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不完美媽媽 幼兒園 讓·皮亞傑 斯坦福大學 愛吃草莓的老仙女 2019-06-25

文 | 南黎

前幾天跟閨蜜微信聊得正高興,對方突然發來一段視頻,視頻中閨蜜的女兒笑笑正在上早教課。

“你是不知道,自從老大上早教我終於能喘口氣了!”閨蜜的口氣頗像卸掉了重擔。

我詫異地問道:“你帶孩子上早教還跟我聊天,孩子會不會有意見?”

“不是有老師帶孩子玩,還教孩子東西,到時候去幼兒園才不會那麼吃虧呀!”

閨蜜自顧自地說了一堆道理,甚至還說二孩過幾個月也要送來。

我有點驚訝地問:“你這樣帶孩子上早教班能學到什麼呀!那點錢會不會白花了?”

閨蜜倒是說得很輕鬆:“怎麼會?平時都是爺爺奶奶送過來,就算學不到什麼,我也能得個偶爾輕鬆不是,再說了人家都說早教能開發智力......”


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一時語塞的我也不知道該怎麼接話,怎麼看都感覺閨蜜這早教上的不太值得。

早教班的好壞性質不去深究,而是早教班的老師替代了父母在孩子生命最初使命。

帶著早教能開發智力,能更好銜接幼小的期望,便早早地託付給了早教班。

可是,抱著早教對孩子是一種投資的想法,父母就能心安理得地袖手旁觀嗎?

現在的起跑線被父母早早地拉到上早教班,以期望上早教班就能”笨鳥”先飛。

有不少爸媽都這樣看待早教:

早教能開發智力,孩子上了早教班希望能全面發展;我們上的是雙語早教,現在孩子能說不少單詞;家裡都是老人帶孩子,教不了孩子什麼,不如送去早教班;把孩子送去早教,至少可以學點規矩,在家大人說的都不聽,太鬧騰了。


上早教班儼然成為孩子們提前學習助跑的方式,認為把孩子交給早教班就能學在家學不到的。

但父母都教不會,甚至不願教,每週幾節課的早教班又能起到多少作用?

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

2-7歲的兒童屬於前運算階段,孩子通過語言、模仿、想象、符號遊戲和符號繪畫來認識世界,但對事物之間發生因果聯繫的邏輯基礎,其實是不太能理解的。

想要拔苗助長,在這個階段對孩子進行知識傳授為時過早,這種以學習為目的,讓孩子上早教班,就是違背了孩子身體和心理的發展。

陳學鋒博士曾說:

兒童早期發展應當由家人父母進行生理的照料和情感的滿足,孩子才會對世界和自我充滿信心,家庭是任何外在環境替代不了的。

早教這堂“課”更應該是教育父母,而不是把早教班當成託管班。

上早教班也是為了讓父母能學習更為先進、科學的育兒知識。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任誰都是替代不了。

對孩子早教,當然父母是最合適的人選。

最近BBC《北鼻的異想世界》邀請了幾位萌翻天的寶寶做了幾組實驗。

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其中一個實驗是邀請了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實驗人員給寶寶戴上嬰兒大腦掃描儀,來研究寶寶聽到不同的語言方式時,大腦會有什麼反應。

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參加實驗的小寶寶會看到屏幕裡一位阿姨,在用兩種說話方式對著他們說話,一種是“父母語”的方式,另一種是平常人說話方式。

當研究者模仿父母平時說話的方式和口氣時,參加實驗的小寶寶聽得很認真。

而當研究者正常說話時,小寶寶很快失去了興趣,開始埋頭找吃的,或者回頭找媽媽。

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研究者以模仿“父母語”方式來跟寶寶說話時,寶寶的腦電波出現了“大節奏變調”,而恰好這對嬰兒的大腦發育很重要。

“父母語”語音中的那些“峰值”,被嬰兒的大腦以極好的同步方式接收了。

它們更符合寶寶大腦的工作方式,因此寶寶的大腦更容易輕鬆接收父母的語言,轉而關注到事物的內容。

看來“父母語”才是孩子早教起到至關作用的引導者。

想要早教對孩子起到正向作用,為人父母還真的不能一股腦地指望其他人。

畢竟,想要讓早教在孩子身上有價值,父母是無法停下學習的腳步。

那麼新手爸媽該如何給孩子做早教呢?這幾點小知識要學起來。

1、玩永遠是主題

0~3歲是孩子大腦開發的“黃金期”,孩子出生時大腦大約有1000億個神經元。

神經元是構成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儲存、傳遞和處理信息,隨著年齡增長神經元也在不斷增長。

前十二個月裡寶寶得到的經驗,決定了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突觸連接的方式。

而突觸決定大腦傳遞和處理信息的方式和速度,經驗越豐富的時候,大腦就會通過突觸篩選來優化自己。

新體驗將刺激寶寶大腦進行優化,而這種體驗方式永遠是玩,而且是多玩,在玩耍中發展一條最好走的路,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而父母要做的是參與其中,比如多“遛遛”孩子,畢竟孩子愛玩是天性,三分鐘熱度也是天性。

父母陪玩是發現孩子的潛能,讓孩子能夠充分地發展自己的潛能。

2、話癆父母,孩子更優秀

18~24個月孩子會經歷詞彙爆炸期,早期跟孩子說越多話,之後孩子在學習上會更出色。

在BBC實驗中發現,媽媽對孩子說的詞彙量增加5%,孩子說的詞彙量就會增加13%,這個數據很好地說明了,爸媽話越多,孩子能學習的越多。

斯坦福大學多篇報告認為,親子之間的對話有助於兒童語言發展。

孩子的早教也不一定就是要上早教班,從好好跟孩子說話開始,父母就是天生的育兒專家。

3、如何挑選早教班

對於經濟寬裕的父母,選擇早教班也是可以的。

畢竟系統正規的學習育兒知識,也可以增加與孩子的親密接觸,對於孩子是有益的,這邊有幾個挑選早教班小建議:

  • 教育理念

現在的早教機構都是如“真金白銀”般昂貴,環境也是一家比一家好。

但真正考驗一家早教機構好不好,看得還是教育理念,就好像教育觀跟父母們是不是能做到合拍。

  • 親子關係

就拿我自己來說,孩子1歲的時候送去早教班試課時感覺還不錯,孩子也挺喜歡。

但是,在工作人員介紹到早教班有全託形式後,我就果斷拒絕。

0~3歲孩子長時間脫離家庭和父母,會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更疏遠了親子關係,不管是教育理念上來看,這家機構都是不科學,不尊重兒童心理髮展的規律。


伯仟才藝:大幾萬的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看完這篇不糾結



  • 在校學生和家長


觀察在校家長的反饋,考慮的是口碑問題,而觀察在校學生就關乎的是,這家機構是不是真正的科學了。

如果在校孩子的情緒、行為、表現都讓你覺得不錯,那確實是可以值得考慮。

當父母就是不斷學習的過程,從如何正確母乳餵養,如何換尿布,都在學習如何做父母。

早教也是如此,學習的不止是孩子,更多是我們自己,讓我們學會如何成為更好的父母。

沒有孩子天生就該是聰明的孩子,當然也沒有父母天生就是好父母。

早教,不過是又給了一次讓我們重新學習的機會。

在孩子成長就這一次,不可能重來,值得為人父母好好對待。

孩子未來是不是有無限可能,父母才是那個開墾者。

好的早教一定是讓孩子自然而然,在父母的守護下變成參天大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