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圓珠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圓珠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圓珠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圓珠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圓珠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圓珠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山本這本文具圖鑑,可不僅是不同牌子文具使用心得,而是對每一種文具原理、設計的理解和發現。

孩子問“為什麼”的習慣,需要維護和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習慣,也要培養。

孩子學齡前包括小學階段,問的問題往往五花八門,爸媽很是頭疼,但是如果你覺得,只有什麼都懂的父母才能教出保持好奇心的孩子,那你就錯了。

自然科學很多奠基人,牛頓、達爾文,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這些方面的專家,而砸下的一顆蘋果才是重大發現的引路人。所以說,父母的作用,在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圓珠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圓珠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山本這本文具圖鑑,可不僅是不同牌子文具使用心得,而是對每一種文具原理、設計的理解和發現。

孩子問“為什麼”的習慣,需要維護和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習慣,也要培養。

孩子學齡前包括小學階段,問的問題往往五花八門,爸媽很是頭疼,但是如果你覺得,只有什麼都懂的父母才能教出保持好奇心的孩子,那你就錯了。

自然科學很多奠基人,牛頓、達爾文,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這些方面的專家,而砸下的一顆蘋果才是重大發現的引路人。所以說,父母的作用,在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孩子提出問題,即使我們沒有時間,也一定要先肯定孩子,肯定他的發現,而不是說,這不是個問題,一直就是這樣的,或者你發現的沒有意義,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比如孩子問你,為什麼海螺長這個樣子,有的父母就會崩潰,他就長成了這個樣子,哪有什麼為什麼的,這是誰家的孩子快給他領走……

但有的寶媽可能知道,有個著名的數學發現就與此有關,自然界有一個神奇的數列,叫斐波那契螺旋線,很多美麗的事物都遵循著這個原理。

所以說,要肯定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本身可能比答案更有價值。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圓珠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圓珠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山本這本文具圖鑑,可不僅是不同牌子文具使用心得,而是對每一種文具原理、設計的理解和發現。

孩子問“為什麼”的習慣,需要維護和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習慣,也要培養。

孩子學齡前包括小學階段,問的問題往往五花八門,爸媽很是頭疼,但是如果你覺得,只有什麼都懂的父母才能教出保持好奇心的孩子,那你就錯了。

自然科學很多奠基人,牛頓、達爾文,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這些方面的專家,而砸下的一顆蘋果才是重大發現的引路人。所以說,父母的作用,在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孩子提出問題,即使我們沒有時間,也一定要先肯定孩子,肯定他的發現,而不是說,這不是個問題,一直就是這樣的,或者你發現的沒有意義,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比如孩子問你,為什麼海螺長這個樣子,有的父母就會崩潰,他就長成了這個樣子,哪有什麼為什麼的,這是誰家的孩子快給他領走……

但有的寶媽可能知道,有個著名的數學發現就與此有關,自然界有一個神奇的數列,叫斐波那契螺旋線,很多美麗的事物都遵循著這個原理。

所以說,要肯定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本身可能比答案更有價值。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接下來就是培養思考力。

好奇心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利用孩子的問題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不僅能保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爸媽要學會提問。

你先猜猜,這是為什麼呢?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想法,這時候他就會開始思考,會不會是……

然後慢慢引導:如果是你猜的這樣,那為什麼另一個和他相似的東西不是這樣呢?……

"

文丨福林媽咪

前幾天開學,我從網上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具。如果家裡沒有孩子,可能會覺得文具就是鉛筆、橡皮、本子而已,但現在,這些都不算什麼,必備的還有彩紙、卡紙、剪刀等等,孩子的文具樣式越來越多,每一樣的使用壽命卻是越來越短。

從幼兒園開始,孩子就開始了和文具用品長達20年的交道。

之前日本有位六年級的小學生火了,他寫了一本書,出版的第一個月就銷售了四萬冊,成為日本的小網紅。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這個孩子叫山本健太郎,他的這本書也非常特別,叫《文房具圖鑑》,是他研究了168種文具之後自己手繪完成的一部專業級別的文具指導書。

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這個孩子的這個想法和習慣,以及他對文具的觀察和思考。

以前也挺很多寶媽吐槽過,孩子文具根本都不是好好用掉的,不是丟了就是被孩子玩兒壞了。

前段時間網上有這樣一張圖: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幾塊橡皮的主人分別是:學神、學霸、學渣,以及隨時找不到橡皮的同學……

橡皮使用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多網友都手動點頭,說得也太準了!

以小見大,文具作為孩子天天打交道的工具,能說明很多問題。

首先,對於身邊的一切,孩子真的瞭解嗎?

前段時間魏大勳上《嚮往的生活》,黃磊老師讓他端個東西,就在旁邊的東西魏大勳偏偏沒看見,黃磊說了句“瞪那麼大眼睛啥也看不見”!彈幕紛紛說,像極了我和我媽。

對,像極了很多寶媽和自己家孩子。

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對自己周圍的環境,缺乏起碼的關注。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所謂格物致知,我們周圍的一切事物,都蘊含著自然的原理,以及人類文明的智慧,瞭解的越多,孩子的知識面就會越廣,對生活對世界的理解就會越深刻。

但現在大部分孩子,所有的注意力都被作業、手機佔據了,學習很苦,所以剩下的時間全用來娛樂消遣,而且學習越痛苦,娛樂就需要越強的刺激,很少有孩子能靜下心來關注身邊的事物了。

這就是典型的浮躁,你會發現,即使孩子沒有作業,也不能玩手機的時候,他的心也是遊離的,甚至會煩躁,無法靜下來體驗生活。

甚至他上課開小差的時候,手裡玩兒著橡皮鉛筆,其實心早就飛到了遠方。而這位山本健太郎,看著手裡的美工刀,他會真正和這個東西建立聯繫,美工刀的形狀、顏色,不僅進入了他的眼裡,還進入了他的心裡。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浮躁可能並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的問題,環境的問題。

每個寶寶剛出生的時候,最大的興趣就是研究周圍的一切,一兩個月的時候只能研究自己的房間,之後可以研究其他房間,一切陌生的東西他都會盯著看好久,只不過在一歲之後的早期教育中,孩子的觀察力被人為的破壞了。

這個不要動,太髒,那個不要動,太尖銳,孩子看到感興趣的東西,媽媽就會因為各種理由來阻止,然後孩子只能來找媽媽玩兒,媽媽沒空,扔給孩子一個手機……

安全問題當然需要考慮,但是解決方案應該是拿出十二分的耐心與小心,幫孩子一起探索,而不是因為害怕危險而把孩子與事物隔離,打斷了孩子探索之路的發展,那孩子的世界當然就只剩下可憐的幾樣東西了。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今天說的這位日本小學生山本,則是把與自己朝夕相處的東西都用手繪的方式記錄下來,每個文具的每個細節,都因為被人發現而擁有了溫度。當然,山本能做到這一點,也和日本的教育以及文化特徵分不開。

在日本的文化中,對於細節的追求是極致的,比如人們提到匠人精神,就會想到日本,是因為他們對一草一木的關注,遠勝過其他民族。

日本文學也呈現這樣一種特徵。和《源氏物語》的作者紫式部相比肩的另一位日本文學鼻祖清少納言,她的《枕草子》就是這樣一部把人的週遭事物描寫到極致的書,書中一切小而可愛的東西都是那麼迷人,也正是這樣一部作品,對之後的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日本人性格既是一種反應,也是一種引領。

有人會說,太關注這些細枝末葉並不見得是好事吧,但是與此相對立的,是宏觀和大氣,而不是忽視和無感。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然,僅僅是關注到周圍事物是不夠的,這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洞察和分析。

這一點能做到的孩子就更少了。

很多孩子可能也對自己的文具感興趣,每天都會把自己的書包收拾好,鉛筆盒裡排的非常整齊,還會對某一隻筆或者自己的書包非常喜愛,但也僅此而已。

自動鉛筆為什麼一按壓就可以鉛鋅就會出來,鉛筆上面寫的HB、2B等標誌都是什麼意思,圓珠筆為什麼能寫出字跡,圓珠筆水是什麼材料等等,這些問題很多孩子並沒有想過,即使想過,也沒有真正動手去解決去了解。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山本這本文具圖鑑,可不僅是不同牌子文具使用心得,而是對每一種文具原理、設計的理解和發現。

孩子問“為什麼”的習慣,需要維護和培養,孩子學會自己去尋找答案的習慣,也要培養。

孩子學齡前包括小學階段,問的問題往往五花八門,爸媽很是頭疼,但是如果你覺得,只有什麼都懂的父母才能教出保持好奇心的孩子,那你就錯了。

自然科學很多奠基人,牛頓、達爾文,他們的父母也並非這些方面的專家,而砸下的一顆蘋果才是重大發現的引路人。所以說,父母的作用,在於保持孩子的好奇心,以及培養孩子的思考力。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當孩子提出問題,即使我們沒有時間,也一定要先肯定孩子,肯定他的發現,而不是說,這不是個問題,一直就是這樣的,或者你發現的沒有意義,這有什麼好奇怪的。

比如孩子問你,為什麼海螺長這個樣子,有的父母就會崩潰,他就長成了這個樣子,哪有什麼為什麼的,這是誰家的孩子快給他領走……

但有的寶媽可能知道,有個著名的數學發現就與此有關,自然界有一個神奇的數列,叫斐波那契螺旋線,很多美麗的事物都遵循著這個原理。

所以說,要肯定孩子的每一個問題,因為問題本身可能比答案更有價值。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接下來就是培養思考力。

好奇心正是學習最好的動力,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利用孩子的問題來引導孩子進行思考,不僅能保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情和興趣,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思考習慣。

孩子問為什麼的時候,爸媽要學會提問。

你先猜猜,這是為什麼呢?

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沒有想法,這時候他就會開始思考,會不會是……

然後慢慢引導:如果是你猜的這樣,那為什麼另一個和他相似的東西不是這樣呢?……

同樣是整天玩兒鉛筆橡皮,這個13歲的孩子,出版了一本文房具圖鑑

一點一點拓展,孩子的思維就會被打開,這個過程中,孩子的猜測再簡單,也不要打擊他,適時地給鼓勵。讓孩子覺得這個問題我努力一下就能想明白,是最合適的難度。

最後跟孩子一起從書上網上找答案,如果沒有答案,可以和孩子成立一個“研討小組”,鼓勵孩子和你一起成為這個問題答案的發現者,然後像做實驗一樣,提出猜想,對猜想進行實驗,得出結論,說不定,你和孩子可能真的在撬動一顆大石。

當思考問題成為一種習慣,孩子將來,一定會在某個領域獲得成功。

當孩子沉下心來,能夠脫離網絡虛擬世界,關注周圍的真實環境,並且從中發現有趣和每的東西,進而開始思考,並且思考出結果,那孩子的生命整個都會變得不一樣。

這不僅是孩子將來成功的祕訣,也是孩子生命更有意義的祕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