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布袋和尚契此《佛偈》敬析


枯木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佛偈》

【五代】契此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腸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要使此心無掛礙,自然證得六波羅。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四明(現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僧人,五代時後樑高僧,早年在奉化嶽林寺出家,最愛遊化雪竇,常在雪竇寺弘法,據傳後梁貞明三年(917年)三月三日,圓寂於嶽林寺。臨終述謝世偈雲:“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從此契此即為彌勒菩薩化身的說法便廣為流傳。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南宋梁楷《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是一位來自民間、深得民心的高僧大德,其真性最本然。《宋高僧傳》最早記載契此生平,說他“形裁腲脮,蹙頞皤腹,言語無恆,寢臥隨處。”,大意是身寬體胖,大腹便便,眉毛微蹙,出語無定,隨處寢臥。曾於雪中臥而身上無雪,眾人皆奇。常常用杖負布袋進入街市,見物就乞,別人供養的東西統統放進布袋,卻從來沒有人見他把東西倒出來,那布袋又是空的。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南宋 法常 《布袋和尚》

布袋和尚幽默風趣,與人為善,一團和氣,樂觀包容,因而深受人們的崇敬和喜愛,民間流傳多則關於布袋和尚的故事。布袋和尚圓寂後,後來許多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有大肚彌勒佛的造像,就是依據布袋和尚的原型塑造,從佛法上也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人們要學會包容,最常見的彌勒佛殿對聯為:“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南宋梁楷 布袋和尚圖

布袋和尚流傳給世人的佛偈和佛歌不少,富含哲理,飽蘊禪機,很多都是勸誡世人,比如最知名的《插秧歌》:“手捏青苗種福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成稻,後退原來是向前。”,該詩通俗明瞭,採用雙關手法,把高深的哲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生動有趣,意境深遠,因而廣為流傳。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明 戴進 達摩像

佛偈是佛教徒常用的頌揚佛法的名言警句,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通常以四句為一偈。最早見於南北朝時期,據說最早為中國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他留給佛徒有一首佛偈《讖》:“捧物何曾捧,言勤又不勤。唯書四句偈,將對瑞田人。”,讖中預示六祖慧能和神秀,算是記載較早的佛偈。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佛偈一般通俗易懂,簡單明瞭,便於弘揚佛法,度化世人,許多高僧大德都有著名的佛偈傳世,本文所選的佛偈,是布袋和尚眾多佛偈之一,其目的是勸誡世人知足常樂,心無掛礙,自然徵得無上智慧。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14世紀 日本佛像 《布袋和尚立像》

“是非憎愛世偏多,仔細思量奈我何。”,人生在世,七情六慾,人之常情,按照佛家說法“七情”為喜、怒、憂、懼、愛、憎、欲,按照儒家則是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慾”則為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慾望。人之有情,自然產生喜愛厭惡是非等,然而仔細思考還是可以避免的。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十六世紀 狩野元信繪 布袋和尚

“寬卻肚腸須忍辱,豁開心地任從他”,這句另有版本作“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笑口暗消磨。”,大意內容相同,都是勸解世人,放寬心情,能忍受羞辱,免生嗔念。所謂的“心地”,在佛家認為是思想意念等,佛教認為三界唯心,心如滋生萬物的大地,能隨緣生一切諸法。因而布袋和尚勸解世人,要心胸開闊,忍辱才能精進,放開心田,任他外物滋擾,我毫不動心,自然無法侵擾。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日本 狩野洞白愛信 繪-布袋和尚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能遇上人生知己是人生一大幸事,然而也需要緣分,縱然遇上冤家對頭也要忍讓和睦相處。這裡其實講了一個佛家因果,知己和冤家都是相對的,是修行的機緣。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1650年 江戶時代佛畫 風外慧薰 繪

“要使此心無掛礙,自然證得六波羅。”,“六菠蘿”即六波羅蜜(波羅蜜為梵語音譯,意為渡彼岸),即菩薩欲成佛道應當修行的六種行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心無掛礙,自然可以徵得無上智慧,到達彼岸。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室町時代繪畫 紙本設色 秋月等觀 繪

這首偈子,布袋和尚講解了常人如何修持,那就是忍辱精進,心無掛礙,與人和睦相處,這樣放下心情,笑口常開,自然可以得道成佛。正如宋代文學家岳飛之孫岳珂的《布袋和尚頌》:“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多少自在。”,重要的是放下。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齊白石繪 布袋和尚

佛經高深,佛偈明瞭,道理其實都很簡單,然而真正在修行中很難,正所謂大道至簡,知易行難,這和每個人自身的修養有莫大的關係,真正的放下,很難做到,然而這也許是人們要修習佛法的緣故吧。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李可染繪 布袋和尚

以上就是筆者對布袋和尚佛偈的一點理解,只代表自己的看法,分享給諸位,敬希批評指正。

2019/5/19榆木齋


布袋和尚:放下布袋,多少自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