QQ消息,時不時就打開看一下,看有沒有多出來一個贊。她忽然發現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是那麼渴望被讚美。

我聽著她說她的現在,她的童年,竟然沒有任何的距離感。好幾年過去了,這個畫面依然住在我心裡。

和這位朋友的聊天,我體驗到了心與心的距離與年齡無關。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需要被讚美?

"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幾年前的一天,20多歲的我和一位50多歲的微信朋友聊天,那時我和她還沒有見過面,我們兩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心理學。

第一次語音通話,我們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幹一件事:盯著手機和電腦上的屏幕看QQ消息,時不時就打開看一下,看有沒有多出來一個贊。她忽然發現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是那麼渴望被讚美。

我聽著她說她的現在,她的童年,竟然沒有任何的距離感。好幾年過去了,這個畫面依然住在我心裡。

和這位朋友的聊天,我體驗到了心與心的距離與年齡無關。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需要被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讚美是一種精神需要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精神心理世界也需要能量的供給,以此來維持我們的生命可以存活下去。

身體的能量是從一日三餐之中獲得,即便不是用餐時間,如果你感覺到餓了,也會給自己弄點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陽光、水和空氣。如果一個人連續好多天不吃飯、不進水,那麼他的生命也會漸漸走向衰竭。

而在精神心理的世界呢?它需要些什麼來保持活力?

當代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就此提出了心理營養的概念,她認為人需要五大心理營養,其中之一是肯定、讚美和認同。其他的幾個心理營養是:安全感、接納、重要性、學習模範。

這些營養如空氣、水和食物一樣對人至關重要,在這篇文章裡,我重點聊一聊讚美,因為理解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一些。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朋友充滿困惑的問我,她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都30歲了,還那麼那麼的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讚美。

"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幾年前的一天,20多歲的我和一位50多歲的微信朋友聊天,那時我和她還沒有見過面,我們兩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心理學。

第一次語音通話,我們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幹一件事:盯著手機和電腦上的屏幕看QQ消息,時不時就打開看一下,看有沒有多出來一個贊。她忽然發現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是那麼渴望被讚美。

我聽著她說她的現在,她的童年,竟然沒有任何的距離感。好幾年過去了,這個畫面依然住在我心裡。

和這位朋友的聊天,我體驗到了心與心的距離與年齡無關。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需要被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讚美是一種精神需要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精神心理世界也需要能量的供給,以此來維持我們的生命可以存活下去。

身體的能量是從一日三餐之中獲得,即便不是用餐時間,如果你感覺到餓了,也會給自己弄點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陽光、水和空氣。如果一個人連續好多天不吃飯、不進水,那麼他的生命也會漸漸走向衰竭。

而在精神心理的世界呢?它需要些什麼來保持活力?

當代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就此提出了心理營養的概念,她認為人需要五大心理營養,其中之一是肯定、讚美和認同。其他的幾個心理營養是:安全感、接納、重要性、學習模範。

這些營養如空氣、水和食物一樣對人至關重要,在這篇文章裡,我重點聊一聊讚美,因為理解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一些。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朋友充滿困惑的問我,她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都30歲了,還那麼那麼的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原生家庭的讚美缺失會導致一個人在成年後更加需要它

人需要讚美和認可與年齡無關,一個5歲的孩子需要讚美,一個90歲的老人同樣也需要。

在這一點上,人和人之間的唯一差別只是需要的份量不一樣。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差異呢?

如果一個人在作為孩子時,他就已經得到了足夠多的讚美, 這會使得這個人在人格層面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自信,成年之後他對讚美的需要表現的也就沒那麼強烈了。

我曾看過一個節目,一個6歲的孩子在節目中炒雞蛋,主持人和家人品嚐過之後說了一句:“真的很好吃”,小孩子整個人都亮了,高興的眉飛色舞。

這就是讚美的力量,我當時就想,如果他的家人一直在做飯方面鼓勵、讚美他,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在做飯上肯定會比其他人更加自信。

人最早的自信來源,就是來自他的生長環境。但恰恰,在原生家庭裡,許多家長們並不擅長讚美孩子。

他們會有一些觀念支持自己不去誇孩子,

比如:

“孩子不能誇,會誇壞的”,

“驕傲使人退步”,

“自己誇,沒一哈”。

他們會誇誰呢?誇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

當然,家長如果只是誇別人家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來講挫傷還不會那麼嚴重,嚴重的是他誇完別人家的孩子,還會對自己的孩子補上一句“你看看你,幹啥都不如人家!”。

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自信嗎?也未必,他的父母也可能會對他說:“不能驕傲啊,現在的成績可算不了什麼,況且你在XX方面還不如那個XXX呢”。

所以,普遍的不自信,會帶來普遍的需要讚美。不同的是,被打擊最厲害的孩子,對讚美的渴望更高。

"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幾年前的一天,20多歲的我和一位50多歲的微信朋友聊天,那時我和她還沒有見過面,我們兩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心理學。

第一次語音通話,我們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幹一件事:盯著手機和電腦上的屏幕看QQ消息,時不時就打開看一下,看有沒有多出來一個贊。她忽然發現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是那麼渴望被讚美。

我聽著她說她的現在,她的童年,竟然沒有任何的距離感。好幾年過去了,這個畫面依然住在我心裡。

和這位朋友的聊天,我體驗到了心與心的距離與年齡無關。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需要被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讚美是一種精神需要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精神心理世界也需要能量的供給,以此來維持我們的生命可以存活下去。

身體的能量是從一日三餐之中獲得,即便不是用餐時間,如果你感覺到餓了,也會給自己弄點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陽光、水和空氣。如果一個人連續好多天不吃飯、不進水,那麼他的生命也會漸漸走向衰竭。

而在精神心理的世界呢?它需要些什麼來保持活力?

當代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就此提出了心理營養的概念,她認為人需要五大心理營養,其中之一是肯定、讚美和認同。其他的幾個心理營養是:安全感、接納、重要性、學習模範。

這些營養如空氣、水和食物一樣對人至關重要,在這篇文章裡,我重點聊一聊讚美,因為理解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一些。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朋友充滿困惑的問我,她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都30歲了,還那麼那麼的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原生家庭的讚美缺失會導致一個人在成年後更加需要它

人需要讚美和認可與年齡無關,一個5歲的孩子需要讚美,一個90歲的老人同樣也需要。

在這一點上,人和人之間的唯一差別只是需要的份量不一樣。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差異呢?

如果一個人在作為孩子時,他就已經得到了足夠多的讚美, 這會使得這個人在人格層面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自信,成年之後他對讚美的需要表現的也就沒那麼強烈了。

我曾看過一個節目,一個6歲的孩子在節目中炒雞蛋,主持人和家人品嚐過之後說了一句:“真的很好吃”,小孩子整個人都亮了,高興的眉飛色舞。

這就是讚美的力量,我當時就想,如果他的家人一直在做飯方面鼓勵、讚美他,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在做飯上肯定會比其他人更加自信。

人最早的自信來源,就是來自他的生長環境。但恰恰,在原生家庭裡,許多家長們並不擅長讚美孩子。

他們會有一些觀念支持自己不去誇孩子,

比如:

“孩子不能誇,會誇壞的”,

“驕傲使人退步”,

“自己誇,沒一哈”。

他們會誇誰呢?誇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

當然,家長如果只是誇別人家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來講挫傷還不會那麼嚴重,嚴重的是他誇完別人家的孩子,還會對自己的孩子補上一句“你看看你,幹啥都不如人家!”。

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自信嗎?也未必,他的父母也可能會對他說:“不能驕傲啊,現在的成績可算不了什麼,況且你在XX方面還不如那個XXX呢”。

所以,普遍的不自信,會帶來普遍的需要讚美。不同的是,被打擊最厲害的孩子,對讚美的渴望更高。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一個人情緒暴躁,也和不被讚美和認可有關

有一個家長向我求助,她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工作單位也挺好的。但最近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情緒很暴躁,有時甚至摔打東西。

一個人情緒暴躁,一定是有原因的。和這位家長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對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不滿了。最後我就問她,你的孩子身上真的沒有一點你值得欣賞的地方嗎?她說,沒有一處!

從我的角度來看,她的兒子已經很優秀了。但她彷彿看不見,她看見的只是那些她不滿意的地方。除了說這位家長要求比較高之外,我只能妄自揣測,她可能也很少被讚美吧。

而她的孩子,正是因為太渴望她的認可,到了急功近利的地步,最後反而承受更多的挫敗,能不暴躁嗎?

其實,如果你去仔細觀察一個人,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缺讚美了。一個讚美缺失的人,會表現得沒有自信,沒有精神,自我討厭,極度討好。

接下來,我會聊一下討好,因為在我所從事的心理工作中,有許多人因為“討好”而受苦。

"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幾年前的一天,20多歲的我和一位50多歲的微信朋友聊天,那時我和她還沒有見過面,我們兩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心理學。

第一次語音通話,我們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幹一件事:盯著手機和電腦上的屏幕看QQ消息,時不時就打開看一下,看有沒有多出來一個贊。她忽然發現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是那麼渴望被讚美。

我聽著她說她的現在,她的童年,竟然沒有任何的距離感。好幾年過去了,這個畫面依然住在我心裡。

和這位朋友的聊天,我體驗到了心與心的距離與年齡無關。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需要被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讚美是一種精神需要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精神心理世界也需要能量的供給,以此來維持我們的生命可以存活下去。

身體的能量是從一日三餐之中獲得,即便不是用餐時間,如果你感覺到餓了,也會給自己弄點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陽光、水和空氣。如果一個人連續好多天不吃飯、不進水,那麼他的生命也會漸漸走向衰竭。

而在精神心理的世界呢?它需要些什麼來保持活力?

當代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就此提出了心理營養的概念,她認為人需要五大心理營養,其中之一是肯定、讚美和認同。其他的幾個心理營養是:安全感、接納、重要性、學習模範。

這些營養如空氣、水和食物一樣對人至關重要,在這篇文章裡,我重點聊一聊讚美,因為理解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一些。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朋友充滿困惑的問我,她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都30歲了,還那麼那麼的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原生家庭的讚美缺失會導致一個人在成年後更加需要它

人需要讚美和認可與年齡無關,一個5歲的孩子需要讚美,一個90歲的老人同樣也需要。

在這一點上,人和人之間的唯一差別只是需要的份量不一樣。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差異呢?

如果一個人在作為孩子時,他就已經得到了足夠多的讚美, 這會使得這個人在人格層面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自信,成年之後他對讚美的需要表現的也就沒那麼強烈了。

我曾看過一個節目,一個6歲的孩子在節目中炒雞蛋,主持人和家人品嚐過之後說了一句:“真的很好吃”,小孩子整個人都亮了,高興的眉飛色舞。

這就是讚美的力量,我當時就想,如果他的家人一直在做飯方面鼓勵、讚美他,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在做飯上肯定會比其他人更加自信。

人最早的自信來源,就是來自他的生長環境。但恰恰,在原生家庭裡,許多家長們並不擅長讚美孩子。

他們會有一些觀念支持自己不去誇孩子,

比如:

“孩子不能誇,會誇壞的”,

“驕傲使人退步”,

“自己誇,沒一哈”。

他們會誇誰呢?誇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

當然,家長如果只是誇別人家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來講挫傷還不會那麼嚴重,嚴重的是他誇完別人家的孩子,還會對自己的孩子補上一句“你看看你,幹啥都不如人家!”。

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自信嗎?也未必,他的父母也可能會對他說:“不能驕傲啊,現在的成績可算不了什麼,況且你在XX方面還不如那個XXX呢”。

所以,普遍的不自信,會帶來普遍的需要讚美。不同的是,被打擊最厲害的孩子,對讚美的渴望更高。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一個人情緒暴躁,也和不被讚美和認可有關

有一個家長向我求助,她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工作單位也挺好的。但最近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情緒很暴躁,有時甚至摔打東西。

一個人情緒暴躁,一定是有原因的。和這位家長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對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不滿了。最後我就問她,你的孩子身上真的沒有一點你值得欣賞的地方嗎?她說,沒有一處!

從我的角度來看,她的兒子已經很優秀了。但她彷彿看不見,她看見的只是那些她不滿意的地方。除了說這位家長要求比較高之外,我只能妄自揣測,她可能也很少被讚美吧。

而她的孩子,正是因為太渴望她的認可,到了急功近利的地步,最後反而承受更多的挫敗,能不暴躁嗎?

其實,如果你去仔細觀察一個人,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缺讚美了。一個讚美缺失的人,會表現得沒有自信,沒有精神,自我討厭,極度討好。

接下來,我會聊一下討好,因為在我所從事的心理工作中,有許多人因為“討好”而受苦。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討好的人,想要的很簡單

缺乏讚美的人,會在關係裡表現的極為討好。因為對他來說,被人認可,彷彿才有了活下去的意義,別人開心了,他才感到安全和開心。

討好的人,想要的很簡單,就是被讚美和認可。

但討好的人,可能也討厭自己這樣子,討厭自己在關係裡的姿態總是那麼低,討厭自己居然對認可和讚美是那麼的需要。

這讓我想起林文采博士舉得一個例子,大概意思是:一個人走在沙漠裡,他已經好久都沒有喝過水了,他好不容易看見了一瓶水,這瓶水有些髒,但他還是會選擇喝下去,因為他得先讓自己活下來呀。

在心理需求的層面上來講,我們應當尊重自己的需要。對於討好者來講,要先在內心裡接納自己,因為你所做的事就如同是在沙漠裡幫自己找水喝。當你活著走出沙漠地帶,也就可以給自己更多更好的東西了。

假如你拒絕自己的需要,恐怕在精神上也會看起來越來越枯萎。討好也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在關係中存活的我們,誰不曾討好過其他人呢。

如果有讚美來到,那就大膽的收下,好好吸收它。當營養足夠了,你的生命也會很有光彩,因為讚美真的很有力量。

"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幾年前的一天,20多歲的我和一位50多歲的微信朋友聊天,那時我和她還沒有見過面,我們兩個唯一的共同點就是都喜歡心理學。

第一次語音通話,我們就聊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她告訴我,她發現自己會花很多時間幹一件事:盯著手機和電腦上的屏幕看QQ消息,時不時就打開看一下,看有沒有多出來一個贊。她忽然發現自己像個孩子一樣,是那麼渴望被讚美。

我聽著她說她的現在,她的童年,竟然沒有任何的距離感。好幾年過去了,這個畫面依然住在我心裡。

和這位朋友的聊天,我體驗到了心與心的距離與年齡無關。從那之後,我開始關注一個問題: 人為什麼需要被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讚美是一種精神需要

和身體一樣,我們的精神心理世界也需要能量的供給,以此來維持我們的生命可以存活下去。

身體的能量是從一日三餐之中獲得,即便不是用餐時間,如果你感覺到餓了,也會給自己弄點吃的、喝的,除此之外你還需要陽光、水和空氣。如果一個人連續好多天不吃飯、不進水,那麼他的生命也會漸漸走向衰竭。

而在精神心理的世界呢?它需要些什麼來保持活力?

當代著名的親子專家林文采博士就此提出了心理營養的概念,她認為人需要五大心理營養,其中之一是肯定、讚美和認同。其他的幾個心理營養是:安全感、接納、重要性、學習模範。

這些營養如空氣、水和食物一樣對人至關重要,在這篇文章裡,我重點聊一聊讚美,因為理解了其中一個,其他的也就好理解一些。

前段時間還有一個朋友充滿困惑的問我,她很不理解為什麼自己都30歲了,還那麼那麼的渴望他人的肯定和讚美。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原生家庭的讚美缺失會導致一個人在成年後更加需要它

人需要讚美和認可與年齡無關,一個5歲的孩子需要讚美,一個90歲的老人同樣也需要。

在這一點上,人和人之間的唯一差別只是需要的份量不一樣。是什麼導致了這個差異呢?

如果一個人在作為孩子時,他就已經得到了足夠多的讚美, 這會使得這個人在人格層面上形成一種相對穩定的自信,成年之後他對讚美的需要表現的也就沒那麼強烈了。

我曾看過一個節目,一個6歲的孩子在節目中炒雞蛋,主持人和家人品嚐過之後說了一句:“真的很好吃”,小孩子整個人都亮了,高興的眉飛色舞。

這就是讚美的力量,我當時就想,如果他的家人一直在做飯方面鼓勵、讚美他,那這個孩子長大之後在做飯上肯定會比其他人更加自信。

人最早的自信來源,就是來自他的生長環境。但恰恰,在原生家庭裡,許多家長們並不擅長讚美孩子。

他們會有一些觀念支持自己不去誇孩子,

比如:

“孩子不能誇,會誇壞的”,

“驕傲使人退步”,

“自己誇,沒一哈”。

他們會誇誰呢?誇別人家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比下去的那一個。

當然,家長如果只是誇別人家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來講挫傷還不會那麼嚴重,嚴重的是他誇完別人家的孩子,還會對自己的孩子補上一句“你看看你,幹啥都不如人家!”。

那個別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會自信嗎?也未必,他的父母也可能會對他說:“不能驕傲啊,現在的成績可算不了什麼,況且你在XX方面還不如那個XXX呢”。

所以,普遍的不自信,會帶來普遍的需要讚美。不同的是,被打擊最厲害的孩子,對讚美的渴望更高。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一個人情緒暴躁,也和不被讚美和認可有關

有一個家長向我求助,她的孩子已經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工作單位也挺好的。但最近她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出了問題,孩子情緒很暴躁,有時甚至摔打東西。

一個人情緒暴躁,一定是有原因的。和這位家長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對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不滿了。最後我就問她,你的孩子身上真的沒有一點你值得欣賞的地方嗎?她說,沒有一處!

從我的角度來看,她的兒子已經很優秀了。但她彷彿看不見,她看見的只是那些她不滿意的地方。除了說這位家長要求比較高之外,我只能妄自揣測,她可能也很少被讚美吧。

而她的孩子,正是因為太渴望她的認可,到了急功近利的地步,最後反而承受更多的挫敗,能不暴躁嗎?

其實,如果你去仔細觀察一個人,就可以判斷他是否缺讚美了。一個讚美缺失的人,會表現得沒有自信,沒有精神,自我討厭,極度討好。

接下來,我會聊一下討好,因為在我所從事的心理工作中,有許多人因為“討好”而受苦。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討好的人,想要的很簡單

缺乏讚美的人,會在關係裡表現的極為討好。因為對他來說,被人認可,彷彿才有了活下去的意義,別人開心了,他才感到安全和開心。

討好的人,想要的很簡單,就是被讚美和認可。

但討好的人,可能也討厭自己這樣子,討厭自己在關係裡的姿態總是那麼低,討厭自己居然對認可和讚美是那麼的需要。

這讓我想起林文采博士舉得一個例子,大概意思是:一個人走在沙漠裡,他已經好久都沒有喝過水了,他好不容易看見了一瓶水,這瓶水有些髒,但他還是會選擇喝下去,因為他得先讓自己活下來呀。

在心理需求的層面上來講,我們應當尊重自己的需要。對於討好者來講,要先在內心裡接納自己,因為你所做的事就如同是在沙漠裡幫自己找水喝。當你活著走出沙漠地帶,也就可以給自己更多更好的東西了。

假如你拒絕自己的需要,恐怕在精神上也會看起來越來越枯萎。討好也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在關係中存活的我們,誰不曾討好過其他人呢。

如果有讚美來到,那就大膽的收下,好好吸收它。當營養足夠了,你的生命也會很有光彩,因為讚美真的很有力量。

20歲的我和50歲的她聊天之後,發現了一個祕密

讚美可以喚醒一個人,變漂亮

前段時間,一條消息刷爆朋友圈,內容講述的是,一個女孩連續被誇50天,就肉眼可見的變美了。

這樣的消息,並不稀奇。它只是在證明一點:一個人心理營養的充足,會帶來容貌上的舒展,一個心靈舒展的人,她會令人感覺舒服,也會看起來更好看一些。

可以想象,當一個人讚美另一個人的時候是什麼場景。

假如讚美者是A,被讚美者是B。當A認可B的時候,其實是帶著這樣一種感覺的,這種感覺是:“我覺得你很不錯”。 那麼B就會吸收這一點,逐漸形成一種自我認可:“我覺得自己很不錯”。這種自我感覺的良好,就是一種心理營養充足的表現。

這個過程就如同一顆植物得到了充分的養料,它自然會越長越好,而營養所在之處的植物會長的最好。

我更加相信的一點是:能讚美他人的人,內心也會是自信的,因為他通過讚美帶給人好的感覺。

為了變美,多去誇誇身邊的人吧,說不定你們會一起變美呢。

文章作者簡介:從朋朋,二級心理諮詢師,在心理圈摸爬滾打11年,曾幫助500+人釋放情緒、傾聽內心。擅長情緒情感諮詢、婚戀諮詢、個人成長諮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