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三、迦太基的覆滅

第二次戰爭以後,迦太基在經濟上有所恢復,但勢難東山再起,與羅馬匹敵。羅馬人卻為了獨霸地中海,決定滅亡迦太基。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藉口努米地亞與迦太基的衝突,粗暴進行干預,逼迫迦太基人在毀城內遷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悍然發起第三次戰爭。烏提卡等城邦此時均轉入羅馬人一邊。事實上,“第三次布匿戰爭未必能算作戰爭,這不過是一次最強的一方以十倍優勢的力量,對最弱的另一方的征服”

儘管如此,迦太基人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英勇奮戰,堅守城市達兩年多。終因羅馬大軍的海陸封鎖,糧食斷絕,於公元前146年城破。迦太基人戰死者達八萬五千人。五萬殘存者悉被掠賣為奴。羅馬人放火焚城,大火六晝夜方熄。古老繁華的迦太基城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三、迦太基的覆滅

第二次戰爭以後,迦太基在經濟上有所恢復,但勢難東山再起,與羅馬匹敵。羅馬人卻為了獨霸地中海,決定滅亡迦太基。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藉口努米地亞與迦太基的衝突,粗暴進行干預,逼迫迦太基人在毀城內遷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悍然發起第三次戰爭。烏提卡等城邦此時均轉入羅馬人一邊。事實上,“第三次布匿戰爭未必能算作戰爭,這不過是一次最強的一方以十倍優勢的力量,對最弱的另一方的征服”

儘管如此,迦太基人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英勇奮戰,堅守城市達兩年多。終因羅馬大軍的海陸封鎖,糧食斷絕,於公元前146年城破。迦太基人戰死者達八萬五千人。五萬殘存者悉被掠賣為奴。羅馬人放火焚城,大火六晝夜方熄。古老繁華的迦太基城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四、柏柏爾人乘勢崛起

在同羅馬人進行的長達百年的戰爭中,迦太基人無力顧及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控制。尤其是在第二次戰爭之後,迦太基僅能自保不亡,更無暇它顧。因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原住民諸部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得到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

這一發展時期一直延續到迦太基滅亡以後的一段時間,直到羅馬直接征服和統治北非為止。在這一時期裡,一些柏柏爾人的大部落聯盟中湧現出最初的古代柏柏爾人王國。它們的建立和發展,對古代北非的歷史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早的柏柏爾人王國,是馬西尼薩(公元前238-148年)創建的努米底亞王國。馬西尼薩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柏柏爾人領神。他青年時代在迦太基受過教育,有著很深的腓尼基文化修養和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的廣博知識。當政以後,他努力將迦太基各個方面的先進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國家。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三、迦太基的覆滅

第二次戰爭以後,迦太基在經濟上有所恢復,但勢難東山再起,與羅馬匹敵。羅馬人卻為了獨霸地中海,決定滅亡迦太基。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藉口努米地亞與迦太基的衝突,粗暴進行干預,逼迫迦太基人在毀城內遷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悍然發起第三次戰爭。烏提卡等城邦此時均轉入羅馬人一邊。事實上,“第三次布匿戰爭未必能算作戰爭,這不過是一次最強的一方以十倍優勢的力量,對最弱的另一方的征服”

儘管如此,迦太基人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英勇奮戰,堅守城市達兩年多。終因羅馬大軍的海陸封鎖,糧食斷絕,於公元前146年城破。迦太基人戰死者達八萬五千人。五萬殘存者悉被掠賣為奴。羅馬人放火焚城,大火六晝夜方熄。古老繁華的迦太基城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四、柏柏爾人乘勢崛起

在同羅馬人進行的長達百年的戰爭中,迦太基人無力顧及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控制。尤其是在第二次戰爭之後,迦太基僅能自保不亡,更無暇它顧。因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原住民諸部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得到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

這一發展時期一直延續到迦太基滅亡以後的一段時間,直到羅馬直接征服和統治北非為止。在這一時期裡,一些柏柏爾人的大部落聯盟中湧現出最初的古代柏柏爾人王國。它們的建立和發展,對古代北非的歷史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早的柏柏爾人王國,是馬西尼薩(公元前238-148年)創建的努米底亞王國。馬西尼薩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柏柏爾人領神。他青年時代在迦太基受過教育,有著很深的腓尼基文化修養和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的廣博知識。當政以後,他努力將迦太基各個方面的先進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國家。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他首先致力於在自己統治的廣大地區(從木盧亞河到迦太基西界,即大致相當於今阿爾及利亞北部)內,實行集權制度,加強國家統一。其次,他努力使柏柏爾人從遊牧生活逐漸過渡到定居生活,成為從事農業的居民。在他的倡導下,種植了大麥、小麥等糧食作物。古典作家們一般都把努米底亞的農業發展歸功於馬西尼薩。在他治理時期,努米底亞的糧食生產增加了,而且有了剩餘可供輸出。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都大為活躍。這一時期銅和青銅幣的鑄造和流通,說明了國家商品經濟相當發展的情況。努米底亞王國的首府迅速發展成一座真正的城市,據說到馬西尼薩的几子在位時居民達二十萬人。此外,馬西尼薩還初步建立了稅收制度。

馬西尼薩又是一個機智的外交家,他善於利用布匿戰爭的時機,不斷擴大本國的勢力。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倒向羅馬人一邊。在關鍵的扎瑪戰役,他毅然出動四千名精銳騎兵配合西庇阿擊敗迦太基,在決定戰爭勝負時起了重要作用。接著,又乘勢驅逐了忠於迦太基的另一支柏柏爾人馬薩西里部首領西法克斯,被酬予西法克斯的東部領土。馬西尼薩同羅馬有權勢的政治家們建立了經當聯繫,藉此瞭解到不少外部情勢。戰後他又不斷擴張,壓迫迦太基的領地。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三、迦太基的覆滅

第二次戰爭以後,迦太基在經濟上有所恢復,但勢難東山再起,與羅馬匹敵。羅馬人卻為了獨霸地中海,決定滅亡迦太基。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藉口努米地亞與迦太基的衝突,粗暴進行干預,逼迫迦太基人在毀城內遷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悍然發起第三次戰爭。烏提卡等城邦此時均轉入羅馬人一邊。事實上,“第三次布匿戰爭未必能算作戰爭,這不過是一次最強的一方以十倍優勢的力量,對最弱的另一方的征服”

儘管如此,迦太基人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英勇奮戰,堅守城市達兩年多。終因羅馬大軍的海陸封鎖,糧食斷絕,於公元前146年城破。迦太基人戰死者達八萬五千人。五萬殘存者悉被掠賣為奴。羅馬人放火焚城,大火六晝夜方熄。古老繁華的迦太基城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四、柏柏爾人乘勢崛起

在同羅馬人進行的長達百年的戰爭中,迦太基人無力顧及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控制。尤其是在第二次戰爭之後,迦太基僅能自保不亡,更無暇它顧。因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原住民諸部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得到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

這一發展時期一直延續到迦太基滅亡以後的一段時間,直到羅馬直接征服和統治北非為止。在這一時期裡,一些柏柏爾人的大部落聯盟中湧現出最初的古代柏柏爾人王國。它們的建立和發展,對古代北非的歷史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早的柏柏爾人王國,是馬西尼薩(公元前238-148年)創建的努米底亞王國。馬西尼薩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柏柏爾人領神。他青年時代在迦太基受過教育,有著很深的腓尼基文化修養和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的廣博知識。當政以後,他努力將迦太基各個方面的先進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國家。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他首先致力於在自己統治的廣大地區(從木盧亞河到迦太基西界,即大致相當於今阿爾及利亞北部)內,實行集權制度,加強國家統一。其次,他努力使柏柏爾人從遊牧生活逐漸過渡到定居生活,成為從事農業的居民。在他的倡導下,種植了大麥、小麥等糧食作物。古典作家們一般都把努米底亞的農業發展歸功於馬西尼薩。在他治理時期,努米底亞的糧食生產增加了,而且有了剩餘可供輸出。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都大為活躍。這一時期銅和青銅幣的鑄造和流通,說明了國家商品經濟相當發展的情況。努米底亞王國的首府迅速發展成一座真正的城市,據說到馬西尼薩的几子在位時居民達二十萬人。此外,馬西尼薩還初步建立了稅收制度。

馬西尼薩又是一個機智的外交家,他善於利用布匿戰爭的時機,不斷擴大本國的勢力。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倒向羅馬人一邊。在關鍵的扎瑪戰役,他毅然出動四千名精銳騎兵配合西庇阿擊敗迦太基,在決定戰爭勝負時起了重要作用。接著,又乘勢驅逐了忠於迦太基的另一支柏柏爾人馬薩西里部首領西法克斯,被酬予西法克斯的東部領土。馬西尼薩同羅馬有權勢的政治家們建立了經當聯繫,藉此瞭解到不少外部情勢。戰後他又不斷擴張,壓迫迦太基的領地。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迦太基滅亡後,羅馬人並沒有立即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柏柏爾人實行直接的征服和統治。除了在原迦太基城邦本土上設立阿非利加省外,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似乎滿足於當地柏柏爾人諸部對羅馬保持一種鬆散的依附關係。而在這一時期,由於沿海地區擺脫了昔日迦太基的嚴密控制,由於迦太基城攻破後,許多居民前來避難和各種書籍散流西方,腓尼基文化影響在北非各地反而進一步加強,因而更刺激了柏柏爾人王國的進一步發展。

公元前148年,九十歲高齡的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死去,由其子密西普薩(公元前148-118年)繼位。密西普薩是個守成之主。在他治理期間,努米底亞王國繼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羅馬之間貿易更為增加,許多意大利商人前來塞爾塔貿易,首府人口竟發展到二十萬人。密西普薩死後,馬西尼薩的孫子朱古達對羅馬採取敵視態度。羅馬人送發動對努米底亞王國的侵路戰爭。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三、迦太基的覆滅

第二次戰爭以後,迦太基在經濟上有所恢復,但勢難東山再起,與羅馬匹敵。羅馬人卻為了獨霸地中海,決定滅亡迦太基。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藉口努米地亞與迦太基的衝突,粗暴進行干預,逼迫迦太基人在毀城內遷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悍然發起第三次戰爭。烏提卡等城邦此時均轉入羅馬人一邊。事實上,“第三次布匿戰爭未必能算作戰爭,這不過是一次最強的一方以十倍優勢的力量,對最弱的另一方的征服”

儘管如此,迦太基人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英勇奮戰,堅守城市達兩年多。終因羅馬大軍的海陸封鎖,糧食斷絕,於公元前146年城破。迦太基人戰死者達八萬五千人。五萬殘存者悉被掠賣為奴。羅馬人放火焚城,大火六晝夜方熄。古老繁華的迦太基城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四、柏柏爾人乘勢崛起

在同羅馬人進行的長達百年的戰爭中,迦太基人無力顧及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控制。尤其是在第二次戰爭之後,迦太基僅能自保不亡,更無暇它顧。因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原住民諸部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得到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

這一發展時期一直延續到迦太基滅亡以後的一段時間,直到羅馬直接征服和統治北非為止。在這一時期裡,一些柏柏爾人的大部落聯盟中湧現出最初的古代柏柏爾人王國。它們的建立和發展,對古代北非的歷史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早的柏柏爾人王國,是馬西尼薩(公元前238-148年)創建的努米底亞王國。馬西尼薩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柏柏爾人領神。他青年時代在迦太基受過教育,有著很深的腓尼基文化修養和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的廣博知識。當政以後,他努力將迦太基各個方面的先進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國家。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他首先致力於在自己統治的廣大地區(從木盧亞河到迦太基西界,即大致相當於今阿爾及利亞北部)內,實行集權制度,加強國家統一。其次,他努力使柏柏爾人從遊牧生活逐漸過渡到定居生活,成為從事農業的居民。在他的倡導下,種植了大麥、小麥等糧食作物。古典作家們一般都把努米底亞的農業發展歸功於馬西尼薩。在他治理時期,努米底亞的糧食生產增加了,而且有了剩餘可供輸出。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都大為活躍。這一時期銅和青銅幣的鑄造和流通,說明了國家商品經濟相當發展的情況。努米底亞王國的首府迅速發展成一座真正的城市,據說到馬西尼薩的几子在位時居民達二十萬人。此外,馬西尼薩還初步建立了稅收制度。

馬西尼薩又是一個機智的外交家,他善於利用布匿戰爭的時機,不斷擴大本國的勢力。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倒向羅馬人一邊。在關鍵的扎瑪戰役,他毅然出動四千名精銳騎兵配合西庇阿擊敗迦太基,在決定戰爭勝負時起了重要作用。接著,又乘勢驅逐了忠於迦太基的另一支柏柏爾人馬薩西里部首領西法克斯,被酬予西法克斯的東部領土。馬西尼薩同羅馬有權勢的政治家們建立了經當聯繫,藉此瞭解到不少外部情勢。戰後他又不斷擴張,壓迫迦太基的領地。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迦太基滅亡後,羅馬人並沒有立即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柏柏爾人實行直接的征服和統治。除了在原迦太基城邦本土上設立阿非利加省外,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似乎滿足於當地柏柏爾人諸部對羅馬保持一種鬆散的依附關係。而在這一時期,由於沿海地區擺脫了昔日迦太基的嚴密控制,由於迦太基城攻破後,許多居民前來避難和各種書籍散流西方,腓尼基文化影響在北非各地反而進一步加強,因而更刺激了柏柏爾人王國的進一步發展。

公元前148年,九十歲高齡的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死去,由其子密西普薩(公元前148-118年)繼位。密西普薩是個守成之主。在他治理期間,努米底亞王國繼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羅馬之間貿易更為增加,許多意大利商人前來塞爾塔貿易,首府人口竟發展到二十萬人。密西普薩死後,馬西尼薩的孫子朱古達對羅馬採取敵視態度。羅馬人送發動對努米底亞王國的侵路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朱古達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領袖。他領導柏柏爾人拼死抵抗,多次挫敗精銳的羅馬軍隊,最後因為毛里塔尼亞國王波庫斯出賣才被羅馬人俘獲。此後,努米底亞王國陷入內戰不休的局面,國勢大衰。公元前49年,國王尤巴一世在羅馬內爭中支持逃到北非的龐培副手,敗後自殺。羅馬人遂在努米底亞建立直接統治。

"

當迦太基已是雄居西地中海的霸主時,羅馬還只是意大利半島上林立的城邦中極普通的一員。為了同希臘人作鬥爭,迦太基甚至曾與羅馬建立友好同盟的關係,對自己日後的可怕對手採取一種寬容、鼓勵的態度。即使是在羅馬迅速強盛以後,雙方仍然在皮洛士戰爭中攜手,共同擊敗了希臘城邦。此後,兩強之間的矛盾才日益尖銳起來,直至爆發了那場世界古代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的慘烈廝殺——三次羅馬與迦太基的戰爭(史稱“布匿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一、第一次戰爭,迦太基慘敗,被迫求和

公元前264年,雙方首先為爭奪西西里島,拉開了戰幕。這次戰爭一直打到公元前241年。戰爭的性質對於作戰雙方來說都是不義的爭霸戰爭。在這次戰爭中,羅馬人創造了一種搭有尖鉤的接舷吊橋,用來武裝自己的戰船,在交戰時鉤住敵船,使羅馬軍隊短兵相接的陸戰長處可以得到發揮。因而在美雷附近的海戰(公元前260年)中給迦太基強大的海軍以段滅性的打擊,使其損失了一萬名漿手。

擁有海上優勢的迦太基在海戰中一敗塗地,擁有陸上優勢的羅馬在陸戰中也吃了大虧。精銳的羅馬軍團不僅無法驅散西西里島上的迦太基軍隊,連偷渡到北非的四萬軍隊也被迦太基的騎兵和象隊趕下大海,僅二千人生還。羅馬艦隊也因遇風暴而覆沒。最後,迦太基終於在埃加迪群島附近海戰中再次慘敗,被迫求和。羅馬人也精疲力盡。雙方簽訂和約,迦太基喪失了西西里,並償付鉅額賠款。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第一次羅馬與迦太基戰爭是在以一方佔優勢而非全勝的形勢下結束的。因而雙方都清楚地認識到:這次戰後的和平,只不過是兩次戰爭的間歇期。戰後,迦太基因經濟困難無力支付軍餉,釀成以馬索為首的僱傭軍兵變,二萬名起事的僱傭軍得到無力支付重稅的利比亞人民和大農場奴隸的支持,使這次事變帶有古代民族鬥爭和階級鬥爭的色彩。

他們一度佔領烏提卡等許多城市,甚至兵臨迦太基城下,聲勢浩大。直到公元前237年才被鎮壓下去。

而羅馬即乘機背約,佔領科西嘉、撒丁尼亞島,並建行省。為了對付羅馬人咄咄逼人的舉動和開闢新的兵源和財源,迦太基派鎮壓僱傭軍起事的將軍哈米爾卡率軍經略西班牙,佔領了廣大地區,建立了一支五萬人的大軍。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二、復仇者——漢尼拔,第二次戰爭爆發,迦太基不淪為羅馬的附庸

哈米爾卡死後,其子漢尼拔接任。漢尼拔是一個狂熱的復仇主義者,少年時便立誓成為“羅馬人的不共戴天的敵人”。他又是一位勇敢的戰士和傑出的軍事家。連羅馬史學家李維都給他以絕高的評價:“他是士兵們最信任的統帥,他有極大的進攻魄力,在危急關頭非常沉著。沒有任何工作能使他精疲力盡。……人們多次看到他裹著軍大衣同土兵們一起睡在前線陣地上。……戰鬥時他衝在最前面,撤退時他留在最後面”。這位二十七歲的青年統帥繼任伊始,立即投身到狂熱的備戰活動中去。

公元前218年春,戰爭再次爆發。這次戰爭不僅關乎霸權爭奪,而且關平雙方生死存亡,故而是一場殊死戰。漢尼拔先發制人,率領大軍越過比利牛斯山,跨羅納河,穿阿爾卑斯山,直撲意大利波河平原。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漢尼拔大軍所向披靡、勢不可擋,一度進兵至距羅馬城僅二百公里處。特別是在公元前216年著名的坎內戰役中,一舉殲敵六萬七千人,生俘一萬三千人。但是,由羅馬公民,自耕農所組成的軍團儘管屢遭慘敗,卻能長期堅持作戰。而迦太基的僱傭軍在沒有根據地的持久戰中,就逐步暴露其渙散、腐敗的致命弱點。

與此同時,羅馬青年將領西庇阿於公元前206年自西班牙反攻入迦太基。在扎瑪決戰中擊敗被緊急召回的漢尼拔。迦太基於是再次求和(公元前202年)。

這次和約對迦太基更加苛刻,除鉅額賠款外,迦太基放棄海軍力量,並不經羅馬允許不得對外發動戰爭。這樣,通過兩次戰爭,迦太基不僅喪失了它全部的海外領地,而且本身實際上也淪為羅馬的附庸。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三、迦太基的覆滅

第二次戰爭以後,迦太基在經濟上有所恢復,但勢難東山再起,與羅馬匹敵。羅馬人卻為了獨霸地中海,決定滅亡迦太基。

公元前149年,羅馬人藉口努米地亞與迦太基的衝突,粗暴進行干預,逼迫迦太基人在毀城內遷和戰爭之間作出選擇,悍然發起第三次戰爭。烏提卡等城邦此時均轉入羅馬人一邊。事實上,“第三次布匿戰爭未必能算作戰爭,這不過是一次最強的一方以十倍優勢的力量,對最弱的另一方的征服”

儘管如此,迦太基人為了保衛自己生存的權利,英勇奮戰,堅守城市達兩年多。終因羅馬大軍的海陸封鎖,糧食斷絕,於公元前146年城破。迦太基人戰死者達八萬五千人。五萬殘存者悉被掠賣為奴。羅馬人放火焚城,大火六晝夜方熄。古老繁華的迦太基城夷為平地。在它的廢墟上,建立起羅馬的“阿非利加”行省。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四、柏柏爾人乘勢崛起

在同羅馬人進行的長達百年的戰爭中,迦太基人無力顧及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控制。尤其是在第二次戰爭之後,迦太基僅能自保不亡,更無暇它顧。因此,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原住民諸部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得到了一個迅速發展的機會。

這一發展時期一直延續到迦太基滅亡以後的一段時間,直到羅馬直接征服和統治北非為止。在這一時期裡,一些柏柏爾人的大部落聯盟中湧現出最初的古代柏柏爾人王國。它們的建立和發展,對古代北非的歷史進步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最早的柏柏爾人王國,是馬西尼薩(公元前238-148年)創建的努米底亞王國。馬西尼薩是一位很有才幹的柏柏爾人領神。他青年時代在迦太基受過教育,有著很深的腓尼基文化修養和政治、經濟及軍事方面的廣博知識。當政以後,他努力將迦太基各個方面的先進制度運用到自己的國家。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他首先致力於在自己統治的廣大地區(從木盧亞河到迦太基西界,即大致相當於今阿爾及利亞北部)內,實行集權制度,加強國家統一。其次,他努力使柏柏爾人從遊牧生活逐漸過渡到定居生活,成為從事農業的居民。在他的倡導下,種植了大麥、小麥等糧食作物。古典作家們一般都把努米底亞的農業發展歸功於馬西尼薩。在他治理時期,努米底亞的糧食生產增加了,而且有了剩餘可供輸出。整個國家的經濟生活都大為活躍。這一時期銅和青銅幣的鑄造和流通,說明了國家商品經濟相當發展的情況。努米底亞王國的首府迅速發展成一座真正的城市,據說到馬西尼薩的几子在位時居民達二十萬人。此外,馬西尼薩還初步建立了稅收制度。

馬西尼薩又是一個機智的外交家,他善於利用布匿戰爭的時機,不斷擴大本國的勢力。在第二次布匿戰爭中,他倒向羅馬人一邊。在關鍵的扎瑪戰役,他毅然出動四千名精銳騎兵配合西庇阿擊敗迦太基,在決定戰爭勝負時起了重要作用。接著,又乘勢驅逐了忠於迦太基的另一支柏柏爾人馬薩西里部首領西法克斯,被酬予西法克斯的東部領土。馬西尼薩同羅馬有權勢的政治家們建立了經當聯繫,藉此瞭解到不少外部情勢。戰後他又不斷擴張,壓迫迦太基的領地。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迦太基滅亡後,羅馬人並沒有立即對北非廣大地區的柏柏爾人實行直接的征服和統治。除了在原迦太基城邦本土上設立阿非利加省外,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他們似乎滿足於當地柏柏爾人諸部對羅馬保持一種鬆散的依附關係。而在這一時期,由於沿海地區擺脫了昔日迦太基的嚴密控制,由於迦太基城攻破後,許多居民前來避難和各種書籍散流西方,腓尼基文化影響在北非各地反而進一步加強,因而更刺激了柏柏爾人王國的進一步發展。

公元前148年,九十歲高齡的努米底亞國王馬西尼薩死去,由其子密西普薩(公元前148-118年)繼位。密西普薩是個守成之主。在他治理期間,努米底亞王國繼續和平發展,特別是羅馬之間貿易更為增加,許多意大利商人前來塞爾塔貿易,首府人口竟發展到二十萬人。密西普薩死後,馬西尼薩的孫子朱古達對羅馬採取敵視態度。羅馬人送發動對努米底亞王國的侵路戰爭。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朱古達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領袖。他領導柏柏爾人拼死抵抗,多次挫敗精銳的羅馬軍隊,最後因為毛里塔尼亞國王波庫斯出賣才被羅馬人俘獲。此後,努米底亞王國陷入內戰不休的局面,國勢大衰。公元前49年,國王尤巴一世在羅馬內爭中支持逃到北非的龐培副手,敗後自殺。羅馬人遂在努米底亞建立直接統治。

三次布匿戰爭與迦太基國家的覆滅,柏柏爾人趁機崛起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