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他們依然選擇尊重孩子。因為他們知道,比起將孩子納入外在和社會的評價系統,長成一個“傀儡式乖孩子”,他們更願意孩子活出鮮明的個性和豐盈的自我。

作者:皎潔的後青春時代


黃磊女兒多多的髮色最近又上了熱搜。

事實上,這不是黃多多第一次因為“臭美”上熱搜了。

因為無名指帶戒指,母親晒照;

因為打耳洞,母親打coll;

這次,多多粉紫色的頭髮,被母親晒出,更是在網絡上激起一波不小的漣漪。

年輕人紛紛獻出了膝蓋:“多多上輩子一定拯救了銀河系,才攤上這麼有愛的爸媽”;“我要染頭髮我媽會把我頭髮給剪了”;“那年我打了耳洞,我媽逼著我把耳環摘下來,後來耳洞慢慢長死了”;“這才是別人家的父母啊,羨慕嫉妒恨!”

孩子們羨慕黃多多,與其說是羨慕她能隨心所欲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如說是羨慕多多家開明寬鬆的家庭氛圍,多多父母對女兒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與此同時,很多家長卻紛紛diss這件事,覺得黃磊夫婦太過放縱女兒:

”小姑娘家家,不覺得打扮得太成熟了嗎?”

“這要是我家孩子,就算我不管,班主任那一關就過不去;”

“黃磊這是在為女兒進軍娛樂圈做鋪墊……”

一副看不慣,堅決“懟”的意味。

這些家長面對13歲女孩染髮,塗指甲,打耳洞,及其父母的容與寵,為什麼如此緊張?

他們在怕什麼?

怕孩子分散精力影響學習?

董卿曾在節目中分享過原生家庭的“毒害”。

父親從小對她嚴苛到想象不到的程度:不許照鏡子,不許穿花衣服,不許參加文體活動,高一到高三不給生活費,完全靠自己在賓館做清潔掙學費。那時的董卿時常坐在六樓望著下面發呆,覺得“活著真沒意思”。即使後來功成名就,內心的安全感依然極度匱乏,別人眼裡風光無限的央視一姐,內心卻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必須拼命努力,才配得上這種境遇。

再看看高考狀元們,也不是通常印象中戴著厚厚眼鏡片,呆頭呆腦只會死讀書的“考試機器”。他們的校園生活輕舞飛揚,活色生香,令人豔羨。

2017年貴州省理科狀元查志遠,就是一個多才多藝的小帥哥。平時喜歡打籃球、唱歌,拍小視頻,做學校電視臺的臺長,拍攝新聞圖片。

這些與學業半點不搭的活動,也許會被某些家長嚴厲喝止。然而正是這些活動,讓孩子們釋放了激情,保留了天性,激發起追求理想的更大熱情,青春隨之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怕孩子打扮太成熟引壞人覬覦?

這倒符合傳統觀念。老話就有“人生三件寶,醜妻近地破棉襖”一說,極言太過出眾的人和物往往引人覬覦,導致災禍。但在富足開放的今天,美好隨處可見,你“捂”得住嗎?

韓國八歲女孩素媛上學途中,被歹徒殘忍性侵禍害;

十歲女孩在網絡上遭壞人勾引“文愛”;

輔導老師在學生家中多次對女學生進行性侵。

相關數據表明,遭受性侵最嚴重的幾類女孩包括: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父母長期外出祖輩監護……

壞人選擇的侵害對象,往往有著無知,軟弱,愚鈍特點,一句話,便於得手,不易留後患。跟性感,美麗,成熟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相反,那些遇事有主意有辦法的鬼馬精靈,卻往往能規避和擺脫危害。無他,家長給予孩子充分探索的空間,孩子心智成熟,辨別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超強,讓壞人感覺不好惹。

與其將孩子打扮成尼姑,不如將性安全問題以及自我保護措施教給孩子,並且通過遊戲方式,時常演練,讓孩子成為心明眼亮,自信堅強的小英雄。

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怕學校和社會不容?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吧。黃多多讀的是國際學校,比較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素質教育。在這樣寬鬆的氛圍中,黃多多的表現根本就是稀鬆平常。

但在國內公立和私立學校中,學生紋身,打耳洞,燙染髮,戴首飾都是被禁止的。你去著名的高考工廠“毛坦廠中學”和“衡水中學”看看,那裡的女生清一色短髮齊耳,校服加身。別說化妝打扮,睡覺都不敢脫衣服,上廁所都要掐著點。

這樣的管束大概只有家長們滿意。那些如花青春被壓抑囚禁的男女學生們,管這裡叫“集中營”!被“超級學校”榨乾潛能的高分學生到大學才發現,自己就像一個又笨又土的傻子。即使成績出色,也掩蓋不了審美,社交,眼界,思維方式上的匱乏和欠缺,未來職場和生活的困窘,可以想見。

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主要是家長觀念裡絕不接受

這才是家長心裡最大的痛點吧。某些家長人在21世紀,但思想意識還停留在上上個世紀。在他們眼裡,

愛美=不安分;

燙染髮=墮落;

帶戒指=早戀傾向;

打耳洞簡直就是流氓的標籤。

他們忘了,自己剛剛染燙了頭髮,墊了鼻樑,美了甲,網購了標新立異的時裝,老公剛送了一支最新款口紅和包包,剛換了一輛限量版豪車。

怎麼轉眼時尚達人就成了九斤老太了呢?

典型的雙標。對自己放任,對孩子嚴苛。

典型的“你是我的孩子,就應該活成我希望的樣子,否則就是大逆不道,不可救藥!”

作家艾小羊說:“我們的社會,對於孩子的禁錮,遠遠高於成人;對於孩子的要求,遠遠多於成人;對於孩子的擔心,那真是五花八門,戲太多。”

這是一些家長的矛盾心態:

一方面對黃磊夫婦精心陪伴孩子,用愛和美食養育孩子,用經歷和榜樣薰陶孩子的做法非常羨慕,引為偶像;

一方面又對黃磊夫婦對孩子個性的寬容欣賞,充滿不安和敵意。

豈不知,接納孩子的生活方式,尊重孩子的選擇,才是最大的富養!

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作家王朔說:“我從沒感覺到父母愛我。在他們看來,培養出一個永遠正確的小孩,就是愛。”

中國父母對孩子只知道教育,不知道愛。

這些家長心目中的“教育”就是,用家長個人意志和外界標準做一個框,將鮮活稚嫩的孩子圈禁在裡面,只需按照我要求的模樣長,否則就是大逆不道。

當孩子“異想天開”或者想做自己時,會遭到家長喋喋不休的說教乃至震怒的責罰。

久而久之,孩子要麼變成沒有靈魂和自我的習得性無助者,事業生活一敗塗地;要麼引發孩子的逆反抗拒,親子關係冷若冰霜,孩子內心充滿憤懣和仇恨,出走,跳樓,弒母弒師案件頻發。

母親教育成果最顯著的陳謝宇,一路開掛到北大經濟學院,獲得北大三好學生和獎學金,出國留學在望。

就是這樣一個嚴格自律到令人髮指的學神,冷靜周密計劃了對母親的屠戮和佈置犯罪現場;用母親的名義向親友借鉅款用於揮霍;到夜店當男模,與失足女鬼混……

前後變化宛若雲泥,原因何在?一直活在媽媽“思維套子”裡的吳謝宇,壓抑,苦悶,無助,為了活出自我,他採取了消滅母親的決絕方式。雖然掙脫了家庭的桎梏,但終因年幼時沒來得及親自探索和嘗試,對人生對世界的經驗值為“零”,所以,延遲太久的叛逆,最終以這種慘烈的結局落幕。

黃磊女兒染髮被罵上熱搜:我們究竟在害怕什麼?

黃磊夫婦令人稱道之處在於,他們懂得父母之責不在教育,而在於給孩子無條件的愛。

這種愛,不是無底線縱容,無原則寵溺。而是永遠接納孩子的感受,同理孩子的慾望,體察孩子的動機,給予最大限度的包容善待。即使孩子的做法有失體統,也不做評判,不強力制止,更不會站在道德高地進行攻擊。而是從夥伴的角度,陳述利弊,引發思考,給孩子留下自我覺察的時間和空間。

在寬鬆和諧平等民主家庭走出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誰,要做什麼,該如何做。對外面的世界充滿渴望,勇氣和力量。

在愛的滋養中成長的孩子,沒有充滿戒備和自我保護的防禦機制,而是用愛與真誠與這個世界對話,從而獲得更多的愛與呵護,一生幸福。

事實上,黃磊夫婦心理很清楚,女兒追求美的做法不太合乎大眾心理,甚至預料到會引發非議,但他們依然選擇尊重孩子。因為他們知道,比起將孩子納入外在和社會評價系統,長成一個“傀儡式乖孩子”,他們更願意孩子活出鮮明的個性和豐盈的自我。

這種個性和自我形成的過程,一定充滿了不被理解和可能的指責。那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如果不被學校認可,放棄就是;

如果不被同學接納,慢慢磨合;

如果因此遭受非議,那也是為自己選擇應該付出的代價;

無論因此引發追捧還是謾罵,都是人生中的一種歷練。

都值得父母哥們般的點贊狂晒。

因為,家長無條件的接納認可和支持試錯,這才是溫暖家庭的主旋律,才是富養女兒的精髓。

在可以付出最小代價的少年時代,去探索體驗,去遭遇和反思,是家長送給孩子的最寶貴禮物。


作者:教育達人,頭條號簽約作者,青雲計劃獲獎者

本頭條號擁有30餘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親子溝通如何說)一起,致力於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你問我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