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與社會|週末讀書

內容簡介

《博弈與社會》首次超越經濟學的視角,將博弈的方法延伸到政治、社會、法律乃至文化領域,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秩序理論。這也是作者首次從人類社會合作的更高層面,全面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中國社會所面臨的博弈困境與改革出路。本書中用博弈理論為各種社會現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解釋,內容囊括了市場秩序、社會規範、大學治理、儒家文化等方方面面。

作者簡介

張維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企業家論壇首席經濟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和院長。200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2002年當選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入選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評選的“中國改革30年經濟30人”;2011年,因對雙軌制價格改革的開創性貢獻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評論

“張維迎教授運用博弈論工具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社會秩序理論:從分析個體行為開始,到分析簡單的集體行為,及大規模集體行為;從經濟領域,涉入法律領域,最後進入文化領域。本書以博弈論打通諸多學科,又以這些學科豐富博弈論,妙論迭出,各學科學者及一般公眾均可由本書對人的合作行為及其形成秩序的機制,有更深層理解。”

——北航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教授 姚中秋

本書對於博弈論的跨學科學習有獨特的溢出價值和重要的學理啟發。本書所構建的社會秩序理論圖景對社會科學的各個主流學科均具有重大的關聯性。這一創造性的特色使得本書可作為社會科學各專業學生在跨學科閱讀時的必讀本。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政治學教授 張小勁

《博弈與社會》是一部難得的好書。這本書的新意在於將經濟以外的許多社會現象都置於博弈視角之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汪丁丁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個體理性與社會最優

第一節 社會的基本問題

第二節 個體理性行為

第三節 社會最優與帕累託標準

第二章 納什均衡與囚徒困境博弈

第一節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囚徒困境博弈第三節 理性化選擇

第四節 納什均衡與一致預期

第三章 多重均衡與制度和文化

第一節 多重均衡問題

第二節 聚點均衡和均衡選擇

第三節 法律和社會規範的協調作用

第四節 路徑依賴的困惑

第四章 威脅與承諾

第一節 威脅的可信與不可信

第二節 序貫理性

第三節 承諾行為

第五章 討價還價與耐心

第一節 討價還價問題

第二節 談判砝碼與談判能力

第三節 輪流出價與耐心

第四節 談判中的社會規範

第六章 重複博弈和合作行為

第一節 走出囚徒困境

第二節 合作與懲罰

第三節 大社會中的合作

第七章 不完全信息與聲譽

第一節 連鎖店悖論

第二節 信息不完全與聲譽機制

第三節 聲譽模型應用舉例

第四節 聲譽的積累

第八章 逆向選擇與品牌和政府管制

第一節 非對稱信息問題及其後果

第二節 非對稱信息與品牌價值

第三節 非對稱信息與政府管制

第九章 信號傳遞與社會規範

第一節 信號傳遞機制

第二節 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信號

第三節 社會規範的信號傳遞作用

第十章 機制設計與收入分配

第一節 機制設計理論

第二節 價格歧視

第三節 拍賣機制設計和公共產品偏好

第四節 平等與效率

第五節 大學教師的選拔機制

.......

序言

貫穿於本書的主題是:人類如何才能更好地合作?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社會因人而存在,為人而存在。作為理性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這是天性使然,沒有什麼力量能夠改變。但社會的進步只能來自人們之間的相互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帶來共贏,才能給每個人帶來幸福。這就是我們應有的集體理性。但是,基於個體理性的決策常常與集體理性相沖突,導致所謂“囚徒困境”的出現,不利於所有人的幸福。

除了個體利益之外,妨礙人與人合作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知識有限。即使到今天,儘管人類有關自然規律的知識已大大增加,真正做到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我們有關人類自身的知識仍然不足以讓我們明白什麼是追求幸福的最佳途徑。讓普通人接受自然科學的知識相對容易,但接受社會科學的知識很難。

我們短視、傲慢、狹隘、自以為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經常不明白自己的真正利益所在。正是由於我們的無知,才導致了人類社會的許多衝突。許多看似利益的衝突,實際上是理念的衝突。事實上,大部分損人利己的無恥行為本質上也是無知的結果。損人者自以為在最大化自己的幸福,但結果常常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既損人又害己。有些人心地善良,一心為他人謀幸福,但由於無知,也給人類帶來不小的災難。

幸運的是,作為地球上唯一理性的動物,人類不僅具有天然的創造力,也具有“吃一塹長一智”的本領。在漫長的歷史中,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技術、制度、文化,克服了囚徒困境的障礙,不斷走向合作,由此才有了人類的進步。諸如言語、文字、產權、貨幣、價格、公司、利潤、法律、社會規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甚至鐘錶、計算機、網絡等發明,都是人類走出囚徒困境、實現合作的重要手段。

當然,每一次合作帶來的進步,都伴隨新的囚徒困境的出現。比如互聯網為人類提供了更大範圍合作的空間,但互聯網也為坑蒙拐騙行為提供了新的機會。一部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斷創造囚徒困境,又不斷走出囚徒困境的歷史。

人類的合作與進步離不開一些偉大的思想家的貢獻。兩千年前的軸心時代,出現了諸如孔子、釋迦牟尼、亞里士多德、耶穌等這樣一批偉大的思想家。他們以變“天下無道”為“天下有道”為己任,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石。他們的思想減少了人類的無知,成為後世思想的核心和支柱,至今仍然在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

經濟學自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算起,只有236年的歷史。但經濟學對人類合作精神和道德水準提升的貢獻是巨大的。亞當•斯密在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上證明市場是人與人合作最有效的手段。今天我們看到,真正遵循亞當•斯密的理念、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人們的合作精神和道德水準比非市場經濟國家高得多。

自20世紀中期以來,整個社會科學領域最傑出的成就也許就是博弈論的發展。博弈論研究理性人如何在互動的環境下決策。博弈論的全稱是“非合作博弈理論”(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這樣的名字容易在非專業人士中產生誤解,以為它是教導人們如何不合作的。這真是一件遺憾的事。事實上,博弈論真正關注的是如何促進人類的合作。囚徒困境模型為我們提供瞭如何克服囚徒困境的思路。只有理解了人們為什麼不合作,我們才能找到促進合作的有效途徑。

經濟學與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最大的不同是它的理性人假設。博弈論繼承了這一假設。這一假設經常受到批評,甚至一些其他領域的學者和社會活動家把生活中出現的損人利己行為和道德墮落現象歸罪於經濟學家的理性人假設,好像是經濟學家唆使人變壞了。這是一個極大的誤解。

當然,理性人假設不是沒有缺陷的,現實中的人確實不像經濟學家假設的那麼理性。但我仍然認為,只有在理性人假設的基礎上我們才能理解制度和文化對人類走出囚徒困境是多麼重要。促進社會合作和推動人類進步不能寄希望於否定人是理性的,而只能是通過改進制度使得相互合作變成理性人的最好選擇。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