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六千多字,將從歷史、地緣和安全訴求等角度解讀,波蘭這個有點另類的國家。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波蘭地圖

波蘭是一個挺奇怪的國家,三次亡國又三次復國,以至於波蘭國歌的名字叫《波蘭沒有滅亡》。

但這個堅韌不拔的歐洲小強,與鄰國的關係真不是一般的差。西邊的歐洲國家視其為“蠻族”、東邊的俄羅斯與其仇深似海、南邊的捷克、奧地利與其屢有戰端、北邊的瑞典王國曾與其大打出手,甚至遠在東方和其幾乎毫無瓜葛的中國人,也有很多人不喜歡波蘭。

下面這張搞笑版的地圖,可以充分說明波蘭人的心態。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如果說性格會影響命運,那環境便會塑造性格。在環境、性格、命運的糾葛中,波蘭和波蘭人走過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今天我們就從地緣和歷史的角度,解讀一下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上說,波蘭是“西方的東方,是東方的西方,東歐的北方,北歐的南方。”

這個處於世界版塊結合部的國家,其宿命永遠是個“徘徊者”,是一個在邊緣遊蕩,既難以被任何一個地區接納,又會有大國勢力插足的國家。

因此,波蘭及其國民永遠需要在夾縫中尋找安全感,他們既不信任西邊的歐洲國家,雖然它是歐盟成員國;而東邊的斯拉夫兄弟,完全不是信不信任的問題,根本就是血海深仇。

對自身安全的極度迷茫和索取,讓歷史上的波蘭成了一個特殊的存在。其強盛時,它是咆哮的猛獸四處撕咬;其衰落時,它是盤中的香腸任人分食。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由於波蘭的歷史實在太過複雜,簡直就是一部侵略與被侵略,掠奪與被掠奪的循環史,我們就先來簡單梳理一下,波蘭的各個歷史時期吧。

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14世紀中葉-16世紀中葉,波蘭歷史的黃金時代);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波蘭極盛時期的疆域圖

第一共和國時期(波蘭-立陶宛王國時期,16世紀中葉-1795);

如果說波蘭立陶宛聯邦的雅蓋隆王朝時期是波蘭的“黃金時代”,那第一共和國時期勉強算個“白銀時代”吧,至少它還能保持獨立體制,與周邊國家的戰爭中尚能有所斬獲。過了這一段,波蘭就連黑鐵時代都算不上了,最多是個香腸時代。

第一次被瓜分(波蘭領土縮小,成了被保護國);

1772年8月沙俄、普魯士、奧地利三國瓜分波蘭,波蘭喪失了35%的領土和33%的人口,成為俄、普、奧的保護國。

第二次被瓜分(波蘭領再次土縮小,成了傀儡國);

1793年1月俄、普再次瓜分波蘭,波蘭領土只剩了20萬平方公里,人口400萬的小國,成為沙俄的傀儡國。

第三次被瓜分(波蘭第一滅國);

1795年1月,俄、奧、普徹底肢解了波蘭,波蘭滅國,從歐洲地圖上消失123年之久。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外族統治時期(1795~1918,波蘭第一次復國失敗,第二次滅國);

當拿破崙橫掃歐洲時,連續擊敗了奧地利、普魯士和俄羅斯,波蘭人看到了復國的希望。他們毫不猶豫的站在了法蘭西三色旗下,組成了驍勇的波蘭槍騎兵團。

隨即,拿破崙投桃報李在波蘭中部建立了華沙公國,作為法蘭西的一個衛星國。

當拿破崙揮師東進進攻俄國時,一心要復仇的波蘭以十萬大軍相助,是除了法國外出兵最多的國家。拿破崙對這個盟友也很青睞,他甚至把入侵俄國的戰爭,稱為“第二次波蘭戰爭”。

結果,聯軍遭受俄國“核武器”——嚴寒的襲擊,60萬大軍灰飛煙滅。波蘭再次成了香腸,被俄、普、奧三國又一次瓜分。

這是波蘭的第二次滅國,直至一戰結束後,美國介入歐洲事務,波蘭才再次復國。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一戰後的波蘭版圖

波蘭第二共和國時期(1918-1939,波蘭第二次復國);

一戰中,波蘭成為俄軍與德、奧匈軍反覆拉鋸的戰場,最終被德軍佔領。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時任美國總統納爾遜在協議中明確提出“要有一個獨立的波蘭,還得有出海口”。

美國的表態以及老牌歐洲國家的首肯,並不代表他們從心底裡同情損失慘重的波蘭,這不過是在繼續削弱德國之餘,再在蘇聯和歐洲之間,建一堵牆來阻擋社會主義西進。

1921年3月,波蘭成為議會制共和國,史稱“波蘭第二共和國”。

二戰期間波蘭第三次滅國(1939-1944年);

波蘭第二共和國時期,波蘭東西兩邊的國家分別變成了納粹德國和蘇聯,但對波蘭來說這是“不一樣配方,一樣的味道!”

蘇德兩國簽署了《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一星期後,德國便從西方閃擊波蘭,蘇聯則從東方翩翩而來。

36天后,波蘭第三次亡國,這次蘇德瓜分波蘭的行動,成了二戰歐洲戰場的引爆點。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波蘭人民共和國時期(1944~1989,波蘭第三次復國)

二戰結束後,三巨頭在《雅爾塔協定》中承認了蘇聯對波蘭的控制權,隨後,1944年波蘭共和國宣稱成立,1952年改稱波蘭人民共和國,屬於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的華約和經互會成員。

波蘭第三共和國時期(1989年~至今)

隨著蘇聯的衰落和控制能力下降,1989年社會主義國家發生劇變,波蘭作為東西方的結合部,第一個脫離了社會主義陣營,成立了波蘭共和國,也稱“第三共和國”。

1999年,波蘭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4年,波蘭和其他10個歐洲國家一道正式加入歐盟。

縱觀波蘭紛繁複雜的歷史,三次滅國、三次復國、屢次被瓜分,大家會不會感覺,波蘭就是一條砧板上的鹹魚,一直挨錘從來沒勃起?

答案肯定不是這樣的,如果波蘭一直躺在地上挨錘,那波蘭人的性格絕對不會像現在這麼擰巴,絕對不會很多人還存有一個“大國夢”。

因為,歷史上波蘭也曾闊綽過,曾經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戶人家。

尤其在14世紀中葉到18世紀中葉,這段漫長的歷史年代裡,波蘭頗有些睨視群雄的架勢。

這種曾經富過的經歷,給了很多波蘭人一個大國夢,其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波蘭—立陶宛王國

我們先來看看這段被波蘭人憧憬的“豪勁時期”,波蘭都曾幹倒過哪些威名赫赫的巨咖!

1358年,立陶宛大公瓦迪斯瓦夫·雅蓋沃和年輕的波蘭女王雅德維嘉結婚。雖然二人的婚姻生活算不上幸福,但卻促成了“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出現。

雖然,從地理面積上看,聯邦中立陶宛的面積遠比波蘭大,但波蘭不論在經濟、文化、宗教系統上都領先於立陶宛,因此聯邦中,波蘭才是事實上的統治主體。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格林瓦爾德戰役油畫

1410年,波蘭迎來了第一巔峰。在格林瓦爾德戰役中(中文又譯作坦能堡會戰),波蘭人帶領著立陶宛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白俄羅斯人、捷克-摩拉維亞人、韃靼人,全殲了2.7萬名由德意志民族(德國和奧地利的主體民族)組成的條頓騎士團,橫行一時的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

而這時,波蘭人和俄羅斯人這對斯拉夫兄弟,還在同一面王旗下浴血奮戰。

格林瓦爾德戰役的勝利,讓波蘭從德意志人手中收復了富庶的東波莫瑞和波羅的海出海口。波蘭作家顯克微支的小說《十字軍騎士》,便是基於此戰而創作的。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1569年,為應對東方莫斯科公國的崛起,波蘭-立陶宛王國建立,這便是“波蘭第一共和國”。

波蘭第一共和國的疆域極值,比今天的波蘭面積大得多,達100萬平方公里,是當時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

第一共和國時期,波蘭開始向東拓展,與沙俄反覆爭奪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區,甚至謀求將俄國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1605年開始,波蘭連續給俄國找了兩任“季米特里”沙皇,都被憤怒的俄國貴族殺死。隨後,波蘭乾脆從幕後跳到前臺,直接出兵進行武力干涉。

1610年6月,波蘭軍隊在克魯希諾戰役中以少勝多,痛毆了莫斯科—瑞典聯軍,以400對5000的戰損比,打得對手抱頭鼠竄。波蘭軍隊隨即攻入莫斯科,給了心高氣傲的俄國人一個“至暗時刻”。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克魯希諾戰役

雖然,1612年,俄國人便奪回了莫斯科,但1618年,波蘭軍隊再次逼近莫斯科。

連續不斷的兵禍讓俄羅斯損失了將近一半的人口,莫斯科衛城斯摩稜斯克的人口,由戰前的8萬銳減到8000人。

這段被稱為“莫斯科浩劫”的灰暗記憶,永遠銘刻在俄國人心裡,也成了之後,俄國不斷肢解波蘭的理由。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與此同時,波蘭還和北面的瑞典王國、南邊的奧斯曼帝國戰火不斷,連年的戰事讓波蘭深受其害,尤其是兩次北方戰爭(1655~1660年;1700~1720年)更讓一度強悍的波蘭傷痕累累。

其實在第一次北方戰爭中,面對瑞典的南侵,波蘭已經無力保護自己的疆域了,首都華沙兩次被攻佔。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光明山修道院”之戰油畫

整個戰爭期間,波蘭最可歌可泣的戰鬥,居然是修道士和民兵打出的“光明山修道院”之戰。

面對瑞典正規軍,修道士和民兵為了信仰(瑞典信仰基督教路德宗,而波蘭信仰天主教),在全無希望的情況下搏命而戰,讓瑞典圍攻數月都未能拿下這座修道院。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顯克微支的歷史小說《洪流》,寫的就是這段絕望的歲月

按《波蘭通史》說法,第一次北方戰爭中,瑞典入侵波蘭,波蘭全國人口減少了1/3,降到600萬至700萬,等到第二次北方戰爭之後(間隔40年),波蘭人口又降到了700萬人。這時的波蘭農產品的產量降低了60%,全國餓殍遍野,人民生活貧困,國家已無再戰之力。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上圖中,淺綠色是被俄羅斯佔據的波蘭立陶宛領土,淺藍色是瑞典佔據的波蘭立陶宛領土,最下面那一點米白色,就是當時被逼入絕境的波蘭-立陶宛王國。

隨即到來的,便是俄國的最後一擊。

從1772年開始,俄國、普魯士、奧地利分三次瓜分了波蘭,波蘭終於在與鄰國的競爭中遭受沒頂之災。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顯克微支小說《洪流》的配圖

最逗得是,在瓜分波蘭的盛宴中,奧地利是個很特別的食客。相比俄國、普魯士都和波蘭有舊仇,參與瓜分也就算了。

奧地利和波蘭的關係可不是一般的好,當奧斯曼帝國1683年7月以十七萬大軍圍攻首都維也納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棄城而逃,是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帶著七萬波德聯軍趕來,大敗奧斯曼軍隊,擊斃一萬五千多人,解了維也納之圍。

之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一直將波蘭視為緩衝國和盟友,以對抗俄國和奧斯曼帝國。

但當波蘭被擺上餐桌後,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雷莎是這樣看待波蘭的:“我們並不願意瓜分波蘭,但如果形勢所迫,非得如此,我們會堅持拿到我們該有的份額!”

就這樣,波蘭開始了亡國,復國,再亡國,再復國的悲催循環。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諷刺畫:三國君主強行瓜分波蘭。三國君主相鄰而坐,他們對面是波蘭國王。波蘭國王受縛,垂頭喪氣。

波蘭就是這樣一個奇怪而悲催的國家,強大過、滅亡過、掙扎過、沉淪過,如果簡單將其看作一個與鄰國競爭中的掉隊者,似乎也不完全對。

因為,即便在亡國與復國悲劇循環裡,哪怕有一個短暫的晨曦,它也會毫不吝惜的向鄰居伸出利爪。

卻不說拿破崙時期,十萬波蘭大軍的莫斯科一遊。

就是在一戰二戰之間,短暫的“波蘭第二共和國”時期,它也趁蘇俄建立初期,紅白兩軍內戰無力他顧時,揮師東進入侵蘇俄,並在華沙戰役中打出了驚世駭俗的逆襲,痛擊了紅軍的驕傲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佔領了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圖哈切夫斯基元帥

希特勒上臺後,納粹德國向外擴張的野心,瞎子都能感覺到。但波蘭卻拒絕了蘇聯,結盟共同防禦德國的要求,轉而謀求與英、法結盟。

當然了,拒絕蘇聯也算好理解,畢竟兩國結下的是世世代代的血仇。波蘭拒絕的理由也很文藝,“德國人來了損失的領土,俄國人來了滅亡的是靈魂!”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德國、匈牙利、波蘭瓜分捷克斯洛伐克

但當1938年,希特勒肢解捷克斯洛伐克時,同為英法盟友的波蘭居然前來赴宴了。它的理由是“既然英、法的綏靖政策已經放棄了捷克斯洛伐克,那波蘭也應該享有自己的份額。”

這個神邏輯,是不是與當年奧地利女皇如出一轍?!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雷莎

這個邏輯的結果是,當德國閃擊波蘭時,德國的附庸捷克人,首先攻至華沙;瑞典封鎖了北方航道,斷了波蘭的後援物資;奧地利扣押了波蘭的資產;蘇聯乾脆明火執仗的出兵肢解了波蘭。

“任何一個國家的歷史,都不是其本民族的奮鬥史,而是和周邊國家一起書寫的歷史”。

波蘭是這句話最好的例證,在充滿糾葛的歷史事件裡,波蘭和它周圍所有的鄰國都發生過戰爭。在波蘭人看來,所有鄰居都是肢解波蘭的赴宴者,區別僅在於吃的多和少。

理解了波蘭人的複雜性格,我們就可以明瞭現代國際政治中,波蘭為何會如此特立獨行,為何會成為歐盟裡有名的“刺頭”,以及又為何會死抱著美國大哥的粗腿了。

本來成立歐盟的訴求就是為了將歐洲各小國整合在一起,用一個聲音說話,來獲取更大的政治籌碼和經濟利益。

應該說這一戰略謀劃很成功,歐盟基本實現了消除邊境、單一貨幣和關稅壁壘,進而成了世界上經濟體中GDP總額最高的經濟體,在外交上也基本上保證了用一個聲音傳達意見。

但歐洲一體化進程的加深,大洋彼岸的美國也開始了摻沙子的計劃,這一計劃的目標點便是最後加入歐盟的前社會主義國家,其中波蘭便是最積極倒向美國的一個。

公允地說,波蘭和美國的關係是種雙向選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波蘭表現的比美國還要急切。

基於對其安全偏執式的需求,波蘭在一戰後美國介入歐洲事務開始,便像發現新大陸一般,自以為找到了一個可以依賴的大哥。而美國也願意在其身上下注,使波蘭成了東歐劇變中第一張倒下的骨牌,而後波蘭將全部賭注都壓在了美國大哥身上。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二戰後,蘇、波、德三國邊境“排排隊向西走”

於是我們就能看到在重大國際事件中,波蘭是如何選邊站隊的了。

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歐盟大哥們德、法都表示了明確的反對,可波蘭卻跳出來支持,不但派兵參加了美國的“志願者同盟”,還在戰後留軍隊駐防伊拉克。

當美國反對俄、德兩國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時,波蘭又迫不及待的跳出來表示反對,並帶頭購買了明顯貴很多的美國船運液化天然氣(LNG),而且一簽就是24年。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

當美國決定退出伊核協議,歐盟國家合力挽救時,又是波蘭跳出來支持美國,並首先停止了與伊朗的石油貿易。

要知道,波蘭和伊朗之間在經濟上存在極強的互補性,波蘭當然是不願意購買俄國能源的,在他們看來這是“資敵”的行為。所以,在伊核協議後,伊朗成了波蘭能源的主要供應方,兩國之間的貿易額從2015年的8000萬美元,上升到2017年的2.3億美元,但美國大哥的需要是第一位的,自身的經濟利益暫時先放放再說吧。

最有意思的是,美國發起的中東部長級會議將會在波蘭華沙召開,這讓伊朗極為惱火斥責其“忘恩負義”。

伊朗外長沙里夫所說的“忘恩負義”指的是,二戰期間,蘇德瓜分波蘭,周邊國家都對大量波蘭難民袖手旁觀,伊朗是少數幾個張開雙臂迎接波蘭難民的國家,至少有十五萬波蘭人在伊朗受到了人道主義的待遇,伊朗不但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飲用水,還為這些難民專門建立的社區、學校和出版社,保存其本民族的文化傳播。

從這個角度上說,波蘭的所作所為確實難逃“忘恩負義”之嫌。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最誇張的是,2018年9月波蘭總統杜達訪美時,迫不及待表示將自己籌資20億美元為美國建立軍事基地,請美軍駐紮,並宣佈將波蘭的美軍基地定名為“特朗普堡”(Fort Trump)。

而其國防部長則開誠佈公的宣佈,“邀請美國駐軍是波蘭期待了五十年的事情”。

於此相對應的是,面對法國總統馬克龍號召建立“歐洲聯軍”的計劃,波蘭則堅決反對,其總理馬特烏斯·莫拉維茨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們希望歐洲作為一個整體能夠增強其軍事潛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今天必須強調,歐洲以及北約東部地區安全的唯一真正保障是美國。”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波蘭全面擁抱美國的政策,讓很多歐盟國家都認為波蘭是歐盟一體化進程的“絆腳石”。以至於,身為波蘭人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都不禁表示道:“歐盟和波蘭正處於對立狀態,這是波蘭不需要歐盟,歐盟也不需要波蘭前奏。”

很顯然,在“與鄰為伴”和“與鄰為壑”選項裡,波蘭選擇了後者,寄希望於全面擁抱美國來獲得些許的安全感,同時用美國的影響,來保持其國家的獨立特徵和“東歐大國”、“東歐領導者”的地位訴求。

當然了,美國也願意有這樣一個地理位置重要的小兄弟,使其實現“分化歐盟”和“粘合歐盟”的雙重作用。

所以,美國也給了波蘭很多“糖果”,據統計2017年美國對波蘭的直接投資就達到了370億美元以上,為波蘭創造了超過22萬個就業崗位。而波蘭也成了東歐地區經濟表現最好的國家,被世界銀行評為“歐洲最有活力的經濟體”。

波蘭的性格與命運

我們當然不能簡單的評論,波蘭國家政策的對錯,任何國家的政策取向都有著複雜的政治、經濟、歷史、宗教、安全以及地緣政治的考量。

但至少在歐盟內部,波蘭正逐漸成為一個令人德法軸心煩惱的對象,它對歐盟一體化進程的疑慮,讓它在很多問題上一直在否定,而否定之後又提不出建設性的意見。

對這個一直在說NO的東部鄰居,歐洲人心情複雜,而糾結在歷史、地緣旋渦裡的波蘭人也一樣心情複雜。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裡,這種心情複雜的對視還將持續下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