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幣圈很喜歡用”團隊在做事“來開玩笑,因為加密貨幣的“做事”完全體現在代碼上,而大部分投資人並看不懂代碼,所以團隊到底有沒有在做事,很難明顯地看出來。它不像互聯網項目,app做的怎麼樣了,用戶多少,日活多少這些都能很明顯地看出來。

而幣圈,投資人完全處於信息劣勢,無法作假的代碼你看不懂,你看得懂的數據全部可以造假。所以就會造成“團隊在做事”到最後徹底成了一個騙人的笑話。

但是其實,團隊在做事,是區塊鏈項目最關鍵的一個點,技術的更新迭代保證了項目的競爭力。

那麼,關於最為神祕的比特幣“團隊”,到底有沒有在做事呢?

這篇文章就是威廉來聊聊比特幣的進展情況。

一、比特幣有“團隊”嗎?

比特幣準確地說,是屬於社區和持有比特幣的所有用戶的,項目在Github開源。任何人,都可以為比特幣貢獻代碼,比如比特幣的上一個版本更新就有著一兩百位開發者的貢獻。

但是話是這麼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權力”讓代碼能進入Bitcoin Core裡的。Bitcoin Core團隊中有5個PGP KEY有權限將代碼合併到Bitcoin Core中,這5個KEY對應的人分別為:

1、Wladimir J. van der Laan。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這哥們同時也是第三任Bitcoin Core軟件的“看門人”,(第一任看門人是中本聰,第二任是Gavin Andreson)。

多說一句,這哥們算是比較少出來說話的,上一回我印象比較深的公開發表意見是在大家討論比特幣是否有可能增發的時候,他說的一句話很經典:“如果Bitcoin Core軟件在某一次升級中決定要增發比特幣的話,那請大家不要升級,因為那已經不是真正的比特幣了”。

2、Pieter Wuille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3、Jonas Schnelli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4、Marco Falke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5、Samuel Dobson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不做過多介紹了,感興趣的去推特上刷一刷,做一些更多的瞭解。

雖然掌握著合併Bitcoin Core代碼的只是這五個人,但是準確的說,比特幣的“團隊”是所有認可比特幣的開發者,因為所有人都有可能出現在比特幣某個版本更新的貢獻者名單裡。

二、那麼比特幣的團隊有沒有在做事呢?

這也是很多用戶想問的,到底比特幣有什麼變化?似乎今天的比特幣和去年的,前幾年的比特幣,都沒什麼區別呀?

其實還是有的,而且不少(廢話,不然寫這篇文章幹嘛)。

我們要明確一點,雖然比特幣貌似不太經常更新,尤其是大更新更是少見,但是比特幣整體的開發能力和技術水平都是加密世界最頂尖的。但是由於體量太大,所以每次更新都要十分謹。

目前,比特幣主要在推進的相關技術更新有這些:

1、Segwit 隔離見證。

這個不用多說了吧,說了很多年了。目前Segwit交易已經達到了60%的佔比。

簡單地講,通過這個技術,能減少每筆交易佔用的“體積”,讓每個區塊能夠容納更多的交易。

相信很多人對比特幣的瞭解還停留在“每個區塊只能容易1000筆交易”,因為這個我們都耳熟能詳了,但是通過隔離見證之後,能容納更多的交易。(雖然我個人認為這似乎還是無法解決牛市的時候的擁堵問題,無法攔住手續費的飆升。)

目前比特幣區塊已經能容納最高四千筆的交易了,目前順手截了最近的區塊,也都是三千多的水平: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不過,隔離見證的意義可不止於此,這項技術還是很多技術的“必要條件”,這個之後會聊到。

2、Schnorr 簽名。

關於這個技術,最近大家應該也經常聽到,因為BCH在今年5月的升級上應該就要用上這個技術了(這可被BTC支持者們嘲諷了好久,因為BCH當年似乎是看不上這個技術的)。

而在比特幣上,這項技術正式被作為BIP(比特幣升級提案,這玩意兒在以太坊上叫EIP)草案提出是在18年的7月,由BTC核心錢包開發者 Pieter Wuille 提出。

那麼這個技術是做什麼的呢?最簡單的話來講,就是融合多個簽名在一塊兒處理,簡單地講,就是從這樣: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變成了這樣: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而這項技術可不僅僅是讓區塊能容納更多的交易,讓交易處理更快速之外,還能讓比特幣交易更有“匿名性”。如何讓比特幣交易能夠保證隱私,也是很多技術一直在推進的方向。

3、閃電網絡

這個大家最近這些時間應該已經看了很多關於閃電網絡的介紹了,這個技術除了能讓比特幣的小額支付“嗖嗖地”就完成了之外,還產出了一個新的名詞:LAPP。區別於DAPP,LAPP是基於閃電網絡開發的去中心化應用。

另外,閃電網絡前幾天還更新了一個挺厲害的新功能,叫Lighting Loop(閃電循環),主要目的是解決目前有關通道(channel)容量限制的問題。並且能實現用戶無需關閉即可清空閃電通道。

不過這些技術上的事情對於用戶來說,不需要知道的很清楚。用戶只需要知道他們下載了錢包(幣信、比特派等),選擇閃電網絡就能體驗很暢快的支付體驗,這就足夠了。

這一點,網上相關內容大家都聊的很多了,閃電網絡就不多聊了。

4、Taproot/Graftroot技術

剛才說到,比特幣的開發者們始終對加強比特幣的“隱私/匿名性”十分堅持。

比特幣核心開發者 GregoryMaxwell 在之前提出了關於 Taproot 和 Graftroot 的提議,之後提出了 Dandelion 協議的BIP草案。

潘志彪說,“Tarproot是基於Schnorr簽名的一個重要特性”。

Maxwell認為,這幾項技術將擴大比特幣的智能合約的靈活性,同時提供隱私性,並且提高效率。

另外,Taproot和Schnorr簽名將支持無腳本腳本,這將允許更多的無許可的鏈下創新(以及改善比特幣的隱私)。

關於技術分析,我看了很多文章,但是都沒有什麼辦法以一個小白都能看懂的方式介紹,就引用微博@委內斯凱茲的說法來總結吧:

“MAST,Schnorr,Taproot合稱為Segwit(隔離見證) 1.0(利用了原來Segwit驗證腳本軟分叉特性),是2019年最可能加入到Bitcoin的新功能。”

5、側鏈

不久前,第一條側鏈Liquid上線,這是由Blockstream開發的側鏈。

比特幣團隊在做事嗎

就如同之前大火的Cosmos一樣,Liquid也經過了三年的發展。(關於Liquid,巴比特的專訪文章介紹的很清楚,感興趣的可以到這兒來看:https://www.8btc.com/article/288682)

不過需要明確的是,這是私人側鏈,並不是開放的,使用liquid前是需要得到Blockstream的授權的。

除了Liquid,比特幣知名側鏈還有RSK。這是18年的明星項目,一條專注於智能合約的側鏈,目的是在比特幣上打造一個更好的以太坊(圖靈完備的智能合約平臺)。

另外還有一個側鏈項目是Drivechain,這是一個主旨在未來為比特幣生態系統提供側鏈的項目。

側鏈概念從很早,很早之前就開始炒的火熱,但是目前來看其實並沒有特別成熟,不過技術發展本來就沒那麼快,每一年的進步大家都看在眼裡,技術是需要沉澱最終量變引起質變的。

其實比特幣的技術更新還有很多值得期待的東西,這裡只是列出來了幾個比較出名的,還有更多後面想到再補充吧。

三、如何理解比特幣團隊在做的事?

很多人說,比特幣這些技術我都看不懂,能不能簡單總結一下他們在做什麼?

其實從根本出發,所有技術更新迭代都是為了比特幣“更好用”。

那麼什麼是開發者們眼中的更好用呢?這就包括了:

更快的交易速度。

更高的易用程度。

更安全的實用性。

更好的用戶體驗。

更好的開發平臺。

.......

比特幣團隊都是在默默開發,提出的每一項提案(草案)都是預期可實現的,能夠實實在在落到實處的東西,不放衛星,用技術說話,是他們的根本原則。

向所有為比特幣貢獻過自己力量的開發者致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