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2年7月份,波蘭已經徹底淪為俄國的附庸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陷入與法國作戰泥潭之際,以保護波蘭利益為藉口,出兵進攻波蘭。她已經是波蘭實際統治者,任何波蘭重大事務的處理均需她點頭。

波蘭偽政府成立的執政委員會,依政府指令施政是它的職責。但實際上,它幕後實際控制者是俄國,沒有俄國的授意,它沒有任何實際施政權力。它的任何施政操作細節均來自俄國聖彼得堡的宮廷,且無力反對這些施政細節。事實上,它就是任人擺佈的木偶,且委員們均極端自私自利。

3.2 俄普簽署協議,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的補償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2年7月份,波蘭已經徹底淪為俄國的附庸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陷入與法國作戰泥潭之際,以保護波蘭利益為藉口,出兵進攻波蘭。她已經是波蘭實際統治者,任何波蘭重大事務的處理均需她點頭。

波蘭偽政府成立的執政委員會,依政府指令施政是它的職責。但實際上,它幕後實際控制者是俄國,沒有俄國的授意,它沒有任何實際施政權力。它的任何施政操作細節均來自俄國聖彼得堡的宮廷,且無力反對這些施政細節。事實上,它就是任人擺佈的木偶,且委員們均極端自私自利。

3.2 俄普簽署協議,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的補償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國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尚未最終決定如何處理已經完全被俄國征服的波蘭,一些操作細節與外交顧慮制約著她的決定。

她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有著非正式協議,該協議約定普魯士對法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聯軍最終戰敗)的補償可以經由俄國之手從波蘭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捨得割讓部分波蘭利益,是因為她想慫恿普魯士與法國開戰。

雖然葉卡捷琳娜處理波蘭事務中從未受制於這份非正式的《俄普條約》,但基於種種顧慮,她也沒有完全拋棄《俄普條約》,在她看來,這份非正式條約在恰當時候還是會有價值的。

深思熟慮後,葉卡捷琳娜覺得俄國獨自吞併波蘭的時機尚未成熟,若她不遵守《俄普條約》,導致普魯士支持波蘭反政府武裝,那將無利於俄國對波蘭的控制,而這也會損害俄國在波蘭的既得利益。最終,葉卡捷琳娜決定遵守《俄普條約》,承認對法作戰的普魯士可以從波蘭國土中獲取戰爭補償。

3.3 普魯士出兵佔領波蘭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2年7月份,波蘭已經徹底淪為俄國的附庸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陷入與法國作戰泥潭之際,以保護波蘭利益為藉口,出兵進攻波蘭。她已經是波蘭實際統治者,任何波蘭重大事務的處理均需她點頭。

波蘭偽政府成立的執政委員會,依政府指令施政是它的職責。但實際上,它幕後實際控制者是俄國,沒有俄國的授意,它沒有任何實際施政權力。它的任何施政操作細節均來自俄國聖彼得堡的宮廷,且無力反對這些施政細節。事實上,它就是任人擺佈的木偶,且委員們均極端自私自利。

3.2 俄普簽署協議,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的補償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國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尚未最終決定如何處理已經完全被俄國征服的波蘭,一些操作細節與外交顧慮制約著她的決定。

她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有著非正式協議,該協議約定普魯士對法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聯軍最終戰敗)的補償可以經由俄國之手從波蘭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捨得割讓部分波蘭利益,是因為她想慫恿普魯士與法國開戰。

雖然葉卡捷琳娜處理波蘭事務中從未受制於這份非正式的《俄普條約》,但基於種種顧慮,她也沒有完全拋棄《俄普條約》,在她看來,這份非正式條約在恰當時候還是會有價值的。

深思熟慮後,葉卡捷琳娜覺得俄國獨自吞併波蘭的時機尚未成熟,若她不遵守《俄普條約》,導致普魯士支持波蘭反政府武裝,那將無利於俄國對波蘭的控制,而這也會損害俄國在波蘭的既得利益。最終,葉卡捷琳娜決定遵守《俄普條約》,承認對法作戰的普魯士可以從波蘭國土中獲取戰爭補償。

3.3 普魯士出兵佔領波蘭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在《俄普條約》具體條款擬定完並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同意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立即向普魯士軍隊下達準備對波蘭作戰的指令。

為增加進攻波蘭的兵力,腓特烈·威廉二世將駐紮於萊茵河的普魯士軍隊調回,同時在西里西亞開展徵兵工作。總共約4萬兵力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監導下訓練出來,整裝待發。

1793年1月6日,腓特烈•威廉二世向歐洲各國君主發佈宣言,正式吹響進攻波蘭的號角:

“面對雅各賓派在波蘭的密謀,為了確保普魯士的安全,他被迫出兵佔領普波邊境的部分波蘭領土。”

他同時宣稱,為了維護波蘭人民的切身利益,普魯士願意伸出慷慨之手,幫助波蘭割除已經遍佈波蘭全境的法國革命毒瘤,以此證明普魯士對波蘭及波蘭人民的支持與牢靠友誼。

1793年1月14日,普魯士軍隊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統領下從西里西亞與東普魯士越過普波邊境,正式進攻波蘭國境。

按照《俄普條約》中普魯士所獲補償條款,普魯士軍隊佔領了俄國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補償品而劃割給普魯士的波蘭領土。

3.4 第一份《波俄條約》通過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2年7月份,波蘭已經徹底淪為俄國的附庸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陷入與法國作戰泥潭之際,以保護波蘭利益為藉口,出兵進攻波蘭。她已經是波蘭實際統治者,任何波蘭重大事務的處理均需她點頭。

波蘭偽政府成立的執政委員會,依政府指令施政是它的職責。但實際上,它幕後實際控制者是俄國,沒有俄國的授意,它沒有任何實際施政權力。它的任何施政操作細節均來自俄國聖彼得堡的宮廷,且無力反對這些施政細節。事實上,它就是任人擺佈的木偶,且委員們均極端自私自利。

3.2 俄普簽署協議,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的補償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國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尚未最終決定如何處理已經完全被俄國征服的波蘭,一些操作細節與外交顧慮制約著她的決定。

她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有著非正式協議,該協議約定普魯士對法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聯軍最終戰敗)的補償可以經由俄國之手從波蘭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捨得割讓部分波蘭利益,是因為她想慫恿普魯士與法國開戰。

雖然葉卡捷琳娜處理波蘭事務中從未受制於這份非正式的《俄普條約》,但基於種種顧慮,她也沒有完全拋棄《俄普條約》,在她看來,這份非正式條約在恰當時候還是會有價值的。

深思熟慮後,葉卡捷琳娜覺得俄國獨自吞併波蘭的時機尚未成熟,若她不遵守《俄普條約》,導致普魯士支持波蘭反政府武裝,那將無利於俄國對波蘭的控制,而這也會損害俄國在波蘭的既得利益。最終,葉卡捷琳娜決定遵守《俄普條約》,承認對法作戰的普魯士可以從波蘭國土中獲取戰爭補償。

3.3 普魯士出兵佔領波蘭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在《俄普條約》具體條款擬定完並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同意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立即向普魯士軍隊下達準備對波蘭作戰的指令。

為增加進攻波蘭的兵力,腓特烈·威廉二世將駐紮於萊茵河的普魯士軍隊調回,同時在西里西亞開展徵兵工作。總共約4萬兵力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監導下訓練出來,整裝待發。

1793年1月6日,腓特烈•威廉二世向歐洲各國君主發佈宣言,正式吹響進攻波蘭的號角:

“面對雅各賓派在波蘭的密謀,為了確保普魯士的安全,他被迫出兵佔領普波邊境的部分波蘭領土。”

他同時宣稱,為了維護波蘭人民的切身利益,普魯士願意伸出慷慨之手,幫助波蘭割除已經遍佈波蘭全境的法國革命毒瘤,以此證明普魯士對波蘭及波蘭人民的支持與牢靠友誼。

1793年1月14日,普魯士軍隊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統領下從西里西亞與東普魯士越過普波邊境,正式進攻波蘭國境。

按照《俄普條約》中普魯士所獲補償條款,普魯士軍隊佔領了俄國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補償品而劃割給普魯士的波蘭領土。

3.4 第一份《波俄條約》通過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3年6月17日,波蘭召開國家議會,討論《波俄條約》。在正式討論條約之前,俄國駐華沙大使雅各布·西維爾斯指示波蘭議會批准《波俄條約》,將葉卡捷琳娜大帝看中且決定吞併的波蘭領土割讓給俄國。

由於部分議員不願意看到這種肢解國家行為的發生而拒絕雅各布•西維爾斯的要挾,為迫使議會屈服,俄國軍隊將波蘭議會包圍,任何反抗都將面臨武力處置。但仍然有少數議員不屈服於武力威脅,面對這個局面,為避免事態失控,雅各布•西維爾斯果斷下令逮捕了7名愛國領袖,沒收全部財產,且將他們丟到嚴寒而荒蕪的西伯利亞。

面對俄國的勢在必得,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二世認為波蘭應該放棄抗爭,不要做出毫無意義的犧牲。勇於抗爭的議員畢竟是極少數,而更多議員則是接受了俄國的大筆賄賂,且又面臨俄國武力威脅。最終,在1793年7月25日,議會通過了《波俄條約》,同意按俄國意願割讓波蘭領土給俄國(此次割讓領土的面積相當於1772年波蘭被瓜分後剩餘領土面積的五分之二),同日,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二世簽字批准了《波俄條約》。

3.5 《波普條約》通過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2年7月份,波蘭已經徹底淪為俄國的附庸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陷入與法國作戰泥潭之際,以保護波蘭利益為藉口,出兵進攻波蘭。她已經是波蘭實際統治者,任何波蘭重大事務的處理均需她點頭。

波蘭偽政府成立的執政委員會,依政府指令施政是它的職責。但實際上,它幕後實際控制者是俄國,沒有俄國的授意,它沒有任何實際施政權力。它的任何施政操作細節均來自俄國聖彼得堡的宮廷,且無力反對這些施政細節。事實上,它就是任人擺佈的木偶,且委員們均極端自私自利。

3.2 俄普簽署協議,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的補償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國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尚未最終決定如何處理已經完全被俄國征服的波蘭,一些操作細節與外交顧慮制約著她的決定。

她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有著非正式協議,該協議約定普魯士對法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聯軍最終戰敗)的補償可以經由俄國之手從波蘭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捨得割讓部分波蘭利益,是因為她想慫恿普魯士與法國開戰。

雖然葉卡捷琳娜處理波蘭事務中從未受制於這份非正式的《俄普條約》,但基於種種顧慮,她也沒有完全拋棄《俄普條約》,在她看來,這份非正式條約在恰當時候還是會有價值的。

深思熟慮後,葉卡捷琳娜覺得俄國獨自吞併波蘭的時機尚未成熟,若她不遵守《俄普條約》,導致普魯士支持波蘭反政府武裝,那將無利於俄國對波蘭的控制,而這也會損害俄國在波蘭的既得利益。最終,葉卡捷琳娜決定遵守《俄普條約》,承認對法作戰的普魯士可以從波蘭國土中獲取戰爭補償。

3.3 普魯士出兵佔領波蘭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在《俄普條約》具體條款擬定完並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同意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立即向普魯士軍隊下達準備對波蘭作戰的指令。

為增加進攻波蘭的兵力,腓特烈·威廉二世將駐紮於萊茵河的普魯士軍隊調回,同時在西里西亞開展徵兵工作。總共約4萬兵力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監導下訓練出來,整裝待發。

1793年1月6日,腓特烈•威廉二世向歐洲各國君主發佈宣言,正式吹響進攻波蘭的號角:

“面對雅各賓派在波蘭的密謀,為了確保普魯士的安全,他被迫出兵佔領普波邊境的部分波蘭領土。”

他同時宣稱,為了維護波蘭人民的切身利益,普魯士願意伸出慷慨之手,幫助波蘭割除已經遍佈波蘭全境的法國革命毒瘤,以此證明普魯士對波蘭及波蘭人民的支持與牢靠友誼。

1793年1月14日,普魯士軍隊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統領下從西里西亞與東普魯士越過普波邊境,正式進攻波蘭國境。

按照《俄普條約》中普魯士所獲補償條款,普魯士軍隊佔領了俄國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補償品而劃割給普魯士的波蘭領土。

3.4 第一份《波俄條約》通過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3年6月17日,波蘭召開國家議會,討論《波俄條約》。在正式討論條約之前,俄國駐華沙大使雅各布·西維爾斯指示波蘭議會批准《波俄條約》,將葉卡捷琳娜大帝看中且決定吞併的波蘭領土割讓給俄國。

由於部分議員不願意看到這種肢解國家行為的發生而拒絕雅各布•西維爾斯的要挾,為迫使議會屈服,俄國軍隊將波蘭議會包圍,任何反抗都將面臨武力處置。但仍然有少數議員不屈服於武力威脅,面對這個局面,為避免事態失控,雅各布•西維爾斯果斷下令逮捕了7名愛國領袖,沒收全部財產,且將他們丟到嚴寒而荒蕪的西伯利亞。

面對俄國的勢在必得,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二世認為波蘭應該放棄抗爭,不要做出毫無意義的犧牲。勇於抗爭的議員畢竟是極少數,而更多議員則是接受了俄國的大筆賄賂,且又面臨俄國武力威脅。最終,在1793年7月25日,議會通過了《波俄條約》,同意按俄國意願割讓波蘭領土給俄國(此次割讓領土的面積相當於1772年波蘭被瓜分後剩餘領土面積的五分之二),同日,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二世簽字批准了《波俄條約》。

3.5 《波普條約》通過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在《波俄條約》通過後,雅各布•西維爾斯趁熱打鐵,告知波蘭議會,必須通過《波普條約》,將葉卡捷琳娜大帝作為補償品贈送給普魯士的部分波蘭領土割讓給普魯士。

劇本與通過《波俄條約》時一樣,一些議員抗議、拒絕通過,而俄國軍隊也毫無含糊地再次將波蘭議會包圍,並逮捕4名愛國人士、驅離出境。俄軍指揮官直接威脅議員,指令議會必須批准《波普條約》,沒有其他可選項,而波蘭議會只有靜默。

很快,《波普條約》再次擺出。雅各布•西維爾斯當場宣讀了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命令,命令議會不得做任何拖延,必須立即批准《波普條約》。命令被宣讀完後,波蘭議會大廳死寂一片,於是議長當場宣佈,議員們的沉默等同於認可與默許。就這樣,雖然沒有表決,但《波普條約》已經事實上通過。

就這樣,普魯士出兵,俄國操辦,而普魯士只需坐等收利,又一大片波蘭領土收入囊中。

3.6 第二份《波俄條約》通過

"

一:總體情況

1793年,波蘭聯邦被第二次瓜分,由俄國與普魯士兩國主刀(這次他們沒有帶上奧地利)。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二:主角掃描

2.1 波蘭-立陶宛聯邦(1569年- 1795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立陶宛聯邦,又稱波蘭-立陶宛王國,是波蘭王國與立陶宛大公國結為聯邦時宣告成立。組成聯邦的兩個主體國家在原則上是平等的,而實際上,波蘭是事實主體。

聯邦政治制度被稱為貴族民主制或金權自由制,君主的權利受制於法律與議會(貴族控制)。

聯邦自17世紀中期開始陷入了政治混亂局面,社會動盪,軍事力量、經濟狀態日趨惡化,由於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的三度瓜分,導致1795年最終亡國。

2.2 俄羅斯帝國(1721年- 1917年)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俄羅斯帝國,簡稱俄國、沙俄、沙皇俄國,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國家。

1547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標誌著俄羅斯國家誕生,而鼎盛時期則是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的18世紀中後期。

1914年8月,政局惡化、社會動盪的俄羅斯參加一戰,慘敗的戰果直接導致了1917年二月革命的爆發,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俄羅斯帝國宣告消亡。

2.3 普魯士王國(1701年-1947年;德國取消普魯士)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普魯士王國,是歐洲君主制國家。德意志統一之前,普魯士與奧地利是神聖羅馬帝國轄區實力前兩名的邦國。 19世紀中期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帝國外的德意志,於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

三:瓜分過程

3.1 波蘭徹底淪為俄國附庸國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2年7月份,波蘭已經徹底淪為俄國的附庸國。葉卡捷琳娜大帝趁奧地利和普魯士聯軍陷入與法國作戰泥潭之際,以保護波蘭利益為藉口,出兵進攻波蘭。她已經是波蘭實際統治者,任何波蘭重大事務的處理均需她點頭。

波蘭偽政府成立的執政委員會,依政府指令施政是它的職責。但實際上,它幕後實際控制者是俄國,沒有俄國的授意,它沒有任何實際施政權力。它的任何施政操作細節均來自俄國聖彼得堡的宮廷,且無力反對這些施政細節。事實上,它就是任人擺佈的木偶,且委員們均極端自私自利。

3.2 俄普簽署協議,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的補償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國後,葉卡捷琳娜大帝尚未最終決定如何處理已經完全被俄國征服的波蘭,一些操作細節與外交顧慮制約著她的決定。

她與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有著非正式協議,該協議約定普魯士對法戰爭(普魯士與奧地利聯軍最終戰敗)的補償可以經由俄國之手從波蘭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捨得割讓部分波蘭利益,是因為她想慫恿普魯士與法國開戰。

雖然葉卡捷琳娜處理波蘭事務中從未受制於這份非正式的《俄普條約》,但基於種種顧慮,她也沒有完全拋棄《俄普條約》,在她看來,這份非正式條約在恰當時候還是會有價值的。

深思熟慮後,葉卡捷琳娜覺得俄國獨自吞併波蘭的時機尚未成熟,若她不遵守《俄普條約》,導致普魯士支持波蘭反政府武裝,那將無利於俄國對波蘭的控制,而這也會損害俄國在波蘭的既得利益。最終,葉卡捷琳娜決定遵守《俄普條約》,承認對法作戰的普魯士可以從波蘭國土中獲取戰爭補償。

3.3 普魯士出兵佔領波蘭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在《俄普條約》具體條款擬定完並獲得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同意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立即向普魯士軍隊下達準備對波蘭作戰的指令。

為增加進攻波蘭的兵力,腓特烈·威廉二世將駐紮於萊茵河的普魯士軍隊調回,同時在西里西亞開展徵兵工作。總共約4萬兵力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監導下訓練出來,整裝待發。

1793年1月6日,腓特烈•威廉二世向歐洲各國君主發佈宣言,正式吹響進攻波蘭的號角:

“面對雅各賓派在波蘭的密謀,為了確保普魯士的安全,他被迫出兵佔領普波邊境的部分波蘭領土。”

他同時宣稱,為了維護波蘭人民的切身利益,普魯士願意伸出慷慨之手,幫助波蘭割除已經遍佈波蘭全境的法國革命毒瘤,以此證明普魯士對波蘭及波蘭人民的支持與牢靠友誼。

1793年1月14日,普魯士軍隊在海因裡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統領下從西里西亞與東普魯士越過普波邊境,正式進攻波蘭國境。

按照《俄普條約》中普魯士所獲補償條款,普魯士軍隊佔領了俄國作為普魯士對法戰爭補償品而劃割給普魯士的波蘭領土。

3.4 第一份《波俄條約》通過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3年6月17日,波蘭召開國家議會,討論《波俄條約》。在正式討論條約之前,俄國駐華沙大使雅各布·西維爾斯指示波蘭議會批准《波俄條約》,將葉卡捷琳娜大帝看中且決定吞併的波蘭領土割讓給俄國。

由於部分議員不願意看到這種肢解國家行為的發生而拒絕雅各布•西維爾斯的要挾,為迫使議會屈服,俄國軍隊將波蘭議會包圍,任何反抗都將面臨武力處置。但仍然有少數議員不屈服於武力威脅,面對這個局面,為避免事態失控,雅各布•西維爾斯果斷下令逮捕了7名愛國領袖,沒收全部財產,且將他們丟到嚴寒而荒蕪的西伯利亞。

面對俄國的勢在必得,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二世認為波蘭應該放棄抗爭,不要做出毫無意義的犧牲。勇於抗爭的議員畢竟是極少數,而更多議員則是接受了俄國的大筆賄賂,且又面臨俄國武力威脅。最終,在1793年7月25日,議會通過了《波俄條約》,同意按俄國意願割讓波蘭領土給俄國(此次割讓領土的面積相當於1772年波蘭被瓜分後剩餘領土面積的五分之二),同日,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二世簽字批准了《波俄條約》。

3.5 《波普條約》通過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在《波俄條約》通過後,雅各布•西維爾斯趁熱打鐵,告知波蘭議會,必須通過《波普條約》,將葉卡捷琳娜大帝作為補償品贈送給普魯士的部分波蘭領土割讓給普魯士。

劇本與通過《波俄條約》時一樣,一些議員抗議、拒絕通過,而俄國軍隊也毫無含糊地再次將波蘭議會包圍,並逮捕4名愛國人士、驅離出境。俄軍指揮官直接威脅議員,指令議會必須批准《波普條約》,沒有其他可選項,而波蘭議會只有靜默。

很快,《波普條約》再次擺出。雅各布•西維爾斯當場宣讀了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命令,命令議會不得做任何拖延,必須立即批准《波普條約》。命令被宣讀完後,波蘭議會大廳死寂一片,於是議長當場宣佈,議員們的沉默等同於認可與默許。就這樣,雖然沒有表決,但《波普條約》已經事實上通過。

就這樣,普魯士出兵,俄國操辦,而普魯士只需坐等收利,又一大片波蘭領土收入囊中。

3.6 第二份《波俄條約》通過

第二次瓜分波蘭:鄰國開戰,波蘭躺槍

1793年10月5日,波蘭議會通過了另一份《波俄條約》。區別於第一份《波俄條約》涉及割讓領土,這份條約則是涉及波蘭尚未被瓜分的領土的安排與波蘭未來事務處置問題:

1. 波蘭剩餘部分應完全依附於俄國,任何事務的處置均需要完全順從俄國意志,只保留名義上的獨立;

2. 未來發生任何戰爭,俄普兩國將互相協援,且指揮權交由俄國;

3. 任何時候,俄國均有進軍並駐紮波蘭的權力;

4. 任何時候、任何條件,未經俄國許可,波蘭絕對不能單方面變更固有憲法。

兩份《波俄條約》,一份《波普條約》,第二次瓜分波蘭宴會落下帷幕。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