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的使命,用不完美平衡不完美


Libra的使命,用不完美平衡不完美


引言:

貨幣金融系統改良是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中本聰在比特幣白皮書中闡述了天才般的設計,但也因次貸危機的影響而有所疏忽。人們擔心即將橫空出世的Libra會重塑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它真的是最佳方案嗎?

為什麼會出現區塊鏈數字貨幣?

在《比特幣白皮書》(全名《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中,中本聰認為互聯網貿易中充當中介的第三方金融機構增加了交易的成本,這限制了日常的小額支付交易。同時,即使有第三方金融機構從中周旋,仍然會有一定比例的不誠實交易存在,這進一步增加了交易成本。

中本聰設計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比特幣電子支付系統拋棄了傳統的信用概念,改為基於密碼學原理。這樣就不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參與,這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他也證明實現支付欺詐的超高成本不如進行誠實工作生產新的電子貨幣。

這一天才般的設計除了解決在線支付的“不足”之外,也包含對傳統金融體系的“不滿”。中本聰在區塊鏈的創世區塊中寫下:“The Times 03/Jan/2009 Chancellor on brink of second bailout for banks。”(《2009年1月3日 財政大臣正處在對銀行業啟動第二輪緊急援助的邊緣》)這是《泰晤士報》當天的頭版文章標題。

雖然中本聰並沒有對這段“彩蛋”描述做具體說明,但在2008年席捲全球的次貸危機的影響下,這被普遍解讀為對主流金融體系的不滿。

不能被忽視的是,現代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為人們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奠定了網絡物理層面的基礎。

比特幣的使命和不足

隨著比特幣在全球擴張版圖逐漸打開,它的意義也遠超過了中本聰在白皮書中的說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貨幣包含了傳統貨幣所不具備的特點,它們試圖解決一些傳統金融市場的,以滿足市場需求。

比特幣解決了一些問題,並呈現出以下令人興奮的特徵:

1)去中心化

2)全球流通

3)低交易費用

4)匿名

但這同時也誕生了一些新的問題。首先,需要質疑的便是去中心化。比特幣雖然在技術上實現了貨幣發行和交易的去中心化,但比特幣仍是需要與真實世界相融的。也就是說現有的金融體系仍將對比特幣等區塊鏈貨幣施加影響,何況主流金融體系遠比區塊鏈貨幣體系強大的太多。

舉例,擁有傳統資本優勢的主體可以購置大量的比特幣挖礦機器,通過集中生產的方式獲取大量的比特幣,當他們手中的比特幣數量足夠大時,可能就足以影響整個比特幣市場價格走勢。這樣,如何還能確定比特幣是去中心化的呢?

比特幣無法拒絕傳統資本的加入,傳統資本也必然會加入比特幣,實際上這也會把主流金融 體系的一些問題也帶入比特幣系統,這點放到稍後再說。

第二個問題涉及的是貨幣的職能。這實際上也與傳統資本加入比特幣市場有關。比特幣價格的劇烈波動使它喪失了作為貨幣的交易媒介和儲存財富的基本職能,這對貨幣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第三個問題就是匿名交易帶來的監管難題(這裡不討論監管究竟是好是壞)。在現實中,比特幣的匿名交易一方面保護了交易者的隱私,另一方面也成了洗黑錢的途徑。因為這裡並不會受到AML(反洗錢)規則的約束。更糟糕的是,比特幣成了暗網的交易貨幣。因為它對交易者身份信息的保護,剛好滿足了使用者的匿名需求。

所以說,到這裡可以看到比特幣的誕生是源於對現有金融體系的不足的改良意願。一位代號中本聰的人(或是團隊)並沒有像傳統的金融機構那樣的停留於表面的“疏堵”政策,而是選擇從金融的根基——貨幣的發行和交易出發,尋找整套貨幣系統的改良方法。

可以說,中本聰提出的貨幣系統改良方案並不是嫁接在現有金融體系之上的溫和性改良,而是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替代性方案。

從本質來看,比特幣與現有的金融系統並不是相融的,他們更多是相斥的。可是,這套激進的貨幣系統替代性方案,在誕生之初,因為相對的弱小不得不依附於現有的金融體系。簡單的說,比特幣仍依賴美元來為它定價。同時,作為一套獨立的貨幣系統方案,它本身也是充滿著巨大的缺陷的。所以,就比特幣現有的狀態來說,論完備程度,它落後於現有的金融系統,它很難在這場競爭中勝出。

貨幣系統改良的第三種途徑

面對現有金融系統的不足,第一套解決方案是金融體系內的漸進式改良,這樣改革的是以疏導為主,鮮有觸及根基的改革。第二套就是類似比特幣這樣的體系外的改良,重建一套新系統試圖替代舊系統,卻推進困難。

試想一下,如果在現有的金融體系外再建立一套貨幣金融體系,它並不是為了擊敗現有的金融體系,而是為了與現有的金融體系相融,以此來彌補現有金融的缺陷。同時,這套新的貨幣金融體系自身也是有缺陷的,它也需要現有的金融體系來補足它。這兩套系統間互相彌補,互相制約,實現動態平衡。

這是否是實現貨幣系統改良的最佳途徑呢?

中本聰的疏忽:最佳途徑的設想

中本聰試圖建立一套新的貨幣金融系統來補足現有的金融體系的問題,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比特幣的特徵:

1)去中心化

2)全球流通

3)低交易費用

4)匿名

中本聰在解決問題時是否有遺漏?

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次貸危機中,央行為金融機構的過失兜底的行為引發了中本聰的不滿,所以比特幣最主要的特徵就是去中心化,同時還實現了貨幣的全球流通、低交易費用和匿名交易。

我們先按照重要性來給這四點做個分類。1)去中心化和2)全球流通可能是最為重要的,3)低交易費用也比較重要,4)匿名的重要性目前看來最弱。

不過,這是否是傳統金融體系的全部主要問題呢?比特幣誕生於次貸危機的時間節點,是否令中本聰忽視了一些金融體系潛在的問題呢?

我們回到2008年的那場次貸危機中去。彼時百年曆史的投行宣佈破產,大型的金融機構被政府接管,常年利潤豐厚的跨國企業宣佈鉅額虧損。那些曾一度風光滿面的,突然間跌落神壇。這樣的時間節點是否會令中本聰暫時的忽視了與現有金融體系相關的另一個重大問題——貧富差距的擴大?


Libra的使命,用不完美平衡不完美


*所有數據都經通脹調整(1987至2013年的年均通脹率是2.3%)。

(注1:20世紀80年代全球成年人口為30億,所以此部分人的數量為30人;21世紀頭10年全球成年人口為45億,所以此部分人口數量為45人。)

(注2:20世紀80年代全球成年人口為30億,所以此部分人的數量為150人;21世紀頭10年全球成年人口為45億,所以此部分人口數量為225人。)

從1987至2013年間的整體趨勢來看,全球1/100,000,000最富人群的平均財富增速是6.8%,1/20,000,000最富人群的平均財富增速是6.4%,這遠高於同期全球成年人均財富2.1%的增速,也超過了全球成年人均收入1.4%的增速。

但是,2009年卻是一個例外,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最富人群的財富快速縮水,並且縮水的速度超過了全球人均財富減少的速度。

全球頂級富豪佔全球私人財富的比重


Libra的使命,用不完美平衡不完美


1987至2013年,全球1/20,000,000最富人群的財富佔全球財富總額的比重從0.3%上升到0.9%;全球1/100,000,000最富人群的財富佔全球財富總額的比重由0.1%上升到0.4%。

(圖片來源:http://piketty.pse.ens.fr/capital21c)

在1988至2009年間,2009年是全球最富人群財富佔全球財富總額比重下降幅度最大的年份。2009年全球1/100,000,000最富人群的財富佔全球財富總額的比重下降了0.11個百分點;全球1/20,000,000最富人群的財富佔全球財富總額的比重下降了0.26個百分點,也是該統計區間內唯一一次同比份額下降超過0.20個百分點。


Libra的使命,用不完美平衡不完美


所以說,身處次貸危機之中的中本聰在2009年1月3日在區塊鏈的創世區塊中寫下了那著名的充滿反叛精神的話的時候,正好是二十年來貧富差距縮窄速度最快的年份。若他此時忽視了貧富差距逐漸擴大的事實,這是可以解釋通的。

Libra的使命

次貸危機之後,最富有人群的財富佔全球財富總額的比重快速升高,甚至很快的就超過了次貸危機之前的水平。(參考上圖)

這引發出的眾多社會和國際問題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列,但是若有意打造的新的貨幣金融系統的話,就不會放棄對縮小貧富差距的嘗試。這不僅是上文中推演的“最佳途徑”的必備條件之一——彌補現有貨幣金融體系的缺陷,同時也是爭取社會廣泛支持得以推行的關鍵。

Libra白皮書中的問題陳述部分介紹了全球仍有17億人無法享受到傳統的銀行金融服務;傳統金融服務費用高企,窮人為金融服務支付的費用更多;那些仍未開立銀行賬戶而無法享受到基礎金融服務的人往往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高額和難以預測的費用,距離銀行太遠,以及缺乏必要的手續材料。”

白皮書中稱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為數十億人服務。”

拆解Libra

Libra預計在2020年推出。在它推出之前,為了更好的理解“Libra區塊鏈”的特徵,先將它在白皮書中“自述的特徵”做一個拆解:

1)穩定幣:為了避免與大多數數字貨幣一樣價格劇烈波動,Libra將由真實資產儲備支持。每個新創建的Libra幣都需要用一籃子銀行存款或高質量的政府債券。這可以使Libra的幣值相對保持穩定,利於其行使貨幣的職能。

2)貨幣發行和銷燬:每個Libra幣都有由穩定且具備流動性的資產支持。當使用資產兌換Libra幣時,將根據需求創建新幣,當需求萎縮時將銷燬Libra幣。用戶無需擔心濫發Libra幣制造通脹。只有Libra協會能製造和銷燬Libra幣。

3)Libra協會管理:相對於比特幣在技術上實現的去中心化,Libra設立了內部的治理機構——libra協會。白皮書的介紹中一方面對協會的權利做了限制,協會不制定貨幣政策,只能在經銷商接到Libra幣兌換需求時鑄造或者銷燬Libra幣。另一方面,協會擁有最終決策權。

Libra協會由Libra協會理事會管理。所有的決策都要提交給理事會,重大決策或技術性決策需要三分之二的成員投票表決同意,這與BFT(拜占庭共識)協議中的要求相一致。在Libra系統的初建階段,理事會將由作為Libra創始成員的企業、非盈利組織、多邊組織以及全球的學術機構組成。

截止2019年6月,Libra白皮書發佈時,共有28家創始成員。


Libra的使命,用不完美平衡不完美


28家創始成員中,除了4家來自非營利組織、多邊組織和學術機構。其餘的創始成員來自支付業(5家)、技術和交易平臺(8家)、電信業(2家)、區塊鏈業(4家)和風投(5家)等營利性機構。非營利性機構數量佔總創始成員數量的14.3%,營利性機構佔比高達85.7%。

Facebook方面希望到2020年上半年時,Libra協會的創始成員數量能夠達到100個左右。目前無法確定Libra是否會控制新協會成員來自各行業的比例,以及是否會控制營利性機構和非營利性機構的比例。這將會直接影響Libra理事會投票決策時的傾向。

1)自我去中心化:白皮書中稱Libra協會將逐漸降低網絡構建和使用的進入門檻。協會將逐步實現Libra網絡的非許可型管理和共識,協會目標在五年內啟動這一過渡方案,以減少對創始人的依賴。

無法確認的是,創始成員和理事會成員如何有動力進行自我的權利削減。

2)低交易費用:低廉的支付費用將是Libra相對傳統金融服務的一大競爭優勢,Calibra(facebook推出的Libra錢包)聲明只收取低廉的服務費用,尤其在國際匯款上,會更加的便宜。

有意思的是,Libra協議中並沒有區塊鏈數據結構。現有的Libra協議當面對大量交易時,若要快速的處理響應,同時要控制成本,收取的較低的服務費用就需要做好平衡。

3)普惠金融:白皮書中的“問題陳述”項中重點提及了被排除在主流金融服務之外的“邊緣人群”和低收入群體。

在為他們服務的措施上,Libra將通過低廉的金融服務費用來降低低收入者的負擔,並且提到了“邊緣人群”因無法享受現有銀行金融服務而需要承受高利貸的現象,不知Libra是否有意向低收入者提供小額貸款服務。

中本聰的比特幣錯過了從貨幣金融系統層面嘗試縮小貧富差距的機會。但在2019年宣佈即將構建的Libra系統不會忽視這一重要事實。白皮書在指導思想上提出了縮減貧富差距的理念,但是在施行的技術層面卻缺乏有力的支撐。

從白皮書中對現有金融服務的“邊緣人群”和低收入者的特徵描述,以及可能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來看。Libra關注的群體是與Grameen Bank(注3)關注著相同的人群,並且Libra也提供了類似的解決方案。不過Libra的創始成員中超過80%是營利性機構,它將如何與身為社會企業的(注4)Grameen Bank提供相同的服務呢?

(注3:格萊珉銀行,創辦於孟加拉的微貸銀行。用無抵押物的方式貸款給貧困家庭中的女性,貸款償還率卻高達98%。格萊珉銀行幫助孟加拉數以百萬計的家庭拜託貧困,並將格萊珉模式發展到眾多國家。創辦者默罕默德·尤努斯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注4:社會企業是旨在解決社會問題、增進公眾福利,而非追求自身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投資者擁有企業所有權,企業採用商業模式進行運作並獲取資源,投資者在收回投資後不參與分紅,盈餘再投資於企業獲社區——摘自 陸雄文《管理學大辭典》)

4)全球貨幣:這是目前Libra最主要的特徵。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更低的交易費用,在跨境支付業也更具優勢。同時,這也會帶來AML/KYC(反洗錢/瞭解客戶信息)規則的擔憂。白皮書中Libra將攜手傳統金融部門提高反洗錢的效力。Calibra錢包也聲明,所有用戶將通過政府發放的ID就行身份驗證。所以,Libra將不會如比特幣一樣的匿名交易,交易的信息將會受到政府監管。

雖然Libra在實現全球貨幣這一條路上看起來困難重重,但若真的實現了,有聲音擔心這會出現一個由facebook領導的全球單一央行。實際上這有些多慮了,鑑於現有的世界格局,Libra並不可能在所有的國家推廣。當Libra取得區域性成功時,不同陣營的國家也會推出類似的幣種加以制衡。因為阻礙Libra推廣的並不是計算機技術,而是在於達成多方共識。但是也需要提防發展壯大的Libra帶來的權力的擴大,這可能會加大不平等的現象。

Libra的新使命?

Libra的目標是建立一套新的全球貨幣系統。它並沒有像比特幣一樣希望建立一套完全獨立在傳統金融系統之外的新物種,而是選擇了與現有的金融體系一定程度上的融合,通過接受穩定的主權貨幣、債券兌換Libra幣,以及接受AML/KYC規則試圖與傳統金融體系合作,給自己以發展的機會。可是Libra與傳統的金融體系擁有大量的業務重疊和競爭,傳統的金融體系因此對Libra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對Libra來說,與現有的金融體系合作的同時又能保持自身的獨特性將是一道難題。

Libra注意到了貧富差距這道難題,可惜並沒有提供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或許Libra需要將自己的野心放下一些,放棄主導全球貨幣金融系統的野心,甘心做傳統金融系統不完美的補完面。

​作者:金博

編輯:黎璐璐

相關推薦

推薦中...